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RHD-CE(3-7)-D基因重组与RHCE变异型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1
作者 唐炳娣 蔡仲仁 +1 位作者 邓泳诗 伍昌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83-1186,1190,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用PCR-SSP法对RhDCcEe(RhD、RhC、Rhc、RhE、Rhe)基因型进行检测;三代全长测序技术对RHD/RHC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鉴定ABO、RhD、RhCcEe血型抗原的结果为:A抗原(-)、B抗原(-)、RhD(1+)、RhC(4+)、Rhc(1+)、RhE(1+)、Rhe(4+)、对照孔(-);试管法ABO、RhD、RhCcEe抗原鉴定该患者表型为:A抗原(-)、B抗原(-)、RhD(w+)、RhC(4+)、Rhc(w+)、RhE(w+)、Rhe(4+),对照管(-);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阴性;PCR-SSP法血型基因分型RhDCcEe结果:RhD(+)、RhC(+)、Rhc(+)、RhE(+)、Rhe(+);RHD/RHCE基因结果:RHD单倍体1为外显子1-10全缺失,而单倍体2为外显子RHD-CE基因重组融合,且确认其重组类型为RHD-CE(3-7)-D,起点在外显子2(g.20238-20312之间),终点在外显子8(g49184-50480之间),同时RHCE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新碱基点突变RHCE*cE(827C>A)。结论RHD-CE(3-7)-D基因重组融合与RHCE*cE(827C>A)新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引起D、cE血型抗原弱表达,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cE弱抗原 RHD-CE(3-7)-D重组 RHCE*cE(827C>A) 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ABO抗原减弱患者与抗原正常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邵明 吕先萍 +6 位作者 汤平 杨乾坤 朱伟涛 宋婕 孔永奎 王静 孙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7-1313,共7页
目的:对比急性白血病ABO抗原减弱患者与抗原正常患者的差异,初步探索ABO抗原减弱现象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AML 68例;ALL 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的检测,然后对比AL患者ABO... 目的:对比急性白血病ABO抗原减弱患者与抗原正常患者的差异,初步探索ABO抗原减弱现象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AML 68例;ALL 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的检测,然后对比AL患者ABO抗原减弱组与抗原正常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白血病危险度分级及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差别。结果: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9例出现ABO抗原减弱,均为AML患者。ALL组和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均无抗原减弱现象。ABO抗原减弱组与抗原表达正常(ALL)组在ABO血型分布、年龄、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免疫表型、LDH、危险度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抗原减弱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抗原正常组(77.8%vs 30%),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平含量均明显低于抗原正常组(32.26×10~9/L vs 82.69×10~9/L)(64.00 g/L vs 85.94 g/L),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抗原正常组(18.91%vs 10.76%)(P<0.05)。结论:ABO抗原减弱患者以AML男性患者最多见,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抗原正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ABO血型 抗原减弱 正常ABO抗原
下载PDF
一例罕见A^(el)08的血清学鉴定及基因测序 被引量:8
3
作者 丁琴丽 凌止发 +2 位作者 赖蜜 邹丽萍 邱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骨科患者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探讨ABO亚型鉴定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常规试验以及吸收放散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患者红细胞上含有弱A抗原,血清中检出了不规则抗-A_1,ABO血... 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骨科患者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探讨ABO亚型鉴定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常规试验以及吸收放散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患者红细胞上含有弱A抗原,血清中检出了不规则抗-A_1,ABO血型为A^(el)亚型,其基因型为Ael08/O02。结论 A亚型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是红细胞抗原数量的减少,红细胞与试剂血清表现为弱凝集或者不凝集,易误定为O型,给患者输血带来风险。在日常工作中重视ABO亚型的存在,能够减少临床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l亚型 弱抗原 不规则抗体 基因直接测序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进行确认试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文武 曹树正 +1 位作者 杨杰 张真路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评估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将由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1.0-10.0之间的111份弱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酶... 