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GAS-WELL LIQUID LOADING CAPA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Yi-wei ZHANG Shi-cheng +1 位作者 YAN Jin CHEN Wen-bi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6期823-828,共6页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gas-well liquid loading capacity, which is critical to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gas well produ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flow regime during the gas well producti...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gas-well liquid loading capacity, which is critical to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gas well produ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flow regime during the gas well production with water, which is regarded as many single particles in the model, with the shape of particles being assumed as disk-like ellipsoid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phere and changing according to the forces exerted on them, the influences of non-Darcy flow, compressibility, and non-sphere shape on friction factor a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model and other models are discussed and a new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critical flow rate is obtain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two model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s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well accumulated liquid drag factor critical flow rate
原文传递
A New Model to Predict Averag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Liquid Drople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s Well
2
作者 Haiquan Zhong Jiao Tan Chi Zhang 《Engineering(科研)》 2014年第8期399-405,共7页
The distribution of droplet surface pressure is uneven?under the action of high velocity gas streams in gas wells, and there exists a pressure difference which leads to droplet de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droplet... The distribution of droplet surface pressure is uneven?under the action of high velocity gas streams in gas wells, and there exists a pressure difference which leads to droplet de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droplet. Moreover, it affects the critical liquid carrying rate.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prediction model must be determined, because of the existing one lacking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the droplet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high velocity gas streams, a new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verage differential pressure of droplets. Compared with the new differential pressure prediction results, the existing pressure differenc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overvalued by 46.0%. This article also improves four gas-well critical liquid carrying models using the proposed pressure difference prediction model, and compares with the original on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ritical velocity of the original models is undervalued by 10% or so, due to the overestimate to the pressuredifference.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of the improved model with original model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adaptability, because the model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ults, and different suitability for different wel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well Continuous Removal of liquids liquid DROPLET AVERAGE Pressure DIFFERENCE DEFORMATION Model Comparison
下载PDF
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应用
3
作者 朱洪征 郑刚 +3 位作者 刘洋 侯伟 苏祖波 杨海涛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管带测井仪器入井测试,通过氮气气举井筒排液,连续油管拖动井下测井仪器连续监测为核心的快速找水新方法。设计了制氮车+油管悬挂器+3½in普通油管+喇叭口的负压生产管柱,以及2 in穿芯连续油管+卡瓦连接器+测井连接工具串+测井仪器串的测试管柱,研制了连续油管测井连接工具、电滑环滚筒电缆密封固定器和FIT测井仪器等关键配套装置,形成了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快速找水技术。开展了6口井现场先导试验,试验过程中,井下测试信号无交流电干扰,保证了实时数据传输优势,真正做到了井下监测与地面实时可读同步。该技术可实现1天测试1口井,为定量快速解释低液量水平井产液分布状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低液量 水平井 产液剖面 连续油管输送 氮气气举
