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Building and Modeling of Virtual Data of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被引量:1
1
作者 Qun Miao Lei Bian +1 位作者 Xipeng Wang CHang X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s science, this article takes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und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s theory and takes the accomplished and running project ... 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s science, this article takes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und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s theory and takes the accomplished and running project of Xinxuehe artificial wetland as reference. The virtual data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flow and the quality of outflow of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are built up according to the running experience, forecasting model and theoretical method of the reference project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two example projects. The virtual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building of forecasting model of BP neural network of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sha RIVER artificial wetland VIRTUAL data BP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Impact of Land Use and Aquatic Plant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ub-Tropical Alpine Wetlands in India: A Case Study Using Neuro-Genetic Models
2
作者 Malabika Biswas Roy Pankaj K. Roy +2 位作者 Asis Mazumdar Mrinmoy Majumder Nihar R. Sam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2年第8期576-589,共14页
The suspended and dissolved waste in the incoming storm water of wetland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djacent land use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body. The micro- and macro-floral population of a wetland... The suspended and dissolved waste in the incoming storm water of wetland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djacent land use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body. The micro- and macro-floral population of a wetland can absorb, convert, transform and release different organic or inorganic elements, which can also change or impac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wetland water.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 use and the plant species in the waterbed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a high-altitude, sub-tropical wetland in India. The estimation capabilities of neuro-genetic models wer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Dissolved Oxygen (DO), chlorine (Cl)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ith the land use and wetland zoology. A thematic map of the quality parameters was also generated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relationship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that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and around the study area has on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the wetl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BOD, COD and Cl were found to vary with differences in land use and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whereas the DO was found to be largely invariant with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The reasons may be contributed to the impact of uncontrolled eco-tourism activities around the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Neural network Water Quality LAND Use AQUATIC Plants
下载PDF
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黄榕 王毅勇 +1 位作者 薛曌娜 周超凡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湿地是宝贵的生态及旅游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是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以百度指数、Google Trends、巨量算数、热浪算数为数据基础,运用指数分析、空间可视化表达、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旅游网络... 湿地是宝贵的生态及旅游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是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以百度指数、Google Trends、巨量算数、热浪算数为数据基础,运用指数分析、空间可视化表达、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结果表明:2013-2022年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双峰式”趋势,季节性强度指数较强。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网络关注度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地理集中指数为30,相对集中。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依影响强弱水平排序为经济水平、网络普及度、湿地旅游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和自然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旅游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20年湿地碳研究进展与趋势
4
作者 吴志男 欧正蜂 +3 位作者 吴睿智 刘春 胡晓农 黄永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8,共11页
湿地作为陆地和水体的关键过渡带,其碳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直观了解国内外湿地碳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集和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近20年的文献数据,运用Ci... 湿地作为陆地和水体的关键过渡带,其碳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直观了解国内外湿地碳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集和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近20年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概述和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湿地碳的研究进程。结果表明,近20年来国内发表湿地碳相关文章2168篇,国际发文5810篇,且近10年发文量相较于前10年国内外文献量增加了3—4倍。相比于国外湿地碳的研究,我国湿地碳研究初期主要是为污水处理服务,但国际上湿地碳的研究初期就将湿地土壤、水以及氮的研究相结合,并在全球气候变化、碳的动态变化和湿地沉积物等方向上持续发展;而我国湿地研究受环境现状、地理环境导向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循环、温室气体、碳汇等逐渐成为高频词,这表明我国的研究方向后期才开始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方面转变。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碳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碳 CITESPACE 网络图谱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阅海湖水质指标反演模型构建
