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rop-Straw Derived Biochars on Pb(Ⅱ) Adsorption in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被引量:6
1
作者 JIANG Tian-yu XU Ren-kou +1 位作者 GU Tian-xia JIANG 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soi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with the biochars add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iochar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of Pb(II), and both the electrostatic and non-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mechanisms contributed to Pb(II) adsorption by the variable charge soils. Adsorption isotherms illustrated legume- straw derived biochars more greatly increased Pb(II) adsorption on soils through the non-electrostatic mechanism via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Pb(II) and aci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biochars than did non-legume straw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b(II) increased, while the desorption amount sligh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uspension pH for the studied soils, especially in a high suspension pH,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Pb(II) to th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straw derived biochar Pb(II)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variable charge soil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基于蓝藻生物炭粒子电极的3维电化学系统对磺胺甲恶唑的降解
2
作者 张晴 赵丽娜 +4 位作者 蒋欣 边博 杨维本 赵俭波 杨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4,共11页
遵循“以废治废”理念,以机械打捞后的太湖蓝藻这一典型固废为原料,采用高温热解和酸/碱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环境友好的蓝藻基生物炭,并将其作为3维电化学系统(3DES)中的粒子电极,用于高效催化氧化降解去除水中的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 遵循“以废治废”理念,以机械打捞后的太湖蓝藻这一典型固废为原料,采用高温热解和酸/碱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环境友好的蓝藻基生物炭,并将其作为3维电化学系统(3DES)中的粒子电极,用于高效催化氧化降解去除水中的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经过热解及酸/碱改性后,生物炭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孔道结构提高了SMX在粒子电极表面的富集能力;而蓝藻中原有的铁、氮等元素掺杂在热解生物炭中有效提高了体系中活性氧物种的产生量,使得体系对SMX的去除率和矿化率均显著提高。在最佳制备和运行条件下(粒子电极制备条件:700℃热解和碱改性;3DES运行条件:电流600mA、溶液pH为6、粒子电极用量1.00g/L、水流速300 mL/min、电解质Na_(2)SO_(4)浓度50mmol/L),SMX在120min内去除率可达96%以上;6h后,水体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可达94%。机理研究表明,3DES中,SMX降解的间接氧化作用(占比84.32%)大于直接氧化作用(占比15.68%);间接氧化中,HO^(·)和SO_(4)^(·-)在体系中均被检出,但是,未检测出超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而相较于SO_(4)^(·-),HO^(·)对SMX的降解占主导地位(间接氧化中HO占比87.31%)。在连续循环使用6次后,3DES对SMX的去除效率仍能保持在85%以上。研究结果为基于蓝藻生物炭粒子电极的3DES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基粒子电极 3维电化学系统 抗生素 降解 生物炭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及其改性对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
3
作者 胡维 程建中 +2 位作者 高维常 涂成龙 唐源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生物炭(BC)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其修复效果与制备条件及原材料密切相关。以不同碳化温度(300、500和700℃)的烟秆生物炭BC及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改性生物炭(HBC)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探究不同时段(7、14和30 d)烟秆BC及... 生物炭(BC)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其修复效果与制备条件及原材料密切相关。以不同碳化温度(300、500和700℃)的烟秆生物炭BC及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改性生物炭(HBC)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探究不同时段(7、14和30 d)烟秆BC及HBC对矿区Pb、Zn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BC和HBC均能增加土壤pH值(7.81~8.56),并分别使土壤Pb毒性浸出浓度显著降低了30.02%~34.75%和28.23%~34.02%,使有效态Pb降低了37.95%~51.71%和22.56%~26.52%,有效态Zn降低了31.90%~55.52%和19.31%~41.70%;Pb、Zn生物有效性在培养7 d时降低最明显,不同BC使土壤Pb、Zn酸溶态降低了8%~11%和6%~14%,同时增加了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而HBC则促使Pb、Zn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BC对土壤Pb、Zn修复效果与HBC相当,因此,烟秆BC和HBC在钝化矿区Pb、Zn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为矿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土壤 烟秆生物炭 改性 迁移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改性稻壳生物炭对水中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朝旭 刘勇超 +5 位作者 常智淋 陈启斌 王永 李作臣 闫铭 魏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8-2916,共9页
