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谓“李白《秋风词》”的误传及其原因溯源
1
作者 朱佩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出于对《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中“君在湘江头,儿在湘江尾”两句的附会,在该诗的整体基础上进行增删而成。古琴音乐创制在历代典籍中寻找曲词文本的传统,《湘妃怨》与《古秋风》自身音乐属性的相似,琴乐良好的大众传播基础,导致了所谓“李白《秋风词》”的产生和广泛误传,并在当代通过发达的出版业,在一般作者、读者以及非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学者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风词》 《湘妃怨》 《意娘与李生相思歌》
下载PDF
“形声相益”新解与“文”“字”关系辨正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运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9,共8页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 《说文解字·叙》有"文""字"之分,后人由于误解"形声相益"的含义,遂把"文""字"的关系看成"独体"与"合体"的关系。其实"形声相益"并非"形符、声符相加合"之意,因为训诂上讲不通。根据"形声"具有动宾结构用法和"取譬相成"的互证,文章认为"形声相益"应该理解为"形化语言以益象形",就是在象形造"文"方法基础上增加音义造"字"方法,以突破客观事物局限,达到大量滋生汉字的目的。因此"文"与"字"的区分不在于"独体""合体"结构的不同,而在于构字取形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与“字” 独体与合体 “形声相益” “取譬相成” 构形发展
下载PDF
“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旭 文志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31,共7页
考察了《文心雕龙》中"意象"、"比兴"两个概念,认为两者之间已经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为后来的"兴象"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指出,这种现象是因为"比兴"理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 考察了《文心雕龙》中"意象"、"比兴"两个概念,认为两者之间已经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为后来的"兴象"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指出,这种现象是因为"比兴"理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意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比兴"理论的缺陷,并且为诗歌的意义别开生面,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比兴 兴象 碰撞与融合
下载PDF
“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理论传统与美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美学研究即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美学传统滥觞于先秦两汉,提出于魏晋南北朝、拓展于唐宋元明,而更为系统地理论化... 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美学研究即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美学传统滥觞于先秦两汉,提出于魏晋南北朝、拓展于唐宋元明,而更为系统地理论化于清代,赓续与创新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之中,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中国美学理论传统。“易象通于比兴”论贯通了中国古典哲学意象与诗歌审美意象,揭橥了《易》之象与《诗》之比兴之间的内在相通性。“易象通于比兴”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铸就了中国古代美学哲思与诗魂的统一,成为中华美学精神走向理论自觉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象 比兴 美学传统 诗哲贯通
下载PDF
“象以典刑”论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洪 魏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象以典刑"是否在尧、舜时代存在,是否是我国原始社会某一阶段真实的写照,在我国法制史学界争议很大。在此,从刑罚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事实,认为在尧、舜时代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民众对政治、财产和性的犯罪都比较少,因... "象以典刑"是否在尧、舜时代存在,是否是我国原始社会某一阶段真实的写照,在我国法制史学界争议很大。在此,从刑罚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历史事实,认为在尧、舜时代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民众对政治、财产和性的犯罪都比较少,因为这些犯罪的收益都很小,即使用很少的成本都能够制止住犯罪。因此,在那个特定时代,"象以典刑"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以典刑 犯罪 刑罚
下载PDF
“憺漪子”是黄周星吗——为《西游证道书》批评者正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辉斌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憺漪子"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中的点评人也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的书名更不是《西游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憺漪子 汪象旭 黄周星 《西游记》 《西游证道书》
下载PDF
汉语传统语言学的语义场——字族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6-98,共3页
