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叙事视角下豫南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研究
1
作者 张岱 王书煜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借助艺术语言传递时代面貌、思想精神的方式,而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则是从叙事视角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记录。豫南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中国优秀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以豫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借助艺术语言传递时代面貌、思想精神的方式,而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则是从叙事视角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记录。豫南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中国优秀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以豫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红色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依据豫南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梳理主题艺术创作选题路向,从图像叙事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主观化艺术处理、典型性形象塑造、有效性传播发展等三方面豫南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策略,为讲好红色故事、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红色文化 艺术创作 图像叙事 大别山精神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奥陶纪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琦胜 叶培盛 吴中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7,共8页
在1∶5万马厂幅、道街坝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高黎贡山南段的2个二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样品所作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73.5±2.9)Ma和(461.5±7.3)Ma,属于中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 在1∶5万马厂幅、道街坝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高黎贡山南段的2个二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样品所作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73.5±2.9)Ma和(461.5±7.3)Ma,属于中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SiO2、Al2O3、K2O含量高(SiO2=71.06%~73.88%,Al2O3=13.03%~14.27%,K2O=2.81%~5.53%),CaO含量低(CaO=0.67%~1.71%),属于过铝质(AL/CNK=1.4~1.8)钙碱性岩;稀土元素Eu明显亏损(δEu=0.19~0.47);微量元素中Rb、Th相对富集,Ba相对亏损;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143Nd/144Nd为0.512022、0.512056。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所作的综合研究认为该期花岗岩为壳源岩石,反映了泛非运动晚期冈瓦纳大陆北部陆-陆碰撞环境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测年 中奥陶世花岗岩 高黎贡山南段 滇西
下载PDF
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卫志 李磊 +3 位作者 谢劲松 刘德民 张灯堂 杨小芬 《黄金》 CAS 2013年第8期10-16,共7页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金矿床 控矿作用 豫西地区 华北陆块南缘
下载PDF
豫西山区森林群落邻体竞争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明作 闫东锋 +2 位作者 张学峰 苗军 李增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9-413,共5页
运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分析了豫西山区森林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及种群和个体在群落中的竞争干扰状态.结果表明,幼龄林群落中的种内、种间竞争指数因生境条件不同有所差异;中龄林群落基本稳定,其阔叶类种群的平均竞争指... 运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分析了豫西山区森林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及种群和个体在群落中的竞争干扰状态.结果表明,幼龄林群落中的种内、种间竞争指数因生境条件不同有所差异;中龄林群落基本稳定,其阔叶类种群的平均竞争指数小于针叶类种群的平均竞争指数,说明针叶类种群处于被压状态而阔叶类种群处于竞争状态,自然情况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阔叶类种群将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山区 森林群落 邻体竞争 竞争效应 邻体干扰指数模型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不同森林抚育强度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1 位作者 王一三 杨喜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20 cm土层活细根和死细根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平均直径和细根体积密度均不同程度增加,且在不同抚育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活细根生物量密度和总细根生物量密度均快速增加;相比于10~20 cm土层,森林抚育对0~10 cm细根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强度抚育条件下的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36.72%,而10~2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0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强度 栎类天然次生林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豫西南山区
下载PDF
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81
6
作者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 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①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很大局限性;②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④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且贷款多为维持日常生活需要;⑤农户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而不是发展生产。进一步的量化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收入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环境下受相关变量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不同比例农户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区域发展 欠发达区域 河南 山地丘陵区 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人口容量及其迁移区划——以陕南三市28县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勇 茆长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9,共9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 粮食 虚拟人口容量 迁移区划 陕南
