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 with Two Weighted Loss Function Methods for Interactions of Two-Dimensional Oceanic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Junchao CHEN Yong TANG Xiaoya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545-566,共22页
The multiple patterns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 interactions(ISWI)are a complex oceanic phenomenon.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directly detect these ISWI,but do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ir detailed stru... The multiple patterns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 interactions(ISWI)are a complex oceanic phenomenon.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directly detect these ISWI,but do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ir detailed structure and dynamics.Recently,the authors considered a three-layer fluid with shear flow and developed a(2+1)Kadomtsev-Petviashvili(KP)model that is capable of describing five types of oceanic ISWI,including O-type,P-type,TO-type,TP-type,and Y-shaped.Deep learning models,particularly 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luids and internal solitary waves.However,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amplitude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wavelength and the ISWI occur at relatively large spatial scales,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lead to an imbalance in the loss function of the PINN model.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authors introduce two weighted loss function methods,the fixed weighing and the adaptive weighting methods,to improve the PINN model.Thi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the detailed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ISWI,with simulation results corresponding to the satellite images.In particular,the adaptive weighting method can automatically update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terms in the loss function and outperforms the fixed weighting method in terms of generalization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solitary wave interactions KP equation PINN method weighted loss function method
原文传递
Estimating Aluminum Leaching into Meat Baked with Aluminum Foil Using Gravimetric and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2
作者 Layla A. Al Juhaima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5年第5期538-545,共8页
Baking meat by wrapping them in Aluminum (Al) foil is common in many countries. The excessive use of Al foil in baking and the disagreement about using Al foils were the motivation to do this study especially after th... Baking meat by wrapping them in Aluminum (Al) foil is common in many countries. The excessive use of Al foil in baking and the disagreement about using Al foils were the motivation to do this study especially after the 2007 WHO/FDA Report. In this investigation, a gravimetric and a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re used to estimate Aluminum (Al) leaching into meat baked by wrapping in Al foil. Three kinds of meat were used fish, cow stakes and chicken. The importance of Al exposure area was neglected by many studies. Five factors affecting Al leaching into meat are studied (baking temperature, baking time, additives, Al exposure area and weight of meat). The effect of cooking times (20, 40, 60 minutes) at 180℃ and cooking temperatures (160℃, 180℃, 200℃) at 60 minutes on the amount of Al leaching were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Al leaching into mea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aking time, additives and Al exposure area. Moreover, Al exposure area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weight of the meat. The Al leaching was highest in fish and lowest in chicken. Comparing the present results with the Provisional Tolerance Weekly Intake of Al approved by WHO/FDA, it shows that Al leaching into meat baked by wrapping in Al foil may add considerable doses into the diet.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Al foil used for baking meat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FOIL AL LEACHING into MEAT weight loss UV-VIS method 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
