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s of the Yellow Sea and Oil-Gas Explor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WAN Tianfeng HAO Tian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7-90,共14页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tudy the tectonics of the Yellow Sea. Although oilgas explor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exploration progress has achieved l...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tudy the tectonics of the Yellow Sea. Although oilgas explor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exploration progress has achieved little. There are three tectonic periods with near N-S trending shortening and compression (260-200 Ma, 135-52 Ma and 23-0.78 Ma) and three tectonic periods with near E-W trending shortening and compression (200-135 Ma, 52--23 Ma and 0.78 Ma) at the Yellow Sea and adjacent areas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The lndosinian tectonic period is the collision period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Plates, which formed the basic tectonic framework for the Yellow Sea area. There were strong intraplate deformations during the Yanshanian (200-135 Ma) and Sichuanian (135-52 Ma) periods with different tectonic models, which are also the main formation periods for endogenic metallic mineral deposits around the Yellow Sea. The three tectonic periods during the Cenozoic affect important influences for forming oil-gas reservoirs. The Eocene-Oligocene (52-23 Ma) is the main forming period for oil-gas sources. The Miocene-Early Pleistocene (23-0.78 Ma) was a period of favorable passage for oil-gas migration along NNE trending faults.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0.78 Ma) the NNE trending faults are closed and mak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reservation of oil-ga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il-gas exploration at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the NNE trending existing faults and Paleogene- Neogene system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S stress field oil-gas exploration MESOZOIC-CENOZOIC yellow Sea
下载PDF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autochthonous bacteria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il
2
作者 Dongmei GAO Jian ZHAO +2 位作者 Yuanzheng XIN Zhenyu WANG Baoshan XI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降解作用 原油污染 黄河 土壤污染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湿法PE隔膜生产工艺用白油变色原因
3
作者 李静 冯祎平 +2 位作者 吕逍雨 徐冰冰 莫学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以及质量比不同的3种物料混合物的结构变化、耐黄变性能与质量比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回收油中黄色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油、PE和I1010在工艺过程中均发生氧化反应,变黄物质的产生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E和I1010为主要诱因;黄色物质为芳香酯类化合物和I1010。本研究为白油循环使用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外观发黄 协同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 高分辨质谱技术
下载PDF
岳西小黄姜精油提取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卓云 王洪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1,共10页
为了确定岳西小黄姜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黄姜精油得率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岳西小黄姜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方法。该研究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酶解协... 为了确定岳西小黄姜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黄姜精油得率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岳西小黄姜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方法。该研究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姜精油。比较各方法的精油得率,选择得率最高的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精油得率最高,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5(g/mL)、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20 min、复合酶用量(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1∶1)40 U/g、酶解温度40℃、酶解pH值5.5、酶解时间2 h、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3.28%。对精油提取后的姜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经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渣细胞完整性破坏最为严重,说明该方法对精油的提取更为彻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法和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鲜姜中共提取鉴定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HS-SPME提取法鉴定出49种,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出60种。本研究为小黄姜精油提取提供了新思路,并为生姜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姜精油 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 扫描电镜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黄河口湿地潜在溢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估
