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ability of rebound and eject of sand particles i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1
作者 Li Xie Xiaojing Zhe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1-475,共5页
When incident particles impact into a sand bed i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rebound of the incident particles and eject of the sand particles by the incident particles affect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sand flux... When incident particles impact into a sand bed i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rebound of the incident particles and eject of the sand particles by the incident particles affect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sand flux. In order to obtain rebound and eject lift-off probability of the sand particles, we apply the particle-bed stochastic collision model presented in our pervious works to derive analytic solutions of velocities of the incident and impacted particles in the postcollision bed. In order to describe randomness inherent in the real particle-bed collision, we take the incident angle, the impact posi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resultant action of sand particles in sand bed on the impacted sand particle as ran- dom variables, and calculate the rebound and eject velocities, angles and coefficients (ratio of rebound and eject velocity to incident velocity). Numerical results are found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bound and eject liftoff probabilities versus the incident and creeping velocities are predi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Rebound andeject coefficient Rebound and eject lift-off probability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and particles' lift-off and incident velocities in wind-blown sand flux 被引量:9
2
作者 Li Xie Zhibao Dong Xiaojing Zhe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4-573,共10页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sand particles' lift-off and incident velocities in a wind-blown sand flux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vertical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sand particles' lift-off and incident velocities in a wind-blown sand flux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vertical and the horizontal speeds of sand particles located at 1.0 mm above a sand-bed in a wind-blown sand flux are observed with the aid of Phase Doppler Anemometry (PDA) in a wind tunnel.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not only the vertical lift-off speed but also the lift-off velocity as well as its horizontal component and the incident velocity as well as it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onents can be obtained by the equal distance histogram method. It is fou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X^2-test for the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hat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pdf's) of the sand particles' lift-off and incident velocities as well as their vertical com- ponents are described by the Gamma density function with different peak values and shapes and the downwind incident and lift-off horizontal speeds, respectively,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lognormal and the Gamma density functions, These pdf's depend on not only the sand particle diameter but also th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 Tunnel experiment- Incident velocity. Lift-off velocity Probability density
下载PDF
乌兰布和荒漠绿洲风沙特性及防护林防护效应
3
