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令》、《时训》与《时训解》——《逸周书·时训解》探微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玉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3,共6页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周书时训》 《月令》 谶纬 训诂
下载PDF
论注释在典籍英译中的作用——兼评理雅各《尚书》译本 被引量:6
2
作者 陆振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55-61,共7页
典籍有别于一般文本,典籍英译离不开两种注释:典籍旧注和译文加注。时代隔阂导致典籍难读,旧注沟通古今,是译者解读原著之重要门径。典籍英译,旨在实现跨文化交流,仅靠译文,潜在"语义真空"难以有效填补,丰富文化信息难以充分... 典籍有别于一般文本,典籍英译离不开两种注释:典籍旧注和译文加注。时代隔阂导致典籍难读,旧注沟通古今,是译者解读原著之重要门径。典籍英译,旨在实现跨文化交流,仅靠译文,潜在"语义真空"难以有效填补,丰富文化信息难以充分传递,多层文义内涵难以全面展示;适当加注,则利于实现"文化传真"。《尚书》素称"佶屈聱牙",在学术史上最为复杂,理雅各融合众多旧注成果,采用深度翻译策略,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传真",堪称典籍译作之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 典籍英译 理雅各 《尚书》
下载PDF
论中医类书《医部全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 郭瑞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20-421,共2页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类书 《医部全录》 医经注释 诊法
下载PDF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意的各种表达体式、对所传之意与文本之意二者的关系以及形成之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将典籍注释纳入语言传意研究的轨道,可拓展目前语言传意研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面,使古代与现代相沟通,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既使中国语言传意研究在国际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又不失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典籍注释 语言符号 传意过程
下载PDF
概述解注文中的传染病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易守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对解注文中的医学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和挖掘 ,并结合相近时代的医药材料 ,力图从传染病的时空因素、个体因素、传染病病原、传染途径、发病等多个角度 。
关键词 解注文 传染病 病原 传染途径 中医学史
下载PDF
论《经典释文》重纽中的例外反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秀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8-43,共6页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纽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陆德明 《广韵》 重纽 特殊反切
下载PDF
“易注”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
7
作者 陈坚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2年第B11期48-53,共6页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注” 中国传统哲学 注释 母本 结构语义
下载PDF
《春秋经传集解》对训诂学的贡献
8
作者 张劲秋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3-87,共5页
《春秋经传集解》是魏晋时代一部重要的古籍注本,其训诂视角承袭汉儒,又有所发展变化,注重对历法、地理、人物、礼制的考释,并借此来深入阐释经传;重视探究经传的联系,通过经传相互发明,解《经》说《传》。《集解》释词说句全面承袭汉... 《春秋经传集解》是魏晋时代一部重要的古籍注本,其训诂视角承袭汉儒,又有所发展变化,注重对历法、地理、人物、礼制的考释,并借此来深入阐释经传;重视探究经传的联系,通过经传相互发明,解《经》说《传》。《集解》释词说句全面承袭汉儒传统,又有所发挥,注重揭示词句在经传中的特定含义,前后勾连,以交代与被释词句相关史事的方式来帮助读者读懂经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经传集解》 训诂体式 训诂视角 说词解句
下载PDF
古汉语教材建设的积极成果——简评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广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6-90,共5页
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尽可能复原的古注列为讲读内容,是旧有编写体例的重大突破;个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熔入注疏实践,提高了教材的学术质量;习题设计量大质高,单独成册,受到学生欢迎。增编应用文言文写作一章,为学生创造了适... 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尽可能复原的古注列为讲读内容,是旧有编写体例的重大突破;个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熔入注疏实践,提高了教材的学术质量;习题设计量大质高,单独成册,受到学生欢迎。增编应用文言文写作一章,为学生创造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尚有若干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商榷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例 古注 白文 注释 文言文 白话文
下载PDF
论马融《古文论语训说》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鸿青 《阅江学刊》 2011年第4期105-109,131,共6页
马融《古文论语训说》是东汉《古论语》的重要注本。该书审慎的史事考补,精当的字词及名物训释,思虑缜密的文意绎解,以经解经的鲜明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援道入儒的学术趋向,则可谓六朝学者以玄言解经的先声。
关键词 马融 《古文论语训说》 史事考补 字词名物训释 文意绎解 以经解经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中学语文注释研究综述
11
作者 易烨婷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23,共6页
注释是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工具。近四十年来,国内对于注释的研究成果颇丰,大致分为整体性、专题性两个层面,整体性研究侧重于对注释的功能、原则、特征等展开宏观层面的研讨,而专题性研究... 注释是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工具。近四十年来,国内对于注释的研究成果颇丰,大致分为整体性、专题性两个层面,整体性研究侧重于对注释的功能、原则、特征等展开宏观层面的研讨,而专题性研究主要是对注释的特定内容、存在问题、使用现状等进行微观层面的考察。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教材注释的研究仍有待提升,可以从加强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研究、深入注释原则及方法的探讨、推动语文教材注释专著的形成、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几个方面继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文言文 古诗文 注释 教材注释
下载PDF
历代《孟子》文献类型变迁与注疏简论
12
作者 周臻君 鲁建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孟子》一书自诞生以来,从周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它的文献类型不断地变迁,经历了“诸子书”“博士传记”“九经”“十三经”各种身份的起伏变化。同时,它的历代注疏所关注的重心、特点、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也因此与时化易,其文化意义在... 《孟子》一书自诞生以来,从周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它的文献类型不断地变迁,经历了“诸子书”“博士传记”“九经”“十三经”各种身份的起伏变化。同时,它的历代注疏所关注的重心、特点、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也因此与时化易,其文化意义在于《孟子》对人们心中战斗精神的激扬和对社会疾病的药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文献类型 注疏 子书 经书
下载PDF
从《论语古今注》看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儒家文献的海外传播与研究举隅
13
作者 刘周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9-46,共8页
朝鲜王朝后期,朱子学僵化,代表儒教崭新学风的实学出现,至丁若镛得以集大成。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在解经中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得以体现,一则对经典原文本身的求证,二则对于经典注解的求证。不同于纯粹的字词考辨之学,丁若镛重视字词训诂的最... 朝鲜王朝后期,朱子学僵化,代表儒教崭新学风的实学出现,至丁若镛得以集大成。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在解经中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得以体现,一则对经典原文本身的求证,二则对于经典注解的求证。不同于纯粹的字词考辨之学,丁若镛重视字词训诂的最终要旨仍归于义理,即阐发孔子的孝弟忠恕之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丁若镛的经学折中于汉宋,肯定朱熹以训诂通达义理的释经观念,同时,他也借着对朱熹理学观念的驳斥,建立起自己的实学义理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若镛 朱熹 《论语古今注》 实学 义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