为探究H_(2)O_(2)改性和NaBH_(4)改性稻壳生物炭(BC-H_(2)O_(2)和BC-NaBH_(4))对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在制备并测定BC-H_(2)O_(2)和BC-NaBH_(4)理化性质及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基础上,将未改性生物炭(BC)、BC-H_(2)O_(2)... 为探究H_(2)O_(2)改性和NaBH_(4)改性稻壳生物炭(BC-H_(2)O_(2)和BC-NaBH_(4))对反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在制备并测定BC-H_(2)O_(2)和BC-NaBH_(4)理化性质及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基础上,将未改性生物炭(BC)、BC-H_(2)O_(2)和BC-NaBH_(4)以1%(w/V)的比例分别加入含有厌氧反硝化细菌(DB)的培养体系,开展DB去除模拟废水中低浓度硝酸盐(约10mg/L,以N计)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H_(2)O_(2)改性增加了生物炭表面的羧基含量,而NaBH_(4)改性增加了生物炭表面的内酯基和酚羟基含量.另外,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BC相比,BC-H_(2)O_(2)的C=O含量明显增加.DB+BC-H_(2)O_(2)和DB+BC-NaBH_(4)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峰值较DB+BC处理提前12h出现,且分别高17.50%和6.32%.与DB+BC处理相比,DB+BC-NaBH_(4)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10.43%,但差异不显著;DB+BC-H_(2)O_(2)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65.54%,N_(2)O/(N_(2)O+N_(2))比值显著增加170.00%,但N_(2)O+N_(2)累积排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BC-H_(2)O_(2)抑制反硝化过程中N_(2)O向N_(2)还原,进而促进N_(2)O排放,这可能与添加BC-H_(2)O_(2)使培养体系的pH值、碳生物有效性降低以及C=O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稻壳生物炭 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N_(2)O排放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的催化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吉琛 刘婷然 +2 位作者 董志强 孙东晓 邱宇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8-2031,共14页
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氮结构和金属元素,可催化过硫酸盐、芬顿、臭氧等体系,实现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系统总结了污泥生物炭的原料种类、制备过程、安全性评价和催化应用,通过探究污泥生物炭作为催化材料的天然性质优势... 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氮结构和金属元素,可催化过硫酸盐、芬顿、臭氧等体系,实现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系统总结了污泥生物炭的原料种类、制备过程、安全性评价和催化应用,通过探究污泥生物炭作为催化材料的天然性质优势,详细讨论了其在不同体系中的催化机理.最后,展望了污泥生物炭应用于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和真实水环境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污泥生物炭的稳定性和再生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性质 安全性评价 催化机理 催化应用
下载PDF
添加剂对污泥炭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玉玲 王成杰 +3 位作者 韩融 周梅 葛强茹 程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将添加剂Fe_(2)O_(3)、赤泥、CaO与市政污泥以1∶10(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Fe、BC-RM和BC-Ca。研究添加剂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污泥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 将添加剂Fe_(2)O_(3)、赤泥、CaO与市政污泥以1∶10(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Fe、BC-RM和BC-Ca。研究添加剂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污泥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污泥炭的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污泥炭(BC)分别增大58.08%,189.58%和122.99%,孔隙结构得到改善;Fe_(2)O_(3)可显著抑制Zn在热解过程中的逸散;BC-Ca中Zn、Pb、Cr、Mn和Cu处于残渣态(F4)的比例较未改性污泥炭(BC)分别增加11.76%,13.03%,26.96%,5.55%和2.11%,且均为RAC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炭 重金属稳定性 生态风险 热解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除U(Ⅵ)性能及机理
7
作者 农海杜 毛悦梅 +3 位作者 沙海超 谢水波 陈胜兵 曾涛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02,共8页
为了考察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SB)对铀(U(Ⅵ))的去除性能与机理,该文研究了环境条件对nZVI/SB除铀的影响,发现在初始pH为5、投加量0.2 g/L、温度313 K、吸附时间4 h条件下,n ZVI/SB对U(Ⅵ)的吸附量最大(231.80 mg/g)。nZVI... 为了考察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SB)对铀(U(Ⅵ))的去除性能与机理,该文研究了环境条件对nZVI/SB除铀的影响,发现在初始pH为5、投加量0.2 g/L、温度313 K、吸附时间4 h条件下,n ZVI/SB对U(Ⅵ)的吸附量最大(231.80 mg/g)。nZVI/SB对U(Ⅵ)的吸附过程与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nZVI/SB去除U(Ⅵ)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铀去除方式包括吸附和还原共同作用。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nZVI/SB对U(Ⅵ)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表明nZVI/SB复合材料用于含U(Ⅵ)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U(Ⅵ) 吸附量 吸附 还原
