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olicy of HIV/AIDS Prevention in Youth Groups in Thailand
1
作者 Orathai Srithongtham Taweewun Chaleechrua Bancha Promdit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Thailand was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HIV/A1DS prevention in risky group, The youth is one of groups with sexual risk behaviors to HIV/AID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lucidate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t th... Thailand was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HIV/A1DS prevention in risky group, The youth is one of groups with sexual risk behaviors to HIV/AID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lucidate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t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and to explain the obstacle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method was qualitative study. The stakeholders were 88 peopl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in-depth interview and cod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The policy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national AIDS committee to the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DDC) and provincial level. This process was lacking budget support. The provincial AIDS committee was monitored by the provincial health office, cooperating with the central level. The major role was to transfer the policy to the school, Local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LAO) and associated organization. The activity was funded by provincial, global funds, and outside 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the core activities were AIDS knowledge, establishing core youth groups, and building the network of AIDS. The obstacle at the national level was changing the policy process from one with a budget to one without budget. In the area of practice, the AIDS problem and the effects of the risk behavior in youth groups were slightly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HIV/AIDS PREVENTION youth group
下载PDF
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中国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宣长春 王小莉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型问卷调查,提出社交媒体广告接触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并验证社交网络日常化参与的中介作用以及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其中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 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型问卷调查,提出社交媒体广告接触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并验证社交网络日常化参与的中介作用以及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其中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高文化紧密度地区,低文化紧密度地区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关注广告的社会效果,为后续社交媒体广告社会效果的理论建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社交媒体广告接触 价值观 物质主义 社会效果
下载PDF
“摆烂”热词背后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东坡 尚德琛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119-128,F0002,共11页
“摆烂”一词流行的背后是部分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的表露,其形成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转型中青年竞争疲倦后习得性无助的加剧,现实困境中青年群体焦虑情绪在网络媒介上的宣泄与传染。“摆烂”一词承载的消极社会心态会消解青年人的奋斗意... “摆烂”一词流行的背后是部分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的表露,其形成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转型中青年竞争疲倦后习得性无助的加剧,现实困境中青年群体焦虑情绪在网络媒介上的宣泄与传染。“摆烂”一词承载的消极社会心态会消解青年人的奋斗意识和集体意识,影响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通过提升青年心理素质、强化主流价值观培育,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和治理,关注青年的刚需问题和心理诉求等治理策略,有助于解决我国青年的心态困境,实现消极社会心态的积极转向,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 网络热词 社会心态 青年群体
下载PDF
态度·速度·广度共振:青年“圈群”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琴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圈群”作为一种新的场域和样态,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存在。青年“圈群”抱团成群,快速黏合、信息自由、圈圈传递等特征给予了青年个体在满足“建圈初心”的同时纷纷“出圈”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多元共治的社会环境、高速... “圈群”作为一种新的场域和样态,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存在。青年“圈群”抱团成群,快速黏合、信息自由、圈圈传递等特征给予了青年个体在满足“建圈初心”的同时纷纷“出圈”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多元共治的社会环境、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扁平化的“圈群”结构作为正向外部变量,为青年“圈群”的出圈行为进行关系、信息和技术的赋权,激发青年群体在“同质相吸”下的“出圈”行动热情,在“技术赋权”中获得了“出圈”行动的渠道,并通过“互动模式”加剧“出圈”行动的延伸。青年“圈群”组织的兴起,为国家治理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圈群” “出圈”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青年心理问题探讨