目的评估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将由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1.0-10.0之间的111份弱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抗体中和确认试验阳性92例(82.9%),ELISA检测阳性47例(42.3%),2项试验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对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可做为HBsAg弱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抗体中和确认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中和确认试验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反应性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尧 刘维薇 黄志基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ECLIA检测HBsAg弱反应性(COI值在1.00~50.00之间)的100例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ECLIA检测HBsAg弱反应性(COI值在1.00~50.00之间)的100例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HBsAg弱反应性标本经确认试验确认阳性87例(87.0%),阴性10例(10.0%),不确定3例(3.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ECLIA检测HBsAg的COI值为1.97时,特异性可达100.0%,敏感性为83.9%。结论中和确认试验可作为HBsAg弱反应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ECLIA对弱反应性HBsAg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当ECLIA检测HBsAg的COI值>2.00时,一般可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无需进一步做确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确认试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反应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下载PDF
RHD1227A型弱D的D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筱莹 何颖军 +1 位作者 徐红先 邵超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977-2980,共4页
目的分析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并检测RHD杂合型。... 目的分析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并检测RHD杂合型。对确认的弱D型,使用12种抗-D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分析红细胞D抗原表位。结果血清学筛选和PCR-SSP检测鉴定出3例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弱D型样本,Rh小因子均为C+c+E-e+,RHD合子型鉴定均为RHD+/RHD-杂合型,提示3例个体基因型为CDe/cde。3例个体红细胞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均具有基本完整D抗原表位,与Rh(D)阳性对照样本相同。结论发现3例RHD1227A型弱D型;不管RHD1227A等位基因表达DEL型或弱D型,其D抗原表位近似,均表达基本完整D抗原,提示该等位基因不同量的表达可能与其它调节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抗原 RHD基因 DEL 弱D型
下载PDF
酸放散方法对弱D抗原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军 杨文冲 +3 位作者 刘颖 李永红 王天才 李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9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目的确定用盐水抗D检测为D阴性的红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Del型红细胞标本。方法将待检红细胞样本与人血清抗D抗体混合吸收。采用酸放散方法将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D抗体放散下来,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及试管法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存... 目的目的确定用盐水抗D检测为D阴性的红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Del型红细胞标本。方法将待检红细胞样本与人血清抗D抗体混合吸收。采用酸放散方法将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D抗体放散下来,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及试管法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存在抗体。结果51份由盐水抗D确定为D阴性的红细胞样本中有3人用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为弱凝集;经酸放散实验后,检测放散液,此3人放散液中均存在较强的抗D抗体,以此确定此3人红细胞抗原为Del型。结论酸放散实验在临床输血中可做为确定红细胞上是否存在弱D抗原的敏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放散 弱D抗原 筛选
下载PDF
3例弱D表型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璐夷 谢莉 +1 位作者 贺云蕾 朱自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建。结果 2例样本仅检出365C>T突变,1例样本检出365C>T杂合突变和1 227G>A杂合突变。经D-screen中全部抗体检测的2例样本表现出与部分D表型中DVII相同的D抗原表位分布,另1例未经D-screen全部抗体检测的样本与DVII的D抗原表位分布类似。同源建模分析显示弱D型54的胞内S122L突变也可能影响D抗原胞外区的蛋白结构。结论首次在中国人中报道了弱D型54,并首次分析了该表型的D抗原表位组成。弱D型54具有部分D表型的特征,可能引起同种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D型54 RhD抗原表位 部分D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样本的确认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香萍 汪小娟 李碧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2期1899-1900,共2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样本进行确认及分析。方法收集经ELISA检测HBsAg的S/CO值为0.7~3.0的样本共613例,以中和试验确认,同时进行微粒子酶免疫方法(MEIA)检测,不确定病例继续随访。...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样本进行确认及分析。方法收集经ELISA检测HBsAg的S/CO值为0.7~3.0的样本共613例,以中和试验确认,同时进行微粒子酶免疫方法(MEIA)检测,不确定病例继续随访。结果经确认共41例与ELISA判定结果不符,假阳性率4.9%,假阴性率10.7%;其中S/CO值0.9~1.2范围产生的假阴性率或假阳性率最高。中和试验和MEIA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仅4例不符。结论ELISA检测HBsAg呈弱反应性,尤其是"灰区"结果应予以确认,中和试验和MEIA都是有效的方法,个别病例还需参考病史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中和试验 弱反应性/弱阳性 微粒子酶免疫方法