下载PDF
基于OLGA一体化模型的新井接入流动模拟
4
作者 苏羽 张兵 +4 位作者 魏超 甘霖临 陈思佳 冷吉辉 陈璐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4期220-226,共7页
针对A气田地面管网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液和段塞流的问题,根据A气田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OLGA软件的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模型,研究了新井接入条件下相邻井的压力变化和集输管线中积液与段塞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油藏-井筒-管网OLG... 针对A气田地面管网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液和段塞流的问题,根据A气田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OLGA软件的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模型,研究了新井接入条件下相邻井的压力变化和集输管线中积液与段塞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油藏-井筒-管网OLGA一体化模型最大误差为6.92%,满足生产模拟;新井产量增加到一定条件时(11万m3/d),相邻井平台汇压明显下降(从3.75MPa降至2.56MPa),其他井平台的汇压变化不大(0.1MPa范围内波动),主要原因是新井和相邻井汇合后的管线压降出现明显降低。而汇合管线压降降低的原因是新井汇入后管线输量增大,管内积液量、持液率、段塞流数量明显降低,增大了汇合管线的输送效率。同时,模拟发现管网积液高风险位置主要为低洼段,段塞流高风险位置主要为上坡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井接入 OLGA 一体化模型 积液 段塞流预测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水平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速预测模型
5
作者 刘自龙 刘琳 +1 位作者 房雨泽 廖锐全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气井中积液现象为井筒中液体的回流和聚集,是气井中严重的生产问题之一,会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造成停产。气井积液预测能力对于保证气井正产生产和优化相关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止积液现象的发生,准确预测和识... 气井中积液现象为井筒中液体的回流和聚集,是气井中严重的生产问题之一,会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造成停产。气井积液预测能力对于保证气井正产生产和优化相关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止积液现象的发生,准确预测和识别积液点至关重要。使用空气-水混合物在管径为60 mm的管道中进行了压力为0.2 MPa和0.5 MPa时0~90°倾角的室内实验,分析了在不同角度、压力和液体流量下临界气体流量的变化,随着角度的增大,临界气量先增大后减小,倾斜段是最难携液的井段,且55°倾角是最难携液的角度。在液膜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倾斜气井井壁的液膜分布不均匀,采用SHEKHAR的最大液膜厚度分布关系式进行计算,考虑到气芯中液滴载荷和液膜夹带的平衡,建立了一种新的水平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速预测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将新模型与LUO模型、BARNEA模型和LIU模型进行比较,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最好,准确率为91%,表明该模型比其他积液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可用于对水平气井积液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临界气体流速 积液 液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
6
作者 向华 夏文龙 +3 位作者 刘波涛 孔梦婷 张玉祥 杨浩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更是排水采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井开采后期,气井底部会出现积液聚集现象,积液过多会造成气井停产,为了避免停产问题,必须对气井油管积液高度进行预测,但传统石油工程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 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更是排水采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井开采后期,气井底部会出现积液聚集现象,积液过多会造成气井停产,为了避免停产问题,必须对气井油管积液高度进行预测,但传统石油工程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存在着具体计算需要大量经验参数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的方法,以气井的套压、油压、油管下深、油层中深、日产气、日产水、井口温度7种生产数据为特征,采用集成学习方法,结合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以迭代逐步改进的方式来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从而精确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通过与32口井仪器探测实测值、回归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对比分析,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预测效果也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仅3.87%,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2为0.85。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与现有的油管内积液量和环空积液量预测模型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回归树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
7
作者 黄全华 黄智程 +4 位作者 杨亚涛 刘书炳 王定峰 颜学成 刘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0,共8页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捕捉典型流态,发现管斜角在45°~60°出现过渡流,通过编制流态识别程序进一步确定管斜角为46°时开始出现过渡流,此时携液最困难。基于液滴理论,引入井斜修正系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新模型在长北区块气井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新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到弱影响气井携液能力的因素依次为油管内径、井底流压、井斜角、井底温度。绘制的临界携液流量图版为后期开展停喷井治理措施的时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水平井 积液机理 液滴模型 流态实验 临界携液流量
