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侗族木鼓楼底层构架抗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余汉谋 陈波 +3 位作者 刘伟 黄勇 梁弢 周志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5,117,共9页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析了木构架的耗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反Z字形,有捏拢现象,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大,木构架耗能也随之增加;木构架抗侧刚度退化严重,且在加载初期退化速率快,至极限位移时,刚度仅为初始刚度的32%;木构架的变形能力较好,易整体倾斜,当柱顶水平位移达到20mm时,柱脚开始部分抬升及水平滑移,榫卯出现挤压与脱榫;木构架主要通过滞回耗能消耗能量,滞回耗能的最大耗能占比可达80%;榫头与卯口之间的摩擦系数越大,木构架的极限水平承载能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木鼓楼 木构架 抗震性能 耗能机制
下载PDF
仪式观视阈下佤族木鼓文化传承模式构建
2
作者 马立己 赵卫华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木鼓承载了佤族的文化符号,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传播仪式观,以木鼓文化为研究对象,指出木鼓舞呈现的语言、行为、舞台仪式符号内容,阐释其中所体现的佤族文化仪式隐喻与核心内涵。木鼓文化在新时代传播需要创新传播... 木鼓承载了佤族的文化符号,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传播仪式观,以木鼓文化为研究对象,指出木鼓舞呈现的语言、行为、舞台仪式符号内容,阐释其中所体现的佤族文化仪式隐喻与核心内涵。木鼓文化在新时代传播需要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场域、激发受众参与,推动木鼓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观 木鼓 传播 佤族
下载PDF
贵州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传承途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娄必刚 覃朝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贵州苗族反排木鼓舞活动的传承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反排木鼓舞传承方式有两种: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传统传承为民风民俗传承;现代传承分为学校传承、表演传承、媒体承、节庆传承、旅游业传承、群众活动传承... 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贵州苗族反排木鼓舞活动的传承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反排木鼓舞传承方式有两种: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传统传承为民风民俗传承;现代传承分为学校传承、表演传承、媒体承、节庆传承、旅游业传承、群众活动传承。探讨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反排木鼓舞活动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苗族 反排木鼓舞 传承
下载PDF
佤族的鼓与鼓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9,共5页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领域里,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佤族木鼓并不是产生于某种传说故事,而是产生于他们先人的生产劳动之中。在木鼓的身上,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使之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容,成为佤族文化当然的代表性器物。木鼓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存留在人们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铜鼓 木鼓 鼓文化 探析
下载PDF
谁是反排木鼓舞的主人翁──从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来看反排文化的主体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正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3期98-102,共5页
反排木鼓舞是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分析在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反排社区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合,国家开发、保护政策的实施与反排木鼓舞艺术自身的能动创造,体现出一种互主性。特别是在国家保护... 反排木鼓舞是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分析在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反排社区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合,国家开发、保护政策的实施与反排木鼓舞艺术自身的能动创造,体现出一种互主性。特别是在国家保护与开发的双重逻辑与反排人的"内部东方主义"符号化实践之下,谁是反排木鼓舞的主体?反排文化的主体性何在?通过反排木鼓舞传承渊源及现状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排木鼓舞 主体 客体 开发与保护
下载PDF
黔东南反排木鼓舞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8
6
作者 苏晓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木鼓是苗族文化的表征,是苗族民族文化认同和张扬的载体。木鼓舞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苗族人民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中的构成部分,木鼓舞具有血缘认同,凝聚氏族精神,记录历史,教育后代,以舞传情... 木鼓是苗族文化的表征,是苗族民族文化认同和张扬的载体。木鼓舞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苗族人民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中的构成部分,木鼓舞具有血缘认同,凝聚氏族精神,记录历史,教育后代,以舞传情,传播民族文化等多重功能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追溯木鼓舞的起源,挖掘其文化内涵,探索木鼓舞文化的发展路向,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木鼓舞文化,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保护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鼓 木鼓舞 文化内涵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排苗族木鼓舞发展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新宇 