下载PDF
不同碳链长度对称双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向方远 江鹏 +3 位作者 何牧 周晴 胡怡超 周晓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6-1539,1545,共5页
以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四乙烯五胺为主要原料,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1.2,经酰胺化4 h,酰胺化温度150℃,环化4 h,环化温度190℃;后加入氯化苄进行材料改性,反应条件为摩尔比1∶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80℃,得到烷基... 以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四乙烯五胺为主要原料,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1.2,经酰胺化4 h,酰胺化温度150℃,环化4 h,环化温度190℃;后加入氯化苄进行材料改性,反应条件为摩尔比1∶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80℃,得到烷基碳链长度分别为C11(LIRQ)、C13(MIRQ)、C15(MIRQ)、C17(PIRQ)的双对称咪唑啉缓蚀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试片表面形貌,探究烷基链长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失重实验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1 mol/L HCl介质中,随着烷基链长度增加,缓蚀剂浓度和实验温度提高其缓蚀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双咪唑啉缓蚀剂 烷基链长度 失重法 电化学测试 缓蚀性能
下载PDF
赖氨酸席夫碱合成及缓蚀性能的创新实验设计
4
作者 田会娟 孟君 +1 位作者 吕燕 洪岩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77-180,200,共5页
设计了环保型赖氨酸席夫碱的无溶剂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的创新实验。以赖氨酸和香草醛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赖氨酸席夫碱,并通过外红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赖氨酸席夫碱缓蚀剂在30℃、0.5 mol·... 设计了环保型赖氨酸席夫碱的无溶剂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的创新实验。以赖氨酸和香草醛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赖氨酸席夫碱,并通过外红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赖氨酸席夫碱缓蚀剂在30℃、0.5 mol·L^(-1)的H_(2)SO_(4)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探讨了缓蚀机理,并对赖氨酸席夫碱进行了吸附热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赖氨酸相比,相同添加量时,赖氨酸席夫碱的缓蚀率更高。当赖氨酸席夫碱添加量为500 mg·L^(-1)时,缓蚀率可达到86.09%。赖氨酸席夫碱分子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通过同时降低阳极金属溶解和阴极析氢反应,从而降低腐蚀反应速率,由此判断其为混合型缓蚀剂。通过该实验,可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赖氨酸席夫碱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PRSEUS构型翼身融合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5
作者 田瑞 王海燕 +3 位作者 聂小华 罗利龙 田宇 彭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7,共10页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常规圆截面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构建技术建立了机体结构气动、噪声子系统性能分析代理模型,实现了对机体结构气动载荷、噪声性能的预测,并将气动、噪声性能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几何尺寸及力学响应等约束条件,从而把多学科问题集成到一套有限元分析模型,配合高效数学规划法,解决了多学科高精度模型分析耗时问题,实现了翼身融合机体结构的多学科优化设计。通过机体结构有限元分析验证,在满足各学科约束条件前提下,结构的承载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中央机体结构减质率达到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多学科优化设计 高效承载结构 代理模型 结构减质 数学规划法
下载PDF
铸态Mg-Zn-Y-Zr合金的耐蚀性研究
6
作者 徐盛孝 何美凤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通过失重法、析氢法、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等试验方法,研究了Zn元素对铸态Mg-xZn-0.5Y-0.5Zr(x=0.83%、1.56%和2.80%,质量分数)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耐... 通过失重法、析氢法、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等试验方法,研究了Zn元素对铸态Mg-xZn-0.5Y-0.5Zr(x=0.83%、1.56%和2.80%,质量分数)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3种合金中的W相(Mg3Zn3Y2)含量也增加;Zn元素含量为1.56%和2.80%的合金,沿晶界开始出现了I相(Mg2Zn6Y)。电化学结果表明Zn的添加使得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从1.100 mA/cm^(2)降低到0.423 mA/cm^(2)。合金内部的电荷转移电阻从59.95Ω提高到165.35Ω,腐蚀速率降低到9.11 mm/a,此时抗腐蚀产物膜破裂的性能最好。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合金的腐蚀产物为MgO、少量ZnO和磷灰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Y-ZR合金 W相 析氢法 失重法 电化学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信号覆盖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亚军 吴红洪 +1 位作者 曾葆鸿 方鹏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
为解决起伏地形下民航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地空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计算精度低、冗余度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获取缺乏自动性及信号覆盖图可视性差等问题,采用最大遮蔽角截止法等进行仿真研究。首... 为解决起伏地形下民航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地空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计算精度低、冗余度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获取缺乏自动性及信号覆盖图可视性差等问题,采用最大遮蔽角截止法等进行仿真研究。首先,考虑计算覆盖范围存在误差,提出利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插值法提高地形辨识度并在计算覆盖范围时考虑大气损耗;其次,为解决DEM数据获取缺乏自动性,利用MATLAB编码自动提取;再次,考虑遮蔽角计算存在冗余,采用“最大遮蔽角截止法”降低计算量;最后,为使覆盖范围直观可视,绘制二维及三维的覆盖显示图。结果表明,这些方法使遮蔽角计算量相较改进前降低了约64.60%,信号覆盖精度相较改进前提高了约3.315%。改进的覆盖仿真程序可以为VHF地面通信台站选址及飞行航线规划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高频通信 数字高程模型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遮蔽角 大气损耗 覆盖率