5
作者 周梦宇 娄琦 +1 位作者 张学庆 娄安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黄河口有着我国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陆源和海洋污染事故的影响。本文针对黄河口附近海上油田的开发和运输带来的潜在溢油风险,结合溢油污染概率模型以及河口的生态脆弱性,对黄河口湿地潜在溢油污染风险进... 黄河口有着我国典型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陆源和海洋污染事故的影响。本文针对黄河口附近海上油田的开发和运输带来的潜在溢油风险,结合溢油污染概率模型以及河口的生态脆弱性,对黄河口湿地潜在溢油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在河口水动力模拟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情景模拟法选取300种风和潮流组合作为溢油模拟的强迫条件,分别模拟溢油后72 h和720 h的污染结果,并统计黄河口湿地受溢油污染影响的最大概率和最短时间,采用环境敏感指数表征湿地对溢油污染的敏感程度、危害后果指数量化表征其危害程度及风险矩阵量化风险高低。结果表明黄河口国家公园受潜在溢油污染概率较大,危害后果指数值为29,处于较高危害等级,属于中风险区;河口岸线受潜在溢油污染概率较小,危害后果指数值均小于1,溢油危害后果低,属于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溢油 生态风险 危害后果 风险矩阵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微胶囊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郑欣虹 曾巧玲 +5 位作者 杜艳瑜 钟榕斌 祝玉杰 兰娇娇 陈宇涵 梁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179,186,共8页
该研究以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成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微胶囊。以鱼油为空白对照,对微胶囊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稳定性进行分析。GC-MS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贮藏前后分别... 该研究以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成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微胶囊。以鱼油为空白对照,对微胶囊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稳定性进行分析。GC-MS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贮藏前后分别检出40种和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关键风味物质分别为8种和13种,微胶囊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17.17%)显著低于鱼油中的相对含量(43.44%),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微胶囊化后挥发性腥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加速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的过氧化值增长速率显著低于鱼油,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有效提升了大黄鱼鱼卵磷脂-鱼油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以大黄鱼鱼卵磷脂作为新型抗氧化剂的鱼油微胶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大黄鱼鱼卵磷脂 微胶囊 挥发性物质 稳定性
下载PDF
吉林黄鸡、北京油鸡及其杂交群体LEPR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7
作者 李鑫 陈小辛 +5 位作者 张俪萍 柳俭强 安鼎杰 李旭 张宇霄 张立春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2,共8页
为探讨地方鸡瘦素受体(LEPR)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以吉林黄鸡、北京油鸡及其正反交杂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PCR直接测序挖掘LEPR基因多态位点,再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最后采用单因... 为探讨地方鸡瘦素受体(LEPR)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以吉林黄鸡、北京油鸡及其正反交杂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PCR直接测序挖掘LEPR基因多态位点,再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群体内不同基因型个体屠宰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EPR基因内含子2存在3个SNP位点,其中g.735 G>A与报道一致;KASP法对g.427 C>T和g.735 G>A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g.427 C>T位点在吉林黄鸡(HH)群体中T∶T为主要基因型,北京油鸡(YY)为C∶C型,g.735 G>A位点在4个群体中A∶G均为主要基因型,g.427 C>T位点除了HH群体外,其他群体均处于哈迪-温伯格不平衡状态,而g.735 G>A位点全都处于平衡状态;相关分析发现两位点均与腹脂率相关,但各群体间不同基因型并未表现明显的一致性,大部分群体中g.735 G>A位点不同基因型还与脚重,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密切相关。综上,地方鸡LEPR基因多态位点及与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分析为利用该基因进行优质鸡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吉林黄鸡 正反杂交群体 瘦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屠宰性状
下载PDF
浅、白色再生涤纶与氨纶织物黄变与除油关系
8
作者 李宽绪 胡德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生产中发现材料是再生涤纶和氨纶的浅、白色针织面料,在酚黄变测试合格的情况下,存放相对短时间后依然会发生黄变。文中研究再生涤纶和氨纶组成的针织面料染整加工中除油工艺,发现染缸内增加除油工序能改善织物存放过程中逐渐黄变的现象... 生产中发现材料是再生涤纶和氨纶的浅、白色针织面料,在酚黄变测试合格的情况下,存放相对短时间后依然会发生黄变。文中研究再生涤纶和氨纶组成的针织面料染整加工中除油工艺,发现染缸内增加除油工序能改善织物存放过程中逐渐黄变的现象;验证了再生涤纶与氨纶交织物,若不去除氨纶油剂和再生涤纶所含油污,即使在常规的酚黄变测试合格的情况下,也可能在储存中发生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油 再生涤纶 氨纶 氨纶油剂 黄变
下载PDF
臭氧油联合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凤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臭氧油联合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面部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黄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臭氧... 目的:分析臭氧油联合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面部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黄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臭氧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两组各项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4)。结论:臭氧油联合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油 黄光 面部皮炎
下载PDF
耐低温硅凝胶的研制
10