赵波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19,共3页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排苗族木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时代的冲击,引起了反排苗族木鼓舞组织形式、功能价值、发展时空、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表演形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反排苗族木鼓舞,提出了通过加强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排苗族木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时代的冲击,引起了反排苗族木鼓舞组织形式、功能价值、发展时空、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表演形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反排苗族木鼓舞,提出了通过加强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重视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引入体育课堂、培育文化认同以及加强与当地旅游的紧密结合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反排苗族木鼓舞 影响分析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佤族木鼓文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宝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佤族先民创制的木鼓在佤族传统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不仅是通天的神器 ,也是被崇拜的神圣之物。佤族文化以木鼓舞为代表 ,再现了佤族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壮情景 ,传承了佤族人民自强不息。
关键词 佤族 木鼓 木鼓崇拜 木鼓舞
下载PDF
佤族木鼓象征与功能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莲 《学术探索》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木鼓是佤族文化的表征,是佤族传统社会人们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标识,是佤族民族文化认同和张扬的载体。它作为佤族传统文化网络系统的结点,粘合着诸多文化要素,是精神、物质文化的沉淀。佤族木鼓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特质,叠加了诸多文... 木鼓是佤族文化的表征,是佤族传统社会人们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标识,是佤族民族文化认同和张扬的载体。它作为佤族传统文化网络系统的结点,粘合着诸多文化要素,是精神、物质文化的沉淀。佤族木鼓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特质,叠加了诸多文化内涵,是一个象征综合体,它象征着佤族原始宗教中的主体神木依吉,同时又是佤族生存繁衍的崇拜物,是“生”的象征,心灵的守护屏障,凝聚着佤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木鼓的功能,因其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而呈现出多重性,主要具有守护的功能,祭器的功能,凝聚族人促进民族认同的功能,振奋民族精神的功能,以及现代社会生活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木鼓 象征 功能 神话 原始宗教
下载PDF
“鼓藏节”祭鼓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国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鼓藏节"的本义就是"同社苗人过节以祭祀一节木鼓"。按照苗族传统,这节木鼓必须用枫香树制作,所以祭鼓就是祭祀枫香树生出的苗族祖神"蝴蝶妈妈"。同时,鼓与"日"通,而以鼓祭"日"肯定... "鼓藏节"的本义就是"同社苗人过节以祭祀一节木鼓"。按照苗族传统,这节木鼓必须用枫香树制作,所以祭鼓就是祭祀枫香树生出的苗族祖神"蝴蝶妈妈"。同时,鼓与"日"通,而以鼓祭"日"肯定与稻作有关,由此我们也可以断定,"鼓藏节"是在稻作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节日。另外,"鼓藏节"的开鼓仪式始终在模拟两性交合,这一点也反映出"鼓藏节"所祈求的"生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藏节 枫香树木鼓 蝴蝶妈妈 太阳 模拟交合
下载PDF
苗族“解簸箕”仪式木鼓乐的音乐学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雪飞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1期94-98,共5页
"解簸箕"是贵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以芦笙为主体的笙鼓乐作为建构"解簸箕"仪式的主角,是一种通灵的特殊形式,它依附于仪式而存在,是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将仪式的观念呈现出来。"解簸箕"... "解簸箕"是贵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以芦笙为主体的笙鼓乐作为建构"解簸箕"仪式的主角,是一种通灵的特殊形式,它依附于仪式而存在,是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将仪式的观念呈现出来。"解簸箕"仪式中的木鼓乐以一种声音符号有序地展演于仪式之中。表面上,掌坛师对于木鼓艺术性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让木鼓与芦笙的搭配更加协调;实际上,在仪式的氛围中,这种协调有序的乐奏,不仅增强了仪式本身的神圣性,并表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解簸箕仪式 木鼓乐
下载PDF
对贵州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体育价值及推广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波 李景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76-179,共4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排木鼓舞"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是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有一定的技术难...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排木鼓舞"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是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运动强度、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因而具有高度趣味性、欢娱性、健身性、教育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对推广探讨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排木鼓舞"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挖掘、整理贵州台江苗族传统体育资源,为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台江 苗族反排木鼓舞 体育价值 推广
下载PDF
佤族木鼓文化中女性身体的社会性别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祯 《普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象征,探讨佤族社会的女性观念,进而反观社会性别研究中对女性身体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木鼓文化 女性身体 生育
下载PDF
“苗族舞台民间舞”教学刍议
14
