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using a high normal stress direct shear apparatus 被引量:4
1
作者 Bai Hanying Li Wenping +2 位作者 Ding Qingfeng Wang Qiqing Yang Dong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by direct shear testing. A DRS-1 high pressure soil shear testing machine and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direct shear tests. Variance and rang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factor tha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the interfa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pressur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face, while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oughness are minor factors; the shear stress against shear displacement curve for the interface shows an overall hyperbola relationship, no obvious peak stress and dilatancy was observed.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6 MPa, the shear strengths of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more than 8 MPa, the larger the roughness of the interface, the larger will be the shear strength; the shear strength has a better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rmal pressur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uried sand coal series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Roughness of interface Mohr-Coulomb criter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储层特征
2
作者 刘新社 黄道军 +3 位作者 虎建玲 周国晓 杜小伟 戴贤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2,共12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多口风险探井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中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该盆地煤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关于该盆地煤岩气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煤岩气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以本溪组8号煤为例,综合岩心、...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多口风险探井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中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该盆地煤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关于该盆地煤岩气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煤岩气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以本溪组8号煤为例,综合岩心、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盆地深层煤岩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煤质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物性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等储层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建立煤岩气储层评价标准,并预测了煤岩气的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8号煤以原生结构的光亮煤、半亮煤为主,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高,灰分平均值为17.77%,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为1.08%~2.23%,以肥煤-贫煤为主。②8号煤储集类型以胞腔孔、气孔和裂隙为主,其中裂隙包括宏观割理和微裂隙;孔裂隙体积分布以“U”字形结构为主,微孔贡献最大,其次为微裂隙;比表面积分布呈“L”字形,呈现出微孔单峰。③8号煤氦气法孔隙度平均值为6.25%,渗透率平均值为4.21 mD,煤岩在地层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渗透性。④8号煤空气干燥基兰氏体积为7.79~26.08 m^(3)/t,平均值为18.60 m^(3)/t,兰氏压力为2.03~4.17 MPa,平均值为3.12 MPa,煤岩吸附能力与灰分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成熟度呈正相关性。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8号煤发育2类有利区,其中横山-米脂-绥德一带为Ⅰ类有利区,面积约11200 km^(2);乌审旗西和榆林北为Ⅱ类有利区,面积约13300 km^(2),2类有利区资源量超过4.5×10^(12) m^(3),可形成煤岩气规模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8号煤 深层煤岩 储层特征 煤岩气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营盘壕煤矿深部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最优错距研究
3