下载PDF
豫西山区日本落叶松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陶福禄 李树人 +2 位作者 冯宗炜 王建文 刘金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用A值法和R值法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林的种群结构和不同生长级林木的分布格局。两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日本落叶松林已处于分化状态:Ⅰ级木和Ⅱ级木个体之间相互排斥,呈均匀分布状态;Ⅲ级木之间关系不太明显,在Ⅰ,Ⅱ级木之间呈随机... 用A值法和R值法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林的种群结构和不同生长级林木的分布格局。两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日本落叶松林已处于分化状态:Ⅰ级木和Ⅱ级木个体之间相互排斥,呈均匀分布状态;Ⅲ级木之间关系不太明显,在Ⅰ,Ⅱ级木之间呈随机分布状态;Ⅳ,Ⅴ级木在林冠空隙中呈集群分布状态。各级林木个体,随着遮光指数的增加,其树高、冠幅、胸径和年轮宽度相应减少,导致林木个体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林 遮光指数 分布格局 河南西部山区
下载PDF
豫西山区典型林分近自然状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闫东锋 牛梦鹤 +2 位作者 吴桂藏 张振 杨喜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4,共8页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o A坐标排序轴前2轴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94.79%;排序图显示,松栎混交林与阔杂林较接近,阔杂林与栎类纯林较接近,而栎类纯林与油松纯林较接近。将研究区油松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栎类纯林4个30年生的中龄林分近自然状态分别划分为人工、天然、近天然和半天然,对各林分类型从林木竞争、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下更新能力和地表根系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近自然林森林经营策略。林分近自然状态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PCoA坐标分析 近自然森林经营 评价指标体系 豫西山区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国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湾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阶段,灵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层次分析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旅游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豫南大别山区
下载PDF
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楚纯洁 赵景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7,共11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提取了北宋和元代豫西山地丘陵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频发,北宋平均3.29a发生1次,元代2.74a发生1次,...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提取了北宋和元代豫西山地丘陵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频发,北宋平均3.29a发生1次,元代2.74a发生1次,均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分别占全部灾害的76.5%和63.2%;受灾类型均以雨灾型为主,其次为河溢型和河决型,北宋3种类型的频次比分别为56.9%,29.4%和13.7%,元代则分别为60.5%,26.3%和13.2%,当地降水是这一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驱动力。(2)北宋前60a洪涝灾害频发,之后趋于减少,元代则前期少中后期多,季节变化上两个时期均集中于夏秋季节。(3)宋元时期洪涝灾害均主要集中于伊洛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干流沿线,但北宋空间不均衡性突出,由西南向东北增多,元代空间差异性则显著减小。(4)极端降水、持续性降水及地理环境因素是造成宋元时期洪涝灾害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5)宋元时期洪涝灾害具有共同的3.2a,7~8a和25—27a的周期,且与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汛期降水等因素存在不同尺度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 降水 宋元时期 豫西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实证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荣丽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0,共4页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大别山区 旅游扶贫 生态绩效 实证分析
下载PDF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相分析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德顺 王振江 +2 位作者 李紫源 杨文涛 孟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共11页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兵马沟组下段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一段式,萨胡判别函数均指向重力流特征,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形成于冲积扇向扇三角洲过渡的沉积环境,发育扇根、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同时发育泥石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微相;该时期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水体较深,古流向为SSW向。研究结果可为熊耳群到五佛山群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海陆格局及陆相-海相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古环境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伊川地区 华北克拉通南缘 兵马沟组 沉积相 环境演化 冲积扇-三角洲
下载PDF
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的仪式舞蹈展演模式为依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豫南皖西庙会和仪式中的祭祀歌舞是具有自行性的艺术活体,它通过连续的显圣和多重力量的互动,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皖西 杠天神仪式 祭祀舞蹈 展演模式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村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78-2381,共4页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村 豫南丘陵山区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豫西山区居民收入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志芳 张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317-319,共3页