下载PDF
探讨ELISA方法中HBsAg弱阳性标本复查方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敏 郑炘 曾秋耀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1期84-8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复查方式,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用ELISA法筛查出144例如下的标本:①S/CO值0.8~0.99,14例;②S/CO值在1.0~1.99,60例;③S/CO值在2.0~4.99,38例;④S/C...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复查方式,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用ELISA法筛查出144例如下的标本:①S/CO值0.8~0.99,14例;②S/CO值在1.0~1.99,60例;③S/CO值在2.0~4.99,38例;④S/CO值在5.0~15,32例,以上标本均进行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和HBsAg确证试验,对结果进一步确证。结果 144例标本中,三种方法都阳性的标本有62例,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阳性62例,HBsAg确证试验阳性64例,ELISA与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ELISA与HBsAg确证试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与HBsAg确证试验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LISA试验做为临床乙肝的筛查方法容易出现假阳性,弱阳性标本可以用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进行快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阳性 乙肝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BsAg定量试验 HBsAg确证试验
下载PDF
Rh血型D抗原弱表现型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超鹏 苏宇清 杨渝珍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讨 Rh血型 D抗原弱表现型 D抗原数目和 (或 ) D抗原表位数减少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 常规 PCR技术检测 3名 D抗原弱表现型非血缘关系个体 D基因的第 4内含子 ,多重 PCR技术分析第 3、第 6和第 9外显子 ,并分别对 3名个体的 D... 目的 探讨 Rh血型 D抗原弱表现型 D抗原数目和 (或 ) D抗原表位数减少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 常规 PCR技术检测 3名 D抗原弱表现型非血缘关系个体 D基因的第 4内含子 ,多重 PCR技术分析第 3、第 6和第 9外显子 ,并分别对 3名个体的 D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3名 D抗原弱表现型个体 D基因第 4内含子 ,第 3、第 6和第 9外显子检测结果与正常 D基因完全一致 ,部分序列分析未发现基因突变和 D/CE基因交换。结论  D抗原数目和 (或 ) D抗原表位数的减少造成其血清学弱表现型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基因 D抗原 RH血型 基因分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弱D25变异型血型抗原表位分析及输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贞 贾双双 +3 位作者 陈景旺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对1例输注阳性血液的D变异型患者进行Rh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该D变异型的输血策略。方法采集患者标本,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D抗原,并用试剂盒检测D变异体抗原表位,Rh CE抗原分型,红... 目的对1例输注阳性血液的D变异型患者进行Rh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该D变异型的输血策略。方法采集患者标本,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D抗原,并用试剂盒检测D变异体抗原表位,Rh CE抗原分型,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多重链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检测RHD及RHCE基因型,对于MLPA检测不到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对RHD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初步D抗原鉴定结果显示为D抗原弱表达,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D抗原ep D5.4、ep D2.1和ep D3.1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产生弱凝集反应,与其余表位抗体均无凝集反应,大量输注D阳性血液后的168 d及232 d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Rh CE抗原分型为cc Ee,MLPA结果显示其基因型为RHD/d,RHCE基因MLPA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其第3外显子携带纯合的c.341G〉A(p.Arg114Gln)错义突变。结论患者为弱D25变异型,对弱D25型的D抗原进行表位分析的显示其部分抗原表位缺失。该患者大量输注阳性血液后未产生抗-D,为制定该血型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型 弱D25型 抗原表位
下载PDF
1例新的弱D型的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筱莹 庄乃保 +2 位作者 徐红先 何颖军 邵超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2期103-106,109,共5页
