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ang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Soil Surface Wetness from Satellite Imagery in Allahabad District, Uttar Pradesh, India
1
作者 Abba Aliyu Kasim Abubakar Aminu Usma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1期84-92,共9页
Soil surface wetness is indispensable land surface parameter in agriculture,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radiant temperature and fractional vegetation ... Soil surface wetness is indispensable land surface parameter in agriculture,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radiant temperature and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derived from satellite imagery to estimate soil surface wetness (triangle method) in Allahabad district. The pixel distributions create triangular shapes because the range of surface radiant temperature decreases as the amount of vegetation cover increases and sufficient number of pixels exists. A very weak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simulated soil surface wetness and ground measured soil moisture at deeper soil layers (R<sup>2</sup> < 0.15) on all the dates under investig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 drying rates at the surface discontinue to be linearly correlated to that at lower levels (depths). The standing water pixels distort the shape of the triangle especially at lower left edge of the triangle. This distortion is removabl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nhomogeneity of soil surface wetness is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ngle Method soil Surface wetness Surface Radiant Temperatur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下载PDF
Does overshoot in leaf development of ponderosa pine in wet years leads to bark beetle outbreaks on fine-textured soils in drier years?
2
作者 Wendy Peterman Richard H Wari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AS 2014年第4期214-226,共13页
Background: Frequent outbreaks of insects and diseas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ative forests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outbreaks has been far from uniform.... Background: Frequent outbreaks of insects and diseas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ative forests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outbreaks has been far from uniform. In some cases, recent climatic variations may explain some of this spatial variation along with the presence of expansive forests composed of dense, older trees. Forest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would benefit if areas especially prone to disturbance could be recognized so that mitigating actions could be taken. Methods: We use two ponderosa pine-dominated sites in western Montana, U.S.A. to apply a modeling approach that couples information acquired via remote sensing, soil surveys, and local weather stations to assess where bark beetle outbreaks might first occur and why. Although there was a general downward trend in precipitation for both sites over the period between 1998 and 2010 (slope =-1.3, R2 = 0.08),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as high. Some years showed large increases followed by sharp decreases. Both sites had similar topography and fire histories, but bark beetle activity occurred earlier (circa 2000 to 2001) and more severely on one site than on the other. The initial canopy density of the two sites was also similar, with leaf area indices ranging between 1.7-2.0 m2. m-2. We wondered if the difference in bark beetle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soils that were higher in clay content at site I than at site II. To assess this possibility, we applied a process-based stand growth model (3-PG)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evaluate the hypotheses. Results: We found that when wet years were followed by drier years, the simulated annual wood production per unit of leaf area, a measure of tree vigor, dropped below a critical threshold on site I but not on site II. Conclusion: We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vulnerability of the two stands to beetle outbreaks can be explained largely by differences in gross photosynthes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an equivalent amount of stored water in the rooting zone (100 mm) is extracted less efficiently from fine-textured soils than from coarse-textur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es overshoot in leaf development of ponderosa pine in wet years leads to bark beetle outbreaks on fine-textured soils in drier years soil
下载PDF
Soil micro-penetration resistance as an index of its infiltration processes during rainfall 被引量:2
3
作者 Chao-Sheng Tang Xue-Peng Gong +4 位作者 Zhengtao Shen Qing Cheng Hilary Inyang Chao Lv Bin Sh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1580-1587,共8页