作者 张国建 付连龙 +5 位作者 郭广礼 卫伟 高鑫 李怀展 郭庆彪 杨向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0,共16页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煤层重复采动将引起沉陷盆地中心投影向下煤层采空区方向移动,进而逼近煤层初采中心投影,并最终越过之;两煤层连续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小于两煤层单独开采最大下沉值之和,煤层复采下沉系数小于初采下沉系数;煤柱错距与地表移动参数关联密切,错距系数与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和主要影响角正切分别呈对数正态函数、凹抛物线和凸抛物线函数关系,并且与宽深比作为共同因子对煤层初采及复采表征参数的比值产生耦合影响;另外,同时随着错距的增大,地表沉陷盆地范围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发展,水平移动近盆地等值线由椭圆形向梭子形演化;综合卸压错距经验公式、地表损伤程度及煤柱卸压效果确定的研究区域多煤层开采最优错距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变形 巨厚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错距开采 地表移动 煤柱卸压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压裂关键技术——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为例
4
作者 李雪彬 金力新 +3 位作者 陈超峰 俞天喜 向英杰 易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37,共9页
目前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煤层具有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以及硬度低的特性,直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存在加砂困难和产气量低等问题。为此,确定了“验证+探索”的技术路线,现场验证簇间是否干扰,探索不同压裂液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煤层具有弹性模量低、泊松比高以及硬度低的特性,直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存在加砂困难和产气量低等问题。为此,确定了“验证+探索”的技术路线,现场验证簇间是否干扰,探索不同压裂液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直井现场试验表明,优先选择煤层作为水平井钻进的目标层,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②簇间距、排量、黏度、支撑剂粒径与加砂规模是解决加砂困难和改造体积的重要参数,建议采用大排量、高黏度和组合加砂的压裂工艺;③经现场应用,冻胶压裂液造长缝和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改造是实现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深层煤岩气效益增产的有效工艺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的成功为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支持,对准噶尔盆地煤岩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地区 深层煤岩气 水力压裂 水平井
下载PDF
深埋软岩巷道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支护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晓明 姜铭 +3 位作者 赵文超 缪澄宇 张勇 郭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2297,共16页
针对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控制的问题,以石垭口煤矿1790回风石门为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依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实测结果分析了巷道揭煤段变形破坏特征;其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揭示了深埋软岩巷道... 针对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控制的问题,以石垭口煤矿1790回风石门为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依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实测结果分析了巷道揭煤段变形破坏特征;其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揭示了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大变形破坏机理;第三,基于开挖补偿力学效应和NPR(negative Poisson's ratio)长、短锚索耦合控制机理,提出了以NPR长、短锚索为核心的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控制技术;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支护结构破断失效和巷道维护成本高等特征;巷道失稳破坏的根源在于围岩强度低且破碎严重、原支护结构不耦合以及支护强度不足;本文提出全断面“NPR长、短锚索+底角注浆锚杆+反底拱”的控制方案与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中,NPR支护段较普通支护段围岩变形减小300~500 mm,NPR锚索受力最终稳定为340 kN左右。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围岩大变形,为揭煤段围岩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新支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软岩巷道 揭煤段 高预应力 NPR长、短锚索 开挖补偿力学效应
下载PDF
断陷盆地复杂地表潜山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李海东 王瑞贞 +6 位作者 张学银 晏丰 张万福 王冬雯 刘颖 王金宽 王泽群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6期773-784,共12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勘探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断陷盆地复杂潜山勘探领域的典型代表,华北探区在“十三五”期间针对超大型城矿区、巨厚火成岩覆盖区等复杂地表采集难、静校正效果差、深潜...