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5—2020年中国国控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农田、农作物以及生长发育旬值数据,利用累积暴露阀值超过40 nmol/mol的暴露响应关系(Accumulate Exposure Over a Threshold of 40 nmol/mol,AOT40),评估臭氧污染导...基于2015—2020年中国国控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农田、农作物以及生长发育旬值数据,利用累积暴露阀值超过40 nmol/mol的暴露响应关系(Accumulate Exposure Over a Threshold of 40 nmol/mol,AOT40),评估臭氧污染导致3种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损失。结果显示:在2015—2020年,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与剩余玉米的AOT40年均摩尔比分别为8.4~11.5μmol/mol、6.7~11.5μmol/mol、4.4~8.4μmol/mol、6.8~8.3μmol/mol、5.6~10.1μmol/mol、6.1~8.5μmol/mol、7.8~10.4μmol/mol、7.8~10.4μmol/mol和10.1~12.7μmol/mol。水稻、小麦和玉米AOT40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以及安徽、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为臭氧污染风险地区。2015—2020年中国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以及剩余玉米的相对产量损失分别为16.3%~26.1%、19.6%~33.7%、3.8%~6.6%、6.2%~7.6%、5.5%~10.5%、3.1%~4.3%、5.4%~7.0%、4.9%~6.7%和6.2%~8.0%。2015—2020年因臭氧污染引起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9917.5万t、30282.5万t和7700.6万t,经济损失分别为4.6×10^(10)美元、1.1×10^(11)美元和3.0×10^(10)美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因臭氧污染所导致产量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为该作物主产区。本文量化了2015—2020年由于臭氧暴露导致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损失,结果可为全国臭氧污染管控与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 ^(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 ^(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4,8,16,32,64和128株/m^(2))处理,将其均匀种植在相邻4株旱直播稻的中心位置,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分蘖数、株高、田间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回归模型拟合马唐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马唐在旱直播稻田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马唐密度的增加,旱直播稻的分蘖数、株高和田间透光率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当马唐密度为128株/m^(2)时,旱直播稻播种后60 d的分蘖数减少了83.5%,播种后74 d的株高降低24.4%,播种后75 d的田间透光率(离地75 cm)降低80.91%。马唐对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可造成影响,当马唐密度为2~128株/m^(2)时,旱直播稻产量损失率为5.95%~9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唐密度与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指数函数y=91.7837(1^(-e-0.0525 x))更好地拟合了马唐密度(x)与旱直播稻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除草方式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人工防除马唐的经济阈值为3.79株/m^(2),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喷施10%噁唑酰草胺防治马唐的经济阈值分别为0.63和1.06株/m^(2)。【结论】马唐可通过影响旱直播稻的生长和产量性状导致旱直播稻严重减产,利用植保无人机防治马唐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其防治经济阈值为0.63株/m^(2)。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2015—2020年中国国控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农田、农作物以及生长发育旬值数据,利用累积暴露阀值超过40 nmol/mol的暴露响应关系(Accumulate Exposure Over a Threshold of 40 nmol/mol,AOT40),评估臭氧污染导致3种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损失。结果显示:在2015—2020年,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与剩余玉米的AOT40年均摩尔比分别为8.4~11.5μmol/mol、6.7~11.5μmol/mol、4.4~8.4μmol/mol、6.8~8.3μmol/mol、5.6~10.1μmol/mol、6.1~8.5μmol/mol、7.8~10.4μmol/mol、7.8~10.4μmol/mol和10.1~12.7μmol/mol。水稻、小麦和玉米AOT40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以及安徽、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为臭氧污染风险地区。2015—2020年中国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以及剩余玉米的相对产量损失分别为16.3%~26.1%、19.6%~33.7%、3.8%~6.6%、6.2%~7.6%、5.5%~10.5%、3.1%~4.3%、5.4%~7.0%、4.9%~6.7%和6.2%~8.0%。2015—2020年因臭氧污染引起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9917.5万t、30282.5万t和7700.6万t,经济损失分别为4.6×10^(10)美元、1.1×10^(11)美元和3.0×10^(10)美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因臭氧污染所导致产量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为该作物主产区。本文量化了2015—2020年由于臭氧暴露导致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损失,结果可为全国臭氧污染管控与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