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渡河上游某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美萍 段斌 +2 位作者 王海胜 覃事河 万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种目标鱼类对流速与水深的适宜性指标,得到了研究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和等级:坝下干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68,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支流河口以上4 km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58,适宜性等级为一般适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上游 鱼类栖息地 有效栖息地面积 河底连通性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RIVER2D的西藏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流量模拟研究
2
作者 马俊超 范晓志 栾会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需流量与可利用栖息地面积的关系曲线及分布图。结果表明:鮡科鱼类在4~9月的生长及繁殖期间适宜的生态流量范围为22.0~33.0 m^(3)/s。根据可利用栖息地二维分布图可知,鱼类有效栖息地集中分布在河道中心区域,流量增加后,有效栖息地由河道中间带状分布向河道两边延伸。研究成果可为鮡科鱼类的保护及电站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2D模型 物理栖息地 可利用栖息地面积 扎拉水电站
下载PDF
减水河段水力生态修复措施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庆国 李嘉 +1 位作者 李克锋 邓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6-761,共6页
通过二维水力模拟计算,对深槽和挡水堰不同组合的修复方案,即在河道横断面上设置深槽以及纵向上间隔设置挡水堰等工程措施,对减水河段的水力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研究。以四川某山区河流一段120m长的河段为例,根据代表鱼类对水深、流速适应... 通过二维水力模拟计算,对深槽和挡水堰不同组合的修复方案,即在河道横断面上设置深槽以及纵向上间隔设置挡水堰等工程措施,对减水河段的水力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研究。以四川某山区河流一段120m长的河段为例,根据代表鱼类对水深、流速适应度的曲线,计算出权重可使用栖息地面积(WUA),并使用其来分析生境改善效果,同时还对影响河段沿程增温率的水力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河道流量为1.65m3/s(约为多年平均流量的5%)时,采用深槽修复可增加WUA约48%,再在深槽基础上设一道拦水堰后共可增加WUA约84%;同时深槽还可使河流沿程增温率下降,使水温更接近减水前的状况。采用多道拦水堰将有助于尽可能多地提高栖息地面积,但拦水堰间距也不应过小,该河段拦水堰间距在30m左右为宜。分析表明,采用深槽加多道拦水堰的水力生态修复措施可以起到明显改善减水河段生境状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生态修复 减水河段 权重可使用栖息地面积 设置深槽 拦水堰 河流水温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凌全 王煜 +4 位作者 戴会超 刘海波 郭家力 汤正阳 蔡卓森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10-1718,共9页
金沙江下游河道是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宜的流量是鱼类产卵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为量化金沙江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以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宜宾水文站(宜宾江段)为研究区域,以四大家鱼产卵期栖息地对水动力... 金沙江下游河道是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宜的流量是鱼类产卵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为量化金沙江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以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宜宾水文站(宜宾江段)为研究区域,以四大家鱼产卵期栖息地对水动力的需求作为主要生态因子,通过2012—2019年四大家鱼生境水动力实测资料建立其水动力适宜性曲线,构建基于非结构化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宜宾江段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实现了家鱼栖息地水动力分布特征的精细模拟,采用物理栖息地模型(PHABSIM)对影响四大家鱼产卵的主要水动力条件(流速及水深)的需求进行分析,量化水库不同出库流量条件下对应的四大家鱼的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建立了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关系曲线,定量分析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四大家鱼产卵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影响,据此进行适宜生态流量的选择.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宜宾江段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期的适宜流速为0.6~1.3 m/s,最佳流速为0.9~1.0 m/s,适宜水深为3.0~18.0 m,最佳水深为9.0~12.0 m;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随着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再缓慢减小的趋势,当水库出库流量为3000 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占研究河段总面积的24.26%,由此推定四大家鱼适宜生态流量为2000~4500 m^(3)/s,最佳生态流量为3000 m^(3)/s.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向家坝水库适宜出库流量,可有效保证宜宾江段四大家鱼栖息地面积,为通过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的生态调度、改善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动力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四大家鱼 物理栖息地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下载PDF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文鸽 黄强 蒋晓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量与权重可使用面积的关系。通过对上述各断面1975-1985年汛前共11年生态、水文及断面资料的分析计算,归纳出研究断面汛前适合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5、220、220、220、175 m3/s,计算结果在Tennant法界定的生态流量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生态流量 物理栖息地 水深 流速 权重可使用面积
下载PDF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长江中游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建 夏自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4,共7页