5
作者 赵彤 王志恒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探讨青年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压力问题,为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省F县Z社区内的青年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75%的人面对突发公共卫... 探讨青年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压力问题,为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省F县Z社区内的青年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75%的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增加心理压力,只有7%的人不受此影响,同时有30%的人不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由此建议社区设立心理服务专线、建立心理服务中心,以便有针对性地向青年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合理分配社区工作者上门走访、线上咨询,有助于青年群体走出心理压力困境。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心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青年群体 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
下载PDF
谁是对的人: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年人的择偶观
6
作者 聂静虹 左翊廷 郑汉卿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6,共14页
青年是社交媒体中活跃的主角。社交媒体在成为青年主要信息获取渠道,便利他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择偶是青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社交媒体的发展对青年择偶观的影响不容小觑。本研究主要探讨社交媒... 青年是社交媒体中活跃的主角。社交媒体在成为青年主要信息获取渠道,便利他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择偶是青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社交媒体的发展对青年择偶观的影响不容小觑。本研究主要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年择偶观的可能影响路径及具体机制。通过对29名青年用户的深度访谈发现,社交媒体对青年择偶观存在四种中观层面上的影响路径,分别为理解、定向、表达和娱乐。在微观层面上,单一社交媒体平台使用和跨社交媒体平台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通过影响青年用户的信息可见性及内容相关性,使其形成五种不同的感知,分别对青年择偶观产生不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社交媒体虽然存在信息茧房效应,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相关条件时才会出现,进而影响青年的择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青年群体 择偶观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信息茧房
下载PDF
早年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生育动机的影响
7
作者 吴华安 唐泽莲 李雨晴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5期43-60,共18页
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将生育动机分为个人导向型和家庭导向型,探讨了早年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生育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年留守经历会减弱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家庭导向型生育动... 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将生育动机分为个人导向型和家庭导向型,探讨了早年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生育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年留守经历会减弱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家庭导向型生育动机,并加强其个人导向型生育动机;异质性分析表明留守经历主要弱化男性、“90后”、独生子女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的家庭导向型生育动机。而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会通过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地位进而影响其成年后的家庭导向型生育动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对仅父亲外出以及在0~3岁时经历留守的群体的家庭导向型生育动机的负面影响程度更深,且最终会降低其生育意愿。因此,应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尽力弥补其家庭父母教育和情感的缺失,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生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生育动机 青年群体 留守儿童 个人导向 家庭导向
下载PDF
青年“emo时听红歌”:现象、本质与启示
8
作者 闫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7-72,99,共7页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emo” “拒绝emo” 网络圈群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网络互喷群:青年群体语言越轨行为的“在轨”认同构建
9
作者 杨嫚 曾悦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
网络互喷群是在百度贴吧、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中以“网络喷子”为主要成员,互喷、对喷为互动方式,具有特定群体规范与群体文化特征的网络社群。网络互喷群中的成员在社群互动中形成了对语言越轨行为合理化、日常化的群体认同。通过对自我... 网络互喷群是在百度贴吧、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中以“网络喷子”为主要成员,互喷、对喷为互动方式,具有特定群体规范与群体文化特征的网络社群。网络互喷群中的成员在社群互动中形成了对语言越轨行为合理化、日常化的群体认同。通过对自我作为“网络喷子”群体中“他者”存在的优越性认同构建,网络互喷群成员从身份层面合理化了其进行语言越轨的行动叙事,“喷”成为一种实现自我展演、身份区隔的方式;网络互喷群内游戏化的“对喷”互动削弱了谩骂行为的暴力属性与道德层面的失范感,强化了群体成员身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社群空间中对“喷”作为群体秩序和等级标准的规则构建,使得“喷”进一步由一种反常的越轨行为转化为社群成员日常化的交流方式和一种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方式。