作者 蔡俊顺 王京学 +3 位作者 肖辉杰 辛智鸣 王百田 李俊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农田防护林在保持水土及土壤风蚀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真实大气环境下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阻沙效益,以乌兰布和荒漠绿洲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位于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的近地面沙尘观测塔监测的2019—2020年不同高度处的... 农田防护林在保持水土及土壤风蚀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真实大气环境下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阻沙效益,以乌兰布和荒漠绿洲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位于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的近地面沙尘观测塔监测的2019—2020年不同高度处的风速、风向和沙尘数据,分析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的风沙分布统计特性。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主导风向为东北和西南方向,2区域内平均风速均随观测高度增加逐渐增大;从荒漠绿洲过渡带至绿洲,受防护林体系的影响,平均风速整体减弱,≥4~8 m/s的中风速和≥8 m/s的高风速样本比例平均减少约8.8%和7.8%;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月最大平均风速多出现在夏秋2季以及春季末,且月最大平均风速与平均风速均值呈线性关系;2区域沙通量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受防护林带影响同观测高度水平沙通量和垂直沙通量分别减少65%和36%;输沙方向整体朝东和东南偏东方向,该方向在绿洲受观测高度影响较小,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高度输沙方向会产生差异,输沙势从荒漠绿洲过渡带至绿洲总体降低。防护林体系对区域范围内的风沙活动影响明显,能够减轻风蚀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对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风沙运动 统计特性 防风阻沙 乌兰布和荒漠绿洲
下载PDF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中的主导风向与沙丘移动速度判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高玉祥 程建军 李泽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2,共9页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主导风向和沙丘移动数据获取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沙丘空间形态与风况作用的内在关系,构建新月形沙丘、线性沙丘和金字塔沙丘等不同沙丘区域的主导风向判别方法;结合沙丘形态学参数,利...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主导风向和沙丘移动数据获取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沙丘空间形态与风况作用的内在关系,构建新月形沙丘、线性沙丘和金字塔沙丘等不同沙丘区域的主导风向判别方法;结合沙丘形态学参数,利用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和GIS空间分析,提出沙丘移动速度的测算模型。以和若铁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沙丘形态分析的铁路沿线主导风向识别方法能快速地得到选线范围内的主导风向,判别结果与气象监测数据的误差不超过15°;利用卫星影像和GIS的测量方法可实现沙丘移动速度的计算,沙丘移动数据能对气象站观测的风沙数据进行有效补充,提高了铁路设计中沙害勘察的准确性与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风沙地区铁路减灾选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风沙地区 主导风向 沙丘移动 形态特征 和若铁路
下载PDF
沙粒形状的不规则性及静电力对起动风速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岳高伟 黄宁 郑晓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1-627,共7页
沙粒形状的不规则性使得沙粒的质心存在着偏心距,且沙粒所处位置的不同使其偏心角各异。笔者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起动风速与沙粒的粒径、偏心距、偏心角以及静电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偏心角以及静电力对起沙风... 沙粒形状的不规则性使得沙粒的质心存在着偏心距,且沙粒所处位置的不同使其偏心角各异。笔者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起动风速与沙粒的粒径、偏心距、偏心角以及静电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偏心角以及静电力对起沙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沙流形成的强电场中,沙粒偏心距为直径的0 05倍时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力 起动风速 沙粒形状 质心 偏心距 偏心角 风沙电场
下载PDF
风沙跃移运动中的Magnus效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宁 郑晓静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5,共7页
给出了计及 Magnus效应的风—沙耦合跃移运动模型 ,计算了当风沙流达到自平衡状态后 Magnus效应对贴地风速廓线、沙粒跃移轨迹的影响 ,指出在 Magnus效应影响下 ,沙粒跃移运动对风速廓线的影响类似于粗糙床面对沙粒跃移的影响 ,其粗糙... 给出了计及 Magnus效应的风—沙耦合跃移运动模型 ,计算了当风沙流达到自平衡状态后 Magnus效应对贴地风速廓线、沙粒跃移轨迹的影响 ,指出在 Magnus效应影响下 ,沙粒跃移运动对风速廓线的影响类似于粗糙床面对沙粒跃移的影响 ,其粗糙度约为沙粒跃移高度的 0 .8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跃移 Magnus效应 气流 风沙流
下载PDF
