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盆地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研究
1
作者 张俊辉 周雄辉 +9 位作者 辛怡华 王颢 吴博闻 刘鑫 关运玖 张健 王亚欣 张翀 刘滨 康秀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水沟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期5 530~4 300 a B.P.的气候适宜期,其文化发展处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转换的过渡阶段。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提取影响水沟遗迹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和距水源距离因子,构建指数模型,分析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古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海拔900~960 m,坡度小于6°,坡向朝南,距水源距离小于200 m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古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西部 新石器时期 水沟遗址 环境适宜性 人地关系
下载PDF
统计学视角下关中地区西汉墓出土陶仓形制与组合分析
2
作者 张峻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体形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新莽时期外均维持在五件一组出土的规格,但出土陶仓的汉墓的比例则一直比较稳定。这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同时意味着该时间段内用葬习俗和偏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西汉 陶仓 形制 统计学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房屋类建筑遗存述略
3
作者 韦正 宁琰 辛龙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关中土雕建筑、河北辽西建筑构件、高句丽壁画是最重要的十六国时期房屋类建筑资料。三地建筑存在一定的表面差异,但基本的建筑技术和样式是接近的,关中、河北辽西都上承汉晋而向拙重方向发展,高句丽可能受到东晋南朝的影响而略显轻巧... 关中土雕建筑、河北辽西建筑构件、高句丽壁画是最重要的十六国时期房屋类建筑资料。三地建筑存在一定的表面差异,但基本的建筑技术和样式是接近的,关中、河北辽西都上承汉晋而向拙重方向发展,高句丽可能受到东晋南朝的影响而略显轻巧。关中、河北辽西建筑特征后来又都汇聚到北魏平城,型塑了平城建筑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关中 河北辽西 高句丽 建筑
下载PDF
近20年关中西部耕地秋季撂荒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琳 康鸳鸯 +4 位作者 陈义勋 张站 连晶晶 孙欣琪 齐雁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7,265,共10页
近年来关中西部冬小麦收获后耕地撂荒现象(简称秋季撂荒)日益严重。以凤翔、岐山、扶风三县为例,选取2000—2020年间9个年份春季和秋季各1期Landsat影像,运用CART决策树分类法提取9个年份秋季耕地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实地问卷调... 近年来关中西部冬小麦收获后耕地撂荒现象(简称秋季撂荒)日益严重。以凤翔、岐山、扶风三县为例,选取2000—2020年间9个年份春季和秋季各1期Landsat影像,运用CART决策树分类法提取9个年份秋季耕地撂荒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探究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秋季耕地撂荒主要分布在凤翔县西南部、岐山县中部以及三县北部临近山区的地带,凤翔县中部和扶风县中部秋季撂荒程度较轻;2000年以来研究区耕地秋季撂荒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7年间撂荒面积逐步增加,2007—2013年间有所回落,2013—2020年间又迅速攀升,2020年撂荒范围最广,撂荒率达64.64%。近20 a研究区秋季撂荒地块由小规模零星分布逐渐转为大规模集中分布。灌溉条件是研究区秋季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逐年上涨;经济区位、耕作半径和交通条件对撂荒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逐年减小;耕地边际化是驱动研究区农户选择秋季撂荒的根本原因,劳动力短缺是研究区秋季撂荒的主要原因,灌溉缺乏、积温不足和耕地细碎化等农业生产条件不足是研究区秋季撂荒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秋季撂荒 时空格局 Landsat影像 驱动机制 关中西部
下载PDF
关中西部农村丧葬入殓仪式考察
5
作者 仵军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葬礼作为人生四大仪礼中最后一个重要仪式,是生命体应得的哀荣。通过对陕西关中西部农村地区丧葬习俗的考察,从临终初丧、小殓、大殓三个层面着重梳理记录了“入殓”流程和仪式,揭示了农耕文明下民间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丧葬习俗内涵及背... 葬礼作为人生四大仪礼中最后一个重要仪式,是生命体应得的哀荣。通过对陕西关中西部农村地区丧葬习俗的考察,从临终初丧、小殓、大殓三个层面着重梳理记录了“入殓”流程和仪式,揭示了农耕文明下民间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丧葬习俗内涵及背后蕴含的生死观念,表达了生者对逝者尊重与怀念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农村 丧葬习俗 入殓仪式
下载PDF
民国时期关中地区婚礼风俗的变迁——基于陕西方志文本的研究
6
作者 白中阳 刘思雨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45-58,共14页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仪风俗因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婚礼风俗既有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也融入了大量现代文明的元素。这缘于传统婚礼风俗有其稳定生长的土壤,与此同时,新的文化元素也推动了关中婚礼风俗向更加开放和文明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婚俗 关中 西式婚礼
下载PDF
关中西部近70年降水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许秀娟 蒋骏 +1 位作者 贾志宽 王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以陕西杨凌 1 932年~ 2 0 0 0年降水序列为代表 ,对关中西部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杨凌 69a年平均降水量为 5 78.9mm,最大达 979.7mm( 1 95 8年 ) ,最小仅 2 63.5 mm( 1 997年 )。 1 932年~ 1 95 8年和 1 9... 以陕西杨凌 1 932年~ 2 0 0 0年降水序列为代表 ,对关中西部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杨凌 69a年平均降水量为 5 78.9mm,最大达 979.7mm( 1 95 8年 ) ,最小仅 2 63.5 mm( 1 997年 )。 1 932年~ 1 95 8年和 1 95 9年~ 2 0 0 0年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89.9mm/1 0 a和 - 5 3.4mm/1 0 a。降水序列中存在突变现象 ,1 976年是突变点 ,突变点后的平均年降水量比突变点之前减少了 2 1 .6%。针对 2 0世纪后期降水量减少的趋势 ,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和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是关中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序列 气候倾向率 气候突变 关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陕西关中西部作物生长季近70年旱涝指数分析——以杨陵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许秀娟 蒋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3,共5页
