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和“在”:情态与体貌之分
1
作者 方绪军 李旋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正”和“在”的根本区别在于表达情态和体貌之分。“正”表契合情态,强调人或事物恰好契合某种身份、性质、状态等,或强调两个相关的事物、事件或情形在某方面(包括在时间上)恰好契合。“在”则表进行体,表示动作行为活动变化处于持续进行或持续发生的状态。而“正在”既表情态又表体貌,但其句法功能并不只是“正”和“在”的功能交集,而是相对于“正”和“在”既有所收窄,又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 “在” 情态 体貌
下载PDF
谈《厚父》中的两个“在”及其他
2
作者 尉侯凯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49-59,170,共12页
清华简《厚父》中有两个用法特殊的“在”字,分别见于“在夏之哲王”“其在时后王之飨国”。前者为时间名词,义同“往昔”之“昔”,后者是时间介词,相当于表“至于”的“于”。表时间名词的“在”有异体作“”■“甾”“兹”,同义词有... 清华简《厚父》中有两个用法特殊的“在”字,分别见于“在夏之哲王”“其在时后王之飨国”。前者为时间名词,义同“往昔”之“昔”,后者是时间介词,相当于表“至于”的“于”。表时间名词的“在”有异体作“”■“甾”“兹”,同义词有“徂”“■”“者”。小臣簋“■东夷”、录■卣“■淮夷”之“■”,以及子犯钟“者楚荆”之“者”,均应理解为时间名词。师■簋“淮夷”之“”,从屮、■声,可径释为“栽”,是“”■的另一异体。卌二年逑鼎“■玁狁”、应侯簋“■淮南夷”中的“■”“■”,亦应释“(栽)”,为往昔、从前之义。相应地,甲骨文中的“■”“■”“■”,可改释为“才”,用作时间名词或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父》
下载PDF
“V着”存在句的语体结构与语法属性
3
作者 段清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含体原子不同。(2)“P+LocP_(2)+VP”的合法与否是由“三维语法”中的语体之法决定,只有“P+LocP_(2)”满足双步平衡律,结构才能合法。同时,这也是“在”后音节数较多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存在句 (在)+LocP+VP 语体语法 三维语法
下载PDF
Zai Pit Effects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Cowpea (<i>Vigna unguiculata</i>) Growth and Grain Yield in Two Selected Dryland Regions of Kenya
4
作者 Sillus O. Oduor Nancy W. Mungai Seth F. O. Owido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1年第1期39-57,共19页
Erratic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strong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o address the reduction in product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Zai pit depths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cowpea grow... Erratic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strong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o address the reduction in product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Zai pit depths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cowpea growth and grain yield. “Zai” pit technology was tested in two locations falling under Agroecological Zone IV (relatively dry areas) <i>i.e.</i> Katumani in Machakos County and Naivasha in Nakuru County, Kenya, aiming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our “Zai” pit depths and two levels of manure (plots with manure and plots without manure)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growth and yield of cowpea.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split plot arrangement, with manure levels as the main plot factor and “Zai” pit depths (Flat: Z<sub>0</sub>, 30 cm: Z<sub>30</sub>, 45 cm: Z<sub>45</sub> and 60 cm: Z<sub>60</sub>) as subplot factor, replicated four times. Cowpea (M66 variety) was used as the test crop. Inorganic N and extractable P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at 1.37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for N<sub>in</sub> and 80.4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for P<sub>ex</sub> in Zai pits compared to flat plots which were at 0.91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for N<sub>in</sub> and 47.1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for P<sub>ex</sub>. The values of N<sub>in</sub> and P<sub>ex</sub> also varied depending on depths, with Z<sub>45</sub> having highest N<sub>in</sub> at 1.17 against the least, at 0.89 in the Z<sub>0</sub>, while Pex was highest in Z<sub>30</sub> at 102.3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while Z<sub>0</sub> having the least P<sub>ex</sub> of 89.7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span>1</sup>. Generally, crops in “Zai” pitted plots were larger in diameter at 0.46 cm than crops in flat plots at 0.42 cm.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in yield, with Z<sub>30</sub> yielding 30.5% against 18.2% Flat plots in Machakos while 27.9% in Z<sub>30</sub> against 22.5% from Flat plots in Naivasha.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of “Zai” pit technology on crop production, as reflected on improved growth and yield of cowpeas. Combining “Zai” pits with manure increases soil N<sub>in</sub>, P<sub>ex</sub> and is a guarantee of great crop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high final y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i Pits ASALs Soil Moisture Dryland Agriculture Cattle Manure Inorganic Nitrogen Extractable Phosphorus