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of geological haza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engineering accid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 of soil wetting during rainfall infiltr... 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of geological haza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engineering accid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 of soil wetting during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crucial for preventing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is study, micro-penetration tests coupled with moisture monitoring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during wetting through the measured change i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show that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creases in the deep layer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infiltration time,the wetting front keeps moving downward, and its range becomes wider. A slight increase of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 the shallow layer(d ≤ 17.5 mm) is observed. However,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 the middle layer(22.5 mm ≤ d ≤ 32.5 mm) decreases firstly before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deep layer(d ≥ 37.5 mm),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decreases continuously during infiltr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water content profile during infilt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soi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is fully responsible by the infiltration-induced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content along depth. Generally,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in the soil.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s low, wetting can weaken soil strength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is effect diminishes when the moisture surpasses a certain threshold.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the penetration curves and water content profile show close inter-dependency and consistency,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icro-penetration to investigate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wetting process in surface soil layer or laboratory small-scale soil samples. This method enables fast, versatile and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s of infiltration process 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enetration test soil wetting Rainfall infiltration Water content Hydro-mechanical behavior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水-气耦合下的土质边坡稳定系数场分析
4
作者 姚晓琴 张豪杰 +3 位作者 阙云 丁辉 许泽钦 何燕清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仅对潜在滑动面进行整体稳定性评估,无法获取各点的安全系数.基于稳定系数场理论,综合考虑水-气耦合作用,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系数场法能够直观地体现水-气耦合作用下边坡的具体破坏... 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仅对潜在滑动面进行整体稳定性评估,无法获取各点的安全系数.基于稳定系数场理论,综合考虑水-气耦合作用,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系数场法能够直观地体现水-气耦合作用下边坡的具体破坏区域,得到各点的安全系数;2)孔隙气压力对边坡降雨入渗有一定阻碍作用,并且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阻渗效果愈明显,相同条件下降雨40 h时,两相流湿润锋深度较单向流减小了28.6%;3)相同条件下,考虑水-气耦合作用将降低边坡稳定性,以降雨40 h为例,两相流边坡失稳面积约为单向流的1.7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时考虑水-气耦合作用,工程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系数场 湿润锋 水-气耦合 土质边坡 稳定性 灾害防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的水分运移 被引量:16
5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9,共5页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随着滴灌时长的增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距离逐渐增大,每增加1h滴灌时长,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幅逐渐减小,水平运移距离的增幅则大小不一;在各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将继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移1~3h,在垂直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2~10cm,除在土壤最深处的水平继续运移距离明显较大外,在各土壤深处水平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1~10cm;在持续滴灌1~6h后,土壤湿润锋最终可以垂直运移到36~69cm,水平运移到32~57cm,持续滴灌3~4h后即可在0~40cm土层内形成以滴头为圆心,半径30~40cm的土壤湿润体;持续滴灌1~3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扁半椭球体,持续滴灌4~6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长半椭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滴灌 土壤水分运移 土壤湿润锋 土壤湿润体
下载PDF
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雪垠 李朝霞 +3 位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王小燕 宋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2-669,共8页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利用Horton方程和Philip公式验证入渗特性,以及幂函数拟合湿润锋进程。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砾石粒径下,累积入渗量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20~76 mm粒径砾石夹层,20%砾石含量及以上含量对水分入渗的阻碍程度相似。②当砾石粒径相同时,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都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砾石含量相同时,大粒径砾石夹层的初始入渗率大于小粒径砾石夹层。③砾石粒径大小与其对湿润锋的阻碍程度呈负相关。④ Horton方程对累积入渗量变化规律的验证效果要优于Philip公式;幂函数能较好地模拟含砾石夹层土壤中湿润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夹层 累积入渗量 入渗特性 湿润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埋深与压力对微润灌湿润体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80
7
作者 牛文全 张俊 +2 位作者 张琳琳 薛万来 张乐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为探明微润灌土壤湿润体特性,设置5个不同埋深,6个不同压力水头,通过室内土箱试验研究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压力水头是决定微润灌流量的重要因素;微润带埋深显著影响土壤湿润体的形状,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与宽深比... 为探明微润灌土壤湿润体特性,设置5个不同埋深,6个不同压力水头,通过室内土箱试验研究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压力水头是决定微润灌流量的重要因素;微润带埋深显著影响土壤湿润体的形状,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与宽深比γ均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垂直运移距离随埋深的增大而略微增大;土壤累计入渗量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累计入渗量随灌水时间的变化过程符合Kostiakov人渗模型,建立了不同埋深累计入渗量预测模型,并用实测值进行了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土壤湿润均匀系数与埋深呈正相关,粘壤土微润灌最适埋深为15—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压力水头 埋深 湿润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沙质土壤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笑涛 康绍忠 +2 位作者 马孝义 李志军 李家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77,52,共4页
