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的影响
1
作者 方圆 江财水 +6 位作者 李豪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程智鹏 徐轶男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121,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0℃下,釉中主要是分相-析晶,毫纹处ε-Fe_(2)O_(3)晶体尺寸为150 nm,釉中由于高温液相黏度较大晶体无法迁移形成釉面斑点;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至1310℃,釉面出现毫纹,釉浆黏度逐渐减小,釉中结构完成分相向析晶的转变,毫纹中的ε-Fe_(2)O_(3)晶粒数量增加,尺寸为300 nm,底釉中的晶核逐渐向毫纹中迁移,导致1350℃以上釉面逐渐呈现密集的黄色毫纹。在1330℃的兔毫釉釉浆黏度适中,底釉略微泛蓝,毫纹形态为细长的拉丝状,清晰分明,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烧成温度 毫纹形态 黏度 ε-Fe_(2)O_(3) 分相-析晶
下载PDF
Fe_(2)O_(3)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及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方圆 李豪 +7 位作者 江财水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于欢 徐轶男 程智鹏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3,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纹呈现不同形态。Fe_(2)O_(3)含量为0.11 mol,釉中主要为玻璃相,析出晶体较少,形态为不规则块状,尺寸约50~100 nm,釉面呈灰青色而未出现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13~0.15 mol,ε-Fe_(2)O_(3)晶体析出较多,形态为短柱状,尺寸约50~150 nm,釉面形成细短蓝白色毫纹。当Fe_(2)O_(3)含量增至0.17~0.19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形成单层和多层枝状晶花,尺寸约250~450 nm,釉面形成较长拉丝状黄色兔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21~0.23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成树叶状大晶花,尺寸约1~2μm,釉面形成柿红。釉中Fe_(2)O_(3)含量处于0.15~0.21 mol,釉面形成的黄色毫纹数量适中,形态纤细,呈较好的拉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Fe_(2)O_(3)含量 ε-Fe_(2)O_(3)晶体 毫纹形态 显微结构
下载PDF
黄色陶瓷釉的研制
3
作者 文志刚 杨美兰 +2 位作者 阮代锬 刘旭美 罗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黄色釉是一种重要的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它的新型制备方法经常被研发出来。为了探索黄色釉的制备工艺,本文以Cr_(2)O_(3)为显色剂,在低温煅烧条件下成功地获得黄色陶瓷釉,其烧成温度为950℃,通过XRD和紫外光谱法表征了铬绿转换成... 黄色釉是一种重要的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它的新型制备方法经常被研发出来。为了探索黄色釉的制备工艺,本文以Cr_(2)O_(3)为显色剂,在低温煅烧条件下成功地获得黄色陶瓷釉,其烧成温度为950℃,通过XRD和紫外光谱法表征了铬绿转换成黄色陶瓷釉的过程。实验证实了Na_(3)PO_(4)能够降低黄色釉的烧结温度,并且Na_(3)PO_(4)的含量与黄色釉的色度密切相关。通过SEM图详细分析了煅烧前和煅烧后样品中颗粒之间粘结的情况。因此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新型黄色陶瓷釉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釉 制备 陶瓷 铬黄
下载PDF
学术性质的继承与创新——记广东漆艺家程智的多向探索
4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23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广州程智复制法门寺地宫文物“髹漆银釦金银平脱黄釉秘色瓷碗”、出版《广东髹漆简史》、仿制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品——广州制“皮胎描金纹章剃须漆碗”以及一边创作漆画、一边进行学术研究的全面造诣,认为当下,... 本文介绍了广州程智复制法门寺地宫文物“髹漆银釦金银平脱黄釉秘色瓷碗”、出版《广东髹漆简史》、仿制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品——广州制“皮胎描金纹章剃须漆碗”以及一边创作漆画、一边进行学术研究的全面造诣,认为当下,这样以实践为主干兼做史论的人才太少太少,这样不断探求、学术性质的继承与创新太少太少。望中国漆艺界多一些像程智这样不谋出镜切实做事的多向探索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程智 髹漆银釦金银平脱黄釉秘色瓷碗 《广东髹漆简史》 皮胎描金纹章剃须漆碗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CaO/MgO对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豪 包启富 +5 位作者 方圆 董伟霞 刘昆 董文婕 陈飘飘 杨晶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9-1145,共7页
