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1
作者 沈鲁 彭俊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青年文化 现代性
下载PDF
“青年向”:文化自信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的自觉拓展
2
作者 陈海燕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中国动画电影正处在从“文化自觉”迈向“文化自信”的关键性转型时期,由此也正在以往的“低幼向”与“合家欢”方向之外积极区分目标观众,自觉拓展并巩固分层市场,瞄准数量庞大的青年受众,探索一套与“青年向”契合的生产营销机制。“... 中国动画电影正处在从“文化自觉”迈向“文化自信”的关键性转型时期,由此也正在以往的“低幼向”与“合家欢”方向之外积极区分目标观众,自觉拓展并巩固分层市场,瞄准数量庞大的青年受众,探索一套与“青年向”契合的生产营销机制。“青年向”国产动画电影以过去引进美、日动画所培养起来的庞大观众群体为基础,在叙事上摆脱了“低幼”标签,开始通过动画体裁探讨成人世界的现实问题,在审美上自觉形成了一种融汇着古今中西元素的新的美学风格。票房数据和观众口碑都可以佐证,“青年向”有望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给国产动画电影产业链补充一个重要环节,并与“低幼向”“合家欢”作品一起朝着“国漫崛起”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 “青年向” 文化自信 受众拓展
下载PDF
知青影视中“书”的意义探寻——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高考1977》《雪花那个飘》为例
3
作者 谢丽娜 鄢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知青影视在道具的使用中,通常将“书”作为重要的表现着力点。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高考1977》《雪花那个飘》为例发现,知青影视有别于其他影视将“书”作为日常性的道具符号,而是对其进行刻意的画面展示,促使“书”成为特殊的符号... 知青影视在道具的使用中,通常将“书”作为重要的表现着力点。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高考1977》《雪花那个飘》为例发现,知青影视有别于其他影视将“书”作为日常性的道具符号,而是对其进行刻意的画面展示,促使“书”成为特殊的符号,显示出深层意蕴,同时对于建构起大众的“青春理想”的集体记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影视 “书” 符号 集体记忆
下载PDF
中国青春电影中“萌”元素对大学生的美育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伟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萌”元素在中国青春电影中的发展呈现出本土化的流变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萌”元素的硬植入“、萌”元素的内化和“萌”元素的本土化三个基本特征。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以“萌”元素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 “萌”元素在中国青春电影中的发展呈现出本土化的流变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萌”元素的硬植入“、萌”元素的内化和“萌”元素的本土化三个基本特征。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以“萌”元素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和青春电影的重要欣赏群体,二者的结合演绎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美育价值,同时也存在负面的消极影响。应该辩证性地看待青春电影中“萌”元素对大学生美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严肃对待这一文化现象的美育影响的同时也无需过度焦虑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全方位多途径的美育教育下,“萌”文化难以撼动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春电影 “萌”元素 二次元文化 大学生美育
下载PDF
重塑与移换: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的跨文化改编
5
作者 郭学军 刘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14-117,共4页
《五个扑水的少年》翻拍自日本导演矢口史靖的同名电影。该片在创作时自觉呼应本土语境,成功塑造出新时代青年形象,并基于社会现实进行主题转换,切实观照本土青少年的精神需要;同时,对原作中的各类符号进行适宜的替换、添加与沿用,营造... 《五个扑水的少年》翻拍自日本导演矢口史靖的同名电影。该片在创作时自觉呼应本土语境,成功塑造出新时代青年形象,并基于社会现实进行主题转换,切实观照本土青少年的精神需要;同时,对原作中的各类符号进行适宜的替换、添加与沿用,营造出中国化故事氛围,成功实现了跨文化改编。该片的改编实践印证了青春片跨文化翻拍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结合本土语境和社会现实进行合理化改编,能否讲述契合中国观众审美经验和情感诉求的本土青春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扑水的少年》 跨文化改编 青春片 本土化
下载PDF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创意实验——基于“人际关系系列电影”项目的考察
6
作者 缪学超 赵薏涵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26-35,共10页
“人际关系系列电影”项目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项课程改革实验,通过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经过编辑的电影片段,引发青少年对电影中人物行为及其背后原因的讨论与思考,进而帮助青少年澄清价值观。虽然该项目持... “人际关系系列电影”项目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项课程改革实验,通过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经过编辑的电影片段,引发青少年对电影中人物行为及其背后原因的讨论与思考,进而帮助青少年澄清价值观。虽然该项目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却为青少年直面与探讨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彰显了电影作为教学媒介的活力与价值。就“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而言,“人际关系系列电影”项目是对青少年尤其是社会中下层青少年群体予以特别关注的体现,也是以凯利赫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者对社会问题理解与关切的结果。从这一意义而言,“人际关系系列电影”项目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颇具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系列电影” 教育电影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青少年 课程改革实验
下载PDF
近十年国产青春类型电影的情节设置
7
作者 李佩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205-208,共4页
本文从国产青春类型电影的空间设置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入手,分析镜像对照下情节设置的叙事作用、人物的内在情感逻辑,透视国产青春类型电影中“怀旧视阈”下同质化和“后喻时代”下无序化两大问题表征,旨在对国产青春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春类型电影 情节设置 空间设置
下载PDF
红色电影中爱国青年形象的时代变革及其价值启示
8