基于SPH的风沙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逯博 买买提明.艾尼 +1 位作者 金阿芳 徐玉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s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沙粒和气流的相互耦合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风沙流的SPH数值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提出了风沙流的SPH建模方法和基本理论,建立了风沙流动的SPH数值模... 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s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沙粒和气流的相互耦合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风沙流的SPH数值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提出了风沙流的SPH建模方法和基本理论,建立了风沙流动的SPH数值模拟平台.其次通过建立风沙流的SPH模型并施加边界条件,对自然风作用下沙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沙粒运动轨迹及特性,最后通过与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完善后的SPH方法有效性.通过考虑气流场的可变性,在风沙流SPH计算模型中引入了加载(起风)和卸载(停风)方式,观察并对比分析了沙粒的运动轨迹和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风沙流的实时动态非线性行为提供了SPH理论基础和数值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两相流 风沙运动
下载PDF
风沙运动研究中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被引量:27
8
作者 郑晓静 周又和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共7页
针对沙漠化(严重时导致沙尘暴发生)这一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在简要介绍风沙运动力学机 理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和部分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沙运动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关键词 风沙运动 力学机理研究 研究进展 单宽输沙率 跨尺度转换
下载PDF
沙粒跃移云及Magnus力对床面有效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宁 郑晓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6-620,共5页
建立了考虑Magnus效应的、吹过平坦沙面的稳定风场中风与跃移沙粒相互耦合的风沙跃移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风沙跃移运动对床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跃移沙粒对风速的影响类似于床面粗糙度的影响,有效粗糙度随摩阻速度的变化... 建立了考虑Magnus效应的、吹过平坦沙面的稳定风场中风与跃移沙粒相互耦合的风沙跃移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风沙跃移运动对床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跃移沙粒对风速的影响类似于床面粗糙度的影响,有效粗糙度随摩阻速度的变化关系可用二次函数表征;Magnus力对有效粗糙度有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改变有效粗糙度与摩阻风速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粗糙度 摩阻风速 Magnus效应 风沙跃移运动
下载PDF
地表温度对颗粒跃移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晓静 岳高伟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i006,共6页
为了研究由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向上的垂向气流对沙粒跃移运动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考虑近地表温度变化和水平来流风场作用下的沙粒的跃移运动。在定量给出不同时刻的近地表温度和垂向风速的基础上,计算了由于太阳辐射所引起的近地表层垂向... 为了研究由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向上的垂向气流对沙粒跃移运动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考虑近地表温度变化和水平来流风场作用下的沙粒的跃移运动。在定量给出不同时刻的近地表温度和垂向风速的基础上,计算了由于太阳辐射所引起的近地表层垂向气流对沙粒跃移运动的影响,发现:垂向风速在午后可达到1.5m/s并使得沙粒跃移轨迹的最大高度和长度分别增加55.56%和73.68%;同时,与不考虑温度效应的情况不同的是,沙粒跃移轨道最大高度将随粒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垂向气流 风沙运动 跃移 地表温度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沙流结构与沙丘移动规律 被引量:38
11
作者 何京丽 郭建英 +2 位作者 邢恩德 崔崴 李锦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1-77,共7页
为明确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的风沙活动及沙丘移动特征,该文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的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观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沿岸沙丘的起沙风况、沙物质组成、风沙流结构及沙丘移动规律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 为明确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的风沙活动及沙丘移动特征,该文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的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观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沿岸沙丘的起沙风况、沙物质组成、风沙流结构及沙丘移动规律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起沙风的主风为西南—西风,集中于3-5月份,且5~6m/s风占起沙风的50.26%;沙物质粒径以细砂(0.1~0.25mm)为主,沿黄段沙丘粒径极细砂以下(≤0.1mm)的沙物质粒径组成比沙漠腹地减少8.92%;距地60cm高度范围内,81.75%的沙物质在0~10cm高的气层中通过。在沙丘的不同部位上,相对输沙量与高程之间有着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沙丘向前移动的距离为8.19m/a,主要发生在3-5月份。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计算入黄风积沙量及完善黄河沿岸综合防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 沙丘移动 风积沙
下载PDF
