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基于“撒尔嗬”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娇 熊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4,共8页
文章以“撒尔嗬”的女性参与实践为个案,考察女性在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的角色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在“撒尔嗬”参与中经历了从“缺场”到“在场”的角色变化,这种角色变化呈现在参与人数、参与行为、多元角色扮演3方面。但女性角色转变... 文章以“撒尔嗬”的女性参与实践为个案,考察女性在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的角色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在“撒尔嗬”参与中经历了从“缺场”到“在场”的角色变化,这种角色变化呈现在参与人数、参与行为、多元角色扮演3方面。但女性角色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来自社会、文化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带来的阻碍,为获得“在场”角色,女性在性别关系下进行了性别权利、性别分工与性别文化的博弈与协商,动力与阻力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 “撒尔嗬” 女性角色变化 障碍 性别博弈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爱弥拉姑娘的爱情》
2
作者 王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4,11,共5页
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由西方国家逐渐蔓延至全球。它倡导的是一种更加整体和相互关联的世界观,强调人类、自然及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王蒙的新疆题材小说既有着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汉文化思想的辐... 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由西方国家逐渐蔓延至全球。它倡导的是一种更加整体和相互关联的世界观,强调人类、自然及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王蒙的新疆题材小说既有着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汉文化思想的辐射,同时又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达成了某种默契。他的作品既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时又表现生命与自然的互动。该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爱弥拉姑娘的爱情》中爱弥拉姑娘的故事进行剖析,试图探讨王蒙在创作中流露出的平等和谐的生态女性主义观,以及生态环境、性别角色和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个体的身份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王蒙 《爱弥拉姑娘的爱情》 女性 自然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观念变革与角色实现
3
作者 翟军亮 孙格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职业化背景下,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其建构职业成就的过程。在重构职业成就概念和要素基础上,构建“职业成就—性别角色观念”分析框架,发现乡村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和职业成就整体上处于艰难转型阶段... 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职业化背景下,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其建构职业成就的过程。在重构职业成就概念和要素基础上,构建“职业成就—性别角色观念”分析框架,发现乡村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和职业成就整体上处于艰难转型阶段,乡村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对职业成就的影响呈现异质性和悖离性特征。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影响,对非农经历和收入有显著正影响;现代平等主义性别角色观念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影响,对职业发展和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性别角色观念对选举投票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隐匿。在社会建构基础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需要重构乡村女性性别角色观念,构建乡村女性职业成就的现代分析框架。搭建乡村女性职业成就平台是增强“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效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 性别角色观念 职业成就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挤入”抑或“挤出”: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4
作者 黄燕 梁丽霞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14-27,共14页
我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呈现出较大的性别鸿沟,有序推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究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 我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呈现出较大的性别鸿沟,有序推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究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参与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其中,信息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能够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参与;且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挤入”作用越明显。(2)现代化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亦呈现出显著的“挤入”效应,在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于互联网使用频率,性别角色观念在信息型互联网使用对非农就业的“挤入”效应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女性 非农就业 性别角色观念
下载PDF
性别角色认定对领导风格的影响:以女性创业者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成彦 王重鸣 蒋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9-1174,共6页
领导风格的性别差异一直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有两种观点:领导风格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领导风格更有效;领导风格不存在性别差异。而最新研究认为领导风格差异源于社会性别角色,探讨女性创业者的性别角色认定特征及其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十... 领导风格的性别差异一直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有两种观点:领导风格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领导风格更有效;领导风格不存在性别差异。而最新研究认为领导风格差异源于社会性别角色,探讨女性创业者的性别角色认定特征及其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十分必要。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角色认定的女性创业者在领导风格上存在差异,双性化者多采用高定规、高关怀的领导方式,女性化者多采用高关怀的方式,而男性化者则多采用高定规的方式。影响领导风格的并不是个体的性别本身,而是其对性别角色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创业 性别角色认定 领导风格 女性创业者
下载PDF
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奕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8,共4页
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体育是男性主宰的领域,女性参与体育的历程是女性不断抗争与男性作出妥协的过程。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性别意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社会文化也应对女性参与体育产生了强大影响作用,成为制约或推动女性参与体育的动因。... 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体育是男性主宰的领域,女性参与体育的历程是女性不断抗争与男性作出妥协的过程。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性别意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社会文化也应对女性参与体育产生了强大影响作用,成为制约或推动女性参与体育的动因。通过对儿童游戏的分析发现,男女儿童游戏的差别已经奠定了男性和女性成年之后参与体育运动差异的基础,最后对女性参与体育的前景作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体育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曲雯 陈慧平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10-114,共5页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联 性别平等 政府 妇联职能
下载PDF
中外女科学家成功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劲 贾丽娜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353-360,共8页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才学、管理学、成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并结合中外女科学家家庭背景、所受教育、所处发展环境、婚姻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探讨她们的一些共同特征和促使其获得成功的若干重要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 女科学家 成功因素 社会性别角色 人格特质
下载PDF
乡村妇女性别角色对其家庭地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X村和L村扶贫项目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兴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3,共7页
在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之下,以"乡村生态体验游"和"农副产品城乡贸易"在该市X村和L村的分别实施为依据,以个案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对两村妇女参与项目之后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变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 在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之下,以"乡村生态体验游"和"农副产品城乡贸易"在该市X村和L村的分别实施为依据,以个案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对两村妇女参与项目之后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变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工作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妇女自身发展与性别平等意识增强是两村妇女家庭地位改变的共同机制;收入性质与数量的不同及是否扮演公共角色是两村妇女家庭地位改变的差异机制。研究发现,个体的经济收入决定其家庭地位这一"资源论"传统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个体的公共角色影响着社区对妇女的评价,同时又对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妇女的发展意识与性别平等意识是其家庭地位改变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新型扶贫项目 妇女性别角色 家庭地位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性别议题——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一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50,共8页
