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景理论的川西林盘公共空间更新路径——以成都市谢家林盘为例
1
作者 邓琳 李钰 +1 位作者 王载波 陈玲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11期55-59,共5页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物质载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村落空心化、本土文化衰落、发展动力不足、方向不明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基于场景理论打造乡村公共空间的优势场景,吸引都市人才回流,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为林...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物质载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村落空心化、本土文化衰落、发展动力不足、方向不明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基于场景理论打造乡村公共空间的优势场景,吸引都市人才回流,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为林盘发展提供理论方向和实践指导。以成都市谢家林盘为例,构建孵化林盘消费场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公共空间更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场景理论 川西林盘 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中西古典戏剧表演场景设计方法的不同及影响
2
作者 吴昌林 丑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31-134,共4页
中国古典戏曲表演在设计场景空间时,采用的是“以人造境”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演来引导观众幻想出场景空间。而西方古典戏剧表演则是采用“以物造境”的方法,通过舞台布景来建造场景空间。而场景空间设计方法的不同不仅使得中西方古典... 中国古典戏曲表演在设计场景空间时,采用的是“以人造境”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演来引导观众幻想出场景空间。而西方古典戏剧表演则是采用“以物造境”的方法,通过舞台布景来建造场景空间。而场景空间设计方法的不同不仅使得中西方古典戏剧在舞台设计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到剧本的创作,从而使得中西古典戏剧在剧本长度、叙事方式以及时空转换技巧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古典戏剧 场景设计 不同 影响
下载PDF
西部景象与女性情怀的吟颂者——论草人儿的诗歌创作
3
作者 马慧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49-50,共2页
草人儿是西北大地上一位满族女诗人。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她始终坚守着诗歌的诗性之魂,恪守着诗歌的抒情本质,执着于一种"基本的东西"——人性的真、善、美,人类的爱与信仰。娴熟精炼、自然含蓄的表达使草人儿的诗歌与众不同。... 草人儿是西北大地上一位满族女诗人。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她始终坚守着诗歌的诗性之魂,恪守着诗歌的抒情本质,执着于一种"基本的东西"——人性的真、善、美,人类的爱与信仰。娴熟精炼、自然含蓄的表达使草人儿的诗歌与众不同。在她的诗歌中,可以洞悉到她的怡然、达观、从容、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人儿 西部风光 女性情怀
下载PDF
自然景物在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不同呈现
4
作者 王宏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喜好自然,将自然视为兴发情感、寄托情怀的审美本体;西方传统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理性、文明的对立面。基于此,自然景物在中国古典悲剧家的笔下被构建呈现为情景交融、美感丰富的意境;而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景物常常成为邪恶或... 中国传统文化喜好自然,将自然视为兴发情感、寄托情怀的审美本体;西方传统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理性、文明的对立面。基于此,自然景物在中国古典悲剧家的笔下被构建呈现为情景交融、美感丰富的意境;而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景物常常成为邪恶或非理性力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古典悲剧 意境 象征 自然景物
下载PDF
论清代国梁西域诗的田园之风 被引量:1
5
作者 尤海燕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清代西域诗是西域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作者、作品数量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还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关注农事稼穑,富于田园之风等等。国梁的诗作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意境营造来看,国梁诗都体现出富有西域特色的... 清代西域诗是西域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作者、作品数量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还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关注农事稼穑,富于田园之风等等。国梁的诗作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意境营造来看,国梁诗都体现出富有西域特色的田园之风,表现出诗人昂扬而又务实的精神面貌和对西域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诗 国梁 田园之风
下载PDF
郑振铎30年代历史小说成熟性表现探析
6
作者 金周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5-77,109,共4页
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发展看,以《桂公塘》等为代表的郑振铎历史小说,继承诗骚传统,吸收五四新文学的精华。该类小说摈弃传统写法,弃全知视角而用有限视角,以人物为中心,综合运用心理独白、语言表现功能和景物描写,使小说洋溢浓厚抒... 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发展看,以《桂公塘》等为代表的郑振铎历史小说,继承诗骚传统,吸收五四新文学的精华。该类小说摈弃传统写法,弃全知视角而用有限视角,以人物为中心,综合运用心理独白、语言表现功能和景物描写,使小说洋溢浓厚抒情气氛。同时肯定现代性并不忽视小说传统因素,根据艺术需要也有引诗歌入文。在中国文学走过"以中拒西""以中化西""以西化中"后,郑氏的小说达到了"融汇中西",这反而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有限视角 心理描写 以景衬情 融贯中西
下载PDF
“把”字句“人戏凸显”说——从中西对比谈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对语言的塑造
7
作者 刘探宙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4,共17页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在语言学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有解释力的是“主观处置说”,但这种说法在解释具体“把”字句的难点时还有困难。本文打破狭义语法解释的拘圃,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剖析中国传统戏曲对“把”字句形成和解读...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在语言学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有解释力的是“主观处置说”,但这种说法在解释具体“把”字句的难点时还有困难。本文打破狭义语法解释的拘圃,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剖析中国传统戏曲对“把”字句形成和解读的影响,认为“把”字句的本质意义是,说话人/演员将某个背景角色“拉人戏”或“拉到眼前”予以凸显,变成前景角色,而原来的前景角色则退居背景,不必说出来。“人戏凸显”说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过去“三无把字句”的难点。“把”字句是在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的背景下,被观演一体、演员出人戏自如这一文化特征塑造的产物。“大语法”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从语言学外部探索出路,内外结合地对待语言学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把”字句 中西文化差异 戏剧观 出人戏 大语法
原文传递
象征主义的三重图景——以《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为例
8
作者 黄巍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象征主义文学研究经久不衰,但完整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史研究在国内学界仍颇有欠缺。蒋承勇总主编的《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第五卷《象征主义》全面呈现了象征主义文学群体的历史演变,将象征主义文学发展史置于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研究经久不衰,但完整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史研究在国内学界仍颇有欠缺。蒋承勇总主编的《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第五卷《象征主义》全面呈现了象征主义文学群体的历史演变,将象征主义文学发展史置于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视角下,揭示了象征主义破坏与再造的双重价值属性。通过三重图景的呈献,该书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了我国象征主义思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文学思潮 三重图景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原文传递
《滁州西涧》情感之辨
9
作者 高翔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滁州西涧》并非一首纯粹纪实的诗歌,它描写了诗人韦应物春末时节在滁州西涧的所见所闻,并巧妙地将无奈和伤感融入了景色描写之中,句句皆景语,又皆情语,情景交融得十分紧密。本诗流露了诗人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既有对个人遭遇的忧愤,... 《滁州西涧》并非一首纯粹纪实的诗歌,它描写了诗人韦应物春末时节在滁州西涧的所见所闻,并巧妙地将无奈和伤感融入了景色描写之中,句句皆景语,又皆情语,情景交融得十分紧密。本诗流露了诗人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既有对个人遭遇的忧愤,又有对时代风雨的感叹,还有对自己无所作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有暂时走出郡阁逃离繁忙公事的释然,情感基调总的来说是凄凉无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西涧 景色描写 情感基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