用 Bhalme和 Mooley提出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作物生长季 ( 3月~ 1 0月 )杨陵近 70年的旱涝指数。结果表明 ,作物生长季各月不同等级的干旱出现频率远大于涝等级的出现频率 ,其中重旱以 4月~ 5月和 9月~ 1 0月出现频率 >... 用 Bhalme和 Mooley提出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作物生长季 ( 3月~ 1 0月 )杨陵近 70年的旱涝指数。结果表明 ,作物生长季各月不同等级的干旱出现频率远大于涝等级的出现频率 ,其中重旱以 4月~ 5月和 9月~ 1 0月出现频率 >5 % ,中旱以 3月~ 4月 ,6月和 8月出现频率 >1 0 % ;1 930 s~ 1 940 s和 1 970 s~ 1 990 s旱多于涝 ,中旱~重旱出现频率分别比中涝~重涝高 9.9%~ 1 2 .1 %和 1 1 .2 %~ 30 .0 % ;1 95 0 s~ 1 960 s大旱大涝并存 ,涝略多于旱 ,中涝~重涝出现频率比中旱~重旱高 3.8%~ 7.5 %。旱涝指数在 1 95 2年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指数 旱涝等级 气候突变 陕西关中西部地区 作物生长季
下载PDF
关中平原西部农村居民灾害感知现状浅析——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郁耀闯 周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特征,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差异与灾害感知成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②从居住地差异看,居民的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山区居民、台塬区居民、平原区居民;从性别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农村男性居民强与女性;从职业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自由业者;从年龄差异来看,居民灾害感知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0~30岁、40~50岁、11~2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居民灾害感知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小学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以上、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感知 个性特征 关中平原西部
下载PDF
关中西部四灌区旱情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双银 朱晓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为给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合理调控提供依据,在简述干旱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关中西部各类干旱多源于气象干旱。对该区7个气象站的年降水进行分析表明,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均为0.25,偏态系数均为0.5。以兴平气象站作为代表站对... 为给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合理调控提供依据,在简述干旱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关中西部各类干旱多源于气象干旱。对该区7个气象站的年降水进行分析表明,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均为0.25,偏态系数均为0.5。以兴平气象站作为代表站对不同历时的旱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月到来年2月发生重旱和特旱的概率较大,在30%左右,特别是12月份,概率达54%,且以特旱为主;7、8月份以中旱和重旱为主;夏玉米播前发生特旱的概率较高,达27%,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以特旱为主,概率达33%;冬小麦的越冬和麦黄期以特旱为主,发生概率在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地区 干旱 发生规律 气象干旱 年降水量 灌溉农业
下载PDF
陕西关中西部近7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序列分析——以杨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秀娟 穆婉红 蒋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以重建的杨陵近70年的降水序列为代表,对关中西部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杨陵69a作物生长季的平均降水量为535.8mm,约占年降水量的92.3%。在1932~2000年,共出现旱年9a,偏旱年15a,涝年12a,偏涝年11a,其出... 以重建的杨陵近70年的降水序列为代表,对关中西部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杨陵69a作物生长季的平均降水量为535.8mm,约占年降水量的92.3%。在1932~2000年,共出现旱年9a,偏旱年15a,涝年12a,偏涝年11a,其出现频率分别为0.130,0.217,0.174和0.159。1932~1958年和1959~2000年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2.2mm/10a和-48.6mm/10a。作物生长季降水序列在1975/1976年间出现气候突变现象。突变点后的平均降水量较突变点前减少了20.6%,突变点后的25a以偏旱为主,干旱和偏旱频率达0.60,较偏涝和涝的频率高0.44。针对20世纪后期降水持续偏少的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防治水污染和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是持续发展工农业生产首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地区 作物生长季 降水量 交化趋势 降水序列 气候倾向率 气候突变
下载PDF
过去1500年关中西部农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旱涝灾害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根据关中西部旱涝史料 ,统计出 7世纪到 2 0世纪的 1 50 0年间每个世纪发生的旱涝的年数 ,然后运用频数分析法及灾情等级指数 ,对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农业旱灾频数与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 根据关中西部旱涝史料 ,统计出 7世纪到 2 0世纪的 1 50 0年间每个世纪发生的旱涝的年数 ,然后运用频数分析法及灾情等级指数 ,对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农业旱灾频数与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旱灾在冷期多发 ,灾情在气候突变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 农业 环境变化 旱涝灾害 中国 频数分析法 冷期 气候
下载PDF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被引量:3
13
作者 仵军智 赵德利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4期20-23,27,共5页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信仰性日常生活 关中西部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干旱年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涵 黄强 +1 位作者 王剑 成福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针对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对其主要水源工程实行联网调水的设想。并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三层递阶优化调配模型,采用模拟技术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规划水平年(2005和2015年)...  针对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对其主要水源工程实行联网调水的设想。并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三层递阶优化调配模型,采用模拟技术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规划水平年(2005和2015年)来水较枯时(P=75%,95%)的单灌区调度和联网调水结果,其中缺水严重的羊毛湾和宝鸡峡塬下灌区灌溉保证率提高了8%~22%。表明实行联网调水可以实现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灌区 水资源 干旱年 优化调配
