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被引量:7
1
作者 姜广辉 程晓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宗教 圣人崇拜 先秦诸子
下载PDF
圣、圣王与圣人——儒家“崇圣”信仰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欲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4,共8页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qu... 在中国上古宗教文化中,"圣"的原初意义是听闻神命,"圣"人乃是通神之人。随着"绝地天通"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通神而圣"的身份为王者所垄断,王者成为"圣"王。春秋以降,伴随"圣"的德性化改造,儒家塑造出新的"圣王"与"圣人"。在王权政治下,对"圣王"的神性肯定与德性要求、道与势的冲突与调适,构成了儒家崇圣信仰的内在紧张。随着"圣王"理想的现实失落,儒家的"崇圣"信仰历史地落到"圣人"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圣王 圣人 王权政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社会共同体之政治形式与象征系谱纲要 被引量:3
3
作者 萧延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彼此支持和相互依存的政治意识图景。这个政治意识图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特定内涵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中国上古思想 圣人崇拜
下载PDF
论古礼仪式本身作为先秦儒家道德的一种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九勇 江荣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传统的儒学研究认为先秦儒家为传统的礼仪形式注入了新的抽象伦理,"礼"的意义就在于其所依附的抽象德目。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先秦儒家道德结构的全部。实际上,儒家所坚持的三代古礼或周礼的固定内容在逻辑上并不能和儒家的抽象... 传统的儒学研究认为先秦儒家为传统的礼仪形式注入了新的抽象伦理,"礼"的意义就在于其所依附的抽象德目。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先秦儒家道德结构的全部。实际上,儒家所坚持的三代古礼或周礼的固定内容在逻辑上并不能和儒家的抽象伦理或德目完全契合,这意味着儒家礼仪形式本身就具有某种独立的道德意义,因此可称为仪式道德。先秦儒家仪式道德的内容是恪守既定的古礼仪式,其依据是对固定的几位古圣王的崇拜,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先秦儒家带有了某种"类宗教"的属性。最后,仪式性的道德与抽象的伦理或德目在先秦儒家的道德结构中是相互独立而并列的,又是相互绑定而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古礼仪式 仪式道德 圣王崇拜 宗教属性
下载PDF
扬雄的治学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
扬雄治学,从辞赋到学术,都是在模拟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文章总结了扬雄明道崇圣宗经的治学模式,认为这个模式是扬雄对后世产生的最大影响,而且是理解扬雄学术的钥匙。
关键词 扬雄 明道 崇圣 宗经
下载PDF
皇极意识与唯圣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7-54,共8页
皇极意识的至上性和先验性源于宗教神学 ,是唯圣思维的认识基础。皇极意识包含臣民意识和民本意识两个层面 ,因“德”、“孝”、“忠”等观念的楔入 ,它不但以其丰富的形态将外王引向内圣 ,而且还以“礼”规范着臣民的思想和行为 ,进而... 皇极意识的至上性和先验性源于宗教神学 ,是唯圣思维的认识基础。皇极意识包含臣民意识和民本意识两个层面 ,因“德”、“孝”、“忠”等观念的楔入 ,它不但以其丰富的形态将外王引向内圣 ,而且还以“礼”规范着臣民的思想和行为 ,进而表现出崇圣的思想特征。唯圣思维的结构由造圣和畏圣组成 ,在上帝失去其权威性和说服力的时候 ,造圣的结果是使社会群体丧失主体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极意识 唯圣思维 忠孝观念 臣民意识 崇圣意识 宗教神学 民本意识
下载PDF
圣贤崇拜与儒家政治伦理的社会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圣贤崇拜是指我国民间信仰中将历史上的圣王贤臣神化、奉为神灵并加以崇拜的现象。这一类信仰形态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发展与儒家为政以德的社会政治理想、神道设教的价值取向有紧密的关系。历代王朝政权往往将通过审核的神灵纳入正祀、... 圣贤崇拜是指我国民间信仰中将历史上的圣王贤臣神化、奉为神灵并加以崇拜的现象。这一类信仰形态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发展与儒家为政以德的社会政治理想、神道设教的价值取向有紧密的关系。历代王朝政权往往将通过审核的神灵纳入正祀、赐予封号、建庙祭祀,以使民众明德行善,实现规范和疏导作用。而在演变过程中,圣贤崇拜又表现出民间信仰独立的发展规律与情感特征。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秩序、王朝权威与民间信仰本身三者之间丰富的互动。在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继承、发展其中的优秀文化价值,将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伦理自觉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德治观念在民众中的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崇拜 民间信仰 儒家政治伦理 神道设教 德治教化
