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晶 王建富 +2 位作者 沈彤 刘成华 高文献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纤维结合蛋白(Fn)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次接受冠脉内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血清vWF和Fn的测定结果。结果高压氧组在... 目的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纤维结合蛋白(Fn)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次接受冠脉内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血清vWF和Fn的测定结果。结果高压氧组在治疗后vWF及Fn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WF及Fn含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前两组的vWF及Fn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两组vWF及Fn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清vWF及Fn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学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再狭窄 高压氧 von willebrand因子 纤维结合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及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叶青跃 程鹏飞 +3 位作者 周有利 饶汉武 黄承芳 周立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 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相应的方法和仪器测定112例脑梗死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Ag T、v WF、AT和D-dimer水平变化,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 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相应的方法和仪器测定112例脑梗死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Ag T、v WF、AT和D-dimer水平变化,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中PAg T、v WF、D-dime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选取经治疗效果明显好转的78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PAg T、v WF、AT、D-dimer等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后PAg T、v WF、D-dimer降低,A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凝血及纤溶功能亢进、抗凝功能降低等多因素有关。PAg T、v WF、AT、D-dimer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抗凝血酶(AT) D-二聚体(D-dimer)
下载PDF
海带多糖L01抑制血小板活性与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露 黎静 刘爱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海带多糖L01抑制血小板活性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关系。方法:采用注射肾上腺素(Adr)法建立大鼠VEC损伤模型,滤过法测定大鼠血小板黏附性,火棉胶玻片法观察血小板表面聚集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大鼠血... 目的:探讨海带多糖L01抑制血小板活性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关系。方法:采用注射肾上腺素(Adr)法建立大鼠VEC损伤模型,滤过法测定大鼠血小板黏附性,火棉胶玻片法观察血小板表面聚集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完整内皮长度(μm)。结果:模型组自造模第3 d起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第4 d起血小板黏附率均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L01高剂量(50 mg/kg)、低剂量(10 mg/kg)组第4 d和第5 d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低于模型组(P<0.05,P<0.01);造模第4 d,模型组大鼠血浆vWF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L01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第5 d,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L01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呈现出同样的结果(P<0.05);造模第4 d和第5 d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完整内皮长度显示,模型组长度小于生理盐水组,L01高剂量、低剂量组长度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L01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与保护VE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属 多糖类 血小板 内皮细胞 von 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外周血TNF-α、vW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赤多 刘纯 吴南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丹参酮ⅡA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抗凝血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吉薇 顾健 +5 位作者 沈连军 马莉 吴蔚 倪军 王红 方悦之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μg/ml、174.01±33.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5μg/ml、116.40±20.74%(P<0.01),AT的含量(80.42±26.27%)低于对照组(101.78±11.56%)(P<0.01)。结论这些指标可以有助于判断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以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情况,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抗凝血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控制策略对脑出血血肿扩大、vWF、NF-κB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晓飞 刘绪宏 +3 位作者 王荣 许忠 荣效国 徐文俊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76-279,28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控制策略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核因子κB(NF-κB)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至2015-10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ICH患者88例(完成82例,脱落6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控制策略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核因子κB(NF-κB)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至2015-10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ICH患者88例(完成82例,脱落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44例,完成42例,脱落2例)和标准降压组(44例,完成40例,脱落4例)。记录两组降压前及降压1、24 h收缩压,计算降压前和降压24 h血肿量,对比血肿扩大率;降压前和降压5 d测定v WF、NF-κB水平;降压14 d发放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90 d发放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近期预后。结果强化降压组降压后1 h、24 h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降压24 h血肿量(12.03±4.16)ml低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为4.76%明显低于标准降压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治疗5 d v WF(121.54±26.67)%和外周血NF-κB(20.15±9.85)nmol/ml明显低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前和14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组近期预后良好率为78.57%明显高于标准降压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控制策略可预防ICH患者血肿扩大发生,降低v WF、外周血NF-κB水平,改善疾病预后,且对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 强化降压 血肿扩大 神经功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vWF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兰胜 陈冬波 +2 位作者 张世强 陈新军 王保庆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vWF(酶联免疫法)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vWF(酶联免疫法)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vWF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二聚体 VWF
下载PDF