下载PDF
污泥炭与土壤不同配比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胡宗涛 姜良军 +4 位作者 冯向辉 马玉恒 程永嘉 王惠群 彭晓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探索生活污泥炭(炭)与土壤不同配比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于2021年4月11日以一串红和莫娜紫香茶菜为试验材料,进行炭与生土/泥炭土的0~100%配比盆栽试验,测定植物的生长、成花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30%~40%... 为探索生活污泥炭(炭)与土壤不同配比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于2021年4月11日以一串红和莫娜紫香茶菜为试验材料,进行炭与生土/泥炭土的0~100%配比盆栽试验,测定植物的生长、成花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30%~40%炭土基质的植物分支数和叶片数多、冠幅大、花数较多,且花期最长,比纯生土或纯泥炭土,株高提升2~3.5 cm,SPAD值提升9.00%~10.00%、净光合速率提升21.56%~58.25%、气孔导度提升59.81%~100%、胞间CO_(2)提升3.70%~18.21%、蒸腾速率提升38.31%~71.45%,试验表明50%以下炭土基质的植物生长特性都高于生土或泥炭土。相同配比的炭-泥炭土基质中的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优于炭-生土基质。研究结果可为生活污泥炭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泥炭 炭土基质 园林植物 生长生理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范世锁 汤婕 +4 位作者 程燕 王毅 王振 唐俊 李学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9-1744,共6页
重金属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子.炭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采用Tessier 序列提取方法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不同温度制备(300-700 ℃)的污泥基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并运用Hakanson 方法评价污泥及污泥基... 重金属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子.炭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采用Tessier 序列提取方法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不同温度制备(300-700 ℃)的污泥基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并运用Hakanson 方法评价污泥及污泥基生物炭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污泥和污泥生物炭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均为Zn 和Cu.污泥及污泥基生物炭中重金属含量总体的次序规律是:Zn〉Cu〉Ni〉As〉Pb〉Cd.随着热解温度增加,重金属更多的转化到残渣态中.600-700 ℃制备的污泥基生物炭中的重金属主要分布残渣态中,除Ni 之外.热解温度为700 ℃时,污泥基生物炭中Cu、Zn、Pb、Cd、Ni 和As 的残渣态分别占到95%、53%、71%、59%、57%和58%.根据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指数(Er)可知,污泥及污泥基生物炭中的主要风险因子是As﹑Cd 和Zn.当热解温度为700 ℃时,污泥基生物炭的潜在风险指数(RI)从原污泥的489.32 降低至73.27.可见,污泥基生物炭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显著降低.因此,从重金属环境风险的角度考虑,污泥基生物炭制备的合适温度在600-7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重金属 形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潮土作物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7
10
作者 刘园 M.Jamal Khan +5 位作者 靳海洋 白雪莹 谢迎新 赵旭 王慎强 王晨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9-858,共10页
将秸秆转化为高碳含量和稳定性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无疑可提升碳库,但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为评估秸秆生物炭在北方潮土(pH8.30)的应用潜力,设每季生物炭施用量为0(对照)、2.25(低量)、6.75(中量)和11.3t hm^-2(高... 将秸秆转化为高碳含量和稳定性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无疑可提升碳库,但也会影响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为评估秸秆生物炭在北方潮土(pH8.30)的应用潜力,设每季生物炭施用量为0(对照)、2.25(低量)、6.75(中量)和11.3t hm^-2(高量)(四季后总施炭量分别为0、9、27、45.2t hm^-2)4个处理,通过2年小麦-玉米轮作小区试验,观测了作物产量、籽粒品质、氮素吸收和土壤矿质氮、pH、容重、水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量生物炭处理下第四季玉米产量增加8.43%;中、高量生物炭处理下四季作物总产量提高4.54%~4.92%。生物炭对小麦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小麦湿面筋含量及容重无负面影响。作物地上部分氮素吸收、土壤矿质氮含量和pH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中、高量处理下四季作物后土壤容重降低2.99%-10.4%,含水量增加10.3%-20.2%,最大持水量提高14.5%~15.0%。表明中、高量秸秆生物炭每季还田对作物有小幅增产作用,且不影响籽粒品质。土壤容重、水分、持水量等物理性状的改善可能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作物产量 籽粒品质 矿质氮 土壤容重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运用“碳足迹”的方法评估小麦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成功 张阿凤 +2 位作者 王旭东 张卫华 杜可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4-612,共9页
