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read of Cosmopolitanism in China and Lu Xun'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Citizen"
1
作者 Fugui Zhang Chuangong Re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The concept of World Citizen was not introduced to China by Lu Xun, but it is an important term in his thought.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Lu Xun and other cultural pioneers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is th... The concept of World Citizen was not introduced to China by Lu Xun, but it is an important term in his thought.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Lu Xun and other cultural pioneers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is that rather than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cosmopolitanism as a social or systematic phenomenon, he was mainly interested in human nature and therefore attempted to formulate the concept of World Citizen in terms of a humanistic or spiritual dimension. In so doing, he profoundly expressed an ideological appeal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consciousness, understood with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particular conception of cosmopolitanism is symbolically valuable and relevant to the present ideological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COSMOPOLITANISM world citizen CHINESE modem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World Standards Day Message 14 October 2007 Standards and the Citizen:Contributing to Society
2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07年第5期1-1,共1页
The Global Village brings a broad rang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its citizens. These include rights to safety, security, health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Obligations includ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spec... The Global Village brings a broad rang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its citizens. These include rights to safety, security, health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Obligations includ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specting the safety, property and privacy of others. Standards help citizens to exercise thes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y do this, for example, by providing consumers with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by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defining requirements or giving guidance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issues important to citizens including societal equity, health,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fair tra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Standards Day Message 14 October 2007 Standards and the citizen work
下载PDF
利益、品格还是自成一类: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友爱
3
作者 刘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207,208,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于三种基本友爱类型的独立类型,或仅仅是好意而非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政治友爱属于利益型友爱。相反的观点或多或少地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友爱的定位。尽管政治友爱被归类为利益型友爱,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政治共同体的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不妨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品格型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观念可以延伸到斯多亚学派的“世界公民”思想,体现了两种思想的延续性及斯多亚学派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政治友爱 利益型友爱 品格型友爱 世界公民
下载PDF
高校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海燕 郭姗姗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1,共4页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现状进行了探因,提出高校外语教学要把单一机械的传统教育转变成丰富而有创造性的文化熏陶。外语教学需要实现的是双向的交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并且要弘扬本国的优秀...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现状进行了探因,提出高校外语教学要把单一机械的传统教育转变成丰富而有创造性的文化熏陶。外语教学需要实现的是双向的交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并且要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本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文化育人 民族文化 世界公民
下载PDF
东中西部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蓉 杨春燕 《基础教育》 CSSCI 2014年第6期95-102,共8页
通过对东中西部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调查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学生国际理解观的性别差异相似,女生的开放意识均强于男生,男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意识强于女生;东中西部地区中学生国际理解观... 通过对东中西部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调查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学生国际理解观的性别差异相似,女生的开放意识均强于男生,男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意识强于女生;东中西部地区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年级差异相似,初中生的国际理解观高于高中生;东中西部地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与其国际理解观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东中西部地区学生国际理解观的成熟度及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需加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国际理解 世界公民意识