下载PDF
基于液膜反转的定向井临界携液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相东 石书强 +3 位作者 李国良 房金伟 段传丽 齐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气井积液是苏里格区块大斜井开采中后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适用于定向井的临界携液模型研究较少,且常用携液模型忽略了管径、液体流速和角度的影响。借助多相管流实验开展了定向井携液机理实验,分析了管径、角度、液体流速等因素... 气井积液是苏里格区块大斜井开采中后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适用于定向井的临界携液模型研究较少,且常用携液模型忽略了管径、液体流速和角度的影响。借助多相管流实验开展了定向井携液机理实验,分析了管径、角度、液体流速等因素对气井积液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液膜反转机理,在BELFROID模型和WALLIS模型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了WALLIS模型中参数C和m的计算方法,并考虑管径、气体密度、液体密度、角度、液体表观流速、重力加速度等参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模型,新模型在预测VEEKEN文献中62口积液气井时结果显示,准确率为91.94%,新模型的建立不仅是液膜反转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定向井积液时机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积液 管径 携液模型 积液时机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韩国庆 邢志晟 +3 位作者 岳震铎 杨伯客 左昊龙 梁星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井,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排水采气技术之一。为此,系统地从柱塞类型及应用场景、柱塞气举速度模型、工作制度优化及故障诊断、新型柱塞气举工艺4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8种新型柱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而针对目前气井生产效率低和井底积液难排出的情况,展望了柱塞气举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国外,中国柱塞气举工艺应用广泛,发展较为成熟,新型柱塞气举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2)速度模型可精确模拟柱塞在井筒中的运动状态;工作制度优化逐步向智能化发展。(3)目前仍存在柱塞气举工艺智能化程度低和无法适应复杂油气井生产的问题。结论认为,柱塞气举工艺下一步发展应聚焦4个方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复杂井条件下的技术开发、结合其他采气工艺的复合应用、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井群制度优化。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柱塞气举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并可以为柱塞气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速度模型 工作制度优化 故障诊断 智能柱塞 新型柱塞工艺
下载PDF
高含气井低速叶轮动态气液分离设备参数优化
10
作者 董国驰 刘新福 +4 位作者 郝忠献 李清平 姚海元 刘春花 李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针对目前高含气井电潜螺杆泵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低速叶轮动态气液分离方法。综合高气油比、低转速、低液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低速叶轮气液分离场气泡运移数学模型和动态气液分离RNG k-ε模型,依据SIMPLE压力-速度耦合算法求解结... 针对目前高含气井电潜螺杆泵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低速叶轮动态气液分离方法。综合高气油比、低转速、低液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低速叶轮气液分离场气泡运移数学模型和动态气液分离RNG k-ε模型,依据SIMPLE压力-速度耦合算法求解结果,揭示叶片数目、叶片螺距和叶片长度等参数对动态气液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依据叶轮结构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探究转速和含气量等操作参数的敏感性及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叶片数目、叶片螺距和叶片长度时,低速叶轮动态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叶片数目为15片,叶片螺距为250 mm,叶片长度为420 mm时,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81%;增大转速可有效提升低速叶轮动态分离效率,转速由150 r/min提至300 r/min,分离效率由38%显著升至81%;同时低速叶轮动态分离效率随含气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入口含气量由35%增至50%,分离效率则由87%降至63%。所得结论可为适用于电潜螺杆泵的低速叶轮动态气液分离设备的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气井 动态气液分离 低速叶轮 分离效率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家庭债务杠杆与居民主观幸福感
11
作者 吕重阳 臧旭恒 姚健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5,共23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家庭债务杠杆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债务类型、风险阈值及对特殊群体的影响效应等视角进行拓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债务杠杆削弱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且在克服内生性偏误和经过一系...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家庭债务杠杆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债务类型、风险阈值及对特殊群体的影响效应等视角进行拓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债务杠杆削弱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且在克服内生性偏误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债务杠杆对较高学历、高收入以及低金融知识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削弱程度更强。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家庭债务杠杆主要通过流动性趋紧、损害身体健康和加剧婚姻不稳定性三个渠道削弱主观幸福感。进一步讨论发现,非住房负债和消费性负债能够缓解债务杠杆的幸福感削弱效应,而住房债务不具备这一特性;家庭债务杠杆削弱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阈值在12.13%左右;家庭债务杠杆尤其会降低财务脆弱性家庭的主观幸福感。本文的研究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了债务杠杆视角,对防范化解家庭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债务杠杆 主观幸福感 流动性约束 住房负债 消费性负债 风险阈值
