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荟米酒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利华 秦卫东 +1 位作者 宋慧 刘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3-386,共4页
以米酒为凝乳剂,以鲜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芦荟,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制成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发酵型乳饮料。实验结果表明:米酒接种量为7%,蔗糖添加量15%,奶含量30%,复合稳定剂加入量0.2%,芦荟液15%为最佳配方。
关键词 米酒 芦荟 发酵型乳饮料
下载PDF
番茄酸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花兰 姜竹茂 +4 位作者 刘晓 张颂 单静 余志坚 陈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5,共5页
以生鲜牛乳和番茄汁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的比例进行乳酸发酵,经发酵、调配、均质、杀菌等工艺来制成番茄酸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明胶和果胶对酸乳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确定... 以生鲜牛乳和番茄汁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的比例进行乳酸发酵,经发酵、调配、均质、杀菌等工艺来制成番茄酸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明胶和果胶对酸乳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确定了发酵酸奶及番茄酸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及发酵时间与酸度。结果表明,发酵酸奶中生鲜牛奶90%,白砂糖7%,发酵7 h达到70°T时酸奶口味最纯正;番茄酸乳饮料中酸奶25%,番茄汁14%,白砂糖6%,柠檬酸0.04%时番茄酸乳饮料口味最佳,明胶添加量为0.3%果胶添加量为0.07%时稳定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发酵 酸乳饮料 番茄 工艺
下载PDF
果胶在发酵型酸性乳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5-47,共3页
研究了发酵型酸性乳饮料中不同类型果胶用量及三聚磷酸盐添加方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果胶 发酵型酸性乳饮料 应用 三聚磷酸盐 用量 添加方式 稳定性
下载PDF
LB-1乳酸菌饮料对成年女性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世杰 朱宏 +3 位作者 陆淳 何方 冯丽莉 罗永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196,共4页
研究双歧杆菌LB-1乳酸菌饮料对成年女性肠道健康的影响。31名成年女性志愿者进行了连续14 d双歧杆菌LB-1乳酸菌饮料试食试验;试验期间,通过填写《便性调查表》的方式,对受试者的排便次数、粪便颜色、形状、排便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详... 研究双歧杆菌LB-1乳酸菌饮料对成年女性肠道健康的影响。31名成年女性志愿者进行了连续14 d双歧杆菌LB-1乳酸菌饮料试食试验;试验期间,通过填写《便性调查表》的方式,对受试者的排便次数、粪便颜色、形状、排便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31名受试者中29名完成饮用试验。在饮用过程中,受试人员的排便次数出现了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增加(p<0.05),接近了每日1次的理想状态。同时,受试人员的粪便颜色逐步变成橙黄色,饮用结束后,黑色明显减少,受试者整体的粪便颜色出现了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变化(p<0.05)。研究结果提示双歧杆菌LB-1乳酸菌饮料具有促进成人女性肠道健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LB-1 乳酸菌饮料 便性 肠道健康
下载PDF
乳酸和柠檬酸在酸型含乳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秦玉青 应杰 +2 位作者 吴昊 何楚莹 夏宏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通过测量柠檬酸和乳酸低浓度范围下的水溶液的滴定酸度°T和pH,以及在酸牛乳饮品中的应用,绘制出柠檬酸和乳酸在水溶液和酸牛奶饮品中的标准曲线,为生产时计算柠檬酸或乳酸的添加量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乳酸 柠檬酸 酸型含乳饮料 标准曲线
下载PDF
酸乳饮料变色原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红发 王荫榆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以变色酸乳饮料为材料,用脱脂乳琼脂平板培养分离出污染细菌。将污染细菌接种到新鲜配制酸乳饮料中,观察变色情况,从而确定变色原因是细菌污染。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出污染细菌16srRNA序列,测序分析,鉴定污染细菌,初步确定污染原因。
关键词 酸乳饮料 变色 16S RRNA 细菌污染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酸奶饮料中的磺胺抗生素
7
作者 崔晓君 李浩 +2 位作者 徐立恒 武小鹰 谢正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研究了酸奶饮料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8%乙酸=45:55;柱温25℃;检测波长263nm;流速0.8mL/min。结果表明两种磺胺药物在0.05~1m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7.4%~101.9%。本方法具有灵... 研究了酸奶饮料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8%乙酸=45:55;柱温25℃;检测波长263nm;流速0.8mL/min。结果表明两种磺胺药物在0.05~1m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7.4%~101.9%。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准确测定酸奶饮料中两种磺胺类药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酸奶饮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高温酸奶