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风沙运动若干规律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韫娟 马志福 +1 位作者 马淑红 陈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研究区域,将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7个气象站近50a(1961—2010年)历史资料与沙漠公路沿线近3a(2007年4月~2010年4月)5层梯度风短期监测资料,以及沙漠公路7种防风阻沙体系下典型横断面5层梯度风监测资料进行信...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研究区域,将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7个气象站近50a(1961—2010年)历史资料与沙漠公路沿线近3a(2007年4月~2010年4月)5层梯度风短期监测资料,以及沙漠公路7种防风阻沙体系下典型横断面5层梯度风监测资料进行信息化整编和规范化计算,对阿和沙漠公路风沙运动若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阿和沙漠公路沿线气象站10m高度最大瞬时风速与沿线梯度风监测站及短期监测站距路面4m高度最大瞬时风速具有空间相关性,平原路段空间代表性为20~40km;特殊路段空间代表性为5~10km;(2)沙漠公路沿线迎风侧最大瞬时风速比背风侧偏大1.15~1.30;(3)沙漠公路沿线2a-遇最大瞬时风速水平分布规律是以沙漠公路中部向南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k66.7~k326区间;(4)沙漠公路北部强风主风向WNW和N风,次强风主风向ENE和NE风;沙漠公路中部全年强风主风向ENE和NE风,次强风主风向为NNW风;沙漠公路南部全年强风主风向W风,次强风主风向为WNW风;(5)沙漠公路沿线起沙风是随7种防风阻沙体系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以芦苇、草帘子方格防风阻沙体系下2m高度的起沙风速和沙粒过路临界风速为最大,分别为8.0~9.0m/s和10.0~11.0m/s,对输沙贡献最大的有效瞬间风速在8.0~15.0m/s之间;黑土工袋方格防风阻沙体系下起沙风速为4.0~5.0m/s,沙粒过路临界风速为5.0~6.0m/s,防风阻沙效应最差,建议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和沙漠公路 风沙运动规律 最大瞬时风速 强风主风向 起沙风速
下载PDF
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高伟 蔺海晓 贾慧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00-607,共8页
针对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这一风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建立风-沙-温度相互耦合作用的描述风沙运动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定量分析表明:不同高度处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分布概率服从单峰非对称... 针对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这一风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建立风-沙-温度相互耦合作用的描述风沙运动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风沙运动中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定量分析表明:不同高度处沙粒旋转角速度的分布概率服从单峰非对称分布,峰值呈尖点,且沙粒下旋旋转角速度约400 r/s时沙粒概率密度最大;旋转沙粒起跳后开始上升及快要落地阶段,其旋转速度变化较大.同时,Magnus效应对沙粒平均跃移轨迹、输沙率等风沙运动宏观因素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us效应 风沙运动 沙粒旋转角速度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含水率对风沙运动影响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宗玉梅 俎瑞平 +3 位作者 王睿 韩庆杰 顾梦鹤 王军战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6,共6页
采用室内分析和风洞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库布齐沙漠沙丘沙含水率对粗糙度、风速廓线和风沙流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风洞实际动力情况,确定试验进口风速为6,8,10,12,14,16m/s;除干沙外,人工配制了含水率为0.25%,0.5%,1.0%,1.5... 采用室内分析和风洞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库布齐沙漠沙丘沙含水率对粗糙度、风速廓线和风沙流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风洞实际动力情况,确定试验进口风速为6,8,10,12,14,16m/s;除干沙外,人工配制了含水率为0.25%,0.5%,1.0%,1.5%,2.0%,2.5%6组不同湿度的沙样,分别开展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趋势;试验所包含的湿度范围内,其风速廓线均随高度呈对数分布,随风速的增大,风速廓线的对数规律越好,风速梯度逐渐减小;湿度越大输沙率随风速增加的绝对量变小,但相对量有所增加;随着湿度的增加输沙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不同湿度输沙率都出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当湿度达到2.5%时,不管任何高度风蚀过程几乎停止;干沙输沙量80%集中于近地表5cm内,但随着湿度增加,5cm以上输沙率所占比重呈增加趋势,当湿度介于0.25%~1.5%时,地表5~8cm之间输沙量占总输沙率的30%以上。说明在地表含水率较高的库布齐沙漠,采用格状沙障等增加地表粗糙度的机械防沙措施能收到比西部沙漠和戈壁地区更为理想的效果,而且采用固沙措施的高度也应高于干沙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风沙流结构 湿度 风洞模拟 库布齐沙漠
下载PDF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风蚀规律及植被防风蚀效应——以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3 位作者 王计平 王冬梅 徐伟 黄月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48-2956,共9页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分布服从对数分布;下垫面性质导致对应的摩阻速率大小不同;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对应的起沙风速明显不同;0~20cm高度范围内各层的输沙率百分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负指数函数;输沙率与风速呈正指数关系;由于植被类型结构不同,导致植被的防风、阻滞风沙效益在空间位置的不同;积沙形态随林分结构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 永定河沙地 风沙活动 人工植被 阻滞规律
