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s Corridor:How Many No.1 Scholars Were There in China?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3年第2期41-41,共1页
FEUDAL Cina selected people of talent through atrilevel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Scholars tookexams at provincial,national and imperial courtlevels(the final exam was taken inside the imperial palace),and the write... FEUDAL Cina selected people of talent through atrilevel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Scholars tookexams at provincial,national and imperial courtlevels(the final exam was taken inside the imperial palace),and the writer of the best final exam was named zhuangyuan,or No.1 scho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AR writer PROVinCIAL dynasty zhuan selecting COURT 卜山 可庄 二柄
下载PDF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下载PDF
明清回儒人性概念阐释与伊儒会通
3
作者 马晓琴 张伦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一批“学通四教”的回儒学者,他们积极介入中国传统思想和伊斯兰哲学议题的讨论,生产出了一套风格独特的社会知识体系。就人性的内涵而言,明清回儒学者将人性界定为人生而为人的本质,这一本质体现为人所具有的智...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一批“学通四教”的回儒学者,他们积极介入中国传统思想和伊斯兰哲学议题的讨论,生产出了一套风格独特的社会知识体系。就人性的内涵而言,明清回儒学者将人性界定为人生而为人的本质,这一本质体现为人所具有的智慧、理智之性;在人性的类型上,回儒们认为人性具有丰富的外延,除人之特性,还有人之物性。在人性概念的讨论上,明清回儒学者既有对伊斯兰灵魂观和儒学人性观的借鉴吸收,也有与二者的不同创新,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文化融会贯通中的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儒会通 明清回儒 伊斯兰 人性概念
下载PDF
晚清生员日常管理的蜕变与形式化——以生员阶段的张謇社会活动为例
4
作者 龚郑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4,128,共7页
清政府在各地学宫刊刻了一系列规定,对生员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尤其严禁生员们参与诉讼、干预地方政务等。然而晚清时期,由于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套制度逐渐沦为形式。晚清状元张謇在生员阶段就积极参加地方政务,几乎未受... 清政府在各地学宫刊刻了一系列规定,对生员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尤其严禁生员们参与诉讼、干预地方政务等。然而晚清时期,由于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套制度逐渐沦为形式。晚清状元张謇在生员阶段就积极参加地方政务,几乎未受到该制度的任何影响;不仅如此,张謇同时代的生员们也活跃在地方事务上。这些都表明清政府长期以来的生员管理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生员管理 张謇 社会活动 形式化
下载PDF
清儒礼学研究中的“礼意”追求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存阳 罗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了“礼文”和“礼意”的关系。清儒在治礼过程中格外关注对“礼意”的寻求,主张“通礼文之穷”以寻求蕴藏在“礼文”背后的“礼意”,并呈现出清初“礼时为大”、清中期“即器明道”、晚清“会通汉宋”的阶段性特征。对“礼意”的寻求与阐发,既是一种治“礼”的方法,也是一种治“礼”的理念,更是一种治“礼”的目的,展现了清儒“通经明道”的立学旨趣及“以礼经世”的礼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礼学 礼意 礼义 通经明道 以礼经世
下载PDF
士子文人的生活隐喻——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的叙事性研究
6
作者 龚萱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博古”一直以来与文人有紧密的联系,至清代,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博古图像极为盛行,且表现形式丰富。由此,以瓷器上的博古图像为研究对象,试图使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背后的文化隐喻展开讨论。将瓷器上的博古图像分为3个类... “博古”一直以来与文人有紧密的联系,至清代,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博古图像极为盛行,且表现形式丰富。由此,以瓷器上的博古图像为研究对象,试图使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背后的文化隐喻展开讨论。将瓷器上的博古图像分为3个类别:一是以古器物为主体的图像研究,探索这一类图像与当时文人鉴古风气以及文人文化思想的关联;二是分析博古元素作为辅助图像在文人场景中的表现与应用,探究瓷器上博古元素在文人空间的象征寓意;三是以美人空间中的博古元素为研究主体,分析“不在场”的文人对于女性空间的理想化构建及其图像背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瓷器 博古图像 士子文人 叙事 隐喻
下载PDF
从捐纳到荐举:三藩之乱中的制科事件与士人心态——兼论己未词科的诏试缘由
7