8
作者 董涛 陈增伦 +1 位作者 周玉玲 刘兰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2年第4期15-16,22,共3页
主要介绍了超高温酸奶的生产工艺及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超高温酸奶 风味 质量指标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手性柱色谱法测定酸奶及乳酸饮料中的L-乳酸及D-乳酸 被引量:7
9
作者 潘艳虹 刘冬梅 何叶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手性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市售酸奶和乳酸饮料中L-乳酸和D-乳酸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酸奶中L-乳酸质量浓度为25~100.00 g/L之间,D-乳酸质量浓度为0.00~2.00 g/L之间,绝大多数的酸奶中L-乳酸的质量分数超过98.00%,D-乳酸质量... 采用手性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市售酸奶和乳酸饮料中L-乳酸和D-乳酸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酸奶中L-乳酸质量浓度为25~100.00 g/L之间,D-乳酸质量浓度为0.00~2.00 g/L之间,绝大多数的酸奶中L-乳酸的质量分数超过98.00%,D-乳酸质量浓度较低;乳酸饮料中L-乳酸质量浓度在10.00~30.00 g/L之间,D-乳酸质量浓度为1.00-3.00 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柱 高效液相色谱 酸奶 乳酸饮料 L-乳酸 D-乳酸
下载PDF
羊奶酸乳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李林强 刘进 《家畜生态》 2002年第3期6-7,16,共3页
本文对羊奶酸乳饮料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鲜羊乳发酵和在饮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够消除羊奶膻味 ,羊奶酸奶添加量为 32 % ,稳定剂添加总量为 0 .35 % ,柠檬酸添加量为 0 .35 % ,螯合剂添加量为 0 .2 %~ 0 .3% ,羊奶酸乳饮料质... 本文对羊奶酸乳饮料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鲜羊乳发酵和在饮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够消除羊奶膻味 ,羊奶酸奶添加量为 32 % ,稳定剂添加总量为 0 .35 % ,柠檬酸添加量为 0 .35 % ,螯合剂添加量为 0 .2 %~ 0 .3% ,羊奶酸乳饮料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奶酸乳饮料 加工技术 膻味 工艺条件
下载PDF
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昊 霍贵成 +2 位作者 田波 李旭 时嘉兴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6年第5期227-228,230,共3页
本研究通过添加分子蒸馏单甘酯来改善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以感观检验、物性学检验、稳定性检验三种评价分析手段加权后综合评定结果为考核指标,确定提高稳定性的最佳添加剂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添加量为0.18%时,乳酸菌饮料口感最... 本研究通过添加分子蒸馏单甘酯来改善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以感观检验、物性学检验、稳定性检验三种评价分析手段加权后综合评定结果为考核指标,确定提高稳定性的最佳添加剂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添加量为0.18%时,乳酸菌饮料口感最佳、稳定性最好,综合评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 分子蒸馏单甘酯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菌株组成饮用型酸奶发酵剂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菲菲 麻志宁 +5 位作者 王祎 李红娟 李洪波 于景华 王妙姝 康红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4-251,共8页
以10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得的酸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菌株组成饮用型酸奶发酵剂指纹图谱。10种发酵乳中的风味成分由醛类、... 以10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得的酸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菌株组成饮用型酸奶发酵剂指纹图谱。10种发酵乳中的风味成分由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和碳氢化合物等6类化合物组成。双乙酰、3-羟基-2-丁酮、乙醛、2-壬酮等14种共有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峰面积>1%,为特征风味物质。基于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对样品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具有可靠性。采用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2种方法的相似度均在0.9255以上,说明用于构建指纹图谱的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型酸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高酰基结冷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常温饮用型酸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越 胡佳麒 +6 位作者 刘冠辰 李文强 吴伟都 王健 冯玉红 薛勇 李言郡 《饮料工业》 2022年第5期13-20,共8页