将Delft3D水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组成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以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以长江中游宜昌至枝江河段为研究区域,以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四大家鱼为目标物种,结合流速及水深两个栖息地限制因子计算研究区域内不同流量下四大家鱼4个... 将Delft3D水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组成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以研究鱼类的生态环境。以长江中游宜昌至枝江河段为研究区域,以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四大家鱼为目标物种,结合流速及水深两个栖息地限制因子计算研究区域内不同流量下四大家鱼4个产卵场的栖息地面积,得到了流量与栖息地面积关系曲线。分析该曲线,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4—6月份产卵期间的最小生态流量为4570m3/s,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12000~15500m3/s。计算结果在传统水文学法界定的生态流量范围之内,分析认为该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为四大家鱼的保护和三峡及葛洲坝工程的生态调度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栖息地 生态流量 加权可利用面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晓刚 严忠民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汇流比增大,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增大,WUA迅速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宽深比增大,WUA逐渐增大,且增幅很小.IFIM可以给出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各水力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河流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流增量法 加权可用面积 栖息地 汇流比
下载PDF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减水河段中鱼类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谭燕平 王玉蓉 +1 位作者 李嘉 刘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征河段自然生境水力学特点,分析得出目标物种对水深及流速的适宜性曲线。并采用河道内流量增加法,建立了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特征河段鱼类栖息地模拟的River2D模型,确定了特征河段中目标物种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变化情况,定性描述了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随流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鱼类适宜栖息地随流量增大将由河道中间逐渐向边缘移动;在小流量时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增长迅速,随流量的进一步增大鱼类适宜栖息地增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基本不变,且当流量大于一定值时将会呈现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适宜性曲线 River2D模式 适宜栖息地面积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中华鲟自然繁殖适合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蔡玉鹏 万力 +2 位作者 杨宇 张晓敏 李益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在13000~15000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约2.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法 中华鲟产卵场 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下载PDF
基于鱼类需求的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侯俊 裴佳琦 +4 位作者 黄喻威 梁小雨 龚雪滢 丁伟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及鱼类栖息地现状,讨论了在不同生命期不同流量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环境流量范围,为水利工程建设后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淮河上游 长春鳊 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下载PDF
三峡水库补水调度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倩 戴凌全 +5 位作者 任玉峰 汤正阳 戴会超 刘新波 刘芬 张青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624,共8页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目标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建立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不同出库流量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WUA)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苦草生长生境的适宜水深为0.2~1.8 m,最适宜水深为0.5~1.0 m;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后,东洞庭湖刺苦草生长生境的WUA整体呈现均匀上升趋势;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期间,出库流量为5 500~10 500 m^(3)/s时,刺苦草生长生境最适宜水深范围对应的WUA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出库流量为9 500 m^(3)/s时WUA最大(74.46 km^(2)),可认为刺苦草生长最适宜出库流量为8 500~10 500 m^(3)/s。研究成果可为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进行东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恢复及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东洞庭湖 刺苦草 生长生境 物理栖息地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wua)
下载PDF
丁坝间距对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冰 张新华 张小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93-100,共8页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也会因丁坝影响范围内的水沙结构和河床形态改变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变化。常用的水生生物栖息地模拟模型(River 2D)因缺乏泥沙(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和河床变化模块,难以直接...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也会因丁坝影响范围内的水沙结构和河床形态改变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变化。常用的水生生物栖息地模拟模型(River 2D)因缺乏泥沙(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和河床变化模块,难以直接用来评价丁坝对栖息地的影响。为此,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沙耦合的二维浅水模型,结合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构建栖息地模拟模型。分析双丁坝在不同间距时,河道水沙运动结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分布(HSI)和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UA)的变化规律;同时从模拟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能使WUA值有所提升的最佳丁坝间距,为航道建设或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模型 双丁坝间距 加权可利用面积
