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寇运同 战文斌 俞开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本文主要依据1993年以来关于白斑综合症(WSS)的研究结果,对白斑综合症的致病因子与暴露、生物标志与生物学效应、易感性、预防策略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有效控制WSS疫情、重振对虾养殖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症 分子流行病学 病原体 传播方式 致病机理 检测技术 预防策略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血液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守明 杨先乐 +2 位作者 李军 王蓉 赵燕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spot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spot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增加。2.显微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呈典型的溶血状态。3.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大部分血细胞坏死,少数血细胞呈不典型的凋亡。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核中可见大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粒子。病理变化表明血细胞是WSSV的主要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血液病理 白斑综合征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白斑综合症血液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丹丽 孙婷 +2 位作者 左迪 王兰梅 赵云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采用Wright-Geimsa染色法和电镜技术对人工感染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螯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AH)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大颗粒细胞(L... 采用Wright-Geimsa染色法和电镜技术对人工感染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螯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AH)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大颗粒细胞(LGH)极显著增加(P<0.01);病毒感染后3种血细胞大小均有增加趋势,透明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的核质比(NP)较感染病毒前极显著下降(P<0.01)。显微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病变、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至濒死期螯虾血液呈典型的溶血状态。超微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血细胞受到了损伤。高尔基体变形、线粒体结构模糊破损;核膜变形核固缩、细胞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濒临死亡的螯虾血细胞细胞器和染色质溶解,胞浆水肿,细胞溶解坏死。在患病螯虾的血细胞核中清晰可见WSSV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白斑综合症 血液病理学
下载PDF
中草药和生物防控在对虾白斑综合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永春 陈辉辉 +1 位作者 涂晨凌 于慧娟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56-59,共4页
介绍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结构、危害,中草药的分类、功能和生物防控的原理,综述了中草药及鱼虾混养在防治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 中草药 鱼虾混养 生物防控
下载PDF
野生对虾白斑综合征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原的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苏 郭宜欣 +5 位作者 张海发 杨宇晴 吴锦辉 石和荣 黄锦雄 黄培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91-96,共6页
【目的】了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WSS)和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病原在自然海域对虾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PCR检测方法对2018—2019年采自大亚湾海域的野生对虾进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和白斑综... 【目的】了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WSS)和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病原在自然海域对虾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PCR检测方法对2018—2019年采自大亚湾海域的野生对虾进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结果】在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中,2018年所检测的5个月平均阳性率为22.96%,其中8月份阳性率为0;2019年所检测的9个月平均阳性率为2.43%,其中1月及8—10月阳性率为0。在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检测中,2018年所检测月份平均阳性率达29.93%,最高为63.04%;2019年所检测月份平均阳性率达41.33%,最高为94.00%。【结论】大亚湾海域野生对虾群体的白斑综合征病毒携带率及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携带率在时间上无特定分布规律,白斑综合征病毒携带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而早期死亡综合征病菌携带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野生对虾 白斑综合征 早期死亡综合征 PCR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