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对缺血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富军 刘月芹 +4 位作者 齐会卿 张玉娜 白磊 檀淼 高倩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Fontaine分级Ⅱb~Ⅳ级)患者66例,术前常规检查...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Fontaine分级Ⅱb~Ⅳ级)患者66例,术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vWF、Fb水平。行介入手术时于动脉鞘植入成功后动脉鞘内、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和介入后病变动脉以远段、介入前和术后1天、2天、7天、14天分别取静脉血检测vWF、Fb水平。观察内皮功能、凝血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他临床指标。结果介入组介入前动脉鞘内、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和介入后病变动脉以远段的vWF、Fb水平逐渐升高;vWF(147.6±17.3)%、(231.3±32.6)%、(299.2±35.2)%,Fb(3.91±0.26)g/L、(4.97±0.29)g/L、(5.69±0.28)g/L(均P<0.01);静脉血vWF、Fb水平于术后1天达高峰,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4天vWF、Fb水平低于治疗前。静脉血介入前、介入1天、2天、7天、14天vWF(148.3±16.4)%、(199.3±18.6)%、(176.5±18.1)%、(144.1±15.3)%、(128.5±11.4)%、Fib(3.88±0.23)g/L、(4.96±0.30)g/L、(4.59±0.25)g/L、(3.96±0.32)g/L、(3.11±0.19)g/L(均P<0.01)。结论缺血可引起内皮功能的损伤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介入治疗可进一步增加动脉内皮功能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应早期进行内皮功能保护和抗凝治疗,介入后下肢血流改善,动脉内膜修复后,其内皮功能改善,高凝状态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下肢 von WILLEBRAND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vWF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艳玲 赫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18例;洛伐他汀组(B组)34例,20mg/d;氟伐他汀组(C组)36例,2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18例;洛伐他汀组(B组)34例,20mg/d;氟伐他汀组(C组)36例,20mg/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30d血清vWF浓度和血脂浓度变化。结果: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能显著降低vWF的浓度,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血清vWF水平降低与血清TC、TG、LDL的水平降低、HDL的水平升高不相关。结论: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就可明显改善血脂,降低vWF水平,具有完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洛伐他汀/治疗应用 脂肪酸类 单不饱和/治疗应用 吲哚类/治疗应用 von Willebrand因子/分析
下载PDF
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中患者血浆sTM和vWF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龚园 陈春 +5 位作者 侯俊 汤和青 方为 冯雪刚 孙德海 朱耀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研究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心肺转流(CPB)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戊乙奎醚0.02mg/kg和吗啡0.01mg/kg;东莨菪碱组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3mg和吗啡... 目的研究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心肺转流(CPB)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戊乙奎醚0.02mg/kg和吗啡0.01mg/kg;东莨菪碱组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3mg和吗啡0.01mg/kg。分别于术前、CPB前、CPB后30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d和3d采血测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浆sTM和vWF在CPB后30min至术后1d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CPB期间至术后3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急性损伤,戊乙奎醚可以显著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乙套醚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心肺转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