下载PDF
1-苯基-3-(1-环己胺)-丙烯Schiff碱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J55钢的缓蚀效果
8
作者 方晓君 卜晓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改善酸化压裂施工造成的腐蚀问题,以肉桂醛和环己胺为原料合成了Schiff碱酸化缓蚀剂1-苯基-3-(1-环己胺)-丙烯(PCP),通过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阻抗谱、噪声)及分子动力学模... 为改善酸化压裂施工造成的腐蚀问题,以肉桂醛和环己胺为原料合成了Schiff碱酸化缓蚀剂1-苯基-3-(1-环己胺)-丙烯(PCP),通过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阻抗谱、噪声)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评价了PCP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即为目标产物PCP。在15%HCl、90℃的条件下,随着PCP浓度增加,J55钢的失重腐蚀速率及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减小,缓释率逐渐增大。不同PCP加量下的缓释率均可达到99%以上,缓蚀效果较好。在PCP加量达到0.15%时,腐蚀速率及缓释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整体变化不大,即缓蚀剂在J55钢表面的吸附浓度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量不再发生变化。PCP同时抑制了阴极析氢和阳极溶解反应,为混合型缓蚀剂。随着PCP浓度的增加,容抗弧半径、极化电阻及噪声电阻由小到大的排序均为:空白﹤0.05%﹤0.10%﹤0.15%﹤0.20%;低频的白噪声水平在电流PSD图中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即J55钢的腐蚀速率不断减小,与失重法及极化曲线反应的规律一致。当PCP分子与金属发生吸附并达到平衡时,整个缓蚀剂分子处于同一平面,平行吸附在J55钢表面,达到完全覆盖,从而有效减缓了腐蚀介质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缓蚀剂 金属腐蚀 失重法 电化学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薄荷叶多糖作为碳钢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9
作者 田子诚 李国楼 +3 位作者 周晓荣 王丹 韩娟娟 任占冬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以水作为提取剂,以乙醇为沉淀剂,从薄荷叶中提取并分离出多糖类物质(EPM),作为碳钢酸洗缓蚀剂。在2 mol·L^(-1) HCl水溶液中,采用失重法测试了20~60 ℃范围内EPM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表明:EPM对碳钢在2 mol·L^(-1) HCl水溶... 以水作为提取剂,以乙醇为沉淀剂,从薄荷叶中提取并分离出多糖类物质(EPM),作为碳钢酸洗缓蚀剂。在2 mol·L^(-1) HCl水溶液中,采用失重法测试了20~60 ℃范围内EPM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表明:EPM对碳钢在2 mol·L^(-1) HCl水溶液中的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EPM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增大,当浓度达到320 mg·L^(-1)以后,缓蚀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为20 ℃、EPM浓度为400 mg·L^(-1)时,缓蚀效率达到最高,为89.45%。随着酸洗温度的升高,EPM的缓蚀效率降低。当温度为60 ℃、EPM的浓度为400 mg·L^(-1)时,缓蚀效率降低为49.39%。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综合分析可知,EPM的缓蚀作用归因于在碳钢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的放热过程,EPM吸附层增加了碳钢在HCl水溶液中的腐蚀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将EPM和未分离多糖的薄荷叶总提取物(EM)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常温下使用时EPM的缓蚀性能优于EM,当腐蚀温度达到40 ℃以上时,EPM的缓蚀性能下降,低于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叶提取物 多糖 缓蚀剂 失重法
下载PDF
多分支特征映射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
10
作者 闵锋 况永刚 +1 位作者 郝琳琳 彭伟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3-1555,共13页
由于遥感图像具有背景复杂、目标较小且密集、尺度连续变化大等特点,通用目标检测器难以较好地适应,导致检测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基于YOLOv5s模型,提出一种多分支特征映射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结构重参数化技术设计一... 由于遥感图像具有背景复杂、目标较小且密集、尺度连续变化大等特点,通用目标检测器难以较好地适应,导致检测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基于YOLOv5s模型,提出一种多分支特征映射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结构重参数化技术设计一种结合门控通道转换的RepVGG模块,采用其串联结构替换原主干网络的C3模块,聚合全局上下文信息,增强特征表达和特征提取能力;其次,使用自适应指数加权池化方法以及逆过程重构特征融合网络的采样方式,最大化地保留特征信息,改善较小目标的检测效果;最后,引入EIoU和Focal Loss组合作为模型的损失函数,优化预测框的回归速率以及难易样本的损失权重分配,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在DIOR和NWPU VHR-1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2.2%、92.5%,较YOLOv5s分别提高了3.5个百分点、5.6个百分点,达到了更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实时性也满足实际场景下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结构重参数化 门控通道转换 采样方式 损失权重分配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数据分析
11
作者 王磊 董平 +1 位作者 何玉涛 叶陈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25,共8页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运行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运行中的安全事故隐患。基于某省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辨识与排查数据,采用熵权法开展...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运行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运行中的安全事故隐患。基于某省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辨识与排查数据,采用熵权法开展了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系统探究了各类安全隐患在空间特性(S)、运行工况(O)、类型占比(T)、危害程度(D)和治理难度(G)5个维度的危险特性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熵权法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数据分析,改善了当前安全隐患数据处理分析方式单一、信息提取不充分、结果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对精准定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助力构建安全隐患分级闭环管控机制、推动重大安全隐患精准治理、创新创建重大安全隐患数据库、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化学储能电站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数据分析 熵权法