作者 袁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顺康之际,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勋贵集团处于强势地位,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世乱重武的风气使得边缘心态在士林社会蔓延。为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消耗,清廷在康熙丁巳年为捐纳者增设乡试一场,这种唯“财”是举的选拔方式引发了士林社... 顺康之际,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勋贵集团处于强势地位,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世乱重武的风气使得边缘心态在士林社会蔓延。为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消耗,清廷在康熙丁巳年为捐纳者增设乡试一场,这种唯“财”是举的选拔方式引发了士林社会的极大不满。郭棻《请选拔贡监生疏》在肯定捐纳供给军需的同时,主张关注绌于无赀者,明确提出选拔博学鸿才,以收士心的建议。继丁巳乡试之后出现的己未词科使一批才大身微的士人脱颖而出,通过颂扬武功、典试地方、参与外事等活动,可以彰显博学鸿儒这一群体在清廷由上到下、由内而外推行文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丁巳乡试到己未词科,可以看出清廷在统治策略上的不断成熟,生动感知清初士人心态在科举语境下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三藩之乱 丁巳乡试 己未词科 士人心态
下载PDF
清代云南诗古文辞家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探赜——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一个范例
8
作者 许鎏源 梁凯悦 沈思仪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5-84,共10页
有清一代,云南不仅涌现出大批文士,还有与全国学子同台竞技时一举夺魁的袁家穀,是云南文化史、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综观云南古诗文,其分布情况在空间层面,呈现出地域的广泛性与不平衡性:一方面,几乎各个府域都有诗古文辞家;另一方... 有清一代,云南不仅涌现出大批文士,还有与全国学子同台竞技时一举夺魁的袁家穀,是云南文化史、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综观云南古诗文,其分布情况在空间层面,呈现出地域的广泛性与不平衡性:一方面,几乎各个府域都有诗古文辞家;另一方面,又以云南府、临安府、大理府为诗古文辞家涌现的三大区域,形成了滇中、滇南、滇西三个核心诗古文辞家圈层。在时间层面,清代云南诗古文辞家以乾隆、康熙、嘉庆年间居多,呈现出了曲折式的分布特点。清代云南诗古文辞家的时空分布虽然是文化地理现象,但非朝夕而成,背后有着复杂的演化机理,是中华民族内部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诗古文辞家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下载PDF
清代女性学者治学的“助力”与“阻力”——以《列女传》女性注者为中心
9
作者 胡喻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者之间的情谊能够激励、坚定彼此的创作信念,也是女性持续治学的“助力”。与之相对的是,婚后生育带来的病痛与不确定性,限制了女性学术的潜力,是她们最主要且难以抗拒的“阻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学者 《列女传》 王照圆 梁端 萧道管
下载PDF
清末民初士人王舟瑶的著述人生
10
作者 张燕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士人 王舟瑶 经学
下载PDF
宣泄·还原·象征:清代西域文人对葡萄意象的建构
11
作者 任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风雅精神,展现了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场景;葡萄与葡萄酒象征意义在清代西域文学中表达得更加明显,是建功边塞的象征,寄寓了清代文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清代文人借助于葡萄意象,开启了中原和西域情感认同有效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文人 葡萄意象 情感建构 宣泄 还原 象征
下载PDF
明清“士商互动”对岭南私家园林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霍艳虹 郑诗民 +1 位作者 林建桃 曹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54-460,共7页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士与商阶层打破彼此间的隔阂,逐渐产生互动,引发了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岭南因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对内对外的商业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士商互动现象更为明显也颇具特色。文章从士商互动的角...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士与商阶层打破彼此间的隔阂,逐渐产生互动,引发了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岭南因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对内对外的商业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士商互动现象更为明显也颇具特色。文章从士商互动的角度出发,选取以文人园林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和以商贾园林为代表的扬州园林作为参照目标,将二者与岭南地区私家园林风格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士商互动现象对岭南私家园林风格形成的影响,从而更好的理解社会和文化以及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商互动 岭南园林 园林风格 明清时期 比较分析
下载PDF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被引量:19
13
作者 傅道彬 王秀臣 《北方论丛》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情结”,他们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与这种“情结”相联系。从文化遗民的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矛盾、复杂的郑孝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孝胥 晚清文人 文化遗民 传统文化 情结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想斋日记》 《朱峙三日记》 士人心态 晚清教育变革