为分析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后小麦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动态、分布以及构成,研究了不同处理在小麦生长期的CO2、N_2O、CH4排放情况,以及不同处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构成与碳足迹总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CK)、常规施肥(N)、施肥并添加4 t&#... 为分析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后小麦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动态、分布以及构成,研究了不同处理在小麦生长期的CO2、N_2O、CH4排放情况,以及不同处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构成与碳足迹总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CK)、常规施肥(N)、施肥并添加4 t·hm-2秸秆(NS)、施肥并添加4 t·hm-2生物质炭(NBClow)、施肥并添加8 t·hm-2生物质炭(NBChigh)。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碳足迹的构成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氮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常规施肥相比:添加4 t·hm-2秸秆、4 t·hm-2生物质炭与8 t·hm-2生物质炭处理,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30.9%、66.3%和36.6%;添加4 t·hm-2秸秆使土壤CO2的季节排放总量增加了68.7%,生态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总量降低了33.9%,添加4 t·hm-2和8 t·hm-2生物质炭生态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总量降低了23.8%和58.6%,但是土壤CO2的季节排放总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添加4 t·hm-2秸秆使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升高了26.0%,添加4 t·hm-2和8 t·hm-2生物质炭碳足迹分别降低了198.0%和112.9%。生物质炭的添加降低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质炭 碳足迹 碳汇
下载PDF
烟秆生物质炭对烟草根际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成己 陈庆荣 +4 位作者 陈曦 唐莉娜 刘岑薇 宋铁英 黄毅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施入烟秆生物质炭提升了酸性土壤pH,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积累,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加大,土壤pH、有机质含量均有逐步升高的趋...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施入烟秆生物质炭提升了酸性土壤pH,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积累,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加大,土壤pH、有机质含量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土壤速效钾释放速率也得到提高。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后,烟草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种类(OTU数)提高了26.4%。优势菌种中,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19%~54.32%。生物质炭施用下,部分有利植物生长的促生菌呈增长趋势。将烟秆生物质炭用于烟田土壤改良,既可提升土壤肥力,又可缓解烟秆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烟秆生物质炭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生物质炭 根际土壤 土壤养分 促生菌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麦秸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许彩云 靳红梅 +4 位作者 常志州 杜静 黄红英 艾玉春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7-1172,共6页
为探明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以400、500、600℃热解制成的麦秸生物炭(BC400、BC500、BC600)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37±1)℃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探明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以400、500、600℃热解制成的麦秸生物炭(BC400、BC500、BC600)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37±1)℃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热解生物炭可显著(P<0.05)提高猪粪发酵系统的产气潜力和甲烷含量,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BC600>BC500>BC400。厌氧发酵49 d期间,添加生物炭处理的产气量和产甲烷量分别为260.7~288.7 m L·g^(-1)VS和163.7~185.5 m L·g^(-1)VS,较纯猪粪处理提高了77.1%~96.1%和78.1%~101.8%。同时,添加生物炭可明显提高猪粪厌氧发酵系统的消化效率(T90),缩短厌氧发酵的延滞期。不同热解温度麦秸生物炭对猪粪厌氧消化产气特征的影响明显不同,对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中的物料选择和条件优化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生物炭 猪粪 中温厌氧发酵 产气特性
下载PDF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丹丹 王薇 +2 位作者 张军 刘洋 杨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2-1498,共7页
生物炭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炭中具有显著流动性的溶解性有机质(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DOM)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载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显著,是了解生物炭环境效应的关键。然而,原料来源及... 生物炭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炭中具有显著流动性的溶解性有机质(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DOM)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载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显著,是了解生物炭环境效应的关键。