下载PDF
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研发
12
作者 贾鹿 石国伟 +2 位作者 赵金玲 华磊 王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针对原有抽油机井工作参数软件与采油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经过技术攻关研发出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首先确立以产液量指标为主、井下效率指标为辅、安全指标可靠的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的设计思路,其次... 针对原有抽油机井工作参数软件与采油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经过技术攻关研发出多指标排序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软件。首先确立以产液量指标为主、井下效率指标为辅、安全指标可靠的优选抽油井工作参数的设计思路,其次是建立以产液量计算为核心的系统算法。应用工程计算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油泵沉没压力使供液量与排液量建立联系,将与供液量接近的排液量作为产液量,进而计算出井下效率、悬点载荷和抽油杆负载率。对所有“泵径、冲程、冲次”组合的优势产液量和优势井下效率及其对应的指标和下泵深度以列表方式输出,对所有指标与井下效率的关系以曲线方式输出,经过排序对比即可挑选出各项指标均占优势且稳定可靠的抽油井工作参数组合,实现抽油井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的目标。该软件自2017年应用以来年均指导调参130井次,平均单井增产原油63.54 t,提高井下效率3.2%,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参数优化 液量 井下效率 沉没压力 悬点载荷 抽杆利用率
下载PDF
甜菜碱/AOS/Gemini季铵盐三元复合型泡排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13
作者 张志升 沈产量 +3 位作者 李建勋 刘延强 韩薇薇 董三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9,共11页
泡沫排液技术是保障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研发高性能的泡排剂极其关键。为适应高矿化度、高凝析油含量及高温等苛刻气井环境,以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HSB)作为主剂,α-烯基磺酸钠(AOS)和合成的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GB作为辅... 泡沫排液技术是保障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研发高性能的泡排剂极其关键。为适应高矿化度、高凝析油含量及高温等苛刻气井环境,以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HSB)作为主剂,α-烯基磺酸钠(AOS)和合成的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GB作为辅剂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的三元泡排体系。结果表明,三元复配体系AOS/CAGB/CHSB在摩尔比为12∶3∶35、总量为20 mmol/L时性能最优,泡沫体积和半衰期分别达到360 mL和30.27 min;在含有30%甲醇的泡排剂溶液中,测得的携液率最高可达31%,发泡率为95%;在含有0%~50%凝析油的泡排剂溶液中,三元泡沫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其中在凝析油含量为20%时,测得的携液率最高可达38%,发泡率为95%;优选的三元复配体系AOS/CAGB/CHSB对盐离子耐受性较差,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三钠(NTA))后,三元复配体系在矿化度为150 g/L的溶液中仍能稳定发泡和携液;温度大于50℃时,泡沫的携液率也逐渐增加,温度在90℃时,携液率在95%以上。此外,通过表面张力测试、泡沫微观结构观察也证实了该泡排剂体系存在的协同效应使其起泡、稳泡和泡沫携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排水采气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GEMINI表面活性剂 发泡性能 携液率
下载PDF
液控液驱水平井测井牵引器设计与仿真
14
作者 周渟 秦彦斌 +3 位作者 王健 李杨栋 郭忠原 赵朕浩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针对水平井测井井下工具下入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液控液驱的伸缩式水平井牵引器。提出平衡式油箱设计,来平衡掉井下压力,以液控阀控制液压油路,实现大流量液压油驱动液压缸动作,使其能在高温高压深井中实现较快移动。首先,根据牵引器... 针对水平井测井井下工具下入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液控液驱的伸缩式水平井牵引器。提出平衡式油箱设计,来平衡掉井下压力,以液控阀控制液压油路,实现大流量液压油驱动液压缸动作,使其能在高温高压深井中实现较快移动。首先,根据牵引器的性能指标,确定了牵引器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完成了牵引短节、液压动力短节、电控短节的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然后,针对牵引器锁止过程,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牵引力模型;最后,通过Adams软件搭建牵引器虚拟样机,进行运动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仿真数据。结果表明,牵引器在139.7 mm套管中爬行时,能稳定提供7 500 N的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器 水平井 液控液驱 结构设计 虚拟仿真
下载PDF
低产液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15
作者 徐瑶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10期41-46,共6页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低产液井数增多,抽油机作为举升工艺的主要手段,效率的高低对能耗具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低产液井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对抽油机系统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低产液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沉没度、抽汲...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低产液井数增多,抽油机作为举升工艺的主要手段,效率的高低对能耗具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低产液井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对抽油机系统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低产液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沉没度、抽汲参数和抽油设备。统计、对比低沉没度井系统效率,沉没度在200~300 m时系统效率最高;生产参数方面,冲次对系统效率影响较大,冲程、泵径次之;设备方面,非节能、匹配不合理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明确潜力和对策方向,通过采取参数优化通过采取参数优化、间抽、设备更新调换等措施1576井次,节电728.74×10^(4)kWh,系统效率提高了4.96%,供采关系得到改善,抽油机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液井 系统效率 间抽 参数调整 设备调换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气井油管液位下方气体泄漏声波检测