下载PDF
The Functions of the Durative Aspect Markers "Zai" and "-Zhe"
5
作者 李红兵 《海外英语》 2012年第5X期7-8,共2页
Previous literature shows that scholars differ considerably on what zai and-zhe indicate.By making use of an oral speech corpus,we analyzed and tested the data with regard to the functions of "zai" and "... Previous literature shows that scholars differ considerably on what zai and-zhe indicate.By making use of an oral speech corpus,we analyzed and tested the data with regard to the functions of "zai" and "-zhe" and found that zai indicates the action is in progress,and it is narrative,while-zhe expresses the ongoing state of an action and is descriptive;-zhe can be used after the first verb in a serial verbal con struction to indicate the accompanying action,while zai does not have this function;in complex sentences,the zai clause is temporal in na ture while-zhe clause is treated as a manner adverb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S durative ASPECT MARKERS zai -zhe
下载PDF
Zai:Kuorky的表述误导他人
6
《电子竞技》 2015年第16期74-75,共2页
大家好。我一直想把自己关于dota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可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渠道。简单来说吧,其实我对这一所谓DOTA闹剧最大的想法就是,在论坛上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被曲解。我会在这篇blog里就dota爱好者和dota选... 大家好。我一直想把自己关于dota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可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渠道。简单来说吧,其实我对这一所谓DOTA闹剧最大的想法就是,在论坛上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被曲解。我会在这篇blog里就dota爱好者和dota选手之间的关系问题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A 大家好 zai:Kuorky 控制信息 判断信息 质量管理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研究——兼论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
7
作者 刁晏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91,共13页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与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语语法特点,文章从结构形式和表义类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章还通过“在X下”分析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立足于“六角观”,分别从华语自...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与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语语法特点,文章从结构形式和表义类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章还通过“在X下”分析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立足于“六角观”,分别从华语自身、早期国语以及外语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多视角观”对华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语法 “在X下”结构
下载PDF
英语母语者方位词“上/里”隐现使用习得研究
8
作者 徐富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02,共11页
方位词“上/里”受参照物名词语义制约,句法上分必隐、必现、隐现两可三种情况。本文采用书面译写任务,调查英语母语者习得“上/里”隐现使用以及“在……上/里”同框使用的中介语特征。研究发现,二语环境下学习者能习得前置介词“在”... 方位词“上/里”受参照物名词语义制约,句法上分必隐、必现、隐现两可三种情况。本文采用书面译写任务,调查英语母语者习得“上/里”隐现使用以及“在……上/里”同框使用的中介语特征。研究发现,二语环境下学习者能习得前置介词“在”的用法,但倾向于隐去后置方位词“上/里”,母语中空间标记位置对“上/里”隐现使用产生负迁移。“上/里”典型空间义的习得显著好于非典型空间义。汉语水平和频率因素影响了学习者的二语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里” 隐现规则 “在……上/里” 词义典型性
下载PDF
“一起”的名词说献疑
9
作者 贾宝书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4-10,共7页
“一起”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名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学界判定“一起”是名词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它的意义为“同一个处所”,二是它能充当“在”“到”的宾语。但是经过分析可知,“一起”并不具备自由表达“同一个处所”义的功能,“在(到)... “一起”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名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学界判定“一起”是名词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它的意义为“同一个处所”,二是它能充当“在”“到”的宾语。但是经过分析可知,“一起”并不具备自由表达“同一个处所”义的功能,“在(到)同一个处所”也不能准确表达“在(到)一起”义。究其根源,“一起”名词说就是对“在(到)一起”这一结构的认知结果。而“在(到)一起”因其结构定型、意义完整,从词汇学理论来看,并不必然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还存在成词的可能性,可将它们视为相当于词的固定结构。这样便能消除“一起”名词说所带来的诸多疑点,比名词说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起” 名词 “在一起” “到一起” 固定结构
下载PDF
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被引量:34
10