5
作者 闫翔 郭中华 +2 位作者 石甜甜 王颖 李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水质检测对水生态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市阅海湖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和取样水质参数实测值,首先建立了输入节点数为8、卷积层为2、归一化层、全连接层为16-1和16-8-1、池化层和回归输出层均为1的卷积神经网... 水质检测对水生态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市阅海湖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和取样水质参数实测值,首先建立了输入节点数为8、卷积层为2、归一化层、全连接层为16-1和16-8-1、池化层和回归输出层均为1的卷积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 3-N)、总磷(TP)、总氮(TN)4项水质参数浓度进行反演。其次,选用不同的卷积核、全连接层和优化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卷积模型14适用于COD等浓度值>3 mg/L的水质指标反演,决定系数R 2为0.91;卷积模型10适用于氨氮、总磷、总氮等浓度值范围在3 mg/L以内的水质指标反演,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81、0.9;卷积反演模型的反演精度(R^(2),R RMSE)达到(0.91,4.44),优于BP神经网络和传统的水质反演方法。最后,对水质指标COD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处理,制作卷积神经网络预测COD浓度值热图,结果表明在空间上阅海湖湿地COD污染程度中间水域高于南部和北部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海湖湿地 Landsat-8 卷积神经网络 水质反演 COD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辉河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子君 张玉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完成对辉河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要湿地生态源地共13块,总面积为790.7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廊道共78条,其中重要廊道20条,一般廊道58条,呈现为北部和东部呈链条状而中南部呈较为密集的网状。该评价结果可为辉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辉河湿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景观的遥感信息提取
7
作者 才宇萱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遥感 神经网络 分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构建 被引量:25
8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2 位作者 张明祥 张黎娜 李东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953-3965,共13页
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湿地保护状况,再基于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进... 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湿地保护状况,再基于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进行多目标的湿地系统保护预案设计,构建区域湿地不同保护水平的保护空缺和不可替代性格局,确定合理的湿地系统保护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湿地保护体系仅覆盖了区域17%左右的湿地,尚有许多重要生境游离于现有保护区系统外。为完善黄淮海地区湿地保护体系,需要对黄海海区域内28个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调整或者保护等级提升,并在山东(5个县)和河北(4个县),河南、江苏和安徽(各3个县),北京和天津(各1个县)等20个县市内建立新的保护区,与现有湿地保护系统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个黄淮海地区湿地生物保护网络合理格局。结果表明:同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对比,系统保护规划方法在区域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更具有意义;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系统保护规划 不可替代性 保护空缺 湿地保护网络
下载PDF
基于CL-PIOP方法的青岛市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傅强 顾朝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9-1739,共11页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结果数据,发现对一个地区生态网络连通性有重要影响的斑块与廊道等生态网络结构要素。以青岛作为研究案例区域,使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了湿地和林地两种生态网络,并以一定阈值为标准对生态网络做等级划分,采用图形理论中的CL-PIOP评价方法作为基础方法,提出两种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标准对结果数据作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生态网络斑块的CL-PIOP重要性频次统计可以有效的识别对网络连通性有重要作用的斑块,既涵盖了几乎所有大面积的斑块,同时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小面积斑块;CL-PIOP评价方法可在众多廊道中快速识别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廊道,且根据CL-PIOP值大小以及在各等级网络中非零CL-PIOP值的频率统计进一步确定廊道的重要程度。此外,不同等级网络中CL-PIOP值存在异常增大的斑块及其相关廊道对于网络构建与连通性增强有关键作用,这些斑块通常与面积等自身的属性无关,而与其在网络所处的位置相关。生态网络模型与图形理论相关方法结合可以快速有效的识别区域重要的生态用地,为相关规划中生态用地的保护、恢复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生态网络 湿地生态网络 相关长度 PIOP 青岛市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亮 宋永会 +3 位作者 张临绒 徐微雪 郅二铨 赵伟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辽河保护区在清河口-马虎山段100多km河道上的沙坑为建设坑塘湿地提供了,基本条件,阐述了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方法、水系连通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铁岭段、沙宝台段和石佛寺段建设30个坑塘湿地,通过修建... 辽河保护区在清河口-马虎山段100多km河道上的沙坑为建设坑塘湿地提供了,基本条件,阐述了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方法、水系连通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铁岭段、沙宝台段和石佛寺段建设30个坑塘湿地,通过修建宽2~3m的连通渠实现坑与坑及坑与河道之间的水系流动,可形成三大坑塘湿地群。通过湿地下垫面整治、植被恢复、生境恢复及水文调控与管理恢复坑塘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河流湿地水网建设和水生植物群落重建工程进行坑塘湿地建设,能够实现对干流悬浮物、CODCr和氨氮的有效去除,增加蓄水量909万m3,有效改善辽河流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坑塘湿地 湿地水网 生态恢复 治理技术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春艳 华德尊 +2 位作者 陈丹娃 王萍 任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82-286,共5页
松北区是哈尔滨城市空间"跨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该文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BP网络模型,选择6个因子作为松北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用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评... 松北区是哈尔滨城市空间"跨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该文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BP网络模型,选择6个因子作为松北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用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北湿地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勉强合格(0.611 6);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环境质量实况相符,为松北城市湿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可适当地增加网络的隐节点或引层数,以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及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人工神经网络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评价与构建 被引量:48