然而,原料来源及热解温度与BDOM的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BDOM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文章通过综述原料及热解温度对BDOM特性的影响,以明确BDOM影响污染物环境行为机制的研究现状。有关研究表明:(1)生物质原料中木质素含量越高,BDOM C含量越高,官能团种类更加丰富,芳香性更强,而产率则越低;(2)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DOM中C含量增加、芳香性增强,而产率及含氧官能团种类降低;(3)BDOM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形成致密的类胶体结构,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提高,从而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更容易被降解;(4)BDOM通过增加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形成新的吸附位点(如羧基官能团),以促进土壤对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固持;(5)BDOM与重金属发生络合或氧化还原作用,影响重金属形态,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该文可为全面评估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应用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溶解性有机质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下载PDF
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短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志龙 夏文建 +3 位作者 周维 田亚男 柳维扬 林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0-1236,共7页
为明确秸秆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照CK:0 g·kg^(-1);低生物质炭B1:8 g·kg^(-1);中生物质炭B2:24 g·kg^(-1);高生物质炭B3:48 g·kg^(... 为明确秸秆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照CK:0 g·kg^(-1);低生物质炭B1:8 g·kg^(-1);中生物质炭B2:24 g·kg^(-1);高生物质炭B3:48 g·kg^(-1))对茶园土壤pH值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抑制了酸性茶园土壤N2O的排放(P=0.000),但抑制效应并未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培养期间各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CK 2.366 mg·kg^(-1),B1 0.444mg·kg^(-1),B2 0.142 mg·kg^(-1),B3 0.207 mg·kg^(-1)。低生物质炭(8 g·kg^(-1))和中生物质炭(24 g·kg^(-1))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分别比对照组CK降低了33.45%和25.77%,而高生物质炭处理(48 g·kg^(-1))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这表明施用中低量生物质炭更有利于茶园土壤的固碳减排。此外,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酸化茶园土壤p H值,生物质炭添加比例越大,p H值越高,故施用作物秸秆生物质炭有利于酸化土壤改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_2O排放与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p H值的升高可能是引起N_2O排放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茶园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 PH值 N2O排放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和鸡粪对铅胁迫下玉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领 悦飞雪 +1 位作者 李继伟 王艳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2-267,共6页
通过盆栽模拟铅(Pb)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生物炭添加量(20,40g/kg土壤)、不同鸡粪添加量(20,40g/kg土壤)、秸秆生物炭和鸡粪等量复配(各20g/kg土壤)处理对Pb胁迫下玉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鸡粪不同处理均显... 通过盆栽模拟铅(Pb)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生物炭添加量(20,40g/kg土壤)、不同鸡粪添加量(20,40g/kg土壤)、秸秆生物炭和鸡粪等量复配(各20g/kg土壤)处理对Pb胁迫下玉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鸡粪不同处理均显著增加铅胁迫下玉米的株高、鲜重、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性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生物炭和鸡粪等量复配处理较对照提高鲜重69.9%、株高50.0%、叶绿素b含量50.0%、净光合速率(P_n)97.9%、蒸腾速率(T_r)126.5%、气孔导度(G_s)132.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68.4%、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69.4%、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CAT)115.3%、脯氨酸含量88.6%、可溶性糖含量48.6%。生物炭和鸡粪等量复配处理对促进铅胁迫下玉米的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效果最佳,为改善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提供了经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鸡粪 玉米生长 光合性能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土黑碳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葛 窦森 +2 位作者 谢祖彬 孟繁荣 尹显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9-1774,共6页