地下滴灌作为一种极具节水潜力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新的创新点之一,但对于我国的简易地下滴灌形式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沙质土壤进行地下滴灌一维土柱入渗、扩散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头、不同容重、不同初始含水... 地下滴灌作为一种极具节水潜力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新的创新点之一,但对于我国的简易地下滴灌形式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沙质土壤进行地下滴灌一维土柱入渗、扩散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头、不同容重、不同初始含水量情况下,水平和竖直方向入渗速率、湿润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原因,为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沙质土壤 微灌技术 扩散试验 入渗速率 湿润锋 节水灌溉技术 水头 节水潜力 供水
下载PDF
地下滴灌苜蓿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树振 张鲜花 +2 位作者 隋晓青 王琰 朱进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7-1053,共7页
本文在地下滴灌条件下开展苜蓿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苜蓿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11个压力处理,研究工作压力对滴头流量的影响;设置600、750和900m3·hm-2 3个灌溉量处理,研究土壤湿润体入渗规律及土壤水分... 本文在地下滴灌条件下开展苜蓿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苜蓿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11个压力处理,研究工作压力对滴头流量的影响;设置600、750和900m3·hm-2 3个灌溉量处理,研究土壤湿润体入渗规律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滴头流量随工作压力增加而增大,呈对数函数关系;灌溉初期湿润体形状呈近似球体,灌溉30min后变为垂直地面方向狭长的椭球体,120min后呈开口较小,中部凸起、下部略尖的坛状,3种灌溉量下土壤湿润体形状相似,但湿润体入渗深度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大。灌溉停止48h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垂直方向上,水分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水平方向上,随与滴灌带距离增大土壤含水率呈递减趋势,不同灌溉量比较表现为水平距滴灌带10cm处,0-50cm土层随灌溉量增大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50-70cm土层无明显规律,水平距滴灌带20和30cm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与灌溉量之间也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滴头流量 灌水量 湿润体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涌泉根灌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牛文全 樊晓康 +1 位作者 ZhouXiaobo 陈俊英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为探索初始土壤含水率对涌泉根灌过程中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合理确定灌水技术参数,配置了5种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涌泉根灌均质土壤水分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泉根灌条件下... 为探索初始土壤含水率对涌泉根灌过程中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合理确定灌水技术参数,配置了5种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涌泉根灌均质土壤水分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泉根灌条件下,初始含水率对湿润体形状的影响不大,对其大小有明显影响;土壤表面湿润时间与初始含水率呈递减关系,土壤表面湿润半径、湿润体水平与垂直距离的增长速度均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内水分分布越均匀;试验拟合的根据土壤初始含水率计算地表湿润半径、最大湿润体水平半径与垂直深度的经验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误差较小,整体误差分别为0.63%,0.4%,0.83%和0.59%,0.12%,0.73%,可用经验公式推算涌泉根灌土壤水分渗透参数,作为涌泉根灌系统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入渗 含水率 湿润锋 水分分布
下载PDF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邹焱 陈洪松 +1 位作者 苏以荣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积水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 湿润锋 土壤水吸力
下载PDF
点源滴灌滴头流量与湿润体关系研究 被引量:139
12
作者 李明思 康绍忠 孙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滴头流量影响土壤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对作物根系生长也有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滴头流量与土壤湿润体的关系确定滴头流量的设计依据。该文以等效圆柱湿润体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点源滴灌滴头流量的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各因子随滴头... 滴头流量影响土壤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对作物根系生长也有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滴头流量与土壤湿润体的关系确定滴头流量的设计依据。该文以等效圆柱湿润体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点源滴灌滴头流量的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各因子随滴头流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实验分析,确定影响点源滴灌滴头流量设计的主要因素。实验所用土壤为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滴头流量分别为1、2、3、4 L/h。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比对垂直运移的影响大;地表积水区的变化对土壤湿润锋水平运移有控制作用。点源滴灌设计中,除了土壤入渗特性外,设计湿润比(或湿润直径)也是选择滴头流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设计 湿润体 滴头流量
下载PDF
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含水率分布规律与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赵伟霞 蔡焕杰 +2 位作者 陈新明 单志杰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共6页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压灌溉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和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累计入渗量与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土壤入渗率趋于零是无压灌溉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引进场的概念,结合土壤含水率试验数据...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压灌溉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和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累计入渗量与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土壤入渗率趋于零是无压灌溉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引进场的概念,结合土壤含水率试验数据,建立了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的理论模拟模型,并用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该模型简单、实用、精度高,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99以上。该研究结果对大田土壤水分调节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入渗率 湿润体 含水率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水平一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全九 王文焰 +2 位作者 吕殿青 邵明安 雷廷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8,共5页
