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象-言”的解构与中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瑾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提出对"象"和"意"进行分类鉴别,提取出其背后蕴含的基础理论,运用新的语言对中医理论重新表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语言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经典“语义三角”辨正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利元 肖跃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4,共4页
C.K.Ogden和I.A.Richards在The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的"语义三角"有明显的"语言中心论"倾向。笔者认为,该语义三角应该以"所指"为轴心,从左至右颠倒排序才能科学揭示"所指"、"思想/能... C.K.Ogden和I.A.Richards在The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的"语义三角"有明显的"语言中心论"倾向。笔者认为,该语义三角应该以"所指"为轴心,从左至右颠倒排序才能科学揭示"所指"、"思想/能指"、"符号"三者间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象、意、言相比照,深入阐述象与意、言与意、象与言之间的关系,认为:(1)象(所指)、意(思想/能指)、言(符号)三者呈顺时针相关与推进关系;(2)象是意、言的核心;意是象、言的中介;言为象的人化、意的物化;(3)象、意、言三者构成开放的三位一体结构,在意(思想)的驱动下不断地推进语言的创造和人类历史的更替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三角 象(所指) 意(思想/能指) 言(符号) 三位一体
下载PDF
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 被引量:7
3
作者 尉利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易传.系辞上》在解经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象、言三个概念,并初步论述了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概念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中充分展开。争论中有三个主要观点,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尽意论。这三个论点在中国古典解释思想中有其重要地... 《易传.系辞上》在解经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象、言三个概念,并初步论述了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概念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中充分展开。争论中有三个主要观点,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尽意论。这三个论点在中国古典解释思想中有其重要地位,对之从诠释学角度进行分析,在与西方前诠释学和一般诠释学的比较中重新审视意、象、言在理解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探讨建立中国诠释学体系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下载PDF
大陆近二十年玄言诗流变研究之检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9-26,共8页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浮浅”实指“浮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研究 中国大陆 流变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庄子》文本的纵向结构层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生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作者总是将某种哲理、旨意寄寓在特定的形象、故事之中,而这特定的形象、故事又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描叙出来,这就由表及里自然地形成了"言"(话语)、"象"(形象)、"意"(意蕴)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庄子》文本极为典型、极富诗性、极具魅力的"召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纵向结构层次 “言”(话语) “象”(形象) “意”(意蕴)
下载PDF
翻译思维中的形象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信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8-20,共3页
翻译是一种渗透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译者运用形象思维。思维学中形象思维的研究为翻译思维中形象思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存在着交叉关系。但是,翻译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亦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体现在翻译的两个阶段:即"... 翻译是一种渗透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译者运用形象思维。思维学中形象思维的研究为翻译思维中形象思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存在着交叉关系。但是,翻译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亦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体现在翻译的两个阶段:即"言—象—意"(理解阶段)与"意—象—言"(表达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维 形象思维 模式 言一象一意 意一象一言
下载PDF
从王弼“言意之辨”解析产品设计语言
7
作者 胡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言”的最重要的“象”的研究,通过研究产品存在的环境、社会、条件这一“语境”和不同生活形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的个体对未知物品的认知差异,来完善设计历程和产品设计所能表达“共同体”的意识或特性的探讨。而这正是目前设计界在设计能力上最值得提升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言之辨 产品设计
下载PDF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论析
8
作者 王炳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关键词 隐喻艺术思维
下载PDF
符号系统等级论与颠倒的“言象意”等级之内在理路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海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5,共8页
语言的"主体性"是本维尼斯特构建"诠释系统"和"被诠释系统"二元等级论的哲学背景,而这一思想形态是以笛卡尔之"我思固我在"论断为源头的——本维尼斯特只是把"人类理性"的"主体... 语言的"主体性"是本维尼斯特构建"诠释系统"和"被诠释系统"二元等级论的哲学背景,而这一思想形态是以笛卡尔之"我思固我在"论断为源头的——本维尼斯特只是把"人类理性"的"主体性"转移到"语言"上。然而,无论是《周易》中"言象意"传统,还是古希腊诗人或《圣经》意义传释方式都呈现出一个以意义先行,并把语言"工具化"的"颠倒的等级"。无论是经典传释过程还是本维尼斯特的等级秩序,其共性在于都是要把语言内化于意义中。但是,本维尼斯特希望通过否定语言的工具性而直接达到意义层面,实际上是把这一过程简单化了。因为在意义传递过程中,语言的中介性与意义具有差异,但又是内在于意义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系统”与“被诠释系统” 语言的主体性 “言象意”等级 中介
下载PDF
魏晋哲学对“言语”之反思——以王弼和僧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蕾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5期52-65,197,共14页
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和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的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和对语言局限性之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的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所要处理的议题的相似性,... 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和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的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和对语言局限性之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的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所要处理的议题的相似性,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之可能性所构建出的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的异同。一是语言使用的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的"不可言说"所带来的语言自觉;二是名与实、名与理之间的关系;三是语词使用中信息的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