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明古陶瓷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先秦玉器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天进 路国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5,共4页
崇明古陶瓷博物馆新收藏八件出土于福建南平市光泽县走马岭的先秦玉器,包括牙璋、玉璧、玉版、玉玦等。牙璋的发现填补了闽北地区的空白,显示在湘江和赣江通道之外可能还存在由闽浙赣交界地区翻越武夷山经光泽至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交流... 崇明古陶瓷博物馆新收藏八件出土于福建南平市光泽县走马岭的先秦玉器,包括牙璋、玉璧、玉版、玉玦等。牙璋的发现填补了闽北地区的空白,显示在湘江和赣江通道之外可能还存在由闽浙赣交界地区翻越武夷山经光泽至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交流孔道,为研究牙璋等玉器的传播路线和东南沿海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关系和路线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平市光泽县 牙璋 玉璧 中国东南沿海
下载PDF
福建光泽走马岭玉器的形制特征、文化属性、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乃诚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1,71,共12页
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 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最晚,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它们可能是从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原核心地区传播出来的,在走马岭遗址的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530年之后至商末之前的商时期。走马岭牙璋等玉器的发现,显示福建沿海地区与二里头文化相同的遗存应是通过福建西北部到达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并且可能是商汤灭夏之后的夏遗民的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璋 玉璋 有领玉璧 二里头文化 夏遗民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古代玉器反映的文化迁徙与融合
3
作者 朱乃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玉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器物。在社会发展产生了等级分化、产生了玉礼器以后,可以通过玉器、尤其是玉礼器反映的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探讨其所隐含的文化迁徙与融合问题。这种古代文化交流现象所隐含的文化迁... 玉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器物。在社会发展产生了等级分化、产生了玉礼器以后,可以通过玉器、尤其是玉礼器反映的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探讨其所隐含的文化迁徙与融合问题。这种古代文化交流现象所隐含的文化迁徙与融合问题,很难由一两件玉器的交换、赠予来体现,需要有产生文化迁徙的原发地与文化融合发生地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同的玉器器类与器形的证据才能确认,是两种文化意识观念的交流与传播的结果。本文用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和体现史前存在的几种不同的文化交流类型。其中,红山文化晚期后段与凌家滩文化玉器所体现的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很可能与文化迁徙与融合有关;岭南地区发现的诸多的良渚文化玉器体现的是良渚文化的一支迁徙到岭南地区后与当地本土文化发生了文化融合;而在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文化、福建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出土了二里头文化的牙璋、当地也有仿制的牙璋出现反映的则是夏遗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玉琮 牙璋 凌家滩文化 良渚文化 二里头文化
下载PDF
关于岭南所见牙璋的分布及相关认识 被引量:8
4
作者 谌小灵 李岩 王亮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牙璋作为商周时期经常性的祭祀用物,发现于岭南多地。通过分析这些牙璋的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后认为浮滨文化及广西所见牙璋应源于东莞村头遗址。进一步引申出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大石铲和原始仿铜礼器与牙璋具有同等的祭祀意义。并得出:... 牙璋作为商周时期经常性的祭祀用物,发现于岭南多地。通过分析这些牙璋的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后认为浮滨文化及广西所见牙璋应源于东莞村头遗址。进一步引申出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大石铲和原始仿铜礼器与牙璋具有同等的祭祀意义。并得出:广西形成了自己的大石铲文化圈,并影响到越南北部;村头类型和浮滨文化则是岭南中部地区的牙璋文化圈;福建北部则可归入浙江原始瓷仿铜礼器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牙璋 分布 文化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