兔毫釉属高温钙釉,实验以红土、草木灰、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窑在氧化气氛中烧制,研究了不同CaO和MgO的相对含量对釉面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和MgO的摩尔比为(0.40∶0.38)~(0.45∶0.33)时,釉中显微结构析出枝状ε-Fe_(2)... 兔毫釉属高温钙釉,实验以红土、草木灰、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窑在氧化气氛中烧制,研究了不同CaO和MgO的相对含量对釉面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和MgO的摩尔比为(0.40∶0.38)~(0.45∶0.33)时,釉中显微结构析出枝状ε-Fe_(2)O_(3)晶体较少,尺寸约150nm~250nm,釉面呈颜色较浅的毫纹;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50∶0.28)~(0.55∶0.23),釉中所析出的ε-Fe_(2)O_(3)晶体呈短柱状,尺寸约70 nm~150 nm,釉面毫纹数量增加;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60∶0.18)~(0.65∶0.13),釉中所析出形态为枝状晶花ε-Fe_(2)O_(3)晶体数量较多,釉面呈现数量多、形态粗的黄色毫纹;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70∶0.08,釉中析出了钙长石晶簇和黄色ε-Fe_(2)O_(3)枝状晶花,钙长石周围易形成富Ca、Fe的分相结构,促进了ε-Fe_(2)O_(3)枝状晶花的析出,导致釉面形成形态较粗的橘黄色兔毫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兔毫 CaO/MgO 显微结构 ε-Fe_(2)O_(3)晶体 分相析晶
下载PDF
宋代建窑黄兔毫釉的试制
6
作者 方圆 李豪 +2 位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周健儿 《陶瓷》 CAS 2023年第3期23-26,共4页
实验采用建阳原料建瓯石、红土、草木灰、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等为主要原料,对宋代建窑的黄兔毫釉进行试制。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析晶保温时间和釉层厚度对黄兔毫釉呈色及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析晶保温时间的延长,釉面... 实验采用建阳原料建瓯石、红土、草木灰、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等为主要原料,对宋代建窑的黄兔毫釉进行试制。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析晶保温时间和釉层厚度对黄兔毫釉呈色及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析晶保温时间的延长,釉面兔毫纹颜色逐渐加深,数量也呈递增趋势直至覆盖釉面;釉层厚度由薄至厚,釉面兔毫纹逐渐呈现拉丝状,但流釉现象也逐渐明显。当兔毫釉的析晶保温时间为1h,釉层厚度为1mm,所获得的兔毫釉釉面效果较好,毫纹数量较适中,呈现细长的拉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兔毫釉 单因素实验法 析晶保温时间 釉层厚度
下载PDF
一种瓷器修复用新型仿釉基料的耐黄变性能分析
7
作者 周璐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前,耐黄变性能是评价仿釉基料性能的最关键参数,直接关系到瓷器类文物修复后的保存时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名为“瓷器修复专用仿制釉”的进口材料,因其透明度高、固化快、釉质感强,已逐渐被瓷器修复工作者接纳,但目前未见主成分... 目前,耐黄变性能是评价仿釉基料性能的最关键参数,直接关系到瓷器类文物修复后的保存时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名为“瓷器修复专用仿制釉”的进口材料,因其透明度高、固化快、釉质感强,已逐渐被瓷器修复工作者接纳,但目前未见主成分分析与耐黄变性能研究,无法确定其最佳使用范围。基于此,对该仿釉基料展开微观形貌及主成分分析,同时选择瓷器类文物修复中较常用的星皇漆(羟基丙烯酸共聚物)、紫荆花漆(硝基清漆),在不同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通过对色差值ΔE的分析,对比研究该仿釉基料的耐黄变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用的仿釉基料,该仿釉基料表现出较好的耐黄变性能,适用于修复后的瓷器类文物在博物馆内陈列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修复专用仿制釉 星皇漆 紫荆花漆 耐黄变性能
下载PDF
寿州窑瓷器的测试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若春 姚政权 +1 位作者 李迎华 汪常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和热膨胀法对寿州窑瓷器的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寿州窑瓷器的瓷胎具有高铝低硅的特点;瓷釉属于钙釉,寿州窑的青釉和黄釉产品不是由于着色元素的差别引起的,很可能是在不同...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和热膨胀法对寿州窑瓷器的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寿州窑瓷器的瓷胎具有高铝低硅的特点;瓷釉属于钙釉,寿州窑的青釉和黄釉产品不是由于着色元素的差别引起的,很可能是在不同的烧造氛围中形成的;管咀孜窑口的青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200℃以上,住院部窑口的黄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100℃以上,1 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青釉 黄釉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 热膨胀法
下载PDF