目的分析1例新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RHD等位基因及其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并分析D抗原表位;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 目的分析1例新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RHD等位基因及其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并分析D抗原表位;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然后分析RHD编码区全长序列,并检测RHD杂合型。结果血清学显示该个例为D抗原弱表现型,Rh因子为D+C+c+E-e+,PCR-SSP检测RHD基因显示与正常Rh(D)阳性对照相同。RHD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第9外显子存在1 212C>A碱基突变,其余外显子序列则与正常RHD基因一致(GenBank EF103573),RHD合子型鉴定为RHD+/RHD-杂合型,提示该个体基因型为CDe/cde。红细胞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其具有基本完整D抗原表位。结论该个例为RHD1 212C>A碱基突变形成弱D7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抗原 RHD基因 碱基突变 基因型 弱D型
下载PDF
弱D72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姬艳丽 梁倩妮 +6 位作者 骆宏 王贞 温机智 张润青 魏玲 贾双双 罗广平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人群中弱D72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中收集了62人份D变异型标本,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做RHD及RHCE基因分型;对于MLPA检测不到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10个外...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人群中弱D72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中收集了62人份D变异型标本,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做RHD及RHCE基因分型;对于MLPA检测不到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10个外显子做直接测序分析,并采用D抗原表位分析试剂盒(DScreen)及其他7种单克隆抗-D做D抗原表位血清学检测。结果在62例D变异型标本中,共发现26例弱D表型,其中弱D72突变型等位基因5例[占8.1%(5/62)],4例为RHD*weak D type 72/RHD*01N.01(RHD基因缺失)和Ccee,1例为RHD*weak D type 72/RHD*DVI.3和CCeee。取1例RHD*weak D type 72/RHD*01N.01的红细胞标本做D抗原表位血清学检测:其与D-Screen试剂盒的9种单克隆抗-D均呈阳性反应,反应强度为1+~2+,与其余7种单克隆抗-D也均呈阳性反应,反应强度为w+~1+。结论血型血清学分析初步提示弱D72血型D抗原表位完整,但该血型个体在免疫刺激下是否不会产生抗-D仍需进一步临床证据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D72血型 D变异型 MLPA技术 D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D
下载PDF
弱D136型血型抗原表位分析及分子基础研究——附1例报道
15
作者 王贞 贾双双 +4 位作者 温机智 骆宏 张润青 姬艳丽 罗广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鉴定1例Rh血型D变异型个体的血型抗原表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鉴定RhD血型,应用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 目的鉴定1例Rh血型D变异型个体的血型抗原表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鉴定RhD血型,应用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位;此外,采用Rh血型分型卡检测RhCE表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标本RHD基因合子型进行分析;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个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血清学结果显示RhD抗原弱阳性表达,为D变异型,Rh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RhD抗原epD6.4、epD6.1、epD2.1、和epD5.4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呈弱凝集反应(w+至2+),与其余表位抗体反应阴性;RhCE表型为Ccee;RHD基因合子型检测结果为D+/D-,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第1外显子携带c.41C>T(p.Pro14Leu)错义突变,其基因型为RHD^(*)01W.136/01N.01。结论此D变异型个体为中国人群首次报道的弱D136型,其血清学表现为弱部分D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型 弱D RhD抗原表位
下载PDF
Rh弱D及Del样本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晓珠 兰炯采 +6 位作者 吴绪华 周华友 刘维佳 刘丹 齐村生 曾凤芹 杜克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09-511,共3页
为了研究初筛为RhD(-)样本中弱D及Del的检测,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弱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26200例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初筛D(-)者56例(2.14‰),其中经IAT实验确... 为了研究初筛为RhD(-)样本中弱D及Del的检测,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弱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26200例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初筛D(-)者56例(2.14‰),其中经IAT实验确认为弱D型者5例,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9例,且与CE表型相关。结论: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经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是否为弱D及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D抗原 弱D DEL