这种群体语言越轨行为的背后体现了社会性的情绪宣泄与戾气疏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喷群 语言越轨 网络社群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青年微型住宅家具设计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佳辉 李杨 《设计》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微型住宅,提高青年群体的居住品质,探索微型住宅的家具设计策略。运用设计事理学思考方式,把空间功能区看作“事”系统的一个外部因素,青年群体看作“事”系统的主体,分析微型住宅和青年群体的关系,通过把青年的居住活...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微型住宅,提高青年群体的居住品质,探索微型住宅的家具设计策略。运用设计事理学思考方式,把空间功能区看作“事”系统的一个外部因素,青年群体看作“事”系统的主体,分析微型住宅和青年群体的关系,通过把青年的居住活动与住宅空间进行结合,针对居住的问题提出设计方向。家具设计协调青年群体与微型住宅的关系,营造整洁的环境,提出了适用狭小环境的家具的方法和成长型家具设计策略,提升居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住宅 空间设计 设计事理学 家具设计 青年群体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孔乙己文学”现象探赜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雅丽 徐向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孔乙己文学”是当下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新表征,其诞生直观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困境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色彩,深层折射出青年群体处于社会加速漩涡的焦虑。娱乐性、碎片化、聚集性和中心化构成了“孔乙己文学”的鲜明特征。在主流文化的... “孔乙己文学”是当下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新表征,其诞生直观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困境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色彩,深层折射出青年群体处于社会加速漩涡的焦虑。娱乐性、碎片化、聚集性和中心化构成了“孔乙己文学”的鲜明特征。在主流文化的引导和青年文化的积极建构下,“孔乙己文学”逐渐被收编,但是其聚焦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观照了青年群体的文化生态,暴露出青年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剖析“孔乙己文学”的诞生逻辑、明晰其特征并对其现象进行反思疏导,对于社会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孔乙己文学 青年群体 主流文化
下载PDF
功能断联与精神联结——河西走廊止语徒步者的本真自我实践过程研究
12
作者 陈曦 吴传龙 罗秋菊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3,共14页
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普遍遭遇自我迷失与生存性焦虑的精神危机,经常出现身体在场但精神断联的状况。近些年,青年群体通过荒野徒步户外旅游活动进行本真自我实践,逐渐找到上述问题的应对之道。文章以河西走廊止语徒步活动为例,对18位参... 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普遍遭遇自我迷失与生存性焦虑的精神危机,经常出现身体在场但精神断联的状况。近些年,青年群体通过荒野徒步户外旅游活动进行本真自我实践,逐渐找到上述问题的应对之道。文章以河西走廊止语徒步活动为例,对18位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探索活动参与者在荒野徒步中的本真自我实践过程,并剖析了其中的关键性条件与内在性机理。研究表明:(1)河西走廊止语徒步活动参与者成功完成了存在主义本真自我实践,这种本真自我具有多维结构,以包括身体本能与自我认知的内在本真自我为基础,在与自然、历史、他者紧密联结中又塑造出自然本真性、时间本真性、人际本真性组成的关系本真自我;(2)参与者的本真自我实践经历了陷入自我怀疑、学会自我掌控、促进自我反思和建立联结能力4个阶段,是一个“向内看见自己、向外联结世界”的过程;(3)身心挑战的荒野自然环境与功能断联的强行设置(断网与禁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真正为参与者创造了一个能够回归身心的行走环境,呈现出功能断联与精神联结的辩证关系。文章揭示了荒野徒步这类户外旅游与严肃休闲活动在当代青年应对精神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过程机制,同时也扩展了现有研究对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本真自我 户外旅游 荒野徒步 去数字化旅游
下载PDF
群际接触影响两岸青年合作的文化机制研究
13
作者 肖日葵 李舒欣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3期49-65,共17页
群际接触是促进群际和谐与改善群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岸青年的群际接触有助于深化两岸青年群体融合发展。以群际接触理论为依据,对414名台湾地区青年开展社会心理学实验,在探究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影响基础上,比较不同文化... 群际接触是促进群际和谐与改善群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岸青年的群际接触有助于深化两岸青年群体融合发展。以群际接触理论为依据,对414名台湾地区青年开展社会心理学实验,在探究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影响基础上,比较不同文化取向台湾地区青年群际接触效果的差异,并揭示文化情境的启动效应。研究发现:(1)文化取向发挥调节作用,积极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个人主义水平的调节。越推崇集体观念和人际联结的台湾青年,积极群际接触越积极,表现出的合作水平越高。(2)文化情境对台湾地区青年的文化取向有启动效应,文化取向模糊的台湾地区青年发生个人主义—取向模糊—集体主义之间的梯度变化,对两岸青年合作产生积极影响。从群际合作研究的文化维度探究群际接触影响两岸青年合作行为的文化机制,证明了通过文化进一步提升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质量的学理依据。实践上,在两岸现有接触条件下,聚焦台湾地区青年群体内在文化特征,从推崇集体观念和人际联结的台湾地区青年群体着手,夯实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意识,有助于优化两岸青年群际接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文化取向 两岸青年合作
下载PDF
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显著特征、生成机理与引导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显著特征与生成机理,加强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引导转化,应该甄别话语,掌握青年网络话语性质和动态;治理话语,加快净化网络话语生态环境;融入话语,贴近青年网络话语表达范式,从这三方面引导青年网络话语创新,推动青年网络话语和主流话语实现共通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 主流话语 话语生态
下载PDF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吴梦凡 曾传华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PERF模型、LSQ模型及S-O-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PERF模型、LSQ模型及S-O-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便利性、服务态度及经济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2)物流服务满意度正向影响购后行为;(3)物流服务满意度在便利性和重复购买之间及便利性和口碑评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物流服务满意度在服务态度和口碑评价之间及服务态度和重复购买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 购后行为 青年群体 SERVPERF模型