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术后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程卫东 崔可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24 h,2周测静脉血浆P选择素、vWF、内皮素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TIA患者术后1、6、24 h,2周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A组患者术后1、6 h P选择素和vWF明显升高,术后1、6、24 h内皮素1明显升高;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P选择素、vWF、内皮素1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并与病变程度、手术复杂程度有关;术后监测对患者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von willebrand因子 内皮缩血管肽1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下载PDF
一例2A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侯丽虹 张媛 +1 位作者 刘秀娥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40-1042,共3页
为了对1例2A型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进行基因分析,鉴定导致vWD的基因突变位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BT、vWF∶Ag、FⅧ∶C、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RIPA)和多聚体分析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表型诊断,PCR法扩增患者vWF基因全部52个外显... 为了对1例2A型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进行基因分析,鉴定导致vWD的基因突变位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BT、vWF∶Ag、FⅧ∶C、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RIPA)和多聚体分析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表型诊断,PCR法扩增患者vWF基因全部52个外显子,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患者BT延长,vWF∶Ag、FⅧ∶C、RIPA均降低,多聚体分析显示血浆中缺乏大、中分子vWF多聚体。基因分析发现,患者vWF基因28号外显子存在一杂合性错义突变C4738G(L1580V)。结论:患者存在杂合性错义突变(C4738G),而错义突变影响了vWF多聚体的形成,因而错义突变是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VWF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游泳对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谷丰 成春英 +4 位作者 文志斌 蒋海河 唐先明 林国强 何晓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84-1687,169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量强度的游泳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Waster大鼠进行不同强度量的游泳后,测定其血浆组织因子(TF)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 目的研究不同量强度的游泳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Waster大鼠进行不同强度量的游泳后,测定其血浆组织因子(TF)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原。结果①中小量强度游泳后,血浆t-PA活性和t-PA/PAI-1比值明显升高(P<0.01),PAI-1活性却明显降低(P<0.05);大强度量游泳组t-PA活性和PAI-1活性没有明显改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游泳使TFPI水平升高,其中小强度量和中强度组TFPI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中运动量组大鼠血浆TF水平明显降低,TFPI/TF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大强度组的TF和TFPI含量有所升高,但TFPI/TF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③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均可使大鼠血浆TM浓度升高(P<0.05或P<0.01),但对血浆vWF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量强度的游泳可以改善机体的凝血和纤溶功能,而大强度量运动不利于改善纤溶功能,且有可能降低机体的抗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凝血酶调节蛋白 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沙建平 薛耀明 +5 位作者 陈炫 祝彼得 张新胜 陈卫银 冯本华 赵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及胰腺组织血流量的变化,评价重组葡激酶(r—Sak)... 目的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及胰腺组织血流量的变化,评价重组葡激酶(r—Sak)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81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r—Sak治疗组,每组27只。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SAP模型。于制模后6、12和18h检测下列指标:用组织血流仪检测胰腺组织的血流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ET-1、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vWF含量;用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AGm。结果术后6、12和18h SAP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血流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胰腺组织血流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均〈0.05),且术后各时间点PAGm及血中ET-1、vWF、TXB2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6-keto-PGF1α显著降低(P均〈0.05);与SAP模型组比较,r—Sak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PAGm、ET-1、vWF、TXB2含量均显著降低,6-keto-PGF1α则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r—Sak可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的微循环,增加胰腺组织的血流量,对SAP大鼠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重组葡激酶 内皮素-1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下载PDF
PCI术前 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蛋白裂解酶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世雷 陈玉东 刘相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139-414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及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CI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I术后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5)。PCI组vWF-cp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PCI术后低于PCI术前(P<0.05)。血浆vWF水平随冠心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vWF-cp活性水平随之降低。结论 vWF及vWF-cp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栓风险不同呈增高和减低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CI术后vWF及vWF-cp水平变化,提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裂解酶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B_2及6-酮-前列环素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知 顼志兵 顾仁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Keto-PGF1α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免法分别测定173例冠心病和31名健康对照者血浆vWF、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并对不同证型的冠...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Keto-PGF1α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免法分别测定173例冠心病和31名健康对照者血浆vWF、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并对不同证型的冠心病患者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vWF、TXB2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血浆vWF、TXB2、6-keto-PGF1α水平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型(P<0.05,P<0.01)。结论血浆VWF、TXB2、6-keto-PGF1α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素B2 6-酮-前列环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智博 温德良 +2 位作者 刘卫江 谢长江 熊旭明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vWF、AT和DD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vWF、AT和DD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浆vW F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vW F和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AT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39;vWF和D-D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和0.749。结论 vW F、AT和D-D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脓毒症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姗姗 陈亚利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90-392,共3页
