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规律的探讨
- 1
-
-
作者
周正卿
徐秀珍
刘志勇
王耀琦
王力江
-
机构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
秦皇岛市昌黎县农业局
秦皇岛市昌黎县种子站
-
出处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15,共7页
-
文摘
通过在冀东地区三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探讨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器官平衡和产量构成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产地不同的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等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呈正相关。从回归方程算出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品种要获得150~200kg/mu的籽粒产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是:株高65cm以上,主茎16节左右,分枝数1~1.28个。在2.5~3万株/mu的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数25个左右。单株粒数45个左右,百粒重15g以上,单株粒重在7~9.5g左右。生物学产量应达到450~600kg/mu,经济系数达到0.35,全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较佳的生育期结构是:出苗至开花期(V_~R_1)30~35d左右,开花至成熟期(R_1~R_8)60d左右,全生育期90~95d左右,生育期比(R/V)值在1.8~2.1左右。吉林、辽宁、北京及石家庄的大豆品种可作冀东地区夏播大豆的重要品种资源。
-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农艺性状
-
Keywords
soybean
strure of growth period
ratios of reproductive vs.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organ eqailibrum
yield componentt
-
分类号
S565.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