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被引量:66
1
作者 刘伟龙 胡维平 +4 位作者 陈永根 谷孝鸿 胡志新 陈宇炜 季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西太湖现有水生植物16种,分属于11科12属;水生植物总面积约10220hm^2,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积约占64.58%;挺水植物约占0.29%;漂浮植物约占38.16%。各个种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的生物量在所有水生植物中居前3位。多样性分析表明,水生植物种类4a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类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水生植物呈环状分布在距湖岸5km以内的水域和部分岛屿周围,东岸和南岸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区连续性好,且水草种类齐全。挺水植物种类单一,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种,分布区域多限于水深小于1.6m的湖岸;沉水植物共有8种,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在西山岛周围水域逐年扩张,成为该区域的先锋种;漂浮植物3种,主要以荇菜(Nymphoides peltata)为主,在七都水域有逐渐扩张的趋势。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表现出对水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为西太湖的3个优势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50种,其中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网养殖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也对局部水域的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水生植物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种群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优势种 分布特征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西太湖
下载PDF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 被引量:79
2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张雷 郑凡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14-4223,共10页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占到总藻类的60.97%和34.49%,而硅藻门仅占到总藻类数量的3.07%。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基本在1.3—1.6和0.14—0.22之间波动。在调查到的71种浮游动物中,耐污染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占36.62%。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达到7.07×10^4个/L和7.76×10^4个/L;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敏感种大量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指数值低下,日’及其均匀度值J仅分别为1.59和0.581左右。同时,部分耐污染和广布种大量繁殖,其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平均占到底栖动物总量的84.76%。对入湖河口区2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也表明,水体中的TN、TP浓度分别为3.50mg/L和0.28mg/L,分别高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TN≤2.0mg/L,TP≤0.2mg/L)标准。结合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方法,太湖西岸湖滨带水体水质已近严重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湖滨带 水生生物 水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的管理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泽湘 陈光荣 +1 位作者 谢贻发 刘正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9-194,199,共7页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浅水湖泊,其东、西太湖两部分的水体状况、水生植被差异甚大。西太湖大部分水域出现严重的藻型富营养化,许多水生植被消失,水质恶化;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沼生植物比例增大,湖泊沼泽化严重。针对东、西太...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浅水湖泊,其东、西太湖两部分的水体状况、水生植被差异甚大。西太湖大部分水域出现严重的藻型富营养化,许多水生植被消失,水质恶化;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沼生植物比例增大,湖泊沼泽化严重。针对东、西太湖的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对东、西太湖水生植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东太湖 水生植物 管理
下载PDF
太湖重污染湖区底泥沉积物特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俊锋 谢飞 +3 位作者 陈丽娜 何卿 任晓鸣 姜磊娜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沉积物的粒径、含水率、有机质、TN、TP含量进行研究,探讨竺山湖湾东部、竺山湖湾西部、太湖西岸北部、太湖西岸南部底泥污染物表层及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竺山湖湾沉积物中有机质、TN、TP含量高于西沿岸...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沉积物的粒径、含水率、有机质、TN、TP含量进行研究,探讨竺山湖湾东部、竺山湖湾西部、太湖西岸北部、太湖西岸南部底泥污染物表层及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竺山湖湾沉积物中有机质、TN、TP含量高于西沿岸湖区,底泥再悬浮释放污染物风险较大;西沿岸北段清淤区垂向有机质、TN含量无显著性变化,TP含量呈现表层高、下层低的趋势,为太湖重污染湖区制定清淤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湖 太湖西岸 沉积物 底泥 富营养
下载PDF
