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效率研究
1
作者 高建刚 刘津澔 +1 位作者 徐凯 何丽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考察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E-F)纽带系统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探寻提高系统效率的途径。首先借助三阶段DEA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及各省(区)W-E-F纽带系统效率,其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各省(区)效...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考察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E-F)纽带系统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探寻提高系统效率的途径。首先借助三阶段DEA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及各省(区)W-E-F纽带系统效率,其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各省(区)效率测算结果进行时空分析,最后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W-E-F纽带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W-E-F纽带系统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上、中、下游效率依次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各省(区)具备一定的资源配置能力,第三阶段规模效率有所下降;3)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保支出、研发投入以及人均GDP都对W-E-F纽带系统效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 W-E-F纽带系统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黄河源区径流分期组合预报
2
作者 黄强 尚嘉楠 +6 位作者 方伟 杨程 刘登峰 明波 沈延青 祁善胜 程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9,共10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流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提高黄河源区径流预报准确率可为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风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以黄河源区唐乃亥和玛曲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月份径流组分的差异,考虑积雪...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流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提高黄河源区径流预报准确率可为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风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以黄河源区唐乃亥和玛曲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月份径流组分的差异,考虑积雪覆盖率及融雪水当量变化,构建了中长期径流分期组合机器学习预报模型及其可解释性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年内的径流预报时段可划分为融雪影响期(3—6月)和非融雪主导(以降雨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期(7月—次年2月);2)与传统不分期模型相比,唐乃亥站和玛曲站分期组合预报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0.897、0.835,确定系数(R2)分别达0.897、0.839,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10%、17%,提高了径流预报准确率,通过分位数映射校正,唐乃亥站和玛曲站预报模型的R2分别进一步提升至0.926和0.850;3)基于SHAP机器学习可解释性分析框架,辨识了预报因子对径流预报结果的贡献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降水、前一个月流量、蒸发、气温、相对湿度、融雪水当量等,发现了不同预报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散点分布具有拖尾式或阶跃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径流预报 分期组合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黄河源区
下载PDF
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赵振宇 陈彪 +6 位作者 袁国庆 邓涛 闫鼎 赵雪 张加研 潘义宏 张晓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为明确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高效热泵烤房,延长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分析其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指标的影响。... 为明确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高效热泵烤房,延长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分析其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延长稳温时间处理的高端烟叶产出叶位主要集中在第7~8片叶,产出率均高于对照(CK),以变黄期关键温度点干球温度38.0℃和42.0℃稳温时间分别延长18 h和16 h时(处理H_(2))最高;烟叶的外观质量以变黄期关键温度点干球温度38.0℃和42.0℃稳温时间分别延长24 h和22 h时(处理H3)较好;3个处理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均优于对照(CK),物理特性以处理H3较好,化学成分以处理H_(2)较好,处理H3次之。综上所述,延长烟叶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能提高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其中处理H_(2)高端烟叶产出率相对较高,处理H3烟叶内在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烘烤 变黄阶段 干球温度 稳温时间 产出率 品质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4
作者 薛伟贤 臧倩文 +1 位作者 程爱联 王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城市是承载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借助生态效率可以揭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已有研究测算城市生态效率通常将其置于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鲜少考虑城市的差异性。构建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 城市是承载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借助生态效率可以揭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已有研究测算城市生态效率通常将其置于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鲜少考虑城市的差异性。构建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57个城市生态效率,并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剔除了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有所下降,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较传统超效率SBM模型更加合理;时间演变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的生态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上游城市生态效率下降幅度较大;空间分布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集中在低生态效率区,从西到东呈现“低-高-低-高”交替式空间分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成分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斌 黄东梅 +3 位作者 邢文婷 黄利雄 杨其军 宋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检测不同发育期(T1~T7)果皮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果皮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5种。