下载PDF
风沙运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东 曹文洪 +1 位作者 傅玲燕 程义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4-88,F003,共6页
首先回顾了风沙运动规律研究的发展过程,然后从风沙运动的特点出发,论证了冲击起动条件与流体起动条件在力学表达方式上的统一性,进而建立了风沙输沙率公式。与其它风沙输沙率公式相比,本文推导的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风沙起动至输移的... 首先回顾了风沙运动规律研究的发展过程,然后从风沙运动的特点出发,论证了冲击起动条件与流体起动条件在力学表达方式上的统一性,进而建立了风沙输沙率公式。与其它风沙输沙率公式相比,本文推导的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风沙起动至输移的运动规律:即风沙颗粒从弱动至强动的变化规律。公式在理论上更为完善,与实测资料的验证也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起动条件 输沙率 风沙流
下载PDF
裸露耕地风沙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申向东 邹春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912,共4页
以内蒙古阴山北部的典型农牧交错带耕地为试验区,利用手持式风速仪测定风速,JY222型地温仪测定地温,SC-I型集沙仪测定风蚀量,通过观测不同风速下的风蚀情况,获得裸露耕地风沙运动规律的参数——沙粒的起风速度、沙粒沿高度变化、风速、... 以内蒙古阴山北部的典型农牧交错带耕地为试验区,利用手持式风速仪测定风速,JY222型地温仪测定地温,SC-I型集沙仪测定风蚀量,通过观测不同风速下的风蚀情况,获得裸露耕地风沙运动规律的参数——沙粒的起风速度、沙粒沿高度变化、风速、风蚀量的基本资料,详尽地分析了裸露耕地风沙运动的影响因素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风沙运动与沙漠风沙运动不同,得出了耕地风沙运动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量 风沙运动 耕地
下载PDF
不同农垦地下垫面对风蚀起沙风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宁 张亦超 +3 位作者 岳德鹏 杨贵森 张伟 殷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9-271,280,共4页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垦区为例,研究不同地表粗糙度下垫面对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和起沙风速的影响。根据Shao的方法计算不同下垫面起沙风速,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垦区所选的小麦、棉花、红枣这3种地类2m高度临界摩擦速度(u*t)分别为棉花地...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垦区为例,研究不同地表粗糙度下垫面对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和起沙风速的影响。根据Shao的方法计算不同下垫面起沙风速,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垦区所选的小麦、棉花、红枣这3种地类2m高度临界摩擦速度(u*t)分别为棉花地0.40m/s,红枣地0.43m/s,小麦地1.85m/s;2m高度临界起沙风速(ut)分别为棉花地5.3m/s,红枣地5.7m/s,小麦地7.5m/s,小麦地较其他2种地类更具有抵抗风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临界摩擦速度 临界起沙风速
下载PDF
干旱区沙质草地植被覆盖变化模拟:Ⅰ.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振山 王怡 贺丽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沙质草地植被覆盖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分、植被生长和风沙运动。根据这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植被覆盖变化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包括栅格水流模型、径流模型、地下水补给模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等。...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沙质草地植被覆盖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分、植被生长和风沙运动。根据这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植被覆盖变化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包括栅格水流模型、径流模型、地下水补给模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等。结合GIS技术,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干旱区沙质草地的土壤水分补给量变化、流沙面积变化和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沙质草地 植被覆盖 土壤水分 风沙活动 模拟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固沙措施下沙丘的移动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静璞 王光镇 +1 位作者 韩柳 王周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固沙措施下沙丘的治理效果及移动特征.【方法】以Google Earth平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选择毛乌素沙地中未经过固沙措施、沿迎风坡进行单圈植被固定、沿迎风坡进行多圈植被固定和生物与非生物沙障相结合的四种固沙... 【目的】研究不同固沙措施下沙丘的治理效果及移动特征.【方法】以Google Earth平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选择毛乌素沙地中未经过固沙措施、沿迎风坡进行单圈植被固定、沿迎风坡进行多圈植被固定和生物与非生物沙障相结合的四种固沙措施条件下的新月形沙丘共70座,通过影像测量,并结合研究区风况资料,分析了2002-2010年,不同固沙措施下的新月形沙丘移动的性质、强度以及沙丘移动与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区起沙风主风向为偏西北风,频率66.4%,受此影响,沙丘向偏东南方向移动;由于植被增加了沙丘表面粗糙度,四种不同类型沙丘的年平均移动速度分别为:流动沙丘(5.4m/a)>单圈植被固定沙丘(4.1m/a)>多圈植被固定沙丘(1.8m/a)>生物与非生物结合固定沙丘(1.0m/a).【结论】随着植被的增加,沙丘移动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影像资料 毛乌素沙地 风向频率 不同固沙措施 沙丘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