下载PDF
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及其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12
作者 安诗宇 芮玉兰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61-64,共4页
以月桂酸、二乙烯三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表征。在CO_(2)浓度为500 mg/L的模拟矿井水中,腐蚀温度为50℃,缓蚀剂总使用浓度为60 mg/L的条件下对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及复配缓蚀剂进行电化... 以月桂酸、二乙烯三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表征。在CO_(2)浓度为500 mg/L的模拟矿井水中,腐蚀温度为50℃,缓蚀剂总使用浓度为60 mg/L的条件下对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及复配缓蚀剂进行电化学缓蚀性能测试。静态腐蚀失重测试结果表明,在二元复配缓蚀剂中,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二氧化硫脲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在质量比为1∶2时,缓蚀率达到了85.30%。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二元复配缓蚀剂中,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二氧化硫脲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在质量比为1∶2时,缓蚀率达到了86.68%。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与二氧化硫脲复配的缓蚀剂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他配方均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由极化曲线参数计算的缓蚀率与阻抗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咪唑啉季铵盐 静态腐蚀失重法 电化学法 缓蚀剂 复配
下载PDF
油田掺水系统能耗分析及评价指标建立
13
作者 单国强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为提高掺水系统的用能质量和用能水平,根据流程走向,分析掺水系统的能耗现状和成因,建立了以能量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推导出压能损失率和热能损失率的计算方法,并基于熵权法和综合影响因子对多参数影响下掺水泵和加热炉的用能... 为提高掺水系统的用能质量和用能水平,根据流程走向,分析掺水系统的能耗现状和成因,建立了以能量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推导出压能损失率和热能损失率的计算方法,并基于熵权法和综合影响因子对多参数影响下掺水泵和加热炉的用能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能损失率与掺水压力呈正比,与掺水泵机组和电动机的综合效率呈反比;热能损失率与加热炉出口温度、热效率及加热炉进出口温差相关;掺水泵机组效率、加热炉热效率分别对掺水泵和加热炉的用能评价影响最大,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采用多种措施整改后,单个掺水系统每天可节约电费96~280元,燃料气费60~264元。研究结果可为地面集输系统的节能降耗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水系统能耗 评价指标 能量损失率 综合影响因子 熵权法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荣幸 于全蕾 +2 位作者 刁朔 郭涛 王凌云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来测试内装材料中的VOC。为了探讨不同测试方法的差异,选取了6种典型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分别测试这6种材料中释放的VOC。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这2种方法的特点、规律等,对比了这2种方法的区别。为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的VOC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根据需求选择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内装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加热失重法 袋式法
下载PDF
新型咪唑啉化合物在H_2S/CO_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3 位作者 范成成 米思奇 张军 郭文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63-2170,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1-(2-氨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IM-S),并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IM-S在H2S/CO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IM-S具有较好的抗H2S、CO...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1-(2-氨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IM-S),并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IM-S在H2S/CO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IM-S具有较好的抗H2S、CO2腐蚀能力,能同时抑制碳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2.74%.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呈单分子层吸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最后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IM-S的缓蚀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量子化学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材料用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及其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蔡焕青 周明 +3 位作者 邵瑰玮 付晶 曾云飞 陈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38-2944,共7页