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勘探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断陷盆地复杂潜山勘探领域的典型代表,华北探区在“十三五”期间针对超大型城矿区、巨厚火成岩覆盖区等复杂地表采集难、静校正效果差、深潜山及内幕成像精度低、裂缝预测精度低等严重制约勘探进程的问题开展了专题技术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表区激发点优化技术、多道匹配追踪近地表Q值反演及三维建模技术、多期次三维空变时差校正技术、地震与非地震联合“两步法”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层速度校正等复杂地表区潜山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在华北探区杨税务潜山带、束鹿西斜坡潜山带、乌兰花凹陷等多个区带中实践并推广应用,得到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地震资料频宽拓展了10~15 Hz,地震成果资料信噪比提高了2倍,潜山面埋深3000 m以浅对井误差小于0.7%,3000 m以深对井误差小于1%,提高了复杂潜山及内幕深度偏移成像精度及非均质储层预测符合率,非均质储层预测符合率达到79.5%,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实现“十四五”期间类似领域的油气勘探突破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城矿区 巨厚火成岩覆盖 断陷盆地 深潜山及内幕
下载PDF
深部煤层巷道帮部软弱煤岩合理支护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查亦林 吴德义 《建井技术》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选择合理支护形式及参数,对保持深部煤层巷道帮部软弱煤岩变形稳定具有重要工程应用意义。针对埋深为700.0~1100.0m、黏结力为0.6~1.2MPa、内摩擦角为18°~28°的深部煤层矩形或梯形巷道,采用多点位移计实测深部煤层巷道两帮煤... 选择合理支护形式及参数,对保持深部煤层巷道帮部软弱煤岩变形稳定具有重要工程应用意义。针对埋深为700.0~1100.0m、黏结力为0.6~1.2MPa、内摩擦角为18°~28°的深部煤层矩形或梯形巷道,采用多点位移计实测深部煤层巷道两帮煤岩位移梯度分布,依此量化选择巷道帮部软弱煤岩合理的锚杆(索)支护参数,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巷道 帮部软弱煤岩 位移梯度 锚杆(索)支护参数
下载PDF
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及其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51
8
作者 程桦 唐彬 +3 位作者 唐永志 姚直书 王传兵 荣传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14-3324,共11页
针对煤矿深井硬岩巷道掘进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综合考虑深立井煤矿巷道工程环境和全断面掘进机技术特点,通过全断面掘进机施工煤矿深井岩巷可行性研究,制定了煤矿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技术指标,研制了煤矿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针对煤矿深井硬岩巷道掘进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综合考虑深立井煤矿巷道工程环境和全断面掘进机技术特点,通过全断面掘进机施工煤矿深井岩巷可行性研究,制定了煤矿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技术指标,研制了煤矿深井巷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基于考虑全断面掘进机施工扰动影响的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建立了全断面掘进机快速施工围岩准静态循环加卸载损伤本构模型和非线性强度准则,并用于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中;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揭示了全断面掘进机快速施工围岩力学响应机理,提出了满足全断面掘进机快速施工煤矿硬岩巷道特点与要求的巷道支护形式和施工技术;通过分析煤矿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施工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巷道顶板锚杆快速支护方案,并得到现场实测验证;针对立井井筒运输能力受限、井下工作环境空间狭小、设备需要频繁拆装转场等问题,研发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井下有限空间运输、组装、拆解技术,创新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井下始发、掘进关键技术;采用掘进、支护、排矸、辅助运输同步作业方式,解决了硬岩巷道快速施工难题。最后,通过在淮南张集煤矿西二采区1413A高抽巷进行工业性试验验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全断面掘进机施工煤矿深井硬岩巷道,平均月进尺达404 m,最高月进尺达560 m,为现有硬岩巷道掘进效率的5~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掘进机 煤矿深井 硬岩巷道 快速掘进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卸荷渐进破坏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前卫 丁文其 +2 位作者 朱合华 唐卓华 李元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4,132,共12页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是始自拱腰以下的岩体,而后自拱腰向上继续扩展成拱,为此必须要对拱腰以下岩体施作锁脚锚杆,从而制止岩体的初始剪切破坏;当采取左右导洞分块开挖时,后开挖导洞会引起既有洞室围岩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导洞之间的隔墙进行加固;拱顶上方0.95B(B为隧道跨度)范围内的岩体变形受到隧洞开挖影响,但最终塌落成拱的高度为0.55B;隧道开挖后,拱顶上方岩体应力升高区主要集中在0.4B^0.95B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深埋隧道 渐进性破坏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深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昱翔 顾忆 +3 位作者 傅强 王斌 万旸璐 李映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2-946,共15页