通过对豫西山区的6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发出66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模型OLS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理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收入结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城镇化水平、农村... 通过对豫西山区的6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发出66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模型OLS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理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收入结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城镇化水平、农村政策等因素对山区居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促进豫西山区居民增收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豫西山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山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确保基层落实"惠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 农民增收 对策 豫西山区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玉米自交系生育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有 董中强 +1 位作者 王谦 沈连峰 《河南科学》 200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通过对豫西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条件与玉米自交系的生育进程、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观察 ,找出了适合于玉米制种的地带和适宜的玉米自交系。
关键词 海拔高度 玉米自交系 生育 影响 植株形态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豫西山地丘陵地区景观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李栋科 丁圣彦 +3 位作者 梁国付 赵清贺 汤茜 孔令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14-3424,共11页
研究典型区域景观异质性过程中,对特征尺度的判断尤为重要。基于3S技术,以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其景观组分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半变异函数和移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景观异质性的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选取... 研究典型区域景观异质性过程中,对特征尺度的判断尤为重要。基于3S技术,以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其景观组分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半变异函数和移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景观异质性的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选取西北—东南方向和东北—西南方向两条样线,分析研究区不同干扰背景下景观异质性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巩义地区总体上以旱地、建设用地、水浇地、草地和有林地景观类型为主,其中旱地所占比例最大(30.9%),沟渠所占比例最小(0.1%);根据特征尺度分析确定研究区巩义市景观异质性的合适尺度为1000 m;在特征尺度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化以河谷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巩义东部偏南区域最高,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南部低山有林地区最低,景观多样性分布特征则呈现4个聚集中心,分别为北部河谷平原农业区、城市建成区、南部低山区和东南丘陵区;不同干扰背景下,巩义地区景观异质性根据城市化程度呈现以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特征,同时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较大,即在海拔200 m以下区域景观受人为干扰强烈,海拔200—500 m丘陵区域受海拔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共同作用,海拔500 m以上区域海拔因子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及同类地区景观异质性的研究尺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窗口法 特征尺度 景观异质性 山地丘陵地区 河南西部
下载PDF
河南崤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铁刚 孟宪锋 +4 位作者 王国瑞 肖建辉 吴昊 范海洋 员晓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3-419,共17页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崤山金矿 豫西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豫南伏牛山余脉铜山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涛 卢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0-415,共16页
铜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南端,南侧紧邻北秦岭构造带,对其开展锆石定年和岩石成因研究,有助于丰富华北克拉通南缘燕山期深部构造演化的认识。铜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7.0±4.3)~(144.1±4.4)Ma(n=5)... 铜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南端,南侧紧邻北秦岭构造带,对其开展锆石定年和岩石成因研究,有助于丰富华北克拉通南缘燕山期深部构造演化的认识。铜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7.0±4.3)~(144.1±4.4)Ma(n=5)和(133.0±3.9)~(127.4±3.6)Ma(n=21),形成了双峰式单颗粒锆石年龄谱,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5.5±4.5)Ma和(130.6±1.8)Ma,其中前者暗示铜山岩体周缘存在约145 Ma的隐伏岩浆活动,后者代表了铜山岩体的形成时代。铜山岩体样品具有富硅、碱和贫钙、镁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了明显的Rb、Th、Zr及Hf的异常峰和Sr、P、Ti的异常谷。稀土总量介于43.07×10-6~173.14×10-6之间,(La/Yb)N值为1.97~19.58,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右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和负Eu异常(δEu值介于0.33~0.73之间)的特征。其(La/Yb)N-w(LaN)投点显示了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部分熔融作用控制了铜山岩体的成分变异。铜山岩体形成于约40 km的正常厚度地壳内,部分熔融源区位于角闪岩相,源区残余相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斜长石。早白垩世桐柏山三合店—鸡公山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深部流体快速释放,注入到未完全固结岩浆/流体库(已晶出约145 Ma的锆石),混合活化之后上侵固结形成具有双峰式锆石年龄谱的铜山岩体。铜山岩体是对桐柏山三合店—鸡公山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近同时的岩浆响应,与之相关的岩浆效应没有局限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内,在北秦岭构造带和华北克拉通南缘均有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岩体 U-PB定年 地球化学 岩石圈拆沉 底侵作用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豫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