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易艳 梁爱华 +3 位作者 刘婷 李春英 赵雍 曹春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439-2442,共4页
汇总有关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概括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从药材原料,制作工艺,化学成分,配伍用药和临床使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鱼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认为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 汇总有关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概括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从药材原料,制作工艺,化学成分,配伍用药和临床使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鱼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认为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药物本身造成的,也可能与临床使用不当有关。因此,应从生产、工艺、临床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防止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注射液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中药诱导小鼠防御素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艳 董碧蓉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诱导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的表达。方法将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4个药物组和2个对照组,每个药物组分为2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小剂量和2倍剂量的黄芪、鱼腥草、板蓝根和香菇多糖,阴性对照组小鼠... 目的探讨中药诱导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的表达。方法将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为4个药物组和2个对照组,每个药物组分为2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小剂量和2倍剂量的黄芪、鱼腥草、板蓝根和香菇多糖,阴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观察24h后处死,采取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的表达。结果黄芪小剂量组和2倍剂量组检测到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2倍剂量组检测到β-防御素3表达。结论中药黄芪可诱导小鼠肺组织β-防御素2、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 黄芪 板蓝根 鱼腥草 香姑多糖
下载PDF
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P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斌 杨慧 +5 位作者 王农荣 屈林 张清 段林建 何士勤 孙坚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495-496,516,共3页
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 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组[PCDNA3.1(+)/NP)]、脂质体组、三丫苦醇提物组和鱼腥草油组。药物实验加入重组质粒同时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孔中进行干预。转染48h后,测定其上清液NPAG的表达。结果胶体金法测试显示: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脂质体组、鱼腥草油组为阴性;PCDNA3.1(+)/NP组、三丫苦醇提物为阳性,NPAG浓度1:64。结论鱼腥草油组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AG的表达,能抗甲型流感病毒。三丫苦醇提物组不影响NPA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三丫苦及鱼腥草 NPAG 胶体金法 瞬间转染
下载PDF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1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1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2组治疗5 d后对疗效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儿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0%和98.1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细胞的百分比、CD4/CD8比例和NK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注射液 小儿轮状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锐 黄依玲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中药复方中多成分检测寻求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中药复方中多成分检测寻求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绿原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6~39.1μg·ml-1(r=0.9999)、6.25~124.9μg·ml-1(r=0.9999)、0.26~5.24μg·ml-1(r=0.9998)。方法回收率均〉9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绿原酸 黄芩苷 汉黄芩素 复方鱼腥草合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波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20期30-31,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鱼腥草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柱(250mm×4.6mm,5μm),黄芩苷测定以甲醇-水-磷酸(45:5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绿原酸测定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目的建立复方鱼腥草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柱(250mm×4.6mm,5μm),黄芩苷测定以甲醇-水-磷酸(45:5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绿原酸测定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2654~1.32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6(n=5),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08%(n=6);绿原酸进样量在0.1072~0.53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7.26%,RSD=1.41%(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 黄芩苷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鲜鱼腥草汁口服液质量标准的制定
7
作者 冯丙江 莫金海 倪力民 《中医药导报》 2005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建立鲜鱼腥草汁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认为鲜鱼腥草汁中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008%,口服3次,每次25m l,冷藏下有效期为3天。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鲜鱼腥草汁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
关键词 鲜鱼腥草 槲皮素
下载PDF
Tween-80对鱼腥草注射液及鱼腥草挥发油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谭志高 巢志茂 +4 位作者 隋宇 刘海萍 吴晓毅 孙健 闫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研究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对鱼腥草挥发油和鱼腥草注射液的影响。方法:重点针对醛基化合物和新生成的物质,从不同产地药材、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时间的角度,对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注射液、吐温80与鱼腥草挥发油... 目的:研究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对鱼腥草挥发油和鱼腥草注射液的影响。方法:重点针对醛基化合物和新生成的物质,从不同产地药材、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时间的角度,对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注射液、吐温80与鱼腥草挥发油的混合溶液进行1H-NMR的测定和谱图比较。结果:4个产地鱼腥草的挥发油均存在3个醛基的1H-NMR单峰,但在与吐温80混合后这些醛基峰基本消失,并在δ8.30处出现了新的1H-NMR峰。鱼腥草注射液在醛基吸收区域未见明显的1H-NMR峰,但在δ8.30处有微弱的1H-NMR峰,该δ8.30峰在鱼腥草注射液于40℃恒温放置1到3个月后峰面积显著升高;结论:吐温80会使鱼腥草挥发油中的醛基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并生成新的物质,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微量的该新物质,并在40℃放置1个月后该新物质的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鱼腥草注射液 挥发油 吐温80 核磁共振氢谱
原文传递
HPLC-MS/MS测定鱼腥草和复方鱼腥草合剂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临科 王娟娟 郑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11-2015,共5页
目的 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药材和复方鱼腥草合剂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和马兜铃内酰胺Ⅰ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目的 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药材和复方鱼腥草合剂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和马兜铃内酰胺Ⅰ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和马兜铃内酰胺Ⅰ分别在11.91~1 985 ng·mL^(-1)(r=0.995 3)、 16.87~2 812 ng·mL^(-1)(r=0.995 7)和3.404~567.4 ng·mL^(-1) (r=0.996 6)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85%~111%,RSD为0.2%~6.7%。马兜铃酸Ⅰ检测限为2.395 ng·mL^(-1)、定量限为7.984 ng·mL^(-1);马兜铃酸Ⅱ检测限为3.389 ng·mL^(-1),定量限为10.50 ng·mL^(-1);马兜铃内酰胺Ⅰ检测限为0.334 2 ng·mL^(-1),定量限为1.113 ng·mL^(-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可靠耐用,可以用于鱼腥草合剂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复方鱼腥草合剂 马兜铃酸 HPLC-M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