下载PDF
“崇圣”意识的现代政治学意蕴及其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民主政治的顺利推进需要一定的政治心理来支撑。中国传统“崇圣”意识并没有随着旧制度的坍塌而湮灭,也没有在经历一系列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后而消解,反而以新的内容形式——权威性人格、道德政治功能的放大,来影响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
关键词 崇圣 权威性人格 政治发展
下载PDF
圣人崇拜与中国政治哲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启良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9,共8页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 圣人崇拜有助于社会教化。然而在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和儒家政治伦理话语中, 圣人崇拜却又很容易演化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实践。原因是: 一, 儒家的内圣之学缺乏外王事功的道德根据;二, 儒家强调“内圣外王”, 由圣而...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 圣人崇拜有助于社会教化。然而在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和儒家政治伦理话语中, 圣人崇拜却又很容易演化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实践。原因是: 一, 儒家的内圣之学缺乏外王事功的道德根据;二, 儒家强调“内圣外王”, 由圣而王, 圣者为王, 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又很容易转化为由王而圣, 王者为圣; 三, 圣人崇拜不可避免地使批判儒学转化为帝皇儒学, 从而使儒学成为帝皇专制之护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崇拜 中国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谁值得最信任?——基于关帝崇拜中的“名分信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向平 杨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59,共7页
关圣帝君作为一位身后被朝廷多次赐封的圣人,被民间大众虔诚奉祀为武财神,大众对他的崇拜可谓传统中国最有道德想象力的崇拜方式。在此崇拜之中,包含了一种根源于圣人崇拜的名分信任。这种名分信任,既有关羽之忠义仁勇的道德象征及其名... 关圣帝君作为一位身后被朝廷多次赐封的圣人,被民间大众虔诚奉祀为武财神,大众对他的崇拜可谓传统中国最有道德想象力的崇拜方式。在此崇拜之中,包含了一种根源于圣人崇拜的名分信任。这种名分信任,既有关羽之忠义仁勇的道德象征及其名分,亦有中国信俗崇拜的层层强化,呈现出深厚而强烈的圣人正义感、神圣庇护感、人际依赖感,乃至作为人际是非中的神圣判决,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涵。梳理和研究关圣帝君崇拜关系中的名分及其被无数民众视为神圣的信任特征,当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当下信任淡漠、缺乏规则等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分信任 信任淡漠 关圣帝君 神圣崇拜
下载PDF
《神祠存废标准》与清末以来对儒教神祇的清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0-65,共6页
1928年颁布的《神祠存废标准》记载了国家政权清理传统神祇的情况。此一清理,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了。这些清理状况表明,中国古代,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以信仰天地日月、山河湖海,以及人间英雄贤哲为神祇的儒... 1928年颁布的《神祠存废标准》记载了国家政权清理传统神祇的情况。此一清理,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了。这些清理状况表明,中国古代,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以信仰天地日月、山河湖海,以及人间英雄贤哲为神祇的儒教。而当时清理传统神祇的经验教训,也可作为今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神祠 神祇 淫祀 先哲
下载PDF
明清乡贤祠入祀制度演变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书勇 牛齐培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2-67,共6页