为明确储集体特征及其成因,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X衍射、物性测试、阴极发光和Sr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位置典型井碳酸盐岩储集体储集空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储集体岩性以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 为明确储集体特征及其成因,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X衍射、物性测试、阴极发光和Sr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位置典型井碳酸盐岩储集体储集空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储集体岩性以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洞穴、裂缝和孔洞,充填物类型主要为方解石、沥青和石英。其中:方解石胶结最为常见、分布广泛,存在2~3期胶结;沥青和石英在不同储集空间内差异明显,前者仅在裂缝系统内充填,后者几乎全部充填于溶蚀孔洞内。顺北地区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段储集体类型主要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形成主要受断裂-裂缝体系和流体性质、来源及规模影响。断裂-裂缝体系直接控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可提高储集体渗透性并为流体或油气的充注提供通道,是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断裂通道背景下,流体对储集体的溶蚀作用也会影响储集体的发育,其中碱性富钙流体对研究区储集体发育影响最大,酸性富硅和成烃流体总体规模有限,仅在局部对储集体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体成因 储集体特征 深埋藏碳酸盐岩 中下奥陶统 顺北地区
下载PDF
深埋煤层开采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德乾 姜振泉 +1 位作者 李建硕 冯海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909-3913,共5页
以菏泽井田赵楼煤矿近千米深埋煤层首采区地质条件为依据,通过离心试验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层顶板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开切眼处煤柱处压力随煤层的采动不断变化,对其压力产生明显影响的是前方约35m煤层的开采,最大应力集... 以菏泽井田赵楼煤矿近千米深埋煤层首采区地质条件为依据,通过离心试验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层顶板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开切眼处煤柱处压力随煤层的采动不断变化,对其压力产生明显影响的是前方约35m煤层的开采,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04;开挖工作面前方10~15m煤层支承压力集中,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8。(2)直接顶处岩层压力随煤层的采动不断变化,在工作面处达到峰值,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1.74,工作面推过后,其压力下降后又有所回升,为上覆岩层重新压实所致。(3)老顶岩层压力亦随煤层开采不断变化,但其峰值出现在工作面推进后5~10m,最大应力集中系数高达3.91,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和支护,预防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发生。(4)综合得出赵楼矿井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约为30m。试验结果可为煤炭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岩层控制、合理的巷道布置、改善巷道支护和维护情况及冲击地压的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离心模型 深埋煤层 首采区 矿压
下载PDF
深部矿区煤岩体强度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9
12
作者 康红普 司林坡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2-1320,共9页
基于钻孔触探法原理,开发出小孔径井下煤岩体强度测定装置。在实验室对34个煤岩样品进行试验:在煤岩块上钻取标准试件,测量单轴抗压强度;在留下的钻孔中,用煤岩体强度测定装置测定探针临界载荷,分析探针破坏钻孔壁煤岩的形态;然后确定... 基于钻孔触探法原理,开发出小孔径井下煤岩体强度测定装置。在实验室对34个煤岩样品进行试验:在煤岩块上钻取标准试件,测量单轴抗压强度;在留下的钻孔中,用煤岩体强度测定装置测定探针临界载荷,分析探针破坏钻孔壁煤岩的形态;然后确定煤岩块单轴抗压强度与探针临界载荷的关系。试验表明,探针破坏钻孔壁煤岩的形状、深度及范围与煤岩性质密切相关。煤岩体强度越高,破坏范围、侵入深度越小,破坏形状越规则。结合井下实测数据,回归得出描述探针临界载荷与煤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关系的公式。同时,分析临界载荷的离散性及控制措施,讨论结构面对煤岩体强度的影响及测试分析方法,并在典型的深部矿区——新汶矿区进行井下原位测试。新汶矿区巷道顶板不同岩性的岩层强度相差很大,不同矿井的岩层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别。煤层强度由于煤帮出现破碎区、煤层性质不均匀、煤层结构面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变化较大,出现明显的波动。基于井下煤岩体强度实测数据的巷道支护设计,符合井下环境中的煤岩体条件,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显著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与支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最后分析钻孔触探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岩体强度 原位测量 钻孔触探法 深部矿区
下载PDF
巨厚冲积层薄基岩综放开采覆岩移动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东升 范钢伟 +2 位作者 张帅 王红 张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48,153,共4页
巨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综放开采工作面经常出现异常来压,给顶板控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600m厚冲积层、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的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基岩厚度小于120m时,覆岩可能出现全厚切落现象;揭示出巨厚... 巨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综放开采工作面经常出现异常来压,给顶板控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600m厚冲积层、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的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基岩厚度小于120m时,覆岩可能出现全厚切落现象;揭示出巨厚冲积层在运动变形过程中具有整体性且难以形成稳定的强承载结构;现场实测出了工作面异常来压规律,证明了巨厚冲积层和薄基岩结构间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的综放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巨厚冲积层 深埋煤层 薄基岩 支护阻力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烃潜力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文永 窦新钊 +2 位作者 刘桂建 孙贵 赵志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1-739,共9页
