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质地表与砾质戈壁风沙运动对比研究——以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运动为例
被引量:
16
1
作者
黄翠华
王涛
+1 位作者
张伟民
李爱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2,共7页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层减少上层增加的情况。戈壁风沙流结构与沙质地表显著不同,其风沙流结构呈独特的"象鼻"效应,即在一定高度有一个最大输沙量,且这个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西北风作用下,自鸣沙山至窟顶输沙量逐渐减少。戈壁具有一定的阻沙效应,风速为7.7 m/s时,每100 m阻沙率达10%左右。沙山前沿固沙带对输沙量起着重要作用,有防护措施与无防护设施相比较,西北风的输沙量可减少95%左右。偏东北风在缺少沙源的情况下,主要以输送为主,偏南风实际输沙量明显小于偏西北风,输沙量由沙源地到窟区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地表
砾质戈壁
风沙运动
阻沙效应
莫高窟
敦煌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25
2
作者
郝立生
闵锦忠
姚学祥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2-527,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了气候突变,近55年线性减少趋势显著,平均每10年减少15.5 mm。在地面上,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气温下降造成华北低压系统活动减少,不...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了气候突变,近55年线性减少趋势显著,平均每10年减少15.5 mm。在地面上,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气温下降造成华北低压系统活动减少,不利于降水。在850 hPa层上,东亚中纬度的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偏东风、西北部的西南风异常减弱,使得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很难到达30°N以北的地区,而副热带高压西部外围偏东南、偏南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的水汽也大量减少,水汽不足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在500 hPa高度场上,80年代欧亚遥相关型表现与50年代相反,变为欧洲(+)、乌拉尔山(-)、中亚(+)形势,这种环流使得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高空槽变浅,纬向环流表现突出,不利于冷暖空气南北交换。同时在500 hPa气温场上,80年代,西伯利亚至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冷槽明显东移南压到蒙古至华北地区,锋区位于华北以东以南位置,使得华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减少,降水也因此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减少原因
气候突变
华北地区
原文传递
题名
沙质地表与砾质戈壁风沙运动对比研究——以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运动为例
被引量:
16
1
作者
黄翠华
王涛
张伟民
李爱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优化模式"课题(2000048705)资助
文摘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层减少上层增加的情况。戈壁风沙流结构与沙质地表显著不同,其风沙流结构呈独特的"象鼻"效应,即在一定高度有一个最大输沙量,且这个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西北风作用下,自鸣沙山至窟顶输沙量逐渐减少。戈壁具有一定的阻沙效应,风速为7.7 m/s时,每100 m阻沙率达10%左右。沙山前沿固沙带对输沙量起着重要作用,有防护措施与无防护设施相比较,西北风的输沙量可减少95%左右。偏东北风在缺少沙源的情况下,主要以输送为主,偏南风实际输沙量明显小于偏西北风,输沙量由沙源地到窟区逐渐减少。
关键词
沙质地表
砾质戈壁
风沙运动
阻沙效应
莫高窟
敦煌
Keywords
sand drift movement
windstream
sand transport
Mogao Grottoes.
分类号
P931.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25
2
作者
郝立生
闵锦忠
姚学祥
机构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河北省气象局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2-52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1010)资助
文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了气候突变,近55年线性减少趋势显著,平均每10年减少15.5 mm。在地面上,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气温下降造成华北低压系统活动减少,不利于降水。在850 hPa层上,东亚中纬度的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偏东风、西北部的西南风异常减弱,使得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很难到达30°N以北的地区,而副热带高压西部外围偏东南、偏南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的水汽也大量减少,水汽不足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在500 hPa高度场上,80年代欧亚遥相关型表现与50年代相反,变为欧洲(+)、乌拉尔山(-)、中亚(+)形势,这种环流使得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高空槽变浅,纬向环流表现突出,不利于冷暖空气南北交换。同时在500 hPa气温场上,80年代,西伯利亚至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冷槽明显东移南压到蒙古至华北地区,锋区位于华北以东以南位置,使得华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减少,降水也因此减少。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减少原因
气候突变
华北地区
Keywords
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windstream
airstream.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质地表与砾质戈壁风沙运动对比研究——以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运动为例
黄翠华
王涛
张伟民
李爱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6
原文传递
2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郝立生
闵锦忠
姚学祥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