下载PDF
三峡水库枯水期补水调度对洞庭湖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摄食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凌全 王煜 +5 位作者 汤正阳 戴会超 任玉峰 常曼琪 吴倩 毛劲乔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8-1218,共11页
摄食栖息地面积是反映越冬水鸟生存空间的直接指标,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枯水期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给越冬水鸟摄食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出库流量对洞庭湖越冬水鸟摄食栖息地的影响,以洞庭湖典型的... 摄食栖息地面积是反映越冬水鸟生存空间的直接指标,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枯水期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给越冬水鸟摄食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出库流量对洞庭湖越冬水鸟摄食栖息地的影响,以洞庭湖典型的珍稀越冬水鸟——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指示性候鸟,以白鹤摄食对栖息地水深需求作为关键生态因子,建立白鹤摄食对水深需求的栖息地适宜度模型.构建涵盖长江干流、三口河系、洞庭湖及其四水尾闾河段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实现栖息地水动力分布特征的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耦合栖息地适宜度模型和水动力模型,建立了面向白鹤摄食对三峡水库出库流量需求的物理栖息地模型,量化不同出库流量对应的白鹤摄食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定量分析水库运行对白鹤摄食栖息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中旬三峡水库不同出库流量下洞庭湖白鹤潜在摄食栖息地面积保持稳定并随出库流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维持在101.40~121.84 km^(2)之间,其中东洞庭湖摄食栖息地面积在7.49~9.86 km^(2)之间,南洞庭湖(含横岭湖)摄食栖息地面积在47.37~60.34 km^(2)之间,西洞庭湖摄食栖息地面积在46.54~51.64 km^(2)之间.不同湖区摄食栖息地面积随着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均呈增大的趋势,说明三峡水库枯水期补水调度对于维持栖息地面积具有重要作用.较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白鹤摄食栖息地面积最大增加20.44 km^(2),对应的增幅为20.16%.成果明晰了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白鹤摄食栖息地面积的影响规律,可为通过三峡水库补水调度改善洞庭湖越冬水鸟摄食栖息地生境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洞庭湖 白鹤 摄食生境 物理栖息地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取水口下游金沙江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青辽 刘媛 +1 位作者 郝红升 黄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1,共4页
对拟建滇中引水工程大同取水口下游至虎跳峡前的43.5 km金沙江研究河段,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和栖息地模拟法分别进行生态流量研究。栖息地模拟法选用目标鱼类长丝裂腹鱼,结合水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利用MIKE21建立研究... 对拟建滇中引水工程大同取水口下游至虎跳峡前的43.5 km金沙江研究河段,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和栖息地模拟法分别进行生态流量研究。栖息地模拟法选用目标鱼类长丝裂腹鱼,结合水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利用MIKE21建立研究河段的平面二维浅水水动力学模型。按长丝裂腹鱼对水深、流速的适宜度标准确定不同流量下的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得到栖息地面积WUA随流量的变化趋势,最终确定目标鱼类产卵繁殖期适宜的生态流量值。比较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生态流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鱼类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取水口 引水工程 金沙江
下载PDF
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月群 蔡德所 +1 位作者 杨培思 陈俊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根据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的特点,在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基础上利用河流二维模型,建立了历史实测最枯流量3.8 m^3·s^(-1)、枯水期标准流量45 m^3·s^(-1)和生态补水量60 m^3·s^(-1)三种不同流量下成年鲤有效栖息地的二维模型... 根据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的特点,在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基础上利用河流二维模型,建立了历史实测最枯流量3.8 m^3·s^(-1)、枯水期标准流量45 m^3·s^(-1)和生态补水量60 m^3·s^(-1)三种不同流量下成年鲤有效栖息地的二维模型,评价其栖息地面积百分比与漓江枯水期不同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枯水期漓江成年鲤的栖息地面积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大并由河道中间逐渐向河两边移动,当流量增加到45 m^3·s^(-1)以后成年鲤栖息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降低甚至是基本保持不变。分析了由于漓江流域河床坡度陡、流域面积小、雨量分配不圴、枯水期地表水向地下水排泄以及人为活动等引起枯水期栖息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为漓江枯水期补水和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期 流量变化 栖息地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影响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physical habitat modeling of effects of habitat structures on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被引量:10
16