呈味氨基酸中的芳香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T7时达到最大值(98.48 mg·hg^(-1)),占比为39.03%。OPLS-DA和滋味活度值(TAV)分析表明,胱氨酸为影响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果皮中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物质,T1~T6时期以醛类为主,T7时期以萜烯类为主。OPLS-DA和ROAV分析表明,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有9种,其中T1~T5时期以1-辛烯-3-酮为主,其次为苯甲醛(T1~T4时期)和庚醛(T5时期),T6和T7时期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结论】胱氨酸是影响黄金百香果果皮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发育期存在特异性,其中果皮着色期(T1~T5)以1-辛烯-3-酮为主,完全成熟期(T6和T7)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发育期 果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晾制时间对上部叶烘烤过程生理特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池国胜 辛永康 +7 位作者 刘智奇 李奎 李运有 叶礼霆 李炳兵 江长建 王景 周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探究晾制时间对上部叶烘烤过程生理特性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K326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先晾后烤的方法,以当地常规烘烤(无晾制)模式为对照(CK),设置了T_(1)(晾制24 h)、T_(2)(晾制36 h)2种晾制时间,探究了先晾后烤处理对烟叶烘... 为探究晾制时间对上部叶烘烤过程生理特性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K326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先晾后烤的方法,以当地常规烘烤(无晾制)模式为对照(CK),设置了T_(1)(晾制24 h)、T_(2)(晾制36 h)2种晾制时间,探究了先晾后烤处理对烟叶烘烤工艺、烘烤过程烟叶的生理特性及烤后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影响,得出最适宜的晾制时间和烘烤工艺。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T_(1)、T_(2)处理在烘烤前含水率分别下降了2.81、3.03个百分点;T_(2)处理烘烤总用时下降了22 h,均价提高了4.13%;与CK相比,T_(2)处理烤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16、0.35个百分点;T_(1)、T_(2)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裂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均增加,T_(2)处理的香气总量提升了6.40%。综上所述,南平地区K326上部叶经过先晾后烤处理后烘烤用时缩短、经济性状好、烤后烟叶总体质量符合上部叶增效提质要求,其中T_(2)处理的效果整体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上部叶 先晾后烤 变黄期 含水率 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烘烤变黄期温湿度对上部烟叶烤后化学成分综合评价的影响
7
作者 方冲冲 张洪霏 +2 位作者 潘洪 何超超 艾复清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云烟87上部叶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化学成分综合得分的影响表现为温度效应>温度、干湿温差交互效应>干湿温差效应;干湿温差恒定...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云烟87上部叶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化学成分综合得分的影响表现为温度效应>温度、干湿温差交互效应>干湿温差效应;干湿温差恒定条件下,温度效应方程Y_(1)=83.59–0.89X_(1)+6.35X_(1)^(2),即随温度的升高化学成分综合得分呈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当温度X_(1)=39.21℃时,综合得分Y_(min)=83.56;温度恒定条件下,干湿温差效应方程Y_(2)=83.59+3.32X_(2)–4.63X_(2)^(2),即随干湿温差的增加化学成分综合得分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当干湿温差X2=3.72℃时,Y_(max)=84.19;在温度、干湿温差交互效应条件下,上部烟叶变黄阶段以温度36~36.75℃(干湿温差2~4℃)、41.3~42℃(干湿温差3.5~5℃)化学成分综合得分较高。从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得分来看,本研究以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7.0℃、相对湿度69%为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最佳温湿度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 变黄阶段 温度 干湿温差 化学成分 综合得分
下载PDF
2007—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基于3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1
8
作者 焦雨萌 曹建军 +2 位作者 陈洁 王海茹 李育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使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采用3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2007—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下的实际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主要受制于经济水平和水资... 为使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采用3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2007—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下的实际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主要受制于经济水平和水资源禀赋,尽管政府的重视对其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2)在消除外部影响因素后,2007—2020年黄河流域灌溉用水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被低估(0.931),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0.733)和规模效率平均值(0.792)被高估。在省域尺度上,除河南省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位于有效前沿面外,其余省区的农业灌溉用水投入均未得到有效利用。3)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发现,2007—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10.3%。其中,技术进步变化>1,规模效率变化与Mamquist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综上,黄河流域应在灌溉技术水平较高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业灌溉用水中规模效率的潜力,以进一步提升灌溉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3阶段DEA模型 Malmqusit指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alanus sinicus during summer–autumn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2
9
作者 Yongqiang Shi Song Sun +3 位作者 Chaolun Li Guangtao Zhang Bo Yang Peng J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56-63,共8页