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自强 韩梅 张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12-2822,共11页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已恢复湿地群落结构趋于完整,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较高,一般在1.7~3之间,均匀度在0.5~0.9之间波动。退化湿地物种丰富度低,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在0.3~1.5(H′),0.15~0.65(J)之间波动。在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的群落内,种类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仅在0.3~1(H′)和0.1~0.3(J)之间波动,群落结构严重退化。(2)在植物生长旺盛期,1m2湿地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及茭草(Zizania latifolia)分别为42,18株和17株。其在湿地内的生物量分别为:4692,5142kg和2182kg;(3)上述物种单位干物质中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88mg/g和2.09mg/g;沉水植物作为滨岸带湿地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的生物量,而且吸收氮磷能力强,单位干物质氮、磷含量分别达到7.27mg/g和4.14mg/g;(4)植物对水体及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有效吸收以及颗粒态磷的自然沉降作用,使得上游来水中的总氮浓度流经湿地时,降至0.15~0.89mg/L之间,平均下降了85%;总磷浓度则由进水时的0.248~0.598mg/L,降至出水时的0.002~0.083mg/L;(5)滨岸带湿地对河水中悬浮物的有效拦截、滞留和吸附作用,使得入湖河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降低了90%以上;(6)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中,滨岸带湿地表现出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且由河心向河岸逐渐增强的趋势。近河心处测定的N2O通量为0.034~0.068之间,到河岸处升至0.046~0.089。反硝化作用是削减水体中氮负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河网区 滨岸带湿地 生态和水环境功能
下载PDF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袁旭音 李兵 +1 位作者 许薇薇 陈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218,共7页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磷 沉积物 河流 太湖西部
下载PDF
太湖重污染湖区底泥内源释放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俊锋 何卿 +2 位作者 谢飞 陈丽娜 姜磊娜 《环境科技》 2011年第1期45-47,52,共4页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风速段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内源释放进行了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悬浮物进行了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对太...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风速段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内源释放进行了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悬浮物进行了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对太湖站33个观测站近10年的的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估算了太湖年均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年平均内源释放量COD,TN,TP分别为4 100,647.8和23.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湖 太湖西岸 内源释放 再悬浮 沉积物
下载PDF
太湖西岸水质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东升 袁宏林 +2 位作者 张颖 李世超 孙中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3-1066,1070,共5页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湖西岸COD下降趋势显著,DO非显著上升,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TP和TN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2)主成分分析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73.645%的结果,分别代表水质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得分表明,2009—2015年太湖西岸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水质污染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氨氮和COD是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 水质变化 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 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
下载PDF
洪涝风险图的编制与应用——以太湖流域湖西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俊峰 孙顺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是洪涝平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洪涝平原生产布局和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方法。首先概化平原内河网,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水流运动,得到各地的水位和流量,比较水位和数学... 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是洪涝平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洪涝平原生产布局和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方法。首先概化平原内河网,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水流运动,得到各地的水位和流量,比较水位和数学地形模型(DEM)的高程,将水位高过DEM的地方划为洪涝危险区。本文以太湖流域湖西区为例作出洪涝风险图,并且介绍了洪涝风险图在国民经济部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风险图 编制 太湖
下载PDF
全域旅游时代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创新培育路径——以常州西太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保伟 陆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潜力的产业门类。基于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研读,并对常州西太湖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SWOT-PEST矩阵分析后,发现常州西太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环境良好,但面临着文化旅游产业规...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潜力的产业门类。基于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研读,并对常州西太湖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SWOT-PEST矩阵分析后,发现常州西太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环境良好,但面临着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滞后,文化旅游元素分散,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太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全域构建模式,即构建影视艺术旅游产业链、跨境电商服务产业链、湖滨体育休闲产业链、科普亲子教育产业链、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全域产城融合产业链,以迎合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文化旅游 产业链 常州西太湖
下载PDF
太湖湖西区河网营养盐输移规律研究
11