为减少因接地网腐蚀损坏造成的电网事故,开发了不锈钢复合材料防腐蚀技术,设计了新型耐酸性土壤腐蚀接地装置。基于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土壤中,铜的腐蚀速率(0.002 4 mm/a)远大于不锈钢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0.00... 为减少因接地网腐蚀损坏造成的电网事故,开发了不锈钢复合材料防腐蚀技术,设计了新型耐酸性土壤腐蚀接地装置。基于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土壤中,铜的腐蚀速率(0.002 4 mm/a)远大于不锈钢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0.000 2 mm/a),且2者偶合时,铜的腐蚀速率将大大增加;同时开发的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体在中性、强碱性和盐渍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适用性。从实际应用情况中发现,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装置的耐腐蚀性远远优于镀锌钢及其他接地材料,且可推算其使用寿命>60 a,其全寿命周期成本约为热镀锌钢接地装置的38.1%,满足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材料 接地装置 电化学法 失重法 腐蚀速率 使用寿命 全寿命周期成本
下载PDF
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对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睿 程敏 +2 位作者 杨江月 李欢乐 刘爱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肉桂酸咪唑啉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方法以肉桂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氧化铝为催化剂,采用溶剂法合成了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利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交... 目的研究肉桂酸咪唑啉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方法以肉桂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氧化铝为催化剂,采用溶剂法合成了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利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静态失重法结果表明,缓蚀效率与缓蚀剂的质量浓度有关,当产物的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时,缓蚀效率趋于平稳,可达86.9%。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在30~50℃时,咪唑啉具有良好的缓蚀效率。极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是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作用类型是几何覆盖效应。交流阻抗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碳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缓蚀效率随着缓蚀剂的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肉桂酸咪唑啉是一种有效的缓蚀剂,能够明显抑制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溶剂法 碳铜 缓蚀剂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A3钢在芽孢杆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娟 李松梅 +1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7-1534,共8页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A3钢在芽孢杆菌(Bacillus)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浸泡7d时,芽孢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有效阻隔了溶液对基体的腐蚀,抑制了腐蚀过程.电化学交...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A3钢在芽孢杆菌(Bacillus)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浸泡7d时,芽孢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有效阻隔了溶液对基体的腐蚀,抑制了腐蚀过程.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含菌体系中的试样表面经历了2个时间常数→3个时间常数→2个时间常数的变化过程.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细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微生物活性下降,生物膜的保护能力也会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芽孢杆菌 微生物腐蚀 表面分析技术 失重法 极化曲线
下载PDF
凝汽器空冷区铜管汽侧氨腐蚀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志平 杨道武 +1 位作者 周琼花 马迪东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 16种浓度的氨溶液 (从 5 0mg/L~ 2 0 0 0 0mg/L不等 )、3种温度 (2 5℃、35℃、4 5℃ )、3种溶解氧的条件下(开口、密闭不除氧、密闭除氧 ) ,对铜管腐蚀过程及影响氨腐蚀过程的因素及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氨腐蚀的主要因素为... 在 16种浓度的氨溶液 (从 5 0mg/L~ 2 0 0 0 0mg/L不等 )、3种温度 (2 5℃、35℃、4 5℃ )、3种溶解氧的条件下(开口、密闭不除氧、密闭除氧 ) ,对铜管腐蚀过程及影响氨腐蚀过程的因素及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氨腐蚀的主要因素为溶氧量、氨浓度、温度 ;尤其以溶氧量影响最大 ,使氨腐蚀的速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最后提出了几种防止氨腐蚀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腐蚀 凝汽器 除氧 铜管 空冷 溶解氧 氧浓度 冷区 腐蚀过程 开口
下载PDF
曼尼希碱型盐酸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辉霞 李建 +2 位作者 王毅 林博雅 王子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80-583,共4页
以苯胺、甲醛、乙酰丙酮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一种新型曼尼希碱。结果表明,新型曼尼希碱的最佳条件为:苯胺∶甲醛∶乙酰丙酮的物质的量配比为1∶1∶1,反应温度为80℃、盐酸加入量为0.02 mol、反应时间为6 h。分别采用失重法和电... 以苯胺、甲醛、乙酰丙酮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一种新型曼尼希碱。结果表明,新型曼尼希碱的最佳条件为:苯胺∶甲醛∶乙酰丙酮的物质的量配比为1∶1∶1,反应温度为80℃、盐酸加入量为0.02 mol、反应时间为6 h。分别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曼尼希碱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在25℃,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率达92.3%以上。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合成的新型曼尼希碱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尼希碱 缓蚀剂 缓蚀性能评价 失重法 电化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