语义场的概念源于西方,用于系统描写语义结构。汉语的训诂研究中聚集的为数不少的字族可以看作汉语传统语言学的语义场。随着训诂学的发展,不同的训释方式聚集了不同的字族,按照训释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声训字族、形训字族、义训字族。
关键词 语义场 声训字族 形训字族 义训字族
下载PDF
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志强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根据《六书略》等有关材料,对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作了一次探索,分析了“书画同出”、“起一成文”、“子母相生”等学说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汉字生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他的汉字生成理论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架,具有独创... 本文根据《六书略》等有关材料,对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作了一次探索,分析了“书画同出”、“起一成文”、“子母相生”等学说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汉字生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他的汉字生成理论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架,具有独创性,但也存在粗疏、幼稚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六书 郑樵 生成 存在 材料 独创性 书画 内在逻辑 学说
下载PDF
《医林绳墨》周京重订本与初刊本的差异
9
作者 林士毅 周坚 刘时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846-1848,共3页
《医林绳墨》为明代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清周京重刊《医林绳墨》,调整篇目,增删内容,修饰字句,使文理更加通顺,编排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阐发、完善了病症证治,较初刊本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医林绳墨 版本比较研究 明万历初刻本 清康熙向山堂刻本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的四大艺术范畴
10
作者 邹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范畴 形神 意境 文质 兴象
下载PDF
简评顾炎武关于上古声调的认识
11
作者 陈雪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顾炎武是科学古音学的奠基人。顾氏为解释上古的诗文用韵中的"四声通押"现象,提出"四声一贯"的理论。"四声一贯"的理论只是顾炎武面对先秦诗歌、韵文中他无法解释的"异调相押"这种不规律的现... 顾炎武是科学古音学的奠基人。顾氏为解释上古的诗文用韵中的"四声通押"现象,提出"四声一贯"的理论。"四声一贯"的理论只是顾炎武面对先秦诗歌、韵文中他无法解释的"异调相押"这种不规律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应急的方法。"四声一贯"的错误理论主要是来源于顾炎武对《诗经》用韵的错误认识上。"四声一贯"与顾炎武对声调的性质的认识有关。对于上古平、上、去、入四声的差别,顾氏认为主要在于音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上古声调 四声一贯理论 《诗经》用韵
下载PDF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论析
12
作者 王炳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关键词 隐喻艺术思维
下载PDF
“宋初三先生”学术思想论
13
作者 高明峰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胡瑗、孙复、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倡明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批判章句注疏,凸显义理说经;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留意性情之论,影响程朱理学。基于此,"宋初三先生"应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 胡瑗、孙复、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倡明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批判章句注疏,凸显义理说经;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留意性情之论,影响程朱理学。基于此,"宋初三先生"应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学术成就 儒道 义理 体用 性情
下载PDF
安子介汉字分析的几个问题——兼说“六书”
14
作者 汪耀楠 盛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义上,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不讲或基本上否定《说文》“六书”,对“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从某”缺乏具体分析,不利于真正解开汉字之谜。评析安子介先生汉字分析的得与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六书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下载PDF
论严羽对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评价的差异
15
作者 张露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3-76,共4页
严羽将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并举第一义,主要体现在"悟"和"词理意兴"两个层面。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均能达到吟咏情性的目的,所以列为第一义。严羽以盛唐为法主要体现在"气象"和"入神"两个方面:... 严羽将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并举第一义,主要体现在"悟"和"词理意兴"两个层面。汉魏之诗与盛唐之诗均能达到吟咏情性的目的,所以列为第一义。严羽以盛唐为法主要体现在"气象"和"入神"两个方面:盛唐的雄浑气象超越了汉魏的浑厚气象。汉魏古诗无法达到"入神"境界,惟李、杜之诗达到"入神"境界。因此严羽虽提倡兼学汉魏盛唐之诗,但是心里真实指向是诗法盛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之诗 汉魏之诗 词理意兴 气象