作者 甘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苗族是中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苗族文化不断进步,而其艺术更体现民族的价值及内涵。特别是舞蹈,将其民族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尊重表露无遗。苗族舞蹈运用了多种乐器,将肢体动作与节奏变化完美地结合。原始古朴、粗犷热... 苗族是中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苗族文化不断进步,而其艺术更体现民族的价值及内涵。特别是舞蹈,将其民族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尊重表露无遗。苗族舞蹈运用了多种乐器,将肢体动作与节奏变化完美地结合。原始古朴、粗犷热烈,展现了多重的美感。将苗族舞蹈由乡土带向舞台,是高等艺术院校苗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要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民间舞 三鼓一声 舞台民间教学
下载PDF
支系特色视角下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为例
15
作者 陆丹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5-68,88,共5页
支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小载体,支系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息息相关。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与其众多的支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苗族支系文化为平台,以台江反排木鼓舞的传承状况为视点,寻求苗族非物质... 支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小载体,支系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息息相关。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与其众多的支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苗族支系文化为平台,以台江反排木鼓舞的传承状况为视点,寻求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文化 反排木鼓舞
下载PDF
浅析侗族聚落模式及建筑形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征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分析了侗族的聚落形式和村寨的选址原则 ,并从侗族代表性建筑干栏式木楼、鼓楼、风雨桥等方面 ,阐述了侗族建筑形式的特色以及侗族文化亲和团结的内涵。
关键词 侗族 聚落模式 建筑形式 干栏式木楼 鼓楼 选址原则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长角苗木鼓舞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17
作者 吴文丽 严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8-40,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总结得出了长脚苗木鼓舞所具有的特点,其中主要包含娱乐性和观赏性、趣味性与艺术性、锻炼性和教育性、趣味性与艺术性。进而分析发现长角苗木鼓舞能够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亚...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总结得出了长脚苗木鼓舞所具有的特点,其中主要包含娱乐性和观赏性、趣味性与艺术性、锻炼性和教育性、趣味性与艺术性。进而分析发现长角苗木鼓舞能够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提升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苗 木鼓舞 大学生
下载PDF
多声道民族志电影的创作尝试及其意义--以《西盟佤族木鼓考察记》的拍摄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祯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59-164,共6页
被拍摄者在影片的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是否具有主体性,对民族志电影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被拍摄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否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否在影片内部与影片制作者形成合作、交流的空间,进而打破民族志电影制作者作为唯一表达者的局面... 被拍摄者在影片的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是否具有主体性,对民族志电影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被拍摄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否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否在影片内部与影片制作者形成合作、交流的空间,进而打破民族志电影制作者作为唯一表达者的局面,形成民族志电影的"多声道"表达。在民族志影片《西盟佤族木鼓考察记》的创作过程中,被拍摄者获得表达途径,走出作为"他者"的困境,并与拍摄者、项目主管方共同决定电影的拍摄过程和内容。同时,在《西盟佤族木鼓考察记》这一"多声道"民族志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还反思了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关系,使二者成为平等对话的主体,这一创作尝试对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制作也具有反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民族志电影 多声道 佤族木鼓文化 西盟佤族木鼓考察记
下载PDF
《左传》中“衅鼓”的统计分析——兼与佤族木鼓旧俗比较
19
作者 孙卫新 薛敬梅 《凯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左传》中的"衅鼓"作为一种古礼,有杀戮、衅仪、血衅等意义,这值得讨论。首先,采用统计法对《左传》中20次"衅"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衅鼓是指用牲血或战俘(仇敌)之血献祭新铸成的钟、鼓等礼乐器或是战鼓... 《左传》中的"衅鼓"作为一种古礼,有杀戮、衅仪、血衅等意义,这值得讨论。首先,采用统计法对《左传》中20次"衅"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衅鼓是指用牲血或战俘(仇敌)之血献祭新铸成的钟、鼓等礼乐器或是战鼓、军旗等军器的仪式;其次,采用比较法对比了《左传》的衅鼓与云南阿佤山核心区佤族木鼓旧俗,旨在通过后者反观前者的面貌。最后,形成本文结论:二者有关联也有不同。佤族木鼓旧俗的时代特征要早于《左传》的衅鼓特征。依佤族木鼓旧俗反观《左传》的衅鼓,用人血衅鼓当为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衅鼓 佤族 木鼓 旧俗
下载PDF
佤族木鼓原始用途考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英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对于佤族木鼓的原始用途,目前学者持有警器说、法器说、乐器说、崇拜之物说等几种各异的观点。综合目前佤族木鼓研究成果、鼓文化研究成果以及佤族社会历史发展纪实,再根据事物发展普遍规律,佤族木鼓上述用途应是一种历时性而非共时性... 对于佤族木鼓的原始用途,目前学者持有警器说、法器说、乐器说、崇拜之物说等几种各异的观点。综合目前佤族木鼓研究成果、鼓文化研究成果以及佤族社会历史发展纪实,再根据事物发展普遍规律,佤族木鼓上述用途应是一种历时性而非共时性存在。在所有用途中,战争之用的警器应是其最原始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木鼓 属性 功能 声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