本文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分别采用k =ks (hd/h) m 和 (θ -θr) / (θs-θr) =(hd/h) n的形式 ,假定水平入渗时土壤传导区内水分运动通量 q不随位置x变化 ,推求了湿润锋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间关系、湿润锋随时间变化关系 ... 本文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分别采用k =ks (hd/h) m 和 (θ -θr) / (θs-θr) =(hd/h) n的形式 ,假定水平入渗时土壤传导区内水分运动通量 q不随位置x变化 ,推求了湿润锋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间关系、湿润锋随时间变化关系 ,以及土壤水分分布与湿润锋间关系 .并利用实验资料对这些理论关系进行了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壤水分 湿润锋 累积入渗量 水平入渗
下载PDF
土壤质地和灌水器材料对负压灌溉出水流量及土壤水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江培福 雷廷武 +1 位作者 Vincent F Bralts 刘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负压灌溉法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时供水水头为“负值”,即灌溉水源高程低于灌水器高程。不同材料灌水器和土壤质地是影响灌溉系统出水流量及土壤水运移的重要因素。该文研究了在高程差H为-0.5 m情况下两种灌水器及两种质... 负压灌溉法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时供水水头为“负值”,即灌溉水源高程低于灌水器高程。不同材料灌水器和土壤质地是影响灌溉系统出水流量及土壤水运移的重要因素。该文研究了在高程差H为-0.5 m情况下两种灌水器及两种质地土壤对两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器相同时,累计入渗量、水平和垂直最大湿润距离随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变化;在历时相同时黏壤土较砂壤土大;湿润体近似为六分之一的竖直椭球体,但黏壤土水平与垂直最大湿润距离之比大于砂壤土。土壤质地相同时,纤维灌水器较陶土灌水器出水流量高。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负压灌溉的可行性,并为确定负压灌溉系统应用范围及规划设计过程中灌水器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灌溉 土壤水运动 灌水器 湿润锋 入渗 土壤质地
下载PDF
滴灌点源入渗湿润锋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孙海燕 李明思 +1 位作者 王振华 徐永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6,27,共4页
以试验为基础,针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研究滴灌点源入渗的湿润锋运移规律,分析土壤种类、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滴头流量、灌水量等主要因子对湿润锋运动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除了土壤质地和灌水量对湿润体形状有明显影响外,... 以试验为基础,针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研究滴灌点源入渗的湿润锋运移规律,分析土壤种类、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率、滴头流量、灌水量等主要因子对湿润锋运动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除了土壤质地和灌水量对湿润体形状有明显影响外,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的变化也将造成湿润锋和滴灌效果的不同。另外,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点源入渗 湿润峰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微润灌溉线源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6
17
作者 张俊 牛文全 +2 位作者 张琳琳 史丽艳 吴泽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探明微润灌土壤湿润体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扰动均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2.1%,5.6%,8.0%,10.1%)条件下微润灌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微润灌溉线源... 为探明微润灌土壤湿润体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扰动均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2.1%,5.6%,8.0%,10.1%)条件下微润灌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微润灌溉线源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湿润锋推进速率、地表湿润时间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与灌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湿润体形状受初始含水率影响非常小,其横断面为近似圆形;一定灌水时间内,累计入渗量、平均入渗率与初始含水率呈正相关性,且到达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与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性,湿润锋推进速率与初始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扩散系数与初始含水率成指数递增关系,不同初始含水率的不同方向土壤水分扩散指数介于0.50~0.60之间;湿润体内水分呈同心圆分布,含水率梯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微润灌均匀系数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微润灌溉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 初始含水率 线源 湿润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4
18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时,降雨入渗和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面平行坡面垂直向下整体运移,坡面降雨入渗过程可以简化为一维;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时,初始含水率越高,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越大,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与土体的湿润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坡面上方来水(径流)虽然对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不大,但对入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沿坡向下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坡面 土壤水分 湿润锋 入渗 再分布
下载PDF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3 位作者 赵西宁 张勇勇 陈小莉 张凤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沟底覆膜可使垄沟灌溉垂向入渗量减少,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在垄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匀,深层渗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灌溉 间(套)作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沟底覆膜
下载PDF
下衬阻水板宽度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浩 黄修桥 +3 位作者 韩启彪 李浩 陈震 孙秀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1,共8页
【目的】提高深埋地下滴灌在作物生长初期的水分供应能力,降低其深层渗漏风险。【方法】设置无阻水板、下衬7.8 cm阻水板及9.4 cm阻水板的点源地下滴灌土槽试验,测定下衬阻水板宽度对地下滴灌土壤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程度。... 【目的】提高深埋地下滴灌在作物生长初期的水分供应能力,降低其深层渗漏风险。【方法】设置无阻水板、下衬7.8 cm阻水板及9.4 cm阻水板的点源地下滴灌土槽试验,测定下衬阻水板宽度对地下滴灌土壤湿润锋运移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下衬阻水板不影响地下滴灌土壤湿润锋形状,仍近似于扁椭圆形,但改变了地下滴灌土壤湿润模式;下衬阻水板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水平方向运移距离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土壤水分垂直向上运移距离,减小了土壤水分垂直向下运移距离,使得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整体向上层迁移,阻水板越宽,土壤湿润体向上层迁移的越明显。下衬阻水板可以调整土壤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分布,随着下衬阻水板宽度的增大,浅层(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大,而深层(5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减小。【结论】下衬阻水板可以促进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及水分向上层土壤集中,有利于保障作物生长初期的水分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阻水板 土壤湿润锋 土壤水分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