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前期的乡村区划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建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90,共6页
开宝七年,在以相州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废乡令”得以落实,原来的“乡”被“管”所取代,其功能主要由户长来体现。更多的地区并没有贯彻开宝废乡令,也有个别的地区是在乡之下再设管。北宋前期的乡仍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里已沦为和... 开宝七年,在以相州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废乡令”得以落实,原来的“乡”被“管”所取代,其功能主要由户长来体现。更多的地区并没有贯彻开宝废乡令,也有个别的地区是在乡之下再设管。北宋前期的乡仍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里已沦为和自然村类似的地域区划单位。乡以及相州地区的管均设有耆长、壮丁来负责治安、词讼等行政管理工作。耆长所辖的区域又被称为“耆”。耆是县之下的专项行政区划单位,但一般不作为地域区划单位。县和耆直接发生关系,不以乡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下载PDF
湘语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研究
2
作者 肖湘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5-78,129,共5页
上宁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上宁乡话正处于湘语长益片向娄邵片过渡的前沿,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对湘语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反映。论文将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进行分类描写,并通过和娄邵片、长益片语音特点的... 上宁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上宁乡话正处于湘语长益片向娄邵片过渡的前沿,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对湘语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反映。论文将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进行分类描写,并通过和娄邵片、长益片语音特点的比较来看上宁乡话在文白异读系统上的特点和异读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方言 文白异读 横向比较 语音层次
下载PDF
唐代西州基层组织管理的再审视--以乡城、乡主者、坊为例
3
作者 王旭送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187,188,共13页
本文对唐代西州基层组织中的乡城、乡主者、坊的相关问题重新审视认为,唐平高昌之后除了部分城改为县城之外,大多改成了乡城,这些城既称乡又称城。洿林里与洿林城只是重名问题,二者不能划一;西州乡官在官方行文中大多称为“乡主者”,且... 本文对唐代西州基层组织中的乡城、乡主者、坊的相关问题重新审视认为,唐平高昌之后除了部分城改为县城之外,大多改成了乡城,这些城既称乡又称城。洿林里与洿林城只是重名问题,二者不能划一;西州乡官在官方行文中大多称为“乡主者”,且有一定职责。《唐西州道俗合作梯蹬及钟记》记载的12位“道门领袖”中只有张无价、麴淑为乡官;唐平高昌置西州之后在当地普遍设坊,西州高昌城之坊沿袭了麴氏高昌政权之坊并略加变通。西州除州、县郭邑外,乡城亦设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州 主者
原文传递
宋以降苏州城的“厢”与“乡”
4
作者 来亚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2,共14页
宋代苏州(平江府)城内分为四“厢”与十“乡”两种相互叠压的区划。自明清至宋元回溯考察,可知明清四“隅”继承了宋代四“厢”,是附郭县管辖的赋役、治安管理单位,“图”是在“隅”的框架下划分的,延续了宋代“厢”下编排保伍的方式;... 宋代苏州(平江府)城内分为四“厢”与十“乡”两种相互叠压的区划。自明清至宋元回溯考察,可知明清四“隅”继承了宋代四“厢”,是附郭县管辖的赋役、治安管理单位,“图”是在“隅”的框架下划分的,延续了宋代“厢”下编排保伍的方式;自北宋废除乡里制后,十“乡”去组织而存区划,明清时期成为以土地庙为中心,以土地会首为头目的“民俗文化社区”。明代苏州府城之“乡”被纳入“图”的体系中进行规范,“乡”与“厢”(“隅”)经历了由叠压到联结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苏州城
原文传递
《广雅》考释二条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海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今传本《广雅·释言》有“乡,救也”、“叠,怀也”二条,王念孙均注“未详”。王氏之后虽有学者为之疏证,似亦未达其旨。前一条中的“乡”当读为“(?)(向)”,而“救”与“求”通,二者皆有追求之义;后一条中的“怀”通“坏”,意为垮... 今传本《广雅·释言》有“乡,救也”、“叠,怀也”二条,王念孙均注“未详”。王氏之后虽有学者为之疏证,似亦未达其旨。前一条中的“乡”当读为“(?)(向)”,而“救”与“求”通,二者皆有追求之义;后一条中的“怀”通“坏”,意为垮塌、坠落,可与“叠”字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 怀
下载PDF
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桂奇 郭声波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250-267,共18页