下载PDF
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跨文化性别形象的青年传播圈层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巩述林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圈层化传播是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交往的重要形式。文章从青年社交媒体用户对跨文化女性形象的圈层认知建构出发,剖析青年传播圈层形成的内源机制与外源动因。基于网络田野和深度访谈法,研究发现:圈层化传播是青年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青年... 圈层化传播是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交往的重要形式。文章从青年社交媒体用户对跨文化女性形象的圈层认知建构出发,剖析青年传播圈层形成的内源机制与外源动因。基于网络田野和深度访谈法,研究发现:圈层化传播是青年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青年群体内部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已成为网络多元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全球化系统下的本土话语逻辑生成过程中,青年传播圈层对跨文化性别符号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本土化加工。在新型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双重作用下,围绕跨文化性别形象所形成的青年传播圈层呈现出性别层面的“去中心化”和族裔层面的“再中心化”特征。青年圈层传播路径一方面折射了后全球化时代文化杂糅对青年群体身份建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青年圈层围绕价值观念和话语建构权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传播圈层 跨文化符号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敏 朱金雅 李玉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5~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表(SDS)、狂躁量表(BRM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简易应对量表(SC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BRMS评分分别为(45.88±6.25)分、(56.84±7.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84±7.82)分、(22.45±3.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疏远、歧视经历、认可刻板印象及社交回避、对抗病耻感评分分别为(1.32±0.52)分、(1.36±0.49)分、(1.55±0.63)分、(1.86±0.82)分、(3.59±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0.83)分、(2.40±1.13)分、(2.10±0.93)分、(2.48±1.07)分、(2.55±1.25)分,对抗病耻感评分为(3.59±0.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5±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WB总分为(81.61±18.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5±1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为(18.98±6.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4±5.51)分,消极应对评分为(8.34±2.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1±3.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病耻感,且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双相情感障碍 团体认知行为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自我范畴、内群吸引与青年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相云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近年来,政府通过大力整顿使传销的活动空间步步紧缩,但无法回避的是,传销仍能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地方语境中的话术操弄而产生新的变种以吸纳“招商对象”,其成员主要以青年人员为主。基于对青年人员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发现,传销组织... 近年来,政府通过大力整顿使传销的活动空间步步紧缩,但无法回避的是,传销仍能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地方语境中的话术操弄而产生新的变种以吸纳“招商对象”,其成员主要以青年人员为主。基于对青年人员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发现,传销组织主要通过布局邀约、自我范畴化、内群吸引等方式诱导青年加入,群体范畴身份的激活使得他们习得传销内部刻板化印象和行为以抵制社会污名,而内群规范的遵从则让青年为实现理想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走向杀熟。抑制传销不仅需要外在司法的强制涉入,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肌体内部,引导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规范的积极评价,通过“再范畴化”帮助他们摆脱因感知曲解所形成的消极社会认同,避免资本逻辑和唯利益取向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和日常行动策略形成“裹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销 自我范畴化 内群吸引 当代青年
下载PDF
后亚文化视域下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例
19
作者 朱居悦 张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文化 主流文化 身份认同 文艺青年 个人叙事 新部落
下载PDF
网络圈层化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20
作者 王玉洁 李前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网络圈层化主要是指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而组成具有特定文化或社交特征的圈层,并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圈层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种现象。作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圈层的“信... 网络圈层化主要是指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而组成具有特定文化或社交特征的圈层,并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圈层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种现象。作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圈层的“信息茧房”效应、“回音室”效应、内容泛娱乐化、身份多元化导致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认知窄化、情感极化、意志弱化、生态复杂化等风险。为此,需要打破网络圈层,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化 青年群体 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