作者 张智平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红色电影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新时代爱国青年银幕形象不断突破传统模式,这在拓宽红色电影生存之路的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生命力。红色影片中爱国青年形象塑造方式从标签式总体定... 红色电影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新时代爱国青年银幕形象不断突破传统模式,这在拓宽红色电影生存之路的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生命力。红色影片中爱国青年形象塑造方式从标签式总体定性走向分层式微观确认的过程,昭示了中国红色文艺作品在集体主义语境下对个性的呼唤和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关注,这条变革路径彰显了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爱国青年 形象变革 价值启示
下载PDF
动画短片在青年群体中对乡村文化的积极传播
9
作者 姜梦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64-69,共6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为促进社会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代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认同感逐渐缺失,最终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该文通过研究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现状,分... 乡村振兴是国家近年为促进社会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代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认同感逐渐缺失,最终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该文通过研究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现状,分析乡村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困境与机遇;结合动画短片的生产、传播特点和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探讨动画短片在青年群体中积极传播乡村文化的可能性和方法。该文提出借助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趋势,利用动画短片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以及动画短片创作生产过程中的优势与乡村文化传播相契合,助力乡村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良性传播,达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短片 青年群体 乡村文化 青年文化 文化传播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城乡迁移题材电影中进城青年形象嬗变(1978—2022年)
10
作者 林筠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以电影中的进城青年形象塑造为切入口,借鉴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梳理新时期以来反映城乡迁移题材的电影,总结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类典型青年形象。同时指出电影中所存在的一些刻板形象问题,认为塑造更立体更多元的青年形象,是建构中国电影文... 以电影中的进城青年形象塑造为切入口,借鉴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梳理新时期以来反映城乡迁移题材的电影,总结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类典型青年形象。同时指出电影中所存在的一些刻板形象问题,认为塑造更立体更多元的青年形象,是建构中国电影文化景观与新时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迁移题材电影 进城青年 形象嬗变
下载PDF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芳华》为例
11
作者 郭羽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6期1-4,25,共5页
从古至今,我国经常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来取长补短,传播本族文化,吸纳外族文化,在此过程中,让本族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延伸。一直以来,教育、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都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影逐... 从古至今,我国经常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来取长补短,传播本族文化,吸纳外族文化,在此过程中,让本族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延伸。一直以来,教育、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都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影逐步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崭新媒介,让观众可以透过荧幕,在短时间内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万象。如何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电影片名及影片字幕进行翻译,拉近源语影片与目的语观众的距离,成为摆在译者面前最严峻的挑战。该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电影《芳华》为依托,从电影片名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两方面对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 片名 字幕 翻译 《芳华》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春电影创作的性爱观审视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智忠 马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近年来,中、低成本"青春电影"呈现为票房井喷,其创作中伦理价值取向成为学术关注的热题。文章从青春电影文本出发,审视其性爱观表述所潜藏的"新封建主义"实质,以期提升其艺术"品相",促进其性爱观的健康... 近年来,中、低成本"青春电影"呈现为票房井喷,其创作中伦理价值取向成为学术关注的热题。文章从青春电影文本出发,审视其性爱观表述所潜藏的"新封建主义"实质,以期提升其艺术"品相",促进其性爱观的健康表述。文章认为,我们应该给青春影像多一些清新脱俗的气息,形成青春题材电影的科学发展观,摒弃艺术与商业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提倡一种有思想的艺术性与有艺术的思想性的和谐统一,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同时,着眼"网生代"电影的创作思路,关注网生代电影及文化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关系,从而在更加分众化、订制化的"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时代"秉持传统美德、现代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共生,推动青春电影创作"性爱观"的有序表述,进而促进其提升电影品质,实现文本票房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当代中国电影创作 青春电影 新封建主义 性爱观 伦理价值
下载PDF
物欲时代心灵的抚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策略与价值观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路春艳 王占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4,共9页