Calanus sinicus is a calanoid copepo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and Japan, and oversummering strategies may have major impacts on their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in turn affect local marine food we... Calanus sinicus is a calanoid copepo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and Japan, and oversummering strategies may have major impacts on their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in turn affect local marine food web structure. The abundance, stage composition, and sex composition of the planktonic copepod C. sinicus were studied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2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o understand how its population recovers from the over-summering state. Results showed that C. sinicus had low reproduction in August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except in waters near the Cheju Island with rich food and moderate bottom temperature, but the reproduction rates here decreased in September–October as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d. When temperature dropped in September–October, C. sinicus actively propagated in coastal shallow waters. However, reproduction rates of C. sinicus individuals inhabiting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 remained low during the three months of the study. The percentage of C. sinicus females was high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ex composition of adult C. sinicus may reflect whether or not the population is in the reproductive mode.Numerous fifth copepodite stage(CV) C. sinicus aggregated in the YSCWM in a suspended developmental stage during the three months of this study, and they potentially served as the parental individuals fo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when conditions became optimal for reproduction later in the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NUS SINICUS stage COMPOSITION SEX COMPOSIT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life history strategy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 黄河流域经济带物流效率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元栋 张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必要运用SF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2)整体来说,整个黄河流域经济带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被高估,导致整体物流效率被大幅度高估。3)从时间角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带物流效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较慢。4)从空间角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带物流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最后对提高该经济带的物流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黄河流域经济带 三阶段DEA模型 物流效率
下载PDF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copepod Calanus sinicus before and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Yellow Sea Cold Bottom Water in the Yellow Sea 被引量:1
11
作者 KANG Jung-Hoon SEO MinHo +1 位作者 KWON Oh Youn KIM Woong-Se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99-106,共8页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Yellow Sea Cold Bottom Water (YSCBW) on the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D- VM) of the copepod Calanus sinicus, we survey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 sinicus at a fixed station in th...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Yellow Sea Cold Bottom Water (YSCBW) on the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D- VM) of the copepod Calanus sinicus, we survey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 sinicus at a fixed station in the Yellow Sea before (spring) and during (summer) formation of the YSCBW. Cold water (〈10℃) was observed in the bottom layer when the water column was thermally stratified in summer, but the water column was thermally well-mixed in spring 201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layers at 3-h intervals using an opening-closing net. Adult females (1-155 ind./m3) showed a clear normal DVM pattern throughout the entire water column in spring, whereas adult males did not migrate. DVM of copepodite V (CV) individuals was not clear, but the maximum abundance of CI-CIV occurred consistently in the upper 10-20 m layer, where there wa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a (Chl-a) (0.49-1.19μg/L). In summer, weak DVM was limited to cold waters beneath the thermocline for adult females (〈30 ind./m3), but not for adult males. The maximum abundance of CI-CIV also occurred consistently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20-40 m) togeth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l-a (0.81-2.36 μg/L). CV individuals (1-272 ind./m3) moved slightly upward noc- turnally to the near-surface layer (10-20 m), wher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25.74℃, but they were not found in the surface layer (0-10 m; 28.3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YSBCW affected food availability at depth and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eading to variation in the amplitude and shape of stage-specific vertical distributions (CI to adults) in C. sinicus before an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cold waters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Sea Cold Bottom Water (YSCBW) copepod Calanus sinicus developmental stages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DVM)