作者 Dongkyun IM Hyeongsik K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River corridors, even if highly modified or degraded, still provide important habitats for numerous biological species, and carry high aesthetic and economic values. One of the keys to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is reco... River corridors, even if highly modified or degraded, still provide important habitats for numerous biological species, and carry high aesthetic and economic values. One of the keys to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is recovery and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flows sufficient to sustain aquatic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Hongje Stream in the Seoul metropolitan area of Korea was selected for evaluating a physically-based habitat with and without habitat structure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aquatic habitat was evaluated by a weighted usable area (WUA) using River2D, a two-dimensional hydraulic model.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Zacco platypus in the Hongje Stream was simulated with and without habitat structures. The computed WUA values for the boulder, spur dike, and riffle increased by about 2%, 7%, and 131%, respectively, after their construction. Also, the three habitat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e riffle, can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hydraulic heterogeneity and enhancing habitat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restoration physical habitat River2D weighted usable area
下载PDF
栖息地法确定樟溪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中 彭瑞文 +1 位作者 林霞 罗艳 《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第5期49-51,96,共4页
为确定浙江省宁波市皎口水库下游樟溪河生态环境流量,利用栖息地法通过结合月光鱼栖息地适宜度分析和二维水力模型流量模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月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流速度和水深的要求,建议水库在鱼的生长期内最低下泄流量不低... 为确定浙江省宁波市皎口水库下游樟溪河生态环境流量,利用栖息地法通过结合月光鱼栖息地适宜度分析和二维水力模型流量模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月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流速度和水深的要求,建议水库在鱼的生长期内最低下泄流量不低于2.8 m3/s,并且在繁殖期内每周有1~2天下泄流量达到2 m3/s以上。另外,每年还需要在丰水期有1~2次大于9 m3/s下泄流量的“洪峰”冲刷河床,以保持有一定范围的深水区供鱼类过冬。本研究为栖息地法在南方地区中小型河流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栖息地模拟法 栖息地适合度曲线 加权可用面积
下载PDF
山坡地溪流整治对鱼类栖地形态影响之评估
18
作者 陈晋琪 陈欣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258,共6页
以台北县石碇乡之玉桂岭南势坑野溪为研究区域,收集该溪流之环境背景资料包括:整治前后地形图、流速、水深、河床底质分布与鱼种分布等资料。以福禄数为指标,将河川栖地形态区分为深潭、深流及浅濑3种类型,再运用陈与陈评估鱼类栖地面... 以台北县石碇乡之玉桂岭南势坑野溪为研究区域,收集该溪流之环境背景资料包括:整治前后地形图、流速、水深、河床底质分布与鱼种分布等资料。以福禄数为指标,将河川栖地形态区分为深潭、深流及浅濑3种类型,再运用陈与陈评估鱼类栖地面积之方法,探讨该溪流在整治前及整治后各种栖地类型(如深潭、深流及浅濑)所占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各种栖地形态之鱼类可用栖地面积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经整治后,深潭栖地明显减少,其鱼类可用面积较整治前约减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禄数 柄地型态 可用柄地面积
下载PDF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对中华鲟产卵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越 周建中 +2 位作者 张华杰 毕胜 张勇传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9,共7页
以葛洲坝至庙咀江段中华鲟主要产卵场为研究区域,采用结构有限体积法求解该江段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水库正常蓄水与提前蓄水方案下该区域的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华鲟产卵对流速、水深以及底质的喜好,采用物理栖息地模型... 以葛洲坝至庙咀江段中华鲟主要产卵场为研究区域,采用结构有限体积法求解该江段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水库正常蓄水与提前蓄水方案下该区域的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华鲟产卵对流速、水深以及底质的喜好,采用物理栖息地模型计算不同流量序列下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eighted Usable Area,WUA)的大小,并且得到WUA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采用提前蓄水方案能够显著增加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WUA,减轻蓄水对中华鲟产卵的不利影响,并且得到中华鲟产卵的适宜流量范围为13000~19000m3/s。该研究结果为葛洲坝下游中华鲟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三峡制定生态调度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利学 提前蓄水 物理栖息地模型 中华鲟 加权可用面积
原文传递
赤水河上游鱼类产卵场砾石群修复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轩 赵进勇 +5 位作者 张晶 艾祖军 韩会玲 王琦 于子铖 冯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49,共11页
为定量分析砾石群对鱼类受损栖息地的恢复、改善效果,以赤水河支流倒流河上游芭茅坝鱼类产卵场为研究区域,选择昭通特有鱼类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为指示物种,结合稳定性分析确定砾石群的布局、尺寸,依据鱼类生境模型,研究... 为定量分析砾石群对鱼类受损栖息地的恢复、改善效果,以赤水河支流倒流河上游芭茅坝鱼类产卵场为研究区域,选择昭通特有鱼类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为指示物种,结合稳定性分析确定砾石群的布局、尺寸,依据鱼类生境模型,研究分析了砾石群布置前后指示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段内布置砾石群时,概化砾石单元的最小尺寸宜设置为0.5 m,单组砾石群摆放的跨距宜设置为1.60倍砾石长度,顺流宜设置为2.10倍砾石长度;分别布设5种不同形式砾石群,其所对应的鱼类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河道造床流量参数下,砾石群的连续V形和钻石形布置形式较其他三种修复效果更为明显,砾石群布置区域水深流速呈现多样化,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21.77%和18.3%。合理布设砾石群可为赤水河鱼类产卵场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裂腹鱼 鱼类产卵场 稳定性分析 砾石群 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