自明代澳门开埠至晚清国门洞开,香山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香港、广州等地区形成优良的地缘关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作用及时代地位日渐显要。关于此,学界围绕着其城镇形态、区际流动、海外移民、商人社会、留学运动、政商人才等话题均有... 自明代澳门开埠至晚清国门洞开,香山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香港、广州等地区形成优良的地缘关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作用及时代地位日渐显要。关于此,学界围绕着其城镇形态、区际流动、海外移民、商人社会、留学运动、政商人才等话题均有不少精彩论述,不过对历史上香山县基层建置及其区划结构变迁则论述不多。“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历史上县下基层建置及其区划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层社会的正常管理与运转,亦关乎各种社会力量的生长。本文意在对清代香山县基层建置之变迁及其属性加以论述,立足个案,从历史政治地理的视角,考察一般地方政权管控基层社会的区划架构,同时考察沿海地方政权对域内海岛的日常行政管治。一 明清以来的乡都制清代香山县基层区划建制沿袭明制。明嘉靖年间,其基层区划的基本设置为10乡10都1坊,即全县统设为10乡,除其中1乡领1都1坊外,其他9乡各领1都,而每个都(坊)各领若干图、村(街)。此外,为解决番禺、新会、顺德一些大户在香山的寄庄问题,以其寄庄户本籍所在县名为名号,另有侨立番禺都、新会都、顺德都,各领若干图。乡以统都(坊),都(坊)以统图、村(街),构成“乡→都→图、村”的基层区划层级结构(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 清代 社会力量 结构变迁 地理位置 地缘关系 近代中国 城镇形态
下载PDF
隋唐长安辖县乡里考新补 被引量:21
7
作者 程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105,共13页
隋代长安城下辖大兴、长安二县,唐代为万年、长安二县。它们的郊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共有104乡。但其乡名、里名及其位置多已淹没无闻。武伯纶曾据唐代墓志资料补出了近70个乡的名称,并推定了大多数乡的位置。本文在武伯纶等人论... 隋代长安城下辖大兴、长安二县,唐代为万年、长安二县。它们的郊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共有104乡。但其乡名、里名及其位置多已淹没无闻。武伯纶曾据唐代墓志资料补出了近70个乡的名称,并推定了大多数乡的位置。本文在武伯纶等人论文的基础上,利用新出墓志资料补出了隋代14乡、5里,唐代16乡、33村、19里。唐代的乡名基本沿用隋代之旧。唐代的乡与里分属不同的系统,之间无统辖关系。清代董曾臣所谓“唐长安有50乡”,是因版本而致误,唐长安的乡数应以宋敏求的记载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 万年 长安
原文传递
宋代乡里组织与村落社会空间 被引量:1
8
作者 傅俊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0,共9页
乡里组织是传统帝制国家掌控乡村社会的基础,纵观唐宋乡里组织变迁,从制度设计层面而言,人户编组均可视实际地理空间和聚居状态调适。在时间脉络上,一直都是相似标准建制基础上的微调或“新制”;在空间纬度上,无非就是地域与编户两个维... 乡里组织是传统帝制国家掌控乡村社会的基础,纵观唐宋乡里组织变迁,从制度设计层面而言,人户编组均可视实际地理空间和聚居状态调适。在时间脉络上,一直都是相似标准建制基础上的微调或“新制”;在空间纬度上,无非就是地域与编户两个维度的组合。地方志中关于各地乡里组织的记载复杂多样,除了制度实施本身因素外,更是编修者地方性知识和书写的多样叠加,但其中存在地方社会空间层面的共同相通之处。乡里组织在聚落中实施,人们对于村落社会空间的认识和表达,也远比制度和方志记载层面的“乡里”更为复杂,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以降村落社会空间的日渐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村落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湘西乡话支脂之韵开口的语音层次--兼谈乡话对湘语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姣雷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8-546,638,639,共11页
文章以清水坪乡话为例分析了乡话支脂之三韵开口的语音层次:有不混层,也有相混层,其中读[■]的相混层来源于早期湘语的影响,目前在湘语的腹地还有残存。湘语由于受西南官话的影响很深,自身的特点保留越来越少,反而在乡话中保存较多。因... 文章以清水坪乡话为例分析了乡话支脂之三韵开口的语音层次:有不混层,也有相混层,其中读[■]的相混层来源于早期湘语的影响,目前在湘语的腹地还有残存。湘语由于受西南官话的影响很深,自身的特点保留越来越少,反而在乡话中保存较多。因此,可以通过湘语与乡话比较,来构建早期湘语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脂之 语音层次 湘语
原文传递
新出隋墓志所见大兴城城郊地名释证三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0,共7页
在近年披露的百余方新出隋代墓志铭中,地理信息尤以长安城郊地区为多,如《梁衍墓志》所云大兴县"高望原",为唐宋之前唯一记录;《曹瑾墓志》所云"马头空",为隋以前文献所仅见;《朱幹墓志》所云"轵道乡"名... 在近年披露的百余方新出隋代墓志铭中,地理信息尤以长安城郊地区为多,如《梁衍墓志》所云大兴县"高望原",为唐宋之前唯一记录;《曹瑾墓志》所云"马头空",为隋以前文献所仅见;《朱幹墓志》所云"轵道乡"名称,原为北周乡名,隋代建立大兴城后,轵道乡或被移置到了禁苑以外,或省废了这一乡名,因而隋代文献中亦仅此一例。本文拣取这三则有关隋代大兴城城郊地名而予以释证,并探讨其地名渊源及其沿革,以期再现当地历史人文演化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隋代墓志铭 大兴城郊 高望原 马头空 轵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