作者 李玉洁 杨震 +1 位作者 杨潇珂 张燕红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42-44,51,共4页
以自制苯基乙烯基硅油、苯基侧含氢硅油和甲基端含氢硅油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黏度、高透明和耐低温的有机硅凝胶。研究了体系中苯基含量、乙烯基含量、端SiH基与侧SiH基含氢量之比对硅凝胶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与硅凝胶固... 以自制苯基乙烯基硅油、苯基侧含氢硅油和甲基端含氢硅油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黏度、高透明和耐低温的有机硅凝胶。研究了体系中苯基含量、乙烯基含量、端SiH基与侧SiH基含氢量之比对硅凝胶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与硅凝胶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的关系以及对黄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选用苯基含量为8%的苯基乙烯基硅油可兼顾硅凝胶的透光率和耐低温性能,而乙烯基含量越低、端SiH基与侧SiH基含氢量之比越高,对应的苯基硅凝胶的锥入度越深。当催化剂质量分数选择0.01%~0.02%时,硅凝胶在80℃×72 h条件下未发生黄变,由此可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锥入度、耐低温且耐黄变的苯基硅凝胶,其有望应用于LED显示屏的封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温 苯基硅凝胶 苯基乙烯基硅油 耐黄变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红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毋玲玲 魏玉杰 +3 位作者 宿翠翠 张兆萍 陈芳 王玉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5,共12页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m×60 cm、25 cm×60 cm、25 cm×50 cm、27 cm×40 cm),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素积累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干花产量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其中,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50 cm条件下,HSYA含量最高,其余指标在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60 cm条件下趋于最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协同提高,在引黄灌区红花种植最佳施氮量为90 kg·hm^(-2),种植密度以株行距25 cm×50 cm或25 cm×6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农艺形状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株行距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种子含油率
下载PDF
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于会民 李德发 +2 位作者 管武太 谯仕彦 王凤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14,共11页
本试验利用公肉雏鸡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肉用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利用率、血清生理指标、胴体特性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脂肪提高了蛋白质、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而日粮总脂肪的表观利用率下降。(2)添... 本试验利用公肉雏鸡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肉用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利用率、血清生理指标、胴体特性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脂肪提高了蛋白质、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而日粮总脂肪的表观利用率下降。(2)添加脂肪改善了生长性能,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效率。(3)添加牛脂后血清卵磷脂水平明显上升,高水平牛脂添加后血清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添加各种脂肪后脂肪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各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添加豆油后,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而添加饱和度比较高的黄油和牛脂后,肝脏脂肪含量提高;肌肉中脂肪含量由于脂肪添加而明显提高,但低水平豆油组例外。(5)添加牛脂后肝组织C20:4n-6和PUFA含量明显下降,而添加豆油和高水平黄油后明显提高了组织中C18:2n-6和C18:3n-3等肪脂酸的含量。(6)添加豆油后提高了胸部肌肉组织中的C18:2n-6和C18:3n-3等脂肪酸的含量,添加牛脂后C18:2n-6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雏鸡 豆油 黄油 牛脂 脂肪酸
下载PDF
大蒜精油缓释型活性包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片保鲜效果研究
13
作者 董铮 韩楠楠 徐新月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本研究以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挤复合吹膜工艺制备了一种凹凸棒土(AT)负载大蒜精油(AEO)的双层缓释型活性包装薄膜,以此探究该包装薄膜对(4±1)℃贮存条件下大黄鱼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 本研究以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挤复合吹膜工艺制备了一种凹凸棒土(AT)负载大蒜精油(AEO)的双层缓释型活性包装薄膜,以此探究该包装薄膜对(4±1)℃贮存条件下大黄鱼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大蒜精油的对照组相比,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薄膜能降低大黄鱼鱼片贮藏期间的微生物数量、K值、TVB-N和TBA值,且添加AT/精油混合体系的薄膜(PP/LDPE+AT+AEO)所包装的大黄鱼鱼片呈现出最理想的鲜度状态。以菌落总数7 lg CFU/g为水产品微生物限值并结合TVB-N(30 mg/100 g)等指标,与市场对照组(LDPE/LDPE)相比,PP/LDPE+AT+AEO缓释薄膜能够有效延长大黄鱼鱼片货架期3~5 d,同时,与只添加精油的对照组(PP/LDPE+AEO)相比,其能够延长大黄鱼鱼片货架期2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制备的PP/LDPE+AT+AEO缓释薄膜对大黄鱼鱼片具有优良的保鲜性能,同时为水产品的冷藏保鲜以及货架期的延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片 缓释型活性包装 大蒜精油 凹凸棒土
下载PDF
南黄海油气资源区粘性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萍 李培英 +2 位作者 徐兴永 刘乐军 杜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用土质学的显微结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了南黄海油气资源区粘性土微结构特征。结合原状样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研究颗粒接触、堆垒、孔隙等现象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为粘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淤泥等粘性... 用土质学的显微结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了南黄海油气资源区粘性土微结构特征。结合原状样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研究颗粒接触、堆垒、孔隙等现象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为粘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淤泥等粘性土,其微结构类型有粒状链接微结构、蜂窝状微结构和疏松基质状微结构3种,其中淤泥类土主要为蜂窝状微结构和疏松基质状微结构,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含水率很高,强度低,压缩性高。粘质粉土为粒状链接微结构,含水率较低,孔隙度相对淤泥类土较小,抗剪强度比淤泥类土略高,压缩性较高。该区粘性土为不理想工程地基土,工程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开或对其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油气资源区 做结构 物理力学性