下载PDF
关中西部典型人工生态林与经济林林地土壤的剖面特征及土壤粒度组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海燕 庞奖励 +1 位作者 郭美娟 杨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对陕西关中西部的苹果人工经济林和槐树人工生态林林地土壤剖面的结构、土壤的粒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生态林林地所设的YSL土壤剖面其土壤的碳酸钙淋溶作用较人工经济林林地所设的YSP土壤剖面强;(2)YSP与YSL土壤剖面... 对陕西关中西部的苹果人工经济林和槐树人工生态林林地土壤剖面的结构、土壤的粒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生态林林地所设的YSL土壤剖面其土壤的碳酸钙淋溶作用较人工经济林林地所设的YSP土壤剖面强;(2)YSP与YSL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其土壤粘粒与砂的含量变化差异较粉砂大;(3)YSP土壤剖面的土壤粘粒较YSL土壤剖面的淋失深度浅,但淋溶量大;(4)YSP土壤剖面表层土壤的粘粒含量较YSL土壤剖面高,表明精细的人为管理方式对其林地表层土壤的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 人工生态林 人工经济林 林地土壤 剖面特征 粒度组成
下载PDF
关中西部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研究——以陕西凤翔县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朋 张蓓蓓 +1 位作者 孟楠 王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法的认识较为正确,对更深层面的农业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认识片面、简单;(2)民众自救技能不够专业,缺乏节水意识,依赖外来救援,邻里互救意识淡薄,自救互救的主动性不高;(3)灾后民众情绪较稳定,能依据实况传播灾情,但获取受灾信息渠道单一,对灾后信息的关注和科普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4)手机、摩托车及电动车成为民众主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先进的互联网传播媒介未能在广大乡村得到应用,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低,备灾物品观念落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扩大防旱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实用技能的普及力度,是提升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 乡村民众 农业旱灾 认知与响应
下载PDF
关中西部农村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文彦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为制定农村防震减灾相关政策并为其提供实证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地震灾害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2)居民有一定的自... 为制定农村防震减灾相关政策并为其提供实证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地震灾害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2)居民有一定的自救互救意识,但主动性和组织性较差,地震谣言辨别能力不强;(3)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其中防震减灾技能最差,自救互救实况最好。表明开展地震灾害知识普及、防震减灾技能培训和地震信息甄别工作是增强农村地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认知与响应 关中西部 农村居民
下载PDF
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宝通 孙笃信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1-75,共5页
为了发挥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西安应该确立其在大关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在大西北中的龙头作用,争取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并努力建设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中心... 为了发挥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西安应该确立其在大关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其在大西北中的龙头作用,争取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并努力建设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中心、西部的科技教育中心、大西北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旅游中心、交通通讯中心。西安的发展应与建设西部强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在建设西部强省中率先发展,成为西部强市。此外,西安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人文、自然环境,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在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同时,制定出适合目前二元结构状况的发展模式,统筹兼顾,两轨并行,两手齐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西安 大关中 西部 大西北
下载PDF
关中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秀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数字多媒体技术视域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中西部 数字化保护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璟 焦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3,共9页
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该文应用频度统计和德尔菲法,从人口、经济、土地、科技、金融、政策等10个方面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熵值法评价城市群及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以此为基... 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该文应用频度统计和德尔菲法,从人口、经济、土地、科技、金融、政策等10个方面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熵值法评价城市群及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以此为基础从时空双维度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特征,结果发现:2003-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总体呈现波动增长,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差异在城市间与省域内逐渐扩大、在省域间逐渐缩小;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呈现并保持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趋势,虽然“核心”城市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增长缓慢,但距离“核心”较远的“边缘”城市资源集聚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西部地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