本文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大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性别议题: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体现的性别角色之争、独身问题以及对贤妻良母主义的回应,通过反合并斗争对女性独立决策管理权的坚持,等等。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 女子高等教育 民国时期 金陵女子大学
下载PDF
性别角色观念与农村女性创业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卫东 申奥 +1 位作者 郭帅安 白云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83,共15页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机会型创业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减少女性的家务量,增加男性的家务量,这可能会保障女性创业的时间投入,进而促进其创业概率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女性创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地区性别角色观念转型,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观念 创业 农村女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及性别角色重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韬 潘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2-7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与思想意识的变革,使得女性权利在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及婚姻家庭状况等方面发生改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业状况从结构单一到领域多元;政策倾斜从保障生存到保障发展;受教育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与思想意识的变革,使得女性权利在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及婚姻家庭状况等方面发生改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业状况从结构单一到领域多元;政策倾斜从保障生存到保障发展;受教育程度从学历较低到层次提升;婚姻获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中国性别角色从“男主外女主内”到“男女共同承担”发生了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思想由“歧视女性”向“男女平等”转变,以及中国女性从“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发展。扫清认知障碍,借助两性发展动力优势,构建能够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尊重两性社会差异与更具包容性的性别平等才是性别角色重构的发展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社会地位 性别角色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育龄妇女身份的探索研究——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视角对DQ县的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莹 李树茁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了探索中国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中的身份地位,本文通过DQ县的田野调查,访问了女性64人,男性19人,从社会性别公平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中国育龄妇女在生育和节育方面的身份地位状况,分析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对育... 为了探索中国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中的身份地位,本文通过DQ县的田野调查,访问了女性64人,男性19人,从社会性别公平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中国育龄妇女在生育和节育方面的身份地位状况,分析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对育龄妇女身份地位的影响,发现了育龄妇女虽仍处于计划生育"客体"的地位,但其主体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最后,为确立育龄妇女的主体身份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公平 育龄妇女 身份
下载PDF
30年代中国“新女性”的角色扮演与社会互动——以电影《新女性》为个案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蔚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2,75,共7页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通过对电影《新女性》及其相关传媒文本的文本分析,探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女性"的角色扮演与社会互动,从中揭示男性主体对女性的角色塑造和掌控。
关键词 新女性 性别角色 家庭角色 职业角色
下载PDF
民族习俗中女性参与的社会性别观察:雨卜苗族村寨的个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莉 梁小丽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民族习俗是规约个体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社会性别期待。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女性角色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习俗中的主内者、宗教礼仪习俗中的局外人以及恋爱婚姻习俗中的等待者。苗族习俗中... 民族习俗是规约个体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社会性别期待。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女性角色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习俗中的主内者、宗教礼仪习俗中的局外人以及恋爱婚姻习俗中的等待者。苗族习俗中的女性角色受制于传统习俗的规约,但同时,时代的进步以及苗族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一代的眼界开阔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表现出与年长者的种种差异,而生活于当下的苗族女性无一不遭遇着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落差的角色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俗 女性参与 社会性别
下载PDF
日本女性史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丽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5,共7页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史"、"近代家族论"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社会性别维度和视角下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女性史 社会性别概念 分析范畴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女性:“逆袭”的时代来到了吗?——女性职业发展困境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萍 王申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6-99,共4页
近代以来的社会剧烈变迁,对传统的性别制度形成了强烈冲击,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获得了极大提升。但是在现实中,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仍然面临多种阻碍,来自于传统观念、文化习俗、法律制度、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障碍,是束缚女性群体发展... 近代以来的社会剧烈变迁,对传统的性别制度形成了强烈冲击,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获得了极大提升。但是在现实中,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仍然面临多种阻碍,来自于传统观念、文化习俗、法律制度、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障碍,是束缚女性群体发展的重要挑战。推动性别平等、保障女性权益,需要从法律制度建设、社会舆论宣传、增强女性群体自身力量、树立新的社会性别意识等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职业发展 性别角色
下载PDF
青年女性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态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 :青年女性对于“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规范的态度 ,与其婚姻生育状况、社会角色被承认的程度、主体性强弱及其居住地和日常活动范围有关。女青年的性别角色观念与其生存发展状况呈双向互动关系 ,而微观社会环境、个人生... 研究结果表明 :青年女性对于“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规范的态度 ,与其婚姻生育状况、社会角色被承认的程度、主体性强弱及其居住地和日常活动范围有关。女青年的性别角色观念与其生存发展状况呈双向互动关系 ,而微观社会环境、个人生存和发展状况 ,限制了青年女性对于性别角色的自我设计和自由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女性 “男主外女主内” 性别角色观念 婚姻 家庭 角色意识 家务劳动
下载PDF
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春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8-50,共3页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检验家务劳动时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现代性别角色观念有助于减少女性家务劳动时间,让女性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或投入工作中...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检验家务劳动时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现代性别角色观念有助于减少女性家务劳动时间,让女性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或投入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女性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性别角色观念 家务劳动 收入 中介效应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苏联妇女角色及性别关系变迁——以“妻子运动”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子晖 刘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开展促进社会公益和家庭福祉的各类活动,承担了作为母亲、妻子及"苏维埃新女性"的多重妇女角色。"妻子运动"使广大妇女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逐步实现了独立和解放;也使女性在两性分工合作中的参与范围得到拓展,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利用,男性工作负担也得以减轻,夫妻彼此能够共同进步,从而调解和重构了性别关系,促进了社会性别观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妻子运动” 妇女角色 性别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