作者 周杰 吴修锋 +2 位作者 吴时强 范子武 高俊峰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控制湖西区入湖营养盐量,需要对太湖湖西区河网进行N、P营养盐监测与输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宜溧地区营养盐输移规律基本表现为径流输移;常州、金坛地区京杭运河以南河网区虽然日输移路径较为复杂,但是洪期、年输移路径却一致;而京... 为控制湖西区入湖营养盐量,需要对太湖湖西区河网进行N、P营养盐监测与输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宜溧地区营养盐输移规律基本表现为径流输移;常州、金坛地区京杭运河以南河网区虽然日输移路径较为复杂,但是洪期、年输移路径却一致;而京杭运河以北河网营养盐输移规律最为复杂,不仅表现为日输移路径的规律性差,而且洪期、年净输移路径相反。数学模型与站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监测掌握的信息进行时空上的延拓,具有较强的监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湖西区 营养盐 河网 输移路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区域历史研究中的太湖流域:“江南”还是“浙西”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逸凡 范金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8,126,共11页
太湖流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 太湖流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学者习惯以"江南"等同于太湖流域的概念,诚不甚允当。作为地理和历史概念的"江南",自秦汉以来从未真正与太湖流域相重合,与太湖流域等同的"江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心理上的概念,且开始于近代。以"江南"为名开展研究,容易造成研究范围的混乱。相比之下,"浙西"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行政概念,区划范围上承东汉吴郡,与太湖流域高度一致,迄明初乃分属直、浙,时逾1200余年,而传统的"浙西"概念在明清时期仍然有其影响力。从"浙西"入手本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更有利于增强学术的严谨性。为使这一观点立足于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浙西"的历史作一番详细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浙西 江南
下载PDF
太湖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西苕溪是太湖重要的来水支流,非点源污染是导致西苕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鉴于对防治太湖富营养化和水华等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对太湖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本文从非点源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估算与模拟、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机... 西苕溪是太湖重要的来水支流,非点源污染是导致西苕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鉴于对防治太湖富营养化和水华等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对太湖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本文从非点源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估算与模拟、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等方面初步梳理了近年来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水土流失、化肥施用等,其负荷量受年降雨、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并对这里非点源污染接下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太湖 西苕溪
下载PDF
太湖以西常州区域水体中典型PPCPs污染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茸 杜尔登 +2 位作者 孙佳 徐东炯 徐圃青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年第5期133-137,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环太湖区域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环境污染现状,于2016年9月对太湖以西常州区域水体中典型PPCPs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分析了24种PPCPs在常州区域水体中的赋存和空间分布特征... 为进一步了解环太湖区域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环境污染现状,于2016年9月对太湖以西常州区域水体中典型PPCPs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分析了24种PPCPs在常州区域水体中的赋存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区域水体中24种目标PPCPs均被检出,PPCPs质量浓度总量范围为51.08~325.79 ng/L,20个监测点位中,红凌桥检出PPCPs总量最高,达325.79 ng/L;水体中优势污染物为双酚A和诺氟沙星,双酚A在黄埝桥检出的质量浓度最高,达158.53 ng/L,其次是新河口和红凌桥,质量浓度分别为65.57和57.86 ng/L;诺氟沙星在红凌桥检出的质量浓度最高,达75.12 ng/L。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在常州流域内基本呈均匀分布;激素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神经镇痛类和心脏病类药物质量浓度与人口密度大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 太湖以西区域 常州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太湖西岸典型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核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大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7期141-145,共5页
文章现以宜兴市为例,进行太湖西岸典型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核定的研究。结合水污染管理现状,完成了可操作的、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宜兴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水质响应关系建立和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分配等水质目标管理体系... 文章现以宜兴市为例,进行太湖西岸典型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核定的研究。结合水污染管理现状,完成了可操作的、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宜兴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水质响应关系建立和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分配等水质目标管理体系,为宜兴市及整个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案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 排放核定 控制单元划分 环境容量分配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中所见之滆湖
16
作者 吕杨 《运河学研究》 2023年第2期67-77,236-237,共13页