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乃章 孙加林 +2 位作者 吴军明 吴隽 曹建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985,990,共6页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底釉的存在对黄釉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黄釉与底釉、胎的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铅长石,白釉、底釉与胎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钙长石;同时,还发现民国黄釉表面存在一层细小的烧绿石型黄色Pb2Fe0.5Sb1.5O6.5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低温黄釉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明清以来景德镇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乃章 吴军明 +1 位作者 吴隽 孙加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0-456,共7页
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组合等仪器对不同年代景德镇低温黄釉瓷片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民国样品外,历代黄釉的化学组成无很大变化,且均是以铁着色,不同的是在成化、弘治、正德和民国时期的样品中发现... 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组合等仪器对不同年代景德镇低温黄釉瓷片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民国样品外,历代黄釉的化学组成无很大变化,且均是以铁着色,不同的是在成化、弘治、正德和民国时期的样品中发现存在底釉,在民国样品表面黄釉中则发现有锑、锡元素存在;首次发现民国低温黄釉表面有Pb2Fe0.5Sb1.5O6.5晶体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 透射电镜(TEM) 景德镇 低温黄釉
下载PDF
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的文化与科技内涵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军明 李其江 +3 位作者 张茂林 吴隽 郑乃章 曹建文 《江苏陶瓷》 CAS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研究和分析了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得出传统低温黄釉技术与封建社会文化、制度等的关系;同时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历代低温黄釉制品胎、底... 研究和分析了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得出传统低温黄釉技术与封建社会文化、制度等的关系;同时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历代低温黄釉制品胎、底釉、黄釉和白釉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艺方法对制品外观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低温黄釉 科技 文化
下载PDF
明洪武官窑低温黄釉瓷的发现及其时代考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建文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发现的多种低温黄釉瓷器,参照有关实物资料和文献史料,认为明洪武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低温黄釉瓷,并且所发现的这些低温黄釉瓷器的生产时间应在洪武四年左右。
关键词 黄釉瓷器 官窑 明代洪武
下载PDF
寿州窑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光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4-29,共6页
寿州窑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窑场之一。自1960年发现以来,已有57年,寿州窑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遗址的调查研究、瓷器的理化测试、陶瓷的艺术特征、与它窑的关系、技艺的传承创新、综合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寿州窑的成果进... 寿州窑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窑场之一。自1960年发现以来,已有57年,寿州窑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遗址的调查研究、瓷器的理化测试、陶瓷的艺术特征、与它窑的关系、技艺的传承创新、综合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寿州窑的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安徽淮南 隋唐 黄釉瓷
下载PDF
绣花状黄金光泽结晶釉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伟霞 陈聪 包启富 《江苏陶瓷》 CAS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本实验主要以玻璃粉、铅硼熔块和氧化锌为原料,同时引入氧化铜、氧化铁和氧化镍等着色剂,按一定配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金属光泽结晶釉,其釉面朵状大晶花边缘长有均匀针脚,宛如刺绣。
关键词 黄金光泽 结晶釉 绣花状
下载PDF