下载PDF
四川省育成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郎晓威 王凤涛 +4 位作者 姬红丽 蔺瑞明 冯晶 曹世勤 姚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291,共8页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省的115份小麦育成品种和299份高代品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苗期对优势小种的高抗CYR32、CYR33和CYR34的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CYR32的高抗比例为40.9%、对CYR34的高抗比例为17.4%,而供试高代品系高抗比例从52.3%降至46.2%;中抗类型育成品种从20.0%增加到40.9%,高代品系从19.6%增加至33.2%。表明条锈菌优势小种更替后一些材料仍保留了部分抗性,后期选育的高代品系兼顾对新小种的抗病性。育成品种在四川成都和甘肃清水成株期鉴定,高抗品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3.9%和3.5%,但高代品系高抗类型比例较高,分别为42.2%和8.5%,表明甘肃和四川条锈菌的致病类型和发病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四川小麦成株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评价 全生育期抗性 成株抗性 基因聚合
下载PDF
引黄灌区玉米喇叭口期追施腐植酸水溶肥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涛 路阳 +3 位作者 赵营 罗健航 刘晓彤 张学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21-1125,共5页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玉米追肥技术,以先玉1225为指示品种,进行了春玉米喇叭口期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意菲乐试验,以评估意菲乐替代玉米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施基肥量(牛粪30 m^(3)/hm^(2)、玉米专用配方肥450 kg/hm^(2...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玉米追肥技术,以先玉1225为指示品种,进行了春玉米喇叭口期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意菲乐试验,以评估意菲乐替代玉米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施基肥量(牛粪30 m^(3)/hm^(2)、玉米专用配方肥4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一致的条件下,各处理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增产作用,特别是喇叭口期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意菲乐11250 mL/hm^(2)兑水750 kg处理和喇叭口期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意菲乐6000 mL/hm^(2)兑水750 kg+抽雄前7 d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意菲乐3750 mL/hm^(2)兑水750 kg处理,这2个处理增产增收效果较显著,籽粒折合产量分别为15778.5、15694.5 kg/hm^(2),较常规对照(基肥+尿素225 kg/hm^(2))分别增产5.00%、4.44%,节本增效分别达到1778.1、2156.6元/hm^(2),建议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腐植酸水溶肥 意菲乐 喇叭口期 叶面喷施 引黄灌区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成因探测——基于因素分解的黄河流域实证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小波 胡静 +1 位作者 贾垚焱 朱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立足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阶段性变化,构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了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成因。结果表明:(1)新发展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既受到传统... 立足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阶段性变化,构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了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成因。结果表明:(1)新发展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既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新发展理念等新因素的影响,二者共同组成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2)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由下游向上游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上中游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下游地区较小,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供需不匹配现象。(3)在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上,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新因素强于传统因素,各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具有一致性,旅游业发展受因子间协同作用影响更大。(4)传统因素中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新因素中创新能力和绿色生产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但其异质性空间效应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阶段 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草原植被物候现象分析
15
作者 张向向 王采娥 +2 位作者 肖向华 森巴提•叶尔木拉提 凯撒•米吉提 《草食家畜》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为全面准确掌握新疆天然草原植被生长基本规律,综合评估新疆草原状况,定性分析评价草原资源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方法】以新疆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结合2021-2022年地面监测数据,通过利用MODIS... 【目的】为全面准确掌握新疆天然草原植被生长基本规律,综合评估新疆草原状况,定性分析评价草原资源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方法】以新疆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结合2021-2022年地面监测数据,通过利用MODIS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新疆天然草原返青期状况、生长期状况和枯黄期状况的变化规律。【结果】2022年草原植被返青期较2021年提前5d,3月5日起开始陆续返青,至4月28日返青基本结束,共持续54d。2022年全疆草原植被长势较2021年同期持平略好,其中北疆、南疆大部分植被长势好于2021年同期,东疆大部分植被长势差于2021年同期。2022年草原植被自8月中旬陆续进入枯黄期,持续到10月下旬大部分地区枯黄结束,68.6%草原植被进入枯黄期,与2021年一致。【结论】全面了解和掌握新疆天然草原物候期的变化规律,有效估测不同年份草原植被长势状况,对科学管理和划定草畜平衡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能够切实提升草原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被 返青 长势状况 枯黄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沿海养殖池塘空间演变阶段性划分及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紫阳 吴晓青 +1 位作者 豆晓 王晓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50-55,共6页