滆湖是历史上“五湖”之一,滆湖之名距今至少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众多历史文献完全可以证明。滆湖自隋末江南运河开通,迅速成为江南运河水源补给湖泊和漕运枢纽。直至明清时期,滆湖仍是江南运河最为重要的水路要冲之一,发挥漕运枢纽、运... 滆湖是历史上“五湖”之一,滆湖之名距今至少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众多历史文献完全可以证明。滆湖自隋末江南运河开通,迅速成为江南运河水源补给湖泊和漕运枢纽。直至明清时期,滆湖仍是江南运河最为重要的水路要冲之一,发挥漕运枢纽、运河水源补给、农业灌溉和泄洪功能。滆湖之名,或与上古时期南迁的有鬲氏在此湖渔猎及湖域形状有关。滆湖虽是太湖流域的湖泊,但在历史上从未被冠以“西太湖”之名。所谓西太湖,是指太湖洞庭山以西水域,与滆湖毫无关系,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湖 滆湖 太湖 西太湖 历史文献
原文传递
太湖西部湖区沉积物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及其脱氮贡献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跃辉 阮晓红 +1 位作者 李荣富 张亚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87-4194,共8页
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异于反硝化的氮转化途径,可同时将氨氮与亚硝氮转化为氮气,是沉积环境中重要的脱氮过程.本文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利用15NH+4、15NH+4+14NO-3和15NO-3三组同位素开展泥浆培养试验,研究了四季太湖西部湖区沉积物厌... 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异于反硝化的氮转化途径,可同时将氨氮与亚硝氮转化为氮气,是沉积环境中重要的脱氮过程.本文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利用15NH+4、15NH+4+14NO-3和15NO-3三组同位素开展泥浆培养试验,研究了四季太湖西部湖区沉积物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及其脱氮贡献率;结合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及沉积物理化特征,探讨了沉积物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季节性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性,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秋季最高,为10.11μmol·kg-1·h-1(以N2计,下同),冬季最低,为3.24μmol·kg-1·h-1;沉积物总脱氮速率为10.67~31.02μmol·kg-1·h-1,其中厌氧氨氧化脱氮效应显著,四季脱氮贡献率高达30%~40%.有机质、氨氮及其功能基因丰度是影响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的重要因子,研究区域沉积物孔隙水夏、秋季氨氮浓度和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均高于春、冬季,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低于春、冬季,厌氧氨氧化潜在速率随沉积物孔隙水氨氮及其功能基因丰度升高而升高,随沉积物有机质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同位素配对技术 潜在速率 影响因子 太湖西部湖区
原文传递
江苏宜兴西溪遗址发掘纪要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名利 谈国华 +1 位作者 徐建清 周润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2,共4页
宜兴西溪遗址位于太湖西部,三次发掘共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灰坑109个、灰沟3条、婴幼儿墓葬4座、祭祀遗迹1处、房址16座以及大面积多层次的建筑遗存柱洞群,明确了大范围分布的蚬蚌螺蛳类遗存的堆积方式和堆积性质,对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 宜兴西溪遗址位于太湖西部,三次发掘共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灰坑109个、灰沟3条、婴幼儿墓葬4座、祭祀遗迹1处、房址16座以及大面积多层次的建筑遗存柱洞群,明确了大范围分布的蚬蚌螺蛳类遗存的堆积方式和堆积性质,对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的分期、分区、类型和面貌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西溪遗址 马家浜文化 太湖西部
原文传递
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名利 郝明华 彭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8,I0001,共15页
溧阳神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经先后三次考古发掘,发现马家浜文化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清理出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252座,婴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90个,灰沟1条,良渚文化墓葬9座,商周时期灰坑12个,灰沟1条。该遗址为重新认识马家浜... 溧阳神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经先后三次考古发掘,发现马家浜文化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清理出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252座,婴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90个,灰沟1条,良渚文化墓葬9座,商周时期灰坑12个,灰沟1条。该遗址为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的分期、分区、分界、类型和文化变迁过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溧阳神墩 马家浜文化 墓地 太湖西部
原文传递
骆驼墩文化初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留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4,65-71,共9页
骆驼墩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骆驼墩文化遗存的存在,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新类型。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对的年代跨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同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可将以平底釜为主要... 骆驼墩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骆驼墩文化遗存的存在,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新类型。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对的年代跨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同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可将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骆驼墩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骆驼墩文化在其存在的时间段内,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骆驼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及长江下游古代文明的进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墩文化 马家浜文化 太湖西部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