12
作者 傅强 宋军 +3 位作者 毛锋 吴永兴 姚涵 唐剑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70-3680,共11页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能量传播的连接廊道,在整体上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青岛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处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汇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易遭受外力破坏,且难以恢复。选取青岛地区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法构建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并利用关联长度指数、介数指数对网络的整体结构及斑块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路径成本阈值水平下,网络的连通性有很大差别;核心斑块中,胶州湾湿地、大沽河等具有较高重要程度;歇脚石斑块中,重要程度较高的斑块位于以胶州湾湿地为中心,以胶莱河、潍河河口,白马河、潮河河口及丁字湾为端点的连线上。在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划定"一心、二轴、一环"的湿地生态网络控制框架的策略,为青岛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发展空间选择提供科学方法与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湿地系统 最小成本路径法 关联长度指数 介数指数
下载PDF
生态网络视角下武汉市湿地生态格局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何建华 潘越 刘殿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90-3601,共12页
城市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网络通过廊道连接重要生境斑块,基于生态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格局,不仅可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反映湿地系统的结构与连通性特... 城市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网络通过廊道连接重要生境斑块,基于生态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格局,不仅可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反映湿地系统的结构与连通性特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方法识别湿地源地,结合地表景观类型、地形坡度及人类活动强度因素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提取生态廊道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最后对网络进行重要性分级。分析网络的结构及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湿地规模较大,但破碎化严重且空间分布不均;网络空间结构不完备但景观结构良好,重要廊道多位于城市边缘斑块间且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各区域湿地格局特征不同,江夏区及汉南区湿地资源丰富且斑块质量高,廊道分布多且景观结构较好但重要性不高,黄陂区及东西湖区湿地总量少且形态破碎,区内廊道少、重要性低且景观结构有待改善,新洲区湿地规模小,廊道分布较少且景观结构不完善,但湿地及廊道重要性均较高。研究结果将为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平潜流湿地磷去除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岩 崔丽娟 +4 位作者 李伟 张曼胤 赵欣胜 王义飞 张亚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0-207,共8页
通过对水平潜流湿地(HSSF―CW)3a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HSSF―CW不同处理单元单位面积总磷(TP)去除率对水温的响应变化曲线,利用正弦函数对各处理单元不同时间单位面积TP去除率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 通过对水平潜流湿地(HSSF―CW)3a运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HSSF―CW不同处理单元单位面积总磷(TP)去除率对水温的响应变化曲线,利用正弦函数对各处理单元不同时间单位面积TP去除率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筛选影响磷去除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各处理单元出水总磷浓度(TP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温较低时(<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对水温变化不敏感,随温度升高(>20℃),单位面积TP去除率升高并出现较大波动,最高达3.27g/(m2·d);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水温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项式函数关系(R2=0.1082,p=0),不同处理单元拟合关系存在一定差异(R2=0.318~0.350);不同月份单位面积TP去除率符合正弦变化规律(R2=0.231,p=0),夏季去除率高于秋季,平均单位面积去除率为(0.331±0.132)g/(m2·d),8月份出现最大值(0.397±0.125g/(m2·d));通过PCA和RDA对不同环境因子与单位面积TP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单位面积TP去除率与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和蒸散发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水深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选取影响磷去除效果的主要环境因子进水TP质量浓度、水温、流量、溶解氧、pH值和蒸散发作为输入参数,构建ANN预测模型,通过反向学习算法和交叉验证对模型构型进行了构建和筛选,结果表明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中神经元最佳构型分别为6—3—1;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部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单元TPo实测值和模拟值,表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TPo的变化趋势和范围(R2=0.677~0.800)。该研究可为管理和改善水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模型 水平潜流湿地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芦苇潜流人工湿地水质预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耀宗 黄亮亮 +1 位作者 宋新山 曹家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0-1465,共6页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但影响其出水水质的因素很多,并且往往是非线性的,因此目前很难将这些影响因素模型化并用于水质预测.已有的预测方法不是过于复杂就是预测精度不高.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较强预...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但影响其出水水质的因素很多,并且往往是非线性的,因此目前很难将这些影响因素模型化并用于水质预测.已有的预测方法不是过于复杂就是预测精度不高.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新方法,适用于各种非线性模型的预测.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使用3种不同的、经过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对芦苇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各采样口的水温,ρ(DO),pH,Eh和ρ(CODCr)等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各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水温≤4.21%,pH≤1.36%,ρ(DO)≤9.77%,Eh≤6.50%,ρ(CODCr)≤17.76%,表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人工湿地模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人工湿地 小波神经网络 水质指标 预测
下载PDF