下载PDF
HBsAg低值弱阳性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春园 廖东铮 +6 位作者 李山 徐明辉 陈志坚 秦雪 丘小云 黄军强 覃锦耀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弱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法)检测,对检测出的30例HBsAg弱阳性患者标本进行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HBV-DNA PCR定量测定及血清ALT、AST、GGT测定。结果ELISA检测中...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弱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法)检测,对检测出的30例HBsAg弱阳性患者标本进行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HBV-DNA PCR定量测定及血清ALT、AST、GGT测定。结果ELISA检测中有14例阳性,复查阳性率为46.67%;PCR检测HBV-DNA结果,有4例患者为阳性,复查阳性率为13.33%;血清ALT、AST、GGT值分别为(19.80±14.30)U/L、(25.76±14.63)U/L、(28.50±18.71)U/L。结论对HBsAg弱阳性结果的处理,应用多方法比较并结合临床诊断,报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低值弱阳性 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方法学评价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标本确认试验的初步应用
18
作者 匡艳华 刘双全 +1 位作者 许金华 陈健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利用珠海丽珠试剂公司研发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确认试剂盒(中和试验法)对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血清样本来源于本院门诊患者,经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酶免试... 目的利用珠海丽珠试剂公司研发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确认试剂盒(中和试验法)对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血清样本来源于本院门诊患者,经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酶免试剂盒测定,取结果A值0.070~0.500的样本46份用于本试验。此46例样本确认试验参照丽珠试剂公司试制的HBsAg中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与用杭州艾康生物公司生产的金标试剂的检测结果比对。结果用荣盛生产的HBsAg ELISA检测,结果显示8例呈灰区阴性,26例呈灰区阳性,12例呈弱阳性。经艾康金标试剂比对检测,26例为阳性,20例为阴性。中和试验结果为阳性30例,阴性16例。在金标比对检测的20例阴性样本中,4例中和试验确认结果为阳性。结论丽珠试剂公司的HBsAg中和确认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大大提高对国产HBsAg ELISA试剂测定结果为弱反应性样本或金标试剂测定阴性样本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弱反应性 确认试验 中和试验
下载PDF
中和确认实验对HBsAg弱反应性结果的确认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欣 牟代勇 张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334-2335,2338,共3页
目的应用中和确认试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样本的结果进行确认。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HBsAg,对从中筛选的26例弱反应性样本进行中和确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6例弱反应性标本中,经确认... 目的应用中和确认试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样本的结果进行确认。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HBsAg,对从中筛选的26例弱反应性样本进行中和确认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6例弱反应性标本中,经确认HBsAg阳性22例(84.6%),HBsAg阴性2例(7.7%),不确定2例(7.7%)。结论对于HBsAg弱反应性标本,应采用中和确认实验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弱反应性标本 确认试验
下载PDF
ELISA与ECLIA对HBsAg弱反应性标本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晓华 林月好 +1 位作者 李纯 戴淑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0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标本的结果。方法将由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0.7~5.0之间的824份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测定。结果①352...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标本的结果。方法将由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0.7~5.0之间的824份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测定。结果①352例S/CO在0.7~0.99区间,即ELISA定性为阴性,ECLIA检测结果有48例COI≥1.0(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32例S/CO在1.0~LPC(弱阳性质控),即ELISA定性为阳性,ECLIA检测结果有248例COI(cutoff指数)<1.0(阴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40例S/CO在LPC~5.0,即ELISA定性为阳性,ECLIA检测结果COI≥1.0(阳性)。结论 S/CO在0.7~0.99的标本,ECLIA灵敏度优于ELISA;S/CO在1.0~LPC的标本,ELISA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应分析原因并进一步复查;S/CO在LPC~5.0的标本,ELISA和ECLIA方法均能准确地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检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反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