16
作者 马凡凡 樊建春 +2 位作者 杨云朋 丁建敏 房奕霖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5-774,共10页
气井油管泄漏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于油气生产中。针对油管液位下方泄漏声波特性不明、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声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气井油管液位下方泄漏检测方法。首先搭建了可视化的油管泄漏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典型工况下的泄漏声波... 气井油管泄漏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于油气生产中。针对油管液位下方泄漏声波特性不明、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声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气井油管液位下方泄漏检测方法。首先搭建了可视化的油管泄漏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典型工况下的泄漏声波检测试验,然后在时频域内分析了液位下方泄漏的声波信号,最后利用自主搭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油管泄漏检测,将声波信号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的时频图作为模型的输入进行模型参数训练。结果表明,液位下方泄漏声波均方根值和绝对均值随着泄漏流量、液位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位下方泄漏声波时频谱明显区别于其他工况,所提模型泄漏识别准确率可达99.33%,与基于极限学习机,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模型相比较,所提模型识别准确率更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管液位下方泄漏 卷积神经网络 泄漏识别 声波
下载PDF
液体凝胶堵漏技术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国锋 田军 +2 位作者 赵瑞元 吕刚 马毅 《机械制造》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析了液体凝胶堵漏技术的特点。针对某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套管破损、漏失量大的问题,对堵漏方案进行论证,并应用液体凝胶堵漏技术进行堵漏。通过应用液体凝胶堵漏技术,顺利完成了水平井的压裂施工。
关键词 液体凝胶 堵漏 水平井 应用
下载PDF
产水气井最小携液配产确定方法
18
作者 彭川 蒋延明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1期224-228,共5页
产水气井通常采用“高产低配,低产高配”的思路,采用无阻流量的经验配产比例来确定气井生产制度。为提高产水气井携液能力和减少排水采气成本,建立定量化确定气井最小携液配产的方法,论证不同配产制度下产气量和井筒临界携液产量变化规... 产水气井通常采用“高产低配,低产高配”的思路,采用无阻流量的经验配产比例来确定气井生产制度。为提高产水气井携液能力和减少排水采气成本,建立定量化确定气井最小携液配产的方法,论证不同配产制度下产气量和井筒临界携液产量变化规律,在神府气田取得较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区块的地层压力、经验系数α以及管柱尺寸建立区块最小携液配产方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不同管柱下携液配产或配产比例图版;在较低无阻时最小携液配产比例较高,且变化较快,而非单一的经验配产比例;最小携液配产受到管柱尺寸、试气无阻和地层压力的影响较大,而受到区块α值的影响较小。建立的最小携液配产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气井投产初期井筒积液的发生,对产水气井合理配产、管柱优化和生产动态分析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携液配产 排水采气 管柱优化 定量化
下载PDF
高速聚结型井下气液分离器多参数组合优化设计
19
作者 王贺 张勇 张新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06,共8页
为解决天然气井井下气相夹液及超高气液比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气液比井下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及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分离器较优结构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进口速度、气液比以及分流比对其分离效率的影... 为解决天然气井井下气相夹液及超高气液比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气液比井下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及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分离器较优结构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进口速度、气液比以及分流比对其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离器分离效率因素的主次程度依次为聚集挡板角度>聚集挡板间距>聚集挡板数,在27 m^(3)/d的流量下,75.9 mm内径的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最优结构为聚集挡板数18个,聚集挡板间距40 mm,聚集挡板角度45°,且当气液比为7∶1、装置进口速度为15 m/s、分流比为7∶1时,分离效率达93.6%;将装置第一级设置为聚结螺旋轴入式旋流分离可使气液分离效率得以提升。所得结论可为天然气井井下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井 气液分离器 高速聚结 仿真分析 正交试验 操作参数
下载PDF
高压集输气井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
20
作者 王锦昌 赵润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油管等效液面处压力p_(1)、环空等效液面处压力p_(2)、环空与油管等效液柱高度比值k等3个关键参数的计算方程,并结合动态监测数据,给出了3个关键参数的求解方法,从而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得出井筒积液量与井底流压。经45口气井实测数据验证,流压计算平均误差4.4%,积液量计算平均误差14.8%。同时,该方法主要利用生产数据和少量流压测试数据进行并行迭代计算,具有成本低、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集输气井 井筒积液量 井底流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