下载PDF
羟基化环氧大豆油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胡国文 沈慧芳 +2 位作者 司徒粤 郭文杰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33-36,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等为原料,羟基化的环氧大豆油(HESO)为改性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出阴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并以此乳液配制水性木器涂料。对乳胶粒子的粒径分...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等为原料,羟基化的环氧大豆油(HESO)为改性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出阴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并以此乳液配制水性木器涂料。对乳胶粒子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测试,探讨了HESO和乙二胺(EDA)含量对乳液、涂膜性能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实验发现,HESO含量为4%~6%,EDA含量为0.8%~1.0%时,乳液外观好,涂膜的耐介质性和耐黄变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羟基化环氧大豆油 耐黄变
下载PDF
黄海中华哲水蚤C5发育期油脂积累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松 王世伟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根据9个黄海调查航次的数据,研究了黄海中华哲水蚤C5发育期油脂积累的区域、季节变化,并探讨了中华哲水蚤油脂积累对其生理、生活史的可能作用。在黄海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C5期油囊体积常年较小;而在陆架海域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根据9个黄海调查航次的数据,研究了黄海中华哲水蚤C5发育期油脂积累的区域、季节变化,并探讨了中华哲水蚤油脂积累对其生理、生活史的可能作用。在黄海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C5期油囊体积常年较小;而在陆架海域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在陆架区,C5期的油囊体积与度夏过程联系密切:最大油囊体积(可占前体部体积的30%以上)出现于度夏准备期(5、6月),随着度夏过程的进行,油囊体积因代谢而不断消耗,至12月时,油囊体积降低到与近岸种群无异;次年4月以后,油脂积累可以随着食物条件好转而再次开始积累。通过对比北大西洋的飞马哲水蚤,作者认为,黄海陆架区中华哲水蚤所积累的油脂很可能是种群休眠时期的重要能量来源。另外,油脂积累量可能是休眠的诱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黄海 油脂 度夏 生活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壤(潮土)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韩言柱 王立成 +3 位作者 许学工 田凌云 胡乃升 孙洪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石油类含量状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对当地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耐受度的基础上 ,建立物流模型 ,得出了在不受污油、落地油污染的地方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将是微弱的基本...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石油类含量状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对当地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耐受度的基础上 ,建立物流模型 ,得出了在不受污油、落地油污染的地方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将是微弱的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石油类含量 小麦 土壤污染 作物监测
下载PDF
复合红花油制剂降血脂作用初探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晓君 郭雪婷 +1 位作者 王颖 徐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872,共5页
【目的】研究配伍红花籽油、红花黄素及其复合制剂是否具有降脂作用。【方法】小鼠造模用药后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CHO-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并统计进行T检验或者方差... 【目的】研究配伍红花籽油、红花黄素及其复合制剂是否具有降脂作用。【方法】小鼠造模用药后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CHO-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并统计进行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结果】配伍红花籽油、红花黄素及其复合制剂对血清中CHO-C、TG、LDL-C的增高均有抑制作用,对HDL-C数值的降低有提升作用。【结论】红花黄素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红花黄素和配伍红花籽油复合制剂低剂量组方后,作用强于红花色素单一组分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 配伍红花籽油 红花黄素
下载PDF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62
19
作者 陈荣圻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氨基硅油存在的3个问题:氨基硅油黄变、柔软整理织物亲水性下降、氨基分布不均匀,提出了变伯氨基为仲氨基或叔氨基、氨基上连接聚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黄变 疏水性 羟基硅油 织物 整理 柔软剂
下载PDF
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蓝雪花 覃丽容 刘俭葵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6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在对创面进行常规的清洗和消毒后涂以壳聚糖抗菌成膜剂;治疗组在常规清洗及消毒后,先在创口外敷... 目的:观察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在对创面进行常规的清洗和消毒后涂以壳聚糖抗菌成膜剂;治疗组在常规清洗及消毒后,先在创口外敷黄油纱,然后再外敷黄水纱,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创面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和新发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3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局部瘙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油纱配合黄水纱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擦伤 皮肤软组织 感染 黄油纱 黄水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