为探究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L)对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p H 4.30条件下向CMC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的HAGL,考察复配后胶体的流变学性能。进一步将这两... 为探究高酰基结冷胶(High Acyl Gellan Gum,HAGL)对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p H 4.30条件下向CMC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的HAGL,考察复配后胶体的流变学性能。进一步将这两种HAGL在常温饮用型温酸奶体系中加以应用,测定酸奶流变特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HAGL的添加,混合体系的假塑性、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呈现上升趋势;与HAGL-A相比,HAGL-B添加量为0.04g/L的复配胶体溶液具有更高的悬浮能力和较低的口感粘度;动态温度扫描结果表明,HAGL-B复配胶体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凝胶强度。通过比较分别应用HAGL-A和HAGL-B复配胶体对常温饮用型酸奶流变特性和感官的影响,发现HAGL-B复配胶体体系可以显著的提升饮用型酸奶的流变特性,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酸奶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酰基结冷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 流变特性 常温饮用型酸奶
下载PDF
消费者对饮用酸奶后残留情况、饮用说明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含光 张彦 +1 位作者 张燕 张红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3期189-192,共4页
本文采取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331名酸奶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消费者饮用的酸奶包装类型、饮用酸奶后残留感知、饮用方式,调查消费者对利乐钻酸奶盒上的"饮用说明"的认知情况,结果发现酸奶残留普遍,消费者并没有按"饮... 本文采取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331名酸奶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消费者饮用的酸奶包装类型、饮用酸奶后残留感知、饮用方式,调查消费者对利乐钻酸奶盒上的"饮用说明"的认知情况,结果发现酸奶残留普遍,消费者并没有按"饮用说明"方法饮用。这说明要大幅降低饮用酸奶残留量,酸奶盒必须要有"饮用说明",而且要印在显眼的位置,要消费者易见、易懂、易学,这样才能引导消费者选用最节约的饮用方式,从而大幅降低酸奶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酸奶残留 饮用方式 利乐钻 饮用说明
下载PDF
一种高活性益生菌饮用型酸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丽萍 李启明 +1 位作者 朱雅丽 王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4,共5页
研究了益生菌接种比例、发酵条件以及其他饮用型酸奶生产工艺,对产品黏度、酸度、活菌总数、益生菌活菌总数、以及口感(普通消费者口感测试和专业感官品评团队品尝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RX10∶双歧杆菌A接种比例为1∶8,... 研究了益生菌接种比例、发酵条件以及其他饮用型酸奶生产工艺,对产品黏度、酸度、活菌总数、益生菌活菌总数、以及口感(普通消费者口感测试和专业感官品评团队品尝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RX10∶双歧杆菌A接种比例为1∶8,发酵温度为32℃,酸奶发酵80°T后冷却到10℃并冷藏12 h后再30 MPa的压力下均质所得样品的口感、风味最佳,整个15天的冷藏过程中产品品质稳定,活菌总数≥1×10^9g^-1,双歧杆菌活菌总数≥1×10^8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型酸奶 零添加 益生菌 均质
下载PDF
长货架期饮用型酸奶配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媛 廖萍 +4 位作者 李启明 薛梅 朱雅丽 刘海燕 张海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鲜奶、变性淀粉、高酯果胶、琼脂、浓缩乳清蛋白(WPC30)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配料"工艺,制备一款长货架期饮用型酸奶。通过风味和质构的评定研究了各单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其最佳配方条件,随后对发酵温度... 以鲜奶、变性淀粉、高酯果胶、琼脂、浓缩乳清蛋白(WPC30)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配料"工艺,制备一款长货架期饮用型酸奶。通过风味和质构的评定研究了各单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其最佳配方条件,随后对发酵温度和杀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性淀粉在发酵前加入且添加量为0.5%,琼脂添加量为0.15%,WPC30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35℃,高酯果胶在发酵后"二次配料"时加入且添加量为0.5%,杀菌参数为75℃/30 s时生产的长货架期饮用型酸奶稠厚度合适,状态细腻,发酵滋气味良好,产品分别在2~8℃下放置9个月和在室温下放置6个月后,仍能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及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长货架期 饮用型 配方工艺
下载PDF
胀包常温酸奶中产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辉 王镓萍 +2 位作者 陶潇杭 赵志红 张奕敏 《饮料工业》 2022年第4期16-20,共5页