基于1984—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连续长时间序列的养殖池塘空间分布数据,并采用时空热点分析和PLR_FP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池塘空间演变的阶段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池塘面积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年均增加29.3 k... 基于1984—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连续长时间序列的养殖池塘空间分布数据,并采用时空热点分析和PLR_FP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池塘空间演变的阶段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池塘面积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年均增加29.3 km2,时空增长模式多样化,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增长热点分布在滨州沿海、东营河口区西部、垦利黄河口南部,成为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养殖重点分布区,而莱州湾沿岸池塘养殖规模逐渐萎缩。养殖池塘的空间演变过程可划分为起步期(1984—1992年)、平稳期(1993—1998年)、扩张期(1999—2013年)和缩减期(2014—2020年)4个阶段,不同阶段养殖池塘时空增长模式和养殖业发展特征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空间演变 阶段划分 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互作对47~70日龄优矮母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周联高 计伟 朱沛霁 《饲料博览》 CAS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梯度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互作对47-70日龄优矮母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47日龄优矮母鸡25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试验采用3微量元素水平×2维生素水平因子设计,微量元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梯度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互作对47-70日龄优矮母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47日龄优矮母鸡25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试验采用3微量元素水平×2维生素水平因子设计,微量元素水平分为(1000、500mg·kg^(-1)和0 mg·kg^(-1))和维生素水平分为(200 mg·kg^(-1)和0 mg·kg^(-1))。试验阶段为47~70日龄,试验周期24 d。结果表明,主效应(微量元素):各组优矮母鸡的初始均重、末均重、日增重、日采食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其料肉比随着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主效应(维生素):各组优矮母鸡的初始均重、末均重和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200 mg·kg^(-1)维生素组优矮母鸡的料肉比显著低于0 mg·kg^(-1)维生素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之间无交互作用。综上,从47~70日龄优矮母鸡日粮同时除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显著提高料肉比,其提高料肉比的效果为维生素大于微量元素,而单独剔除微量元素对其生长性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矮母鸡 生长后期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代谢物生信分析
18
作者 张育宁 潘骏伟 +5 位作者 杨思琦 李鸿月 钱召影 罗雅萌 翟巧茹 张雷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7,共7页
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呈味物质进行生物信息学模型构建。分析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法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聚为同类... 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油莎豆粕精酿啤酒后发酵期呈味物质进行生物信息学模型构建。分析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法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高;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平行样本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合成模式,且能够聚为同类;啤酒后发酵期差异代谢物分析共鉴定到417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其中有3种上调差异代谢物、30种下调代谢物。京都百科通路分析(KEGG)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定位到18条代谢通路中,半乳糖代谢、色氨酸代谢、味觉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呈味物质代谢途径在后发酵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揭示油莎豆粕精酿啤酒的风味与口感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粕 精酿啤酒 后发酵期 代谢组 生信分析
下载PDF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3
19
作者 宋朝鹏 武圣江 +3 位作者 高远 许自成 张卫建 宫长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246-4254,共9页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μg·g-1FW、19.00μg·g-1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烘烤 变黄期 类胡萝卜素 降解机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变黄期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对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晓远 毕庆文 +3 位作者 汪健 王海明 黎根 刘国顺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59,共4页
研究了变黄期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对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及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处理的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均呈现两个高峰,烘烤44 h时出现第一个高峰,64~68 h出现第二个高峰... 研究了变黄期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对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及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处理的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均呈现两个高峰,烘烤44 h时出现第一个高峰,64~68 h出现第二个高峰。变黄期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37.5℃,持续24 h的处理有利于烟叶保持较高的呼吸速率,烟叶内含物质转化充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黄期 上部烟叶 呼吸速率 化学成分 中性致香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