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春电影的新“伤痕”主义透视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智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0,227,共5页
"伤痕"由最初的病理范畴扩延到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注青少年成长及青春疼痛的"伤痕文学",再到新世纪以来在青春电影中渐渐展现出来的更明显、更多元的由教育、金... "伤痕"由最初的病理范畴扩延到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注青少年成长及青春疼痛的"伤痕文学",再到新世纪以来在青春电影中渐渐展现出来的更明显、更多元的由教育、金钱、性、暴力等引起的触及心理、灵魂、价值观、人生观的新的"青春伤痕",由"伤痕"主义到新"伤痕"主义,它伤在何处?痛在哪里?文章通过解读青春电影对这个时代青年们迷茫的青春与疼痛的灵魂的拷问,透视青春电影中的新伤痕主义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伤痕 新“伤痕”主义 青春电影 电影伦理
下载PDF
“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嘉祺 陈敏 《北京青年研究》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q...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意识形态 期待 青年主义
下载PDF
“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4
3
作者 令小雄 李春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9,共16页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的理念"过好"慢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行为。"躺平主义"的媒介兴起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特质,"躺平主义"在媒介发酵、流行的过程中成为一种"话语场"的"次生文化现象",激发话语叙事空间的"广场效应",催发人们的话语参与意识。"躺平主义"也体现了弱势青年对社会"内卷化"的一种软性反抗。"我躺故我在"对接"我思故我在",呈现对物质主义宰制下"资本逻辑"加速节奏的反思,同时在反对高消费主义的"物朴"满足感及叙事框架中实现"自我超越"。"躺平主义"者要克服消极懈怠的一面,其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困难面前伪装的"无奈的积极主义",实质是"消极的自由主义"。其声称"躺平"不动可以减少消费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减少"碳足迹",有利于"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是用一种话语叙事的戏谑风格掩饰自己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缺失。要加强对"躺平青年"的价值引导和文化引领,助推"躺平主义"变为"起来主义",合力推动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内卷 躺平主义 青年亚文化 文化构境 话语场
下载PDF
“低欲望躺平主义”对美好生活建设的阻碍及其化解
4
作者 陈京奕 喻文德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
近年来,客观上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与高度“内卷”等因素制约,社会上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低欲望躺平主义”的亚文化思潮。“低欲望躺平主义”表现为缺失奋斗目标、劳动行为散漫、逃避社会竞争,严重阻碍了美好生活的... 近年来,客观上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与高度“内卷”等因素制约,社会上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低欲望躺平主义”的亚文化思潮。“低欲望躺平主义”表现为缺失奋斗目标、劳动行为散漫、逃避社会竞争,严重阻碍了美好生活的实现。青年群体唯有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劳动和砥砺奋斗,才能走出“低欲望躺平主义”的泥沼,实现向往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欲望躺平主义” 青年群体 美好生活
下载PDF
“问题”与“主义”:两种思想谱系的历史演绎——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衔接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宝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3,共9页
“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在本质上还是意识形态内在规定性的冲突。五四以来两种思想谱系分别以不同的变形进行着思想的交锋。从《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演绎出的思想史命题来看,今天的学术立意不应该总是停留在孰胜孰负的判别上。作... “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在本质上还是意识形态内在规定性的冲突。五四以来两种思想谱系分别以不同的变形进行着思想的交锋。从《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演绎出的思想史命题来看,今天的学术立意不应该总是停留在孰胜孰负的判别上。作为启蒙思想史的一桩公案,“问题与主义之争”是思想史上一次双赢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之争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