下载PDF
《文心雕龙·比兴》之兴义探析
16
作者 刘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是刘勰对古代诗文创作方法的论述。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专论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是刘勰对古代诗文创作方法的论述。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专论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比、兴更值得探讨和总结。刘勰虽以"比兴"并称为题来论述他的创作观,在篇中提出了自己对比、兴的理解,也试图把比、兴方法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密切联系起来,并在字里行间强烈表达了"兴"之创作方法的重要性,但他在篇幅上却以极大的空间来专论"比"的特质和运用,始终没有明确的描述"兴"的内涵及其使用方法,使我们难以清晰得见刘勰的"兴"义观。本文拟结合刘勰的时代特征和他的文学评论思想探析其隐于其中的"兴"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兴义 兴象 象征 赋比兴传统
下载PDF
《祥刑遗范》所见清初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
17
作者 李雪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清初,地方上的审级一般分为四级,州县、府、道、司、院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司法职能。州县作为第一审级,州县官承担着初审的司法职能;府作为第二审级,主要由推官承担复审的司法职能;司和院作为第三审级和第四审级,承担着省级审核与奏报的... 清初,地方上的审级一般分为四级,州县、府、道、司、院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司法职能。州县作为第一审级,州县官承担着初审的司法职能;府作为第二审级,主要由推官承担复审的司法职能;司和院作为第三审级和第四审级,承担着省级审核与奏报的司法职能。通过对《祥刑遗范》所收录的判牍进行分析,探讨清初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与运行,进一步了解清初推官的司法职能,还原清初地方政府的审判面貌与司法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祥刑遗范 判牍 地方政府 司法职能
下载PDF
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谈中医健康状态标准化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龙娇 李芳莉 +1 位作者 赵晓山 王济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团队在2012年确立的“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可概括全部中医健康状态,即健康状态符合“象”的概念、“数”的规则,以“形”与“神”为具体描绘,以“气”的盛衰流动体现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团队在2012年确立的“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可概括全部中医健康状态,即健康状态符合“象”的概念、“数”的规则,以“形”与“神”为具体描绘,以“气”的盛衰流动体现健康态势。“象-模型,数-量化,形-结构,神-心理,气-功能”的对应关系全方位涵盖了中医健康状态标准化的理论要点,体现了该理论整体化、实相化、正向态的思维,为中医健康状态标准化提供了方向和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运数 形神一体 气为一元” 中医原创思维 中医健康状态标准化 王琦
下载PDF
论“生”与“熟”——古代文艺批评对待概念研究之一
19
作者 薛显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1,共6页
对待立义视野下的"生"、"熟"考察,一方面,探绎其进入古代文论的路径及附着的价值判断,梳理其崇熟避生、熟外求生、生熟相济等理论形态,揭示其互动互释、相反相待的思维模式及中和互济的价值追求,可以加深我们对于&q... 对待立义视野下的"生"、"熟"考察,一方面,探绎其进入古代文论的路径及附着的价值判断,梳理其崇熟避生、熟外求生、生熟相济等理论形态,揭示其互动互释、相反相待的思维模式及中和互济的价值追求,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生"、"熟"这一类习见对待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对"生"、"熟"等对待概念的现象考察也可以促进对待立义的学理思辨,并由此深入文艺批评的运思机制及知识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待立义 崇熟忌生 熟外求生 生熟相济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在隋唐五代的拓展和深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简圣宇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4期289-304,共16页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在隋唐及五代这一时段里,逐步完成了从具体话语表述到深层思想结构等各方面的优化和升级。该时期的意象理论承袭着魏晋老庄玄学的思想资源,获得了印度佛教哲学体系的助力,经过诗歌和词曲等各种文艺创作的实践磨练,已开...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在隋唐及五代这一时段里,逐步完成了从具体话语表述到深层思想结构等各方面的优化和升级。该时期的意象理论承袭着魏晋老庄玄学的思想资源,获得了印度佛教哲学体系的助力,经过诗歌和词曲等各种文艺创作的实践磨练,已开始逐步成熟和体系化,并且具备了更为充分和鲜明的审美内涵。这一时期的意象理论的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前代,形成了包括“境”(意境)、兴象、韵味等在内的家族概念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意象 意境 兴象 韵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