乡贤祠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一直是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在扬善惩恶、劝风引俗以及巩固国家地方政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祀乡贤的活动明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长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自洪武开始至成化时期逐渐得... 乡贤祠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一直是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在扬善惩恶、劝风引俗以及巩固国家地方政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祀乡贤的活动明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长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自洪武开始至成化时期逐渐得到完善,但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漏洞。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入祀制度更加完备。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乡贤祠的作用更加突显,乡贤祭祀已成为国家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庙 乡贤祠 滥祀 入祀制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经、道、圣、王之内在关联
13
作者 边家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厘清"经"、"道"、"圣"、"王"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中国古代经学及其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四者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共同发生作用,构成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在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 厘清"经"、"道"、"圣"、"王"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中国古代经学及其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四者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共同发生作用,构成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在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无论是尊经、崇圣,还是明道,其最后的归结点都是维护王权、张大王权。同时,惟有圣者方可为王的观念对专制王权也能够发挥某种制约作用,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尊经 崇圣 明道 王权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万山朝九嶷
14
作者 吉成名 《湘南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9,共4页
万山朝九嶷是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地区特有的一道壮丽的自然地理景观。4000多年前,圣君虞舜在苍梧野外考察时不幸逝世,人们万分悲痛,把他埋葬于九嶷山,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参加祭祀的人往往成千上万。从此以后,九嶷山地区出现了万民拜圣君... 万山朝九嶷是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地区特有的一道壮丽的自然地理景观。4000多年前,圣君虞舜在苍梧野外考察时不幸逝世,人们万分悲痛,把他埋葬于九嶷山,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参加祭祀的人往往成千上万。从此以后,九嶷山地区出现了万民拜圣君的人文地理景观,为中国祭祀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舜葬九嶷不仅建立了一座德治的丰碑,而且建立了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山朝九嶷 舜葬九嶷 万民拜圣君 德治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泰山周边孙悟空崇祀遗迹述论——《西游记》对泰山文化的影响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6,2,共10页
近年来先后有报道称泰山周边县市发现所谓祭祀孙悟空的院、寺、庙等达七处之多,但是都在《西游记》成书之后,直接由于《西游记》的影响,而不能作为《西游记》成书与泰山关系的证明。但是,此一风俗作为《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关系的一部分... 近年来先后有报道称泰山周边县市发现所谓祭祀孙悟空的院、寺、庙等达七处之多,但是都在《西游记》成书之后,直接由于《西游记》的影响,而不能作为《西游记》成书与泰山关系的证明。但是,此一风俗作为《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关系的一部分,其源头却是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泰山与"西游"故事的"联姻",是泰山文化背景下"西游"故事成书为《西游记》后的一个延展。清代泰山周边孙悟空崇祀之俗的揭蔽,使泰山文化在这一方面与福建、浙江等多省份自古及今都有的齐天大圣信仰之俗有了呼应的联系。从而,这一发现也成为全国性"孙悟空崇祀"或曰"齐天大圣信仰"研究的一个部分,是"泰山学"中一个涉及古代文学、宗教、民俗等多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引入"考古"或曰"田野调查"方法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孙悟空崇祀 “岱岳大圣院” “大圣庙”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的“圣王崇拜”与“圣人崇拜”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3-27,75,共6页