下载PDF
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以藏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民 世界公民 公民教育 教育思潮
下载PDF
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 被引量:7
7
作者 艾四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5,81,共6页
无论是哈贝马斯还是罗尔斯都秉承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 ,探讨如何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大同 ,但又都试图根据 2 0 0年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对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的和平思想加以改造 ,虽然二人的路径不尽相同。罗尔斯是在人民层面上进... 无论是哈贝马斯还是罗尔斯都秉承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 ,探讨如何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大同 ,但又都试图根据 2 0 0年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对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的和平思想加以改造 ,虽然二人的路径不尽相同。罗尔斯是在人民层面上进行建构不同人民的和平共处 ,哈贝马斯则是更多的考虑制度层面的和平问题。罗尔斯认同康德国家主权的观念但其和平的联盟又非国家联盟而是人民联盟 ,他试图通过用人民替换国家 ,对国家主权做某种程度的限制。哈贝马斯则认同康德的世界公民权利观念但又超越国家从后民族国家的层面去实现世界和平。哈贝马斯和罗尔斯都试图将康德的消极和平改造成一种积极的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和平 主权 世界公民权利
下载PDF
从“中国中心主义”到“世界公民”——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3
8
作者 任晓伟 杨保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纪 80年代后 ,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与中国的全新认识 ,提出了“世界公民”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文化世界观基础。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人们不难认识到邓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世界观 中国中心主义 邓小平 世界公民 现代化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追求公共善: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威威 《唐都学刊》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公共善的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的承担。当代西方公民责任研究的兴起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地看,西方公民理论家无论主张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公民资格都承认良好的公民素质对于...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公共善的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的承担。当代西方公民责任研究的兴起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地看,西方公民理论家无论主张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公民资格都承认良好的公民素质对于民主制度的建立、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都对公民责任持肯定态度。现实原因则既是政治话语自然递进的结果、是民主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过度强调的权利的修正。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其一,公民责任是公民维护民主政治的义务;其二,公民责任被视为公民美德的体现;其三,公民的核心责任是政治参与;培养公民责任具有多种途径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 公民 公民责任 公共善
下载PDF
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元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玛莎·纳斯鲍姆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具有世界意识、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公民实践的人,"世界公民"需要通过人文学科、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 玛莎·纳斯鲍姆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具有世界意识、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公民实践的人,"世界公民"需要通过人文学科、多元文化课程来培养。玛莎.纳斯鲍姆的"世界公民"教育思想对公民教育实践以及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莎·纳斯鲍姆 “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教育思想
下载PDF
论努斯鲍姆思想中的世界主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努斯鲍姆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发端于斯多葛学派。她认为,世界主义就是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转移到对全人类。世界主义高于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所形成的世界公民意识,就是对全球问题抱着休戚与共的态度。她直接从人性的角度,运用能力方法构建... 努斯鲍姆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发端于斯多葛学派。她认为,世界主义就是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转移到对全人类。世界主义高于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所形成的世界公民意识,就是对全球问题抱着休戚与共的态度。她直接从人性的角度,运用能力方法构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人至少应该具有的十种能力,她的世界主义既与斯多葛学派不同,也与近现代社会的世界主义的思想不同。努斯鲍姆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在当今世界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斯鲍姆 世界主义 爱国主义 斯多葛 世界公民
下载PDF
从历史清算、普遍交往到世界公民——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的对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寿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之间的对话持续了一生之久,正是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把最初的师生关系转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友情。本文重点考察了战后两人对话中所涉及的若干政治主题:罪责问题、交往与行为、人性、人类和世界公民等。与历史清算相关的...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之间的对话持续了一生之久,正是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把最初的师生关系转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友情。本文重点考察了战后两人对话中所涉及的若干政治主题:罪责问题、交往与行为、人性、人类和世界公民等。与历史清算相关的罪责问题成为战后他们智力对话的重要契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诉诸公开对话和精神之战,阿伦特行为理论诉诸积极生活和言说行为。他们的对话不是通过抽象化的人,而是通过具体的公共对话与普遍交往,提供了关于人类与世界公民的一个可以期待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责问题 交往 人性 世界公民