新型生物滤床-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强化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令为 张义 +3 位作者 汪璐 梅荣武 张宇 李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通过构建基于自通风管网的生物滤床和潜流式人工湿地中试耦合系统,对比了混合过滤石材的原有系统a和采用不同填料的对比系统b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b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4.10%、94.14%、73.57%和69.53%,优... 通过构建基于自通风管网的生物滤床和潜流式人工湿地中试耦合系统,对比了混合过滤石材的原有系统a和采用不同填料的对比系统b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b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4.10%、94.14%、73.57%和69.53%,优于系统a;填料的优化配置对中试耦合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系统b对上述指标的去除较原有系统a分别提升了11.00个、11.55个、2.69个和8.09个百分点;生物滤床单元对NH4+-N的去除占主要作用,而潜流式人工湿地单元则对去除COD、TN和TP的贡献较高。温度升高,COD去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NH4+-N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通风管网 人工湿地 生物滤床 耦合系统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大沽河湿地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勇 赵俊 +3 位作者 过锋 乔向英 张艳 陈聚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7,共7页
水体环境包含多个影响因素,因素间大多具有非线性相关性,为了能够客观地对大沽河湿地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以神经网络为基础,利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5×5×1拓扑结构... 水体环境包含多个影响因素,因素间大多具有非线性相关性,为了能够客观地对大沽河湿地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以神经网络为基础,利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5×5×1拓扑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大沽河湿地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内梅罗指数法对该海域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以期更好的对比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缺点。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大沽河河道内站点的水质均为劣Ⅳ类水质,入海河流断面及其周边海域也达到了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调查海域无机氮含量超标严重,劣Ⅳ类及以上站位的数量占总调查站位的59.3%,富营养化状态明显。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BP人工神经网络3种评价方法对大沽河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发现Ⅲ类及以上水质站位占总调查站位比例分别为89%、96%、56%。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相比,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合理、评价结果科学可靠,是一种更加快捷、客观全面及实用的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湿地 BP人工神经网络 海水水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全球湖泊湿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化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永滨 黄敏婷 +2 位作者 程朋根 艾金泉 周思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检索了1998-2018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8398篇与湖泊湿地研究相关的论文,并利用和弦图、知识共被引聚类等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性表达,以期发现国际湖泊湿地研究的内容及热点.研究显示:20年来,《WETLANDS》《HYDROBIOL... 检索了1998-2018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8398篇与湖泊湿地研究相关的论文,并利用和弦图、知识共被引聚类等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性表达,以期发现国际湖泊湿地研究的内容及热点.研究显示:20年来,《WETLANDS》《HYDROBIOLOGIA》《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最为活跃的期刊;美国凭借最多的独立及国际合作论文,对湖泊湿地研究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大多数发文机构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明尼苏达大学等是著名的湖泊湿地研究机构;“水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关键词引起了广泛关注,湖泊湿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信息提取”等方面.从中国目前湖泊湿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上来看,中国亟须基于长远视角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政策,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湿地 文献计量 共被引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薛亮 冯超 +2 位作者 吴中虹 何龙 吕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5期47-50,共4页
介绍BP神经网络评价原理、方法,并以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设定、BP学习训练、BP神经网络的可行性检验进行了论述.评价结果,2001~2003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分别为0.64、0.62和... 介绍BP神经网络评价原理、方法,并以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设定、BP学习训练、BP神经网络的可行性检验进行了论述.评价结果,2001~2003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分别为0.64、0.62和0.58,健康程度从亚健康向较不健康转变,认为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保护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以逆转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湿地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洞庭湖
下载PDF
亚热带河网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艳艺 赖子尼 +2 位作者 杨婉玲 李海燕 陈本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国南亚热带典型河网湿地(海珠湿地)水域环境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Ni、Cr、Fe、Mn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特征,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评价法和基于一致...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国南亚热带典型河网湿地(海珠湿地)水域环境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Ni、Cr、Fe、Mn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特征,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评价法和基于一致性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比较评价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海珠湿地水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范围分别为:Cd(0.11~4.37 mg/kg)、Pb(54.9~156.0 mg/kg)、Cr(40.7~225.5 mg/kg)、Cu(34.2~244.9 mg/kg)、Ni(30.9~133.2 mg/kg)、Zn(134.8~669.7 mg/kg)、Fe(2.5%~4.2%)及Mn(0.04%~0.06%),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区域背景值,且呈狭窄水面向宽阔水面区域递减的空间变化趋势。除Cd在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外,其他金属的含量季节差异不显著。各重金属来源及变化趋势表现为两大类群:Cu、Zn、Pb、Cd、Ni和Cr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以人类活动污染为主;而Fe和Mn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以地壳自然来源为主。海珠湿地总体重金属生态风险较高,应对该区域重金属含量及水生生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以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珠湿地公园 重金属 沉积物质量基准 生态风险评价 亚热带河网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