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差异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小春 杨文钰 +4 位作者 任万军 邓小燕 张群 向达兵 雍太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3-812,共10页
分别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川中丘区射洪县和川西山区雅安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规律以及与耕层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套作模... 分别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川中丘区射洪县和川西山区雅安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规律以及与耕层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套作模式经过一年种植后,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均高于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的玉米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第二、三年分带轮作后,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的玉米产量,二年平均分别高出679.5 kg/hm2和839.1 kg/hm2,增产9.4%和12.6%,射洪试验点增产作用较雅安试验点显著;分带轮作后两种套作体系玉米氮素吸收积累在拔节前差异不显著,拔节后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磷的吸收积累则相反,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的吸收积累均显著低于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钾素吸收积累量高于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不同作物带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2个试验点大豆带残留的硝态氮、速效氮、速效钾平均分别比甘薯带高18.4%、24.1%、6.0%,而铵态氮和速效磷甘薯带较大豆带分别高18.9%和17.1%,两种套作模式中玉米带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经第二、三年分带轮作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减小,表明分带轮作玉米能较好均衡田间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根际联合固氮菌对玉米小麦及红薯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春明 张磊 +1 位作者 徐征 宋光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6-509,共4页
自分离根际联合固氮菌制成的菌剂对小麦、玉米和红薯都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幅分别为10.9%~28.5%,18.5%~28.2%和68.3%~77.5%。所用氮肥水平对联合固氮菌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联合固氮菌株对几种作物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差异。每... 自分离根际联合固氮菌制成的菌剂对小麦、玉米和红薯都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幅分别为10.9%~28.5%,18.5%~28.2%和68.3%~77.5%。所用氮肥水平对联合固氮菌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联合固氮菌株对几种作物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差异。每hm2施用15kg由AN3制成的液体联合固氮菌剂对小麦的增产作用,相当于每hm2施用15kg纯氮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固氮菌 增产效应 产量 玉米 小麦 红薯
下载PDF
丘陵旱地宽带多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Ⅰ.不同带距对麦玉薯主体模式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红 何文铸 +3 位作者 冯君成 柯国华 鲁洪涛 王文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8,共6页
1996~1998年不同带距对旱地麦玉薯三熟产量效应联合分析表明,4米是旱三熟高产稳产的种植带距,与1.67米比较,夏玉米区小麦增产3.6%,玉米减产 4. 4%,甘薯增产 38. 3%,间作大麦增 34. 5%,周年粮食... 1996~1998年不同带距对旱地麦玉薯三熟产量效应联合分析表明,4米是旱三熟高产稳产的种植带距,与1.67米比较,夏玉米区小麦增产3.6%,玉米减产 4. 4%,甘薯增产 38. 3%,间作大麦增 34. 5%,周年粮食增长 4. 3%;春玉米区小麦减产4.0%,玉米增产5.9%,甘薯增产17.5%,秋季增种黄豆增产23.1%,周年粮食增长 7. 3%。建立了带距与各作物产量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薯三熟 带距 产量效应 丘陵旱地
下载PDF
旱地麦-玉-苕轮作中钾肥效益定位研究
4
作者 张庆玉 冯文强 +3 位作者 胡思农 胡志春 黄佳丽 吴元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B12期57-60,共4页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国际钾肥研究所合作 ,在旱地小麦 -玉米 -红苕轮作中定点连续施用氯化钾试验 ,研究其效益和对土壤有效钾和氯含量的影响。试验从 1998年玉米一季开始至 2 0 0 1年小麦收后结束。历时 3年 9茬作物。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国际钾肥研究所合作 ,在旱地小麦 -玉米 -红苕轮作中定点连续施用氯化钾试验 ,研究其效益和对土壤有效钾和氯含量的影响。试验从 1998年玉米一季开始至 2 0 0 1年小麦收后结束。历时 3年 9茬作物。结果表明季季连续施用氯化钾增产效果和效益都十分明显。施用后土壤表层有效钾增加 ,同时氯也略有增加 ,但不构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氯化钾 定位研究 钾肥 小麦-玉米-红苕 肥效试验 旱地
下载PDF
“麦/玉/苕+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及养地效果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伟 邓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养分提高,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认为改进种植模式与发展大豆生产相结合,是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关键词:旱坡地 旱三熟 间种 大豆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