下载PDF
西方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前在预设及借鉴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武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9-533,共5页
西方服务型政府理论是从传统官僚型政府理论、管理型政府理论中演化来的,它超越了传统政府理论中政府本位的思维模式,把公民作为理论核心和指导原则。它一方面从公民维度预设了人是公共管理的目的,由此作出了公共行政中公民本位的预设,... 西方服务型政府理论是从传统官僚型政府理论、管理型政府理论中演化来的,它超越了传统政府理论中政府本位的思维模式,把公民作为理论核心和指导原则。它一方面从公民维度预设了人是公共管理的目的,由此作出了公共行政中公民本位的预设,并预设了由公民主导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从政府维度出发,它又作了多元责任预设和公共人预设。西方服务型政府理论有创新和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缺陷,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可借鉴其长处,但也要避其短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服务型政府 公民 民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世界公民”到邓小平的“四有新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志萍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9-41,51,共4页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四有新人”是现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界定 ,这一新人观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公民”
关键词 马克思 邓小平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公民" "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进步
下载PDF
重建人文教育——努斯鲍姆对于美国功利教育的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艳芳 回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共14页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努斯鲍姆,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背景与哲学素养关注美国教育的普遍性弊端,批判了以服务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功利教育思想,提出对未来世界公民进行人性培养的人类发展的教育模式。其充分肯定了教育发展史中人文学科的重要地...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努斯鲍姆,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背景与哲学素养关注美国教育的普遍性弊端,批判了以服务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功利教育思想,提出对未来世界公民进行人性培养的人类发展的教育模式。其充分肯定了教育发展史中人文学科的重要地位,认为培养有责任感和想象力的公民是重建人文教育的基本职责。面对美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国家背离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境况,从教育与人文紧密相连的正义前沿入手,开启其批判功利教育和重建人文教育的正义之旅,来彰显重建人文教育是为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提供能力进路;为应对功利教育盛行和人文教育式微的教育危机,力倡以塑造对国家和世界负责任的公民作为重建人文教育的目标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教育 批判 人文教育 重建 世界公民
下载PDF
试论人类学民族学传入我国的宏观背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靖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人类学民族学知识在中国的传入与移植,根源于三种诉求:即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诉求;世界体系的外在诉求;近现代国民教育的诉求。
关键词 民族-国家 现代化内在诉求 世界体系的外在诉求 国民塑造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历史记忆和新的开端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寿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时期的历史记忆促使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一同告别旧欧洲传统,走向"世界主义",成为世界公民。鉴于原子弹造成的新的世界现实,雅斯贝尔斯把创建世界哲学视为时代的必然任务,致力于一种以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时期的历史记忆促使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一同告别旧欧洲传统,走向"世界主义",成为世界公民。鉴于原子弹造成的新的世界现实,雅斯贝尔斯把创建世界哲学视为时代的必然任务,致力于一种以世界秩序和政治自由为目标的世界政治。对极权主义因素和起源的反思,促使阿伦特与旧的欧洲传统及其哲学概念决裂,倡导一种"没有传统的概念",即一种"没有扶手的思想",致力于基于开放性对话和交往的一种人道的、有人类尊严的新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阿伦特 纳粹记忆 世界主义 世界公民
下载PDF
“世界公民”:中国教育培养目标的新取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文丽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5期74-75,共2页
全球化是一种全球互存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生命的进化形式。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渗透全球精神,而个体维度、国家维度和人类维度三维一体的"世界公民"则成为其抉择与归宿。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培养目标 新取向 “世界公民”
下载PDF
现代性场景与当代中国公民成长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健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14,共4页
当代人的发展外源性力量来自于现代性场景的特殊效应,即共时性挤压。在共时性挤压背景下,当前中国公民成长主要集中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教育的提供两个方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来说,一则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而又有所不足,一则公民诉求意... 当代人的发展外源性力量来自于现代性场景的特殊效应,即共时性挤压。在共时性挤压背景下,当前中国公民成长主要集中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教育的提供两个方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来说,一则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而又有所不足,一则公民诉求意识凸显而又不乏缺憾,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养成还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助,这就是公民教育问题。在当前,国家既要树立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又要立足公民资格、公民认同以及公民能力三个基本主题,展开公民教育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共时性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下载PDF
试析社会转型时期的韩国公民教育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韩国经济起飞时期和80年代以来社会特型时期公民教育的论述,揭示了韩国公民教育的特质和现阶段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文明形态等方面对韩国公民教育的演进历程以及今后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韩国 公民教育 国民精神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