青春电影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电影类型之一,短短几年内蜂拥而至的大量青春电影虽然在故事内容与表现风格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内在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观表达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相通性:一方面高扬精神的力量,通过"... 青春电影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电影类型之一,短短几年内蜂拥而至的大量青春电影虽然在故事内容与表现风格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内在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观表达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相通性:一方面高扬精神的力量,通过"治愈系"的叙事机制与表现风格,诉诸情感的力量,来抚慰年轻人饱经挫折、烦恼、困惑的受伤心灵;另一方面又对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加以肯定,通过精致的视听语言营造了缤纷、奢华的都市生活影像,对现代消费物欲进行无节制地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原本要传达的情感主题,造成了影片在价值观传达上的撕裂与分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叙事策略 都市生活空间 价值观
下载PDF
青春电影的新“伤痕”主义透视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智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0,227,共5页
"伤痕"由最初的病理范畴扩延到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注青少年成长及青春疼痛的"伤痕文学",再到新世纪以来在青春电影中渐渐展现出来的更明显、更多元的由教育、金... "伤痕"由最初的病理范畴扩延到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注青少年成长及青春疼痛的"伤痕文学",再到新世纪以来在青春电影中渐渐展现出来的更明显、更多元的由教育、金钱、性、暴力等引起的触及心理、灵魂、价值观、人生观的新的"青春伤痕",由"伤痕"主义到新"伤痕"主义,它伤在何处?痛在哪里?文章通过解读青春电影对这个时代青年们迷茫的青春与疼痛的灵魂的拷问,透视青春电影中的新伤痕主义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伤痕 新“伤痕”主义 青春电影 电影伦理
下载PDF
不可复制的青春——“80后”的退场与青春片的“终结”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8-124,共7页
2010年以来的华语电影版图中,青春片所形成的银幕影响无法令人忽视,同时这批影片也呈现出了较为典型的类型电影特征。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春片背后的叙事动力并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文化动力,而... 2010年以来的华语电影版图中,青春片所形成的银幕影响无法令人忽视,同时这批影片也呈现出了较为典型的类型电影特征。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青春片背后的叙事动力并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文化动力,而是中国"80后"群体的现实焦虑与文化诉求。这不仅意味着近年来的青春片需要一个剥离出"青春电影"后独立的观察视角,而且意味着这一文化景观内的青春片恰恰是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而只能向内繁衍却不可向外复制。随着2016年以来青春片的式微以及具有"青春终结"符号意义的文本出现,这种青春片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也显得更为确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片 怀旧叙事 80后 青年文化 前喻社会
下载PDF
论电影《栀子花开》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宗荣 张新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3-96,共4页
青春电影《栀子花开》收获了较高票房。影片的青春与爱情主题、超高颜值的当红明星、《栀子花开》歌曲积淀的审美情怀、有力的广告宣传等,都是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与其他青春电影同质化的青春、不合逻辑的情节、俗套的桥段、浅... 青春电影《栀子花开》收获了较高票房。影片的青春与爱情主题、超高颜值的当红明星、《栀子花开》歌曲积淀的审美情怀、有力的广告宣传等,都是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与其他青春电影同质化的青春、不合逻辑的情节、俗套的桥段、浅薄的内涵等艺术性上的缺失导致影片广受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开》 青春电影 商业性 艺术性
下载PDF
新世纪都市青春爱情电影的伦理性批判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智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7,168,共6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都市青春爱情电影出现了一系列价值观迷乱的问题:从金钱至上到诚信缺失,从传统的贞操观迷失到性与暴力的过度表达。同时,青春电影一样被资本逻辑绑架,其美学诉求表现出功利化、去电影化,呈现贫血病灶。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青春爱情电影 价值迷乱 美学贫血
下载PDF
垂直上海的五级分层:对五部上海题材青春电影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50,共10页
在五部当代上海题材的青春电影中,可发现垂直化上海的五层都市空间,即天台、写字楼、高架路、石库门和地下空间,对每层空间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品格均可进行指证。其中以天台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上海公园》呈现了青年一代的不切实际和自我封... 在五部当代上海题材的青春电影中,可发现垂直化上海的五层都市空间,即天台、写字楼、高架路、石库门和地下空间,对每层空间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品格均可进行指证。其中以天台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上海公园》呈现了青年一代的不切实际和自我封闭;以写字楼为主要故事空间的《大城小事》则呈现了中产阶级居高临下的虚假性;以高架路为故事空间的《夜.上海》提供了两个层级之间过于理想化的沟通方案;《美丽新世界》现实主义地呈现了社会底层大众进入并安居城市的欲求与阻力;《苏州河》则在呈现地下空间罪恶常态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题材电影 青春电影 城市空间 文化地理
下载PDF
关于电影产业升级的若干关键词 被引量:4
19
作者 厉震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6,共7页
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发展到了需要市场品质的阶段。它关乎以下若干关键词:一是职业制片人,他应该是电影的"第一作者",他是什么风格,电影即是什么风格;二是专业化分工,使许多原来不曾获得充分重视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产业环节以及新... 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发展到了需要市场品质的阶段。它关乎以下若干关键词:一是职业制片人,他应该是电影的"第一作者",他是什么风格,电影即是什么风格;二是专业化分工,使许多原来不曾获得充分重视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产业环节以及新兴行业在电影产业链中不断"破土而出";三是后电影产品,需要设立一种"大电影产业"的概念;四是新赢利模式,进行各种"持续的盈利能力"的尝试;五是青年人社区,强化在线选座、预售票以及其他宣传营销方式的"互联网+"创意创新;六是电影生态学,不能重蹈"热钱""炒坏"一个行业生态的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产业 职业制片人 专业化分工 后电影产品 青年人社区 电影生态
下载PDF
日本青春励志电影浅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青春励志电影是一个新兴的电影类型,特别是在日本,这种类型受到了关注和好评。本文从青春励志电影在日本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励志电影的比较及其艺术特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日本电影 励志片 青春励志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