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重点布局到适度均衡: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的目标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书国 石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目前,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新一轮布局重构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面临政策方向更加明确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等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矛盾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等... 目前,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新一轮布局重构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面临政策方向更加明确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等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矛盾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任务艰巨、人才自主培养层次亟待提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滞后制约地方化发展等挑战。为此,我国应明确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目标设计,坚持“做大基部,做优主体,做强顶部”,实现从重点布局到适度均衡的战略转变,具体做到: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科学规划,支持各级政府科学决策;适应人口结构和产业布局新趋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布局新模式;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地方化趋势,适度调整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以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依托,分级打造区域高等教育新高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博士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教育结构 布局重构 城镇化 普及化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价值指向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书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等特征,城市群高等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创造者、赋能者和贡献者。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战略指向提升综合实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等特征,城市群高等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创造者、赋能者和贡献者。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战略指向提升综合实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全产业链衔接、全技术链创新和全人才链培养,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之变、学科之变、专业之变和育人之变,培养新质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劳动力 城市群演进 高等教育 布局重构
下载PDF
空间集聚与协同布局:基于国际经验的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分析
3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城市群代表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基本趋势,是国家人口及经济活动最为稠密、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带。城市群发展及高等教育布局的国际经验主要有以城市群为核心集聚人口和开展经济活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群为重点布局优质高等... 城市群代表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基本趋势,是国家人口及经济活动最为稠密、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带。城市群发展及高等教育布局的国际经验主要有以城市群为核心集聚人口和开展经济活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群为重点布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打造一流大学集群;以城市群为载体吸引和集聚人才,建设区域及世界创新高地。当前,我国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主要存在高等教育体量和层次布局难以适应城市群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难以支撑城市群优势发展,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利于释放市场和地方活力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以下举措稳步实现城市群高等教育的空间集聚发展与协同布局: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和城市集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城市群高等教育的空间集聚发展;进一步打破地区行政分割,提高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统筹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和地方在促进城市群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等教育 集聚发展 协同布局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演进背景下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布局调适
4
作者 李清刚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0,共11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城市群空间演进模型,并以旧金山城市群、伦敦城市群及东京都城市群等城市群空间演进下的高等教育布局调适为例进行检验和比较,为粤港澳城市群的高等教育布局调适提供解释框架。粤港澳城市群当下的多...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城市群空间演进模型,并以旧金山城市群、伦敦城市群及东京都城市群等城市群空间演进下的高等教育布局调适为例进行检验和比较,为粤港澳城市群的高等教育布局调适提供解释框架。粤港澳城市群当下的多中心多圈层环状结构并非成熟状态,其演变趋势应该是伦敦或东京都城市群单一核心的圈层或环状布局。粤港澳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在由“核心为主、兼顾边缘”向“边缘为主、兼顾核心”演进中存在流通不畅导致的产业整合与布局调整受阻;“双一流”建设高校布局偏少,发展质量参差不齐;精英大学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为此,奥港澳城市群要尽快形成统一市场,围绕产业带布局高等教育,提升精英大学服务产业升级能力,积极建设人才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城市群 高等教育 空间布局调适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及其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光礼 赵之灿 耿孟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5,112,共11页
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出发,基于五大城市群十年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类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表... 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出发,基于五大城市群十年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类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表现出长期高集聚度-单中心的不均衡分布状态,且质量资源集聚程度要高于数量资源。数量资源单中心分布和集聚格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质量资源则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基于此,应分地区合理分配两类高等教育资源,构建“中心-承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中心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程度,增强内生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科技增长极;加快中小城市应用型大学布局,增强外溢创新能力,做好区域科技溢出承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城市群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布局 雄安新区 知识溢出 人才集聚 挤出效应
下载PDF
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层次及其经济效应的比较研究——基于2000—2019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文学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通过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教育部官网2000—2019年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均呈现规模迅速扩张、布局趋于均衡、层次有所提升的发展样态。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从相对规模来看,每十万人在校大... 通过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教育部官网2000—2019年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均呈现规模迅速扩张、布局趋于均衡、层次有所提升的发展样态。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从相对规模来看,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从学位层次结构来看,教育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珠三角。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学位层次提升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均存在“拐点”。珠三角和长三角高等教育相对规模已经超过了拐点,所有城市群教育综合指数处于拐点左侧。京津冀应重视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可通过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层次,成渝和长江中游应重点巩固本专科教育,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规模 高等教育学位层次 教育综合指数 经济效应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107个城市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耀 顾剑秀 方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9,共11页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qu...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分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东部沿海城市→东部内陆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的分布特征;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且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整体上远大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从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107个城市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度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鹏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5,共8页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和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并采用SPSS17.0的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 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少和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并采用SPSS17.0的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优劣状况,得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状态,研究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的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十大城市群内的各城市群的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间非均衡差异。因而在制定高等教育和产业集聚政策时需要根据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高等教育投入 产业集聚水平 区域经济增长 共轭驱动
下载PDF
我国十大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蔡文伯 赵志强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2,共13页