为了查明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在对煤系烃源岩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应用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镜质组反射率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深入探讨了淮... 为了查明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在对煤系烃源岩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应用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镜质组反射率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深入探讨了淮南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热演化及生烃组合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潘谢矿区深部煤系有机质干酪根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类型属于Ⅱ2-Ⅲ型,局部存在少量的Ⅱ1型,具有良好的天然气生成潜力;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TOC含量均达到了中等烃源岩标准,氯仿沥青"A"也均达到了好的烃源岩标准,上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S1+S2达到了中等烃源岩标准,下石盒子组泥页岩S1+S2达到了好的烃源岩标准,因此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中等或者好的烃源岩标准,加上煤层总有机碳含量均在60%以上,表明潘谢矿区深部煤系有机质具有较高的原始生烃能力。在潘气1井煤系烃源岩有机地化和气测录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以全区稳定发育的厚层煤层和泥页岩为目标层位,在潘谢矿区深部划分了3套稳定发育的生烃组合。组合1位于上石盒子组上段中-下部,厚40~60 m,是良好的页岩气-煤层气共生气藏;组合2位于下石盒子组上段,厚60~150 m,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为辅;组合3位于山西组底部,厚20~35 m,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地球化学 成烃潜力 深部 潘谢矿区 淮南煤田
下载PDF
中深埋厚煤层开采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侯恩科 谢晓深 +10 位作者 王双明 龙天文 石增武 杨征 黄永安 谢永利 陈真 白坤 马越 郭亮亮 王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4-1416,共13页
煤炭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的影响是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研究的重点。为揭示榆神矿区风沙滩地区中深埋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和机理,以榆神矿区中部某矿首采工作面(01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钻探、地下水位观测... 煤炭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的影响是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研究的重点。为揭示榆神矿区风沙滩地区中深埋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和机理,以榆神矿区中部某矿首采工作面(01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钻探、地下水位观测、野外实地探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采动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覆岩损害和地表下沉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风化基岩含水层水位随回采表现出“先下降后回升”并恢复至初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间可分为“快速下降”、“回升恢复”和“稳定波动”3个阶段,平均持续时间为102 d。在水位快速下降阶段,水位最大降深、平均下降速率均呈正态分布,且与距工作面中心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水位回升恢复阶段,持续时间和平均回升速率与距工作面中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②当潜水含水层分布局限、侧向补给缺乏时,潜水含水层水位出现“先下降后回升”和“持续下降”至稳定2种动态变化规律,且均未恢复至初始水位;③面内风化基岩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与风化基岩层的剧烈下沉密切相关,风化基岩层下沉速度的增大和减小过程分别对应水位的下降和回升过程,水位下降则与其下沉、临时性裂隙和离层发育有关,水位回升则是下沉减缓、临时性裂隙和离层的闭合以及含水层侧向补给因素有关;面外风化基岩含水层水位的动态变化则与其侧向补给有关;④面内潜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地表下沉密切相关,其水位下降与地表活跃阶段早期剧烈下沉具有同时性和一致性,地表下沉造成的潜水水头差和潜水的渗流出露是造成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水位回升则是地表进入活跃阶段后期和衰退阶段,高位潜水侧向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造成的;面外潜水位持续下降则是潜水侧向渗流和补给不足造成的;⑤中深埋煤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一般不会导通至风化基岩层,风化基岩含水层水和潜水含水层水不会因采动导水裂隙而漏失,风化基岩水位可恢复,潜水含水层水位会因采动地表移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埋厚煤层 地下水 水位变化 保水采煤 榆神矿区