为探究常温酸奶产品的胀包问题,对胀包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产气特性验证,共得到5株产气性质分离株,经鉴定均为地衣芽孢杆菌,并对其耐高温、耐酸性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90℃以下的温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WH_(2... 为探究常温酸奶产品的胀包问题,对胀包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产气特性验证,共得到5株产气性质分离株,经鉴定均为地衣芽孢杆菌,并对其耐高温、耐酸性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90℃以下的温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WH_(2)分离株在95℃加热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菌株(P <0.5),并在100℃时仍可生长;分离株在pH为4.0时均可生长繁殖,在pH为2.0时除WH_(2)分离株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5)。酸性条件下耐高温实验显示,高温条件和酸性环境协同作用时,分离株的耐受性比之单一条件作用时明显降低(P <0.5)。实验为产品杀菌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酸奶 地衣芽孢杆菌 耐酸性 耐高温
下载PDF
炭烧饮用型酸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新 《中国奶牛》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中国乳制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酸奶作为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其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饮用型酸奶是一种低黏度的酸奶,既拥有酸奶的营养,又有饮料的口感。炭烧酸奶近几年发展快速,其焦香浓郁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本研究利用饮用型酸奶... 中国乳制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酸奶作为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其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饮用型酸奶是一种低黏度的酸奶,既拥有酸奶的营养,又有饮料的口感。炭烧酸奶近几年发展快速,其焦香浓郁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本研究利用饮用型酸奶的爽滑口感结合炭烧酸奶的焦香风味,研发了一款炭烧饮用型酸奶。通过对炭烧饮用型酸奶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了褐变工艺和稳定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褐变工艺的食用葡萄糖添加量为4%,褐变温度为94℃,褐变时间为2.5h;稳定体系用0.12%果胶、0.02%结冷胶、0.1%琼脂、0.8%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进行复配;二次均质温度为20~25℃,均质压力为30~40bar;在该工艺和稳定体系条件下,产品质地稳定、口感爽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型酸奶 炭烧工艺 复配稳定剂
下载PDF
褐色饮用型发酵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雅丽 李启明 +5 位作者 孙金威 段雪梅 刘海燕 唐果 方琼燕 史寒琴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8年第1期67-70,共4页
实验以褐变程度、发酵条件、黏度、稳定性和感官品评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褐色饮用型发酵乳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确定了最佳褐变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二次均质压力以及果胶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口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牛... 实验以褐变程度、发酵条件、黏度、稳定性和感官品评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褐色饮用型发酵乳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确定了最佳褐变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二次均质压力以及果胶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口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牛奶、白糖和葡萄糖按18∶1∶1在55℃进行化料,经过4h褐变、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双歧杆菌,34℃发酵11h后与果胶混合,果胶的添加量0.5%,再经过15MPa均质,然后冷却、灌装,由此配方、工艺制备的褐色饮用型发酵乳感官品评得分为9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型发酵乳 褐色 配方 工艺
下载PDF
玫瑰饮用型酸奶稳定剂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洋 李中柱 高航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9期17-20,共4页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玫瑰饮用型酸奶的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玫瑰饮用型酸奶的稳定剂添加量最佳复配方案为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0.32%,果胶0.10%,结冷胶0.033%,此时模型预测感官评分值为86.8分,验证试验结果...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玫瑰饮用型酸奶的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玫瑰饮用型酸奶的稳定剂添加量最佳复配方案为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0.32%,果胶0.10%,结冷胶0.033%,此时模型预测感官评分值为86.8分,验证试验结果为87.2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该稳定体系条件下,能够提供玫瑰饮用型酸奶细腻清爽的口感,并保证产品在货架期良好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饮用型酸乳 复配稳定剂 响应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