近期研究表明机体凝血功能和肝脏微循环障碍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DAMTS13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是由肝星状细胞产生的金属蛋白酶,主要功能是裂解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从而调节血小... 近期研究表明机体凝血功能和肝脏微循环障碍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DAMTS13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是由肝星状细胞产生的金属蛋白酶,主要功能是裂解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从而调节血小板粘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回顾ADAMTS13在多种重症肝病如肝硬化、重症酒精性肝炎、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阻塞病和移植肝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其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认为血浆ADAMTS13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其水平和活性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金属蛋白酶类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急性损伤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春虎 王云雅 +4 位作者 易定华 俞世强 张近宝 陈文生 孙国成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2-84,87,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对全身血管内皮的急性损伤/活化。方法实验分组:Ⅰ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Ⅱ组:60例瓣膜病患者。于术中CPB前、CPB 30 min、CPB后0、4、24、48、72 h共7个时点采集静脉血,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血栓...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对全身血管内皮的急性损伤/活化。方法实验分组:Ⅰ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Ⅱ组:60例瓣膜病患者。于术中CPB前、CPB 30 min、CPB后0、4、24、48、72 h共7个时点采集静脉血,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结果与CPB前相比,Ⅰ、Ⅱ组患者TM、vWF在CPB 30 min显著升高,CPB结束时升至最高点[TM:(5.7±1.3)μg/Lvs(6.6±1.0)μg/L;vWF:(18±3)μkat/Lvs(23±4)μkat/L,均P<0.01],而后下降,但CPB后72 h仍未恢复到CPB前水平(P<0.05)。ET-1在整个过程中先降后升,与CPB前相比[Ⅰ组:(92±5)ng/L,Ⅱ组:(106±6)ng/L],CPB后4h降至最低[Ⅰ组:(70±5)ng/L,Ⅱ组:(78±3)ng/L,均P<0.01],而后逐渐上升,CPB后72 h明显高于CPB前[Ⅰ组:(101±7)ng/L,Ⅱ组:(122±7)ng/L,均P<0.01]。NO含量在CPB后4 h降至最低水平[Ⅰ组:(42±6)μmol/L,Ⅱ组:(43±5)μmol/L],CPB后72h NO含量[Ⅰ组:(58±6)μmol/L,Ⅱ组:(62±10)μmol/L]恢复至CPB前水平[Ⅰ组:(57±6)μmol/L,Ⅱ组:(63±7)μmol/L]。结论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活化,这种损伤大约72h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不同中医证型脓毒症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雅萍 杨敏春 +4 位作者 张召才 蔡国龙 胡才宝 钱沈京 严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内皮细胞功能在中医证型动态整体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将68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按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分为气分证组(23例)、营分证组(28例)、血分证组(17例);以26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各组患者空腹股静脉... 目的探讨脓毒症内皮细胞功能在中医证型动态整体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将68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按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分为气分证组(23例)、营分证组(28例)、血分证组(17例);以26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各组患者空腹股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2、IL-4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除IL-2外,脓毒症组所有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分证组vWf:Ag水平明显高于营分证组[(178.6±51.8)%比(129.1±28.7)%,P〈0.053。脓毒症各组间,营分证组IL-4、WBC均高于气分证组,血分证组WBC高于营分证组(P均〈0.05),而TNF-α、IL-6、IL-2各脓毒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vWf水平随着中医证型的变化而变化;动态观察vWf水平可作为脓毒症辨证的相关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法运 孟令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伴房颤60例为房颤组,无房颤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P-选择素、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伴房颤60例为房颤组,无房颤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P-选择素、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P-选择素、ET-1及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活性增高及内皮功能受损,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和血小板的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内皮素 P-选择素 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兆洋 王赞鑫 +2 位作者 姜月梅 门剑龙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VII因子(F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根据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时间将6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A、B...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VII因子(F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根据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时间将6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A、B组。于术前及术后4、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发色底物法检测FVII和vWF,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AI-1,免疫渗滤法检测D-dimer。术后1、3个月门诊复查D-dime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d2组患者FVII降低,vWF和PAI-1升高,均于术后14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3个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dimer术后4d^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时降至接近术前水平。且除术后14d、1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外,其余时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后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亢进状态,术后延长低分子肝素使用时间对FⅦ、vWF和PAI-1在术后14d内变化影响不明显,可降低D-di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肝素 低分子量 因子Ⅶ von willebrand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雷 夏勇 +4 位作者 李东野 杨煜 张超群 潘德峰 张延斌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探讨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其血浆vWF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作相关分析。同... 目的: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探讨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其血浆vWF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作相关分析。同时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浆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1.24±26.56)%∶(157.11±26.63)%,P<0.01;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95.52±26.57)%∶(165.24±26.90)%、(180.54±18.58)%,P分别<0.01、<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无差异。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02,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