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爱华 陈月霞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2-96,共5页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女子教育思想 上海经正女学 平等
下载PDF
丁玲与四十年代海派女性小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左怀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3-47,共5页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汲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海派女性小说 20世纪40年代 性欲望
下载PDF
丁玲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
3
作者 左怀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13-16,共4页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吸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海派女性小说 20世纪40年代 思想资源 艺术资源
下载PDF
世俗·欲望——论海派女作家的创作共性
4
作者 任静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构成了四代海派女作家不同的创作阶段,但是上海独特的文学生态环境和女性天性中带来的对都市的迷恋和认同,使得上海在她们笔下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世俗性和欲望性。
关键词 上海生活 世俗 欲望 海派女作家
下载PDF
《围城》与40年代海派小说
5
作者 左怀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和艺术表现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和艺术表现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20世纪40年代 海派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