在古代典籍记载中,"圣王"与"圣人"并没有从逻辑概念上加以严格地区分。先秦儒家作为诸子中的显学,并在后世挟六经以压百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它的"圣王崇拜"和"圣人崇拜"思想对于古代社会影... 在古代典籍记载中,"圣王"与"圣人"并没有从逻辑概念上加以严格地区分。先秦儒家作为诸子中的显学,并在后世挟六经以压百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它的"圣王崇拜"和"圣人崇拜"思想对于古代社会影响最为深远。作为先秦儒家三大儒的孔、孟、荀皆抱有根深蒂固的"圣王崇拜"之信仰,由于周敦颐、邵雍等人对孔子的极度推崇,产生了新的以"圣人崇拜"为基础的道统信仰体系,真正取代圣王崇拜,成为儒家主流的信仰体系。"圣王崇拜"和"圣人崇拜"都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圣王崇拜 圣人崇拜 历史影响
下载PDF
论《周易》中圣人崇拜思想及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德贵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14,共4页
《周易》的圣人崇拜思想 ,既有积极作用 ,更多的是消极作用 。
关键词 《周易》 圣人崇拜思想 影响 负作用 民族性格 中国文化 价值取向
下载PDF
龙舟竞渡中的先贤崇拜渊源及演变
18
作者 李艺萌 李传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龙舟竞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学者们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对水神的祭祀。秦汉以后,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等先贤。因此,龙舟竞渡实现了从神灵祭祀到先贤崇拜的转换。龙舟竞渡与所纪念的先贤之间的联系成为各地百姓根据当... 龙舟竞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学者们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对水神的祭祀。秦汉以后,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等先贤。因此,龙舟竞渡实现了从神灵祭祀到先贤崇拜的转换。龙舟竞渡与所纪念的先贤之间的联系成为各地百姓根据当地历史文化附会而成的依据。华南地区傍水而生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先民形成了水神崇拜心理及竞渡祭神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先贤的形象与水神崇拜相耦合,并在龙神文化及百姓求安心理的影响下被神化成为纪念的对象。龙舟竞渡因官方的推动与内在娱乐性在后世发展成为全国共同的习俗,对先贤的崇拜也由区域性随之演变为民族集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竞渡 水神祭祀 先贤崇拜 民俗文化
下载PDF
“竹林七贤”之“竹林”发微
19
作者 万晴川 刘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3,123,共14页
“竹林七贤”之“竹林”与佛教无关,乃源自中国本土文化。“七贤”之选择在“竹林”聚会,与道教竹崇拜有关。道教认为竹是天机星的精气孕育而成;竹的药用价值得到深度开发,并被道教放大甚而神化为仙药;道士模仿竹的生理机制进行修炼,并... “竹林七贤”之“竹林”与佛教无关,乃源自中国本土文化。“七贤”之选择在“竹林”聚会,与道教竹崇拜有关。道教认为竹是天机星的精气孕育而成;竹的药用价值得到深度开发,并被道教放大甚而神化为仙药;道士模仿竹的生理机制进行修炼,并以竹为材料制作法物、用具等。汉魏六朝时期,神仙道教盛行,“七贤”喜好老庄,注重养生,追慕神仙,崇尚清谈,他们在竹林中聚会,或为服食竹养生,或为与竹感应,或为模拟神仙聚会仪式。东晋以后,“七贤”被人们神仙化,并成为贵族墓葬壁画中的主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竹崇拜 道教养生 神仙化
下载PDF
再论贤能政治——“贤能”叙事的回归及重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东阳 贝淡宁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3,178,共15页
当代贤能政治论争由于采用不同的“贤能”叙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境错位与概念含混。为此需要在厘清“贤能”多重含义及历史叙事基础上,重新辨识传统贤能政治中合现代性的话语,建构贤能政治的现代叙事方式。基于“尚力”“尚财”“尚... 当代贤能政治论争由于采用不同的“贤能”叙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境错位与概念含混。为此需要在厘清“贤能”多重含义及历史叙事基础上,重新辨识传统贤能政治中合现代性的话语,建构贤能政治的现代叙事方式。基于“尚力”“尚财”“尚德”三种元话语,传统贤能政治衍生出斗争与刑罚、祭祀与经纪、教化与吸纳六种主要叙事原理,并按照一定的发生逻辑与主从关系组合形塑了不同特征的贤能政治形态。现代贤能政治的话语场域应当由权力关系话语回归伦理关系话语,由纵向的传统伦理关系叙事重构横向的合现代性的伦理关系叙事。源于对家庭、家国、国际、自然、人机等差序关系的审慎思考,贤能政治能够为中国的国际形象提供积极正面的话语支持,也将为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能政治 贤能 “贤能”叙事 尚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