城市群高校作为科研创新体系的“桥头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创新战略的重要使命。以2009—2018年我国十大城市群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各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城市... 城市群高校作为科研创新体系的“桥头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创新战略的重要使命。以2009—2018年我国十大城市群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各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明显提升,但是非DEA有效城市群仍然占比较高。山东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高校科研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珠三角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等高校科研效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降低。进而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群高校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处于“丰裕”状态,成果奖励、学术交流和科研机构处于“稀缺”状态。为推进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应减少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的过度投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改组和整合科研机构,完善成果奖励机制,努力推进城市群高校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理论 城市群 高等教育 科研效率 DEA-Malmquist-Tobit模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文伯 陈念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42,共10页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24个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σ收敛性检验以及分位数回归...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24个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σ收敛性检验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效应及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增长型和同步型;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耦合协调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由轻度失调逐渐转化为初级协调且耦合协调度σ值呈现阶段性σ收敛,不同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存在显著差异;各省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异质性。从影响因素看,专任教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和居民消费水平在0.1至0.9分位点上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耦合协调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创业的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林心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6年高等教育集聚、创新创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模型选择检验,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高等教育集聚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和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影响创新...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6年高等教育集聚、创新创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模型选择检验,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高等教育集聚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和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影响创新能力却不影响创业水平,高校教师数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数量在抑制本市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却促进了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而高校在校学生数在促进本市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会抑制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创新创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高等教育 创新创业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初探——面向2030年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世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39,共7页
国家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要合理规划和统筹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和"双一流"方案。要从战略高度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重点高校争创世界顶尖,... 国家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要合理规划和统筹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和"双一流"方案。要从战略高度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重点高校争创世界顶尖,一批高校争创世界一流,部分高校争创世界知名,建成东亚及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领导统筹,服从大局;发展经济,重点突破;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协作互通;借鉴经验,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双一流” 高等教育 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
下载PDF
发达国家城市群产业链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及其对京津冀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喜才 房风文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城市群是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或区域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地域单元,对于国家发展,甚至是全球经济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城市群的形成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城市群是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或区域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地域单元,对于国家发展,甚至是全球经济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城市群的形成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仅为其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持,而且提供尖端人才支撑。本文梳理了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洛杉矶等城市群产业链与高等教育的协同过程,提出了产学研联合体、疏解迁移、资源整合三种协同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的匹配布局,并提出了对于京津冀高等教育优化调整融入产业链的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链 高等教育 京津冀
下载PDF
城市群背景下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推进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世平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3-17,共5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产学结合"的深化、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助推"和职业院校的"跟进"。
关键词 城市群 高职教育 产学结合
下载PDF
城市群发展与高职教育——以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
15
作者 汤汉林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文章以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城市群发展给高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同时,... 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文章以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城市群发展给高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在城市群发展中高职教育也伴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职教育 海峡西岸城市群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练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10期71-84,共14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作出的新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它对成渝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规模和质量、协调以及影响力的要求。然而,目前成渝高校的现状仍然与之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发展未与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联系,办学规模较大但质...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作出的新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它对成渝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规模和质量、协调以及影响力的要求。然而,目前成渝高校的现状仍然与之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发展未与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联系,办学规模较大但质量不足,发展不协调且影响力缺乏。其原因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内因方面,从高校自身而言,主要集中在观念意识问题及现有办学条件水平的制约;在外因方面,则主要缘于体制壁垒以及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为缩小差距,成渝高校应当明确办学宗旨,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中心,科学培养人才、创新科学研究,同时要加强合作,扎根成渝、面向全球。此外,政府和社会企业也要提供充足的外部支持,通过内外合力推动高校发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繁荣的作用,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城市群 高等教育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高等教育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旭兵 邓晓霞 陈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4-35,共12页
基于2003—2019年的成渝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研究高等教育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等教育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2)成渝城市群高等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2003—2019年的成渝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研究高等教育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等教育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2)成渝城市群高等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双门槛效应,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其对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递增。(3)金融发展、城镇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对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负面效应。基于上述结论,论文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产业结构升级 高等教育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琳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10期18-19,共2页
从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实际技能岗位的需要,构建中原城市群产业特色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升级中原经济群区... 从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实际技能岗位的需要,构建中原城市群产业特色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升级中原经济群区域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城市群是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载体。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对象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区域创新的发展要求,跟不上城市群内部经济及创新的调整步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城市群是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载体。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对象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区域创新的发展要求,跟不上城市群内部经济及创新的调整步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发展跟不上城市群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资源调配机制改革跟不上释放市场和地方活力的要求。为此,需构建以区域协同发展为主的资源配置模式,构建与经济社会及创新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注重集聚发展、优势发展及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等教育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5,共6页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种协调组合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