下载PDF
清代经学世家及其家学考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兰秋阳 高会霞 陈金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清代比较典型的经学世家为考略对象,列举了58个经学世家,从时空分布、内部构成、横向联系、家学内容、家学与学派的关系、家学与清代学术发展的关系诸方面予以简要分析,指出清代经学世家是清代经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进一步加... 以清代比较典型的经学世家为考略对象,列举了58个经学世家,从时空分布、内部构成、横向联系、家学内容、家学与学派的关系、家学与清代学术发展的关系诸方面予以简要分析,指出清代经学世家是清代经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进一步加强清代经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经学 家学 经学世家
下载PDF
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梁启超1920年的身份嬗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海文 毛克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5,共9页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增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学术概论》的文本世界。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这一身份嬗变,使得梁启超在生命的最后...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增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学术概论》的文本世界。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这一身份嬗变,使得梁启超在生命的最后十个年头成了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1920年 《清代学术概论》 政治型思想家 思想型学者 身份嬗变
下载PDF
儒道医风:明清医者画像中的理想形象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本文通过明清医者的画像、像赞,探讨医者如何从一个草泽铃医的形象,转变为融会自我认知与社会标准的一代儒医。明清科举时代,儒者入仕是为人生正途,由儒向医多是谋生选择。儒者习医从医之后,并未改其儒家本色。身穿儒服,交往高士,吟和诗... 本文通过明清医者的画像、像赞,探讨医者如何从一个草泽铃医的形象,转变为融会自我认知与社会标准的一代儒医。明清科举时代,儒者入仕是为人生正途,由儒向医多是谋生选择。儒者习医从医之后,并未改其儒家本色。身穿儒服,交往高士,吟和诗文,中道清逸,是不少医者崇尚的生活方式。上医医国,救世安身,医书传世,知名医家多以儒医同道作为医者之最高境界。本文收集医者画像,图文互证,尝试从一侧面更为形象化地揭示明清儒医的容样风骨。画像虽不完全,但可见"其貌清癯,心存仁术,志好儒书"已成为其时医者推崇的理想形象。医者以儒风示人,反映出儒不仅在职业上是效法的对象,也是为人处世、自我定位和社会评判的标准。医者的儒道医风,显现其专业声誉与社会地位的关联,而此种趋同的代价是医者放弃自身之职业识别。医者画像,在一定程度上是医、儒在社会身份上难以界分的佐证。此种情形,在其他职业阶层中也有显现,这反映出在科举社会之中儒士阶层的至高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医者 儒医 画像 儒士
下载PDF
翻译会通研究:从徐光启到严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德让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7,共4页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特征。明清儒家士大夫从徐光启到严复,通过翻译会通中西,在儒家文化反思、转型与新文化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值得专题研究。明清翻译会通是儒家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学术方式,传统文化是士大夫会通西学的重要资源,...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特征。明清儒家士大夫从徐光启到严复,通过翻译会通中西,在儒家文化反思、转型与新文化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值得专题研究。明清翻译会通是儒家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学术方式,传统文化是士大夫会通西学的重要资源,而类比联想则是其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会通 翻译 儒家士大夫
下载PDF
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雨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9,共9页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明清朝鲜文人在创作中沿袭中国文人的江南意象,歌咏江南风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江南之意与朝鲜本土的江南实景相融,赋江南以新的地理内容。江南一词的区域范围在明清朝鲜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局限在中国,而往往带有朝鲜本土江南景象的关照,从而创造出朝鲜本土的地理意象。除此之外,明清交替,政治上对清朝的力屈而降及文化上的尊明攘清,使朝鲜文人笔下的中国江南更具备了感念明朝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朝鲜文人 地理意象 中韩关系 明清时期
下载PDF
论清代杂剧的个人化倾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 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剧的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杂剧 文人 个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