下载PDF
新疆别斯库都克露天矿火烧区煤岩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缪海宾 王建国 +1 位作者 王振伟 路万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8-1621,共4页
为查明新疆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火烧区高变质煤是否具备可采价值,并查清火烧区火烧煤、岩产物-火烧高变质煤和火烧蚀变岩对露天矿边坡的影响作用,对该矿火烧区高变质煤、蚀变岩分别进行了煤质化验、剪切试验及含水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为查明新疆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火烧区高变质煤是否具备可采价值,并查清火烧区火烧煤、岩产物-火烧高变质煤和火烧蚀变岩对露天矿边坡的影响作用,对该矿火烧区高变质煤、蚀变岩分别进行了煤质化验、剪切试验及含水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火烧高变质煤仍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而火烧高变质煤与火烧蚀变岩在其地层层组分布中变现为明显的弱层,且随含水率增加,它们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均表现明显地降低,从而极大程度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该结果可为露天矿边坡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火烧区 高变质煤 火烧蚀变岩 煤质化验 剪切试验 含水率 弱层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建喜 于松波 张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48,52,共4页
以陕西彬长矿区深埋厚煤层胡家河矿40203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支护工程为依托,分析了该巷道围岩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该巷道围岩具有变形大、断面非对称破坏及支护困难等特点。以"卸压+加强支护+让压"为支护方案设计原则,提出了40... 以陕西彬长矿区深埋厚煤层胡家河矿40203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支护工程为依托,分析了该巷道围岩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该巷道围岩具有变形大、断面非对称破坏及支护困难等特点。以"卸压+加强支护+让压"为支护方案设计原则,提出了40203综放工作面回风巷的新支护方案及现场监测方案。实践表明:新方案实施后回风巷围岩比较稳定,说明新支护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 回风巷 围岩破坏规律 现场监测 支护技术 厚煤层
下载PDF
深井上、下山煤柱区巷道围岩响应特征数值模拟及其微震监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才贤 苏静 刘振江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8,共4页
深井上、下山煤柱区巷道围岩应力高度集中,矿压显现剧烈,是煤矿动力灾害多发区。通过FLAC2D数值模拟软件及微震监测等对深井上、下山煤柱区巷道围岩响应特征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开采阶段及矿压显现,提出针对性的煤柱区动力灾害控制措施。
关键词 深井 上、下山煤柱区 围岩响应 数值模拟 冲击矿压 矿震
下载PDF
链子崖危岩体岩体结构及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开祥 潘伟 林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44-55,共12页
链子崖危岩体为软基座层状结构体,基座为软弱的煤系地层并经大面积采空和回填。岩体以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为主。构造结构面对岩体进行切割分划。断层面构成了危岩体的主要侧边界,而经过反复挤压错动的软弱夹层构成了危岩体的不同底界,... 链子崖危岩体为软基座层状结构体,基座为软弱的煤系地层并经大面积采空和回填。岩体以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为主。构造结构面对岩体进行切割分划。断层面构成了危岩体的主要侧边界,而经过反复挤压错动的软弱夹层构成了危岩体的不同底界,而且也控制了主裂缝的发育与下切。作者根据软弱夹层的规模、特征和对危岩体的控制作用,对其进行了级别划分。在上述基础上,对危岩体进行了岩体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岩体结构 构造结构面 软弱夹层 采空区 煤系地层 碳质泥岩
下载PDF
基于3DEC的深埋软岩煤巷U型钢支架-锚网索耦合支护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晓兵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4-137,共4页
以某矿三采区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基于原锚网索支护巷道变形破坏特点和原因,提出了深埋软岩煤巷U型钢支架-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并利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其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等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支护,巷道两帮及顶板浅部围岩... 以某矿三采区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基于原锚网索支护巷道变形破坏特点和原因,提出了深埋软岩煤巷U型钢支架-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并利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其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等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支护,巷道两帮及顶板浅部围岩应力明显增加,变形量、塑性区深度降低显著,顶底板移近量108.56 mm、两帮变形量61.39 mm、最大塑性区深度3 m,支护效果显著;现场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量为115.95 mm和67.00 mm,顶板离层基本为0,验证了支护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 软岩煤巷 U型钢支架 锚网索 耦合支护 3DE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