寿州窑器型之“拙”见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厚威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76-78,共3页
唐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此时的寿州窑产品以黄釉瓷器为主要代表,其造型古朴、装饰简单,制作工艺基本延续前朝制作方式。看似古朴自然甚至有点拙的艺术风格实际上蕴含... 唐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此时的寿州窑产品以黄釉瓷器为主要代表,其造型古朴、装饰简单,制作工艺基本延续前朝制作方式。看似古朴自然甚至有点拙的艺术风格实际上蕴含了窑工们的大智若愚的智慧与为世之道,全文是基于唐代造型意识、饮茶之风等因素来探讨寿州窑器型的"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造型意识 黄釉瓷 绞胎
下载PDF
寿州窑陶瓷工艺的分析与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为俊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5-98,共4页
陶瓷在我国的古代文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历代不同的瓷窑,风格迥异工艺不同。寿州窑在唐代盛产黄釉瓷,烧制工艺独特,色彩创新,在陶瓷史学界备受关注,也以其独特性为后来的陶瓷发展铺垫了道路。
关键词 寿州窑 黄釉瓷 特性
下载PDF
近二十年寿州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光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8-34,共7页
系统梳理寿州窑的研究文献对探寻寿州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以寿州窑为研究主题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寿州窑研究受... 系统梳理寿州窑的研究文献对探寻寿州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以寿州窑为研究主题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寿州窑研究受到安徽省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增长;但研究中也存在重历史轻现实、重器物轻人物、重个人轻团队、重应用轻基础等问题,由此提出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更新和创新研究方法、构建和协同研究团队等建议,以推动寿州窑研究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黄釉瓷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安徽寿州窑考古出土黄釉瓷的成分特征研究
18
作者 李合 陈超 汪茂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3,共7页
位于安徽淮南市上窑镇等地的寿州窑是古代著名的窑口,以烧制黄釉瓷著称于世。实验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安徽寿州窑考古发掘出土的59件黄釉瓷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寿州窑出土黄釉瓷胎体符合北方瓷器... 位于安徽淮南市上窑镇等地的寿州窑是古代著名的窑口,以烧制黄釉瓷著称于世。实验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安徽寿州窑考古发掘出土的59件黄釉瓷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寿州窑出土黄釉瓷胎体符合北方瓷器胎体特征,即采用了高岭土类原料制胎;寿州窑黄釉属于高钙釉,但未采用南方以唐代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制胎原料与钙质原料混合的釉料配方,而采用或借鉴了北方地区的制釉技术。从科学技术角度揭示了唐代寿州窑瓷器的胎釉原料与制瓷技术特征,这对于补充和完善中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黄釉瓷 成分特征 制釉技术
下载PDF
用于生态陶瓷的乳浊釉及其乳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晓虹 周城 +1 位作者 吴建锋 邓大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6,共3页
针对黄河泥沙质陶瓷酒瓶坯体的装饰展开研究,采用低温一次快烧工艺,研制了一系列熔块及半熔块釉。采用XRD、SEM等技术分析了样品性能及微观结构,讨论了影响釉烧成温度的诸因素,探讨了釉的乳浊机理及坯釉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半熔... 针对黄河泥沙质陶瓷酒瓶坯体的装饰展开研究,采用低温一次快烧工艺,研制了一系列熔块及半熔块釉。采用XRD、SEM等技术分析了样品性能及微观结构,讨论了影响釉烧成温度的诸因素,探讨了釉的乳浊机理及坯釉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半熔块釉配方为D-2,烧成温度为1 120℃,釉面硬度为644.4 HV,其主晶相为透辉石,有良好的乳浊效果。釉中生成的透辉石等微晶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使得釉产生乳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生态陶瓷酒瓶 乳浊釉 低温一次烧成 乳浊机理
下载PDF
天目黄耀油滴釉的研制
20
作者 胡紫 李丹 《陶瓷研究》 2017年第S1期121-124,共4页
本文通过陶瓷矿物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黄耀油滴釉,采取单因素对比实验法探讨了影响黄耀油滴釉形成的工艺因素,得出了最佳制备黄耀油滴釉的氧化铁加入量为7%,釉层厚度为1-1.2毫米,烧成温度为1310℃。
关键词 天目 黄耀 油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