通过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黑碳(BC)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规律,比较施用生物质炭后不同年限间的差异,为阐明土壤BC在土壤固碳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化学氧化修改法进行土壤BC的提取,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SOC)... 通过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黑碳(BC)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规律,比较施用生物质炭后不同年限间的差异,为阐明土壤BC在土壤固碳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化学氧化修改法进行土壤BC的提取,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采用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土壤BC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未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相比,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3年间各年土壤BC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304.3%和434.2%,土壤BC占SOC的比例分别增加40.2%、143.5%和167.3%,说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有助于表层土壤BC长期稳定的积累,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相比,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表层土壤BC的碳元素含量增加,缩合度和芳香性增加,氧化度和脂族性降低,且随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年限的延长表现得更加明显。长期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使土壤BC的结构向着芳香性增加的方向发展,稳定性增强,因而对于土壤固碳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 表层水稻土 土壤黑碳 含量 结构特征
下载PDF
稻壳生物炭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枯萎病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猛 王琼 +3 位作者 冯发运 李勇 袁建军 余向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以稻壳为材料高温裂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其优良吸附特性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苗期枯萎病。结果表明,5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最佳,在菌液中2 h,每1 g载菌量最大为6.77×1010个,且能显著延长特基拉芽孢杆菌在... 以稻壳为材料高温裂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其优良吸附特性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苗期枯萎病。结果表明,5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最佳,在菌液中2 h,每1 g载菌量最大为6.77×1010个,且能显著延长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经稻壳生物炭吸附搭载后,特基拉芽孢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为83.1%,显著高于直接施用菌液的防效(72.5%)。载特基拉芽孢杆菌稻壳生物炭施入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及脱氢酶活性分别为4.40μmol/g、1.43 mg/(d·g)、3.05 mg/(d·g)、3.36 mg/(d·g)和33.72μg/(d·g),较对照显著升高,并促进西瓜幼苗生物量增长54.4%左右。本研究结果对利用生物炭搭载生防微生物防治作物土传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特基拉芽孢杆菌 吸附搭载 西瓜枯萎病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赏国锋 张涵 +2 位作者 沈逸菲 沈国清 范立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稻壳生物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固定在稻壳生物炭上,考察氨氮浓度、pH和温度对氨氮去除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固定化硝化菌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将硝化菌固定在生物炭上,既保留了生物炭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又可以充分发挥微生... 以稻壳生物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固定在稻壳生物炭上,考察氨氮浓度、pH和温度对氨氮去除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固定化硝化菌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将硝化菌固定在生物炭上,既保留了生物炭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又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高效降解作用。常温条件下,对于初始氨氮浓度≤300mg/L的水样,调节水样pH为7.5,控制水样溶解氧浓度为1.5mg/L左右,稻壳生物炭固定化硝化菌剂对氨氮去除率可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固定化 硝化菌 氨氮
下载PDF
Fe/污泥基生物炭持久活化过硫酸盐降解酸性橙G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倩 谢陈飞洋 +3 位作者 仇玥 李孟 范子皙 汪林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879-3886,共8页
利用污泥基生物炭(SDBC)固定铁物质制备了一种污泥基非均相催化剂(Fe-SDBC),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以降解酸性橙G(OG).Fe-SDBC/PS体系显示出对OG优异的降解性能.评价了影响降解的因素(Fe-SDBC金属负载量、Fe-SDBC投加量、初始pH值和PS浓... 利用污泥基生物炭(SDBC)固定铁物质制备了一种污泥基非均相催化剂(Fe-SDBC),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以降解酸性橙G(OG).Fe-SDBC/PS体系显示出对OG优异的降解性能.评价了影响降解的因素(Fe-SDBC金属负载量、Fe-SDBC投加量、初始pH值和PS浓度).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Fe-SDBC进行了表征.自由基清除剂实验表明,SO4.-和OH.自由基均在降解过程中生成,且活化PS历程主要发生在非均质催化剂表面.分析Fe-SDBC活化PS的潜在机理,表明不同形式的铁物质是PS分解的主要贡献者,Fe2+/Fe3+的转化循环提高了Fe-SDBC持久活化PS的效果.Fe-SDBC循环实验表明其对活化PS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连续3次24h降解高浓度污染物仍能发挥作用.综上所述,Fe-SDBC作为一种污泥基非均相催化剂可以持久活化PS,从而实现OG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过硫酸盐 酸性橙G 活化机理 异质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