作者 石毓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24,共11页
迄今为止的工具书和语法专著大都笼统地认为“正”、“在”和“着”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但是我们通过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发现,这三个标记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却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在很多情... 迄今为止的工具书和语法专著大都笼统地认为“正”、“在”和“着”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但是我们通过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发现,这三个标记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却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互换。三个标记从不同的侧面全面而细密地表达一个动作行为的完整进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 进行体
下载PDF
英语母语者习得抽象义“在X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继峰 洪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4,共10页
本文以表抽象义的介词性框式结构"在X下"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考察其语义类型和汉语水平两个因素对中、高级英语母语者习得表抽象义"在X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表示情况状态义的"在X下"的习... 本文以表抽象义的介词性框式结构"在X下"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考察其语义类型和汉语水平两个因素对中、高级英语母语者习得表抽象义"在X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表示情况状态义的"在X下"的习得难于表示条件义的"在X下";高级水平英语母语者的掌握情况好于中级水平英语母语者。此外,本文结合语言迁移理论,从英汉对比、语言标记、语言距离、频度和汉语的欧化现象等方面对影响英语母语者习得表抽象义"在X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英语母语者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母语者 表抽象语义 介词性框式结构 “在X下”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泰如片方言中动词后附“啊”的两种结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如东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文章就泰如片方言"V+L"和"V+在+L"结构在构成条件、时体特征、表义功能及构成祈使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补充意见,认为"在"仍然是"引进处所",不能表达"未然"和&qu... 文章就泰如片方言"V+L"和"V+在+L"结构在构成条件、时体特征、表义功能及构成祈使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补充意见,认为"在"仍然是"引进处所",不能表达"未然"和"已然"两种对立的时体意义功能,V后带有强制性的衍音"啊"是一个具有多种语法功能的重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如片方言 时体意义
下载PDF
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喻遂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甲骨文“在”字常用在动词之后引进动作的对象,从词义上讲已无存在义,从语法上讲已很难将“在”字和动词点断而各自独立,其用法和表引进对象的介词“于”相同,应该承认这些“在”字已是介词,“在”字动词和介词的分化,在商代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甲骨文 “在” 介词 古代语法
下载PDF
时间副词“在”的定位功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义琴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5,95,共7页
时间副词"在"的实质可看作是给予主语以时间上的定位,这种时间定位功能是由其空间定位功能发展而来的。"在"的本质特征是定位性,而"着"具有伴随性,这种特点可以解释一系列"在"与"着"... 时间副词"在"的实质可看作是给予主语以时间上的定位,这种时间定位功能是由其空间定位功能发展而来的。"在"的本质特征是定位性,而"着"具有伴随性,这种特点可以解释一系列"在"与"着"在使用上的区别。从时间副词"在"的来源上考察,也能看出"在"从空间定位功能向时间定位功能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区别 来源
下载PDF
表重复持续的“还、再”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宇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94,共5页
“还”与“再”在表示重复与持续时是一对极为接近的副词 ,对二者的区分 ,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与否定成分、助动词等特殊成分的搭配表现以及它们对句类的适应性得以实现。
关键词 "还" "再" 重复 持续 滞定成分搭配 助动词搭配 句类适应性
下载PDF
韩国学生不同句法位“在+处所”短语习得考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文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35-43,共9页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处所 句法位 韩国学生 习得 偏误
下载PDF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下载PDF
“在NV下”式的受动特性与成立动因 被引量:10
18
作者 屈哨兵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认为“在NV下”式隐含着被动观念,将与动词短语发生关系的“在……下”看成是一种可能被标。第一部分分析“在NV下”句的受动格局和受事分布;第二部分立出始发和现存两个指标分析“在NV下”式在隐含着被动观念的同时对所涉事件的划... 本文认为“在NV下”式隐含着被动观念,将与动词短语发生关系的“在……下”看成是一种可能被标。第一部分分析“在NV下”句的受动格局和受事分布;第二部分立出始发和现存两个指标分析“在NV下”式在隐含着被动观念的同时对所涉事件的划分方式上的内部差异;第三部分对“在 NV下”式的成立动因,分别从历时条件、框架蕴含、动性显化和语际诱发进行了辨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NV下”式 被动观念 可能被标 动因 受动 动词短语 内部差异 划分方式 指标分析 第一部
下载PDF
韩国学生“在NL”句式的习得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齐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8,共10页
由介词"在"介引处所成分所构成的"在NL"结构在句中有三个位置,构成三种句式。本文用看图写话的方式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在NL"三种句式的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进而研究韩国学生对"在NL"三种句式... 由介词"在"介引处所成分所构成的"在NL"结构在句中有三个位置,构成三种句式。本文用看图写话的方式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在NL"三种句式的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进而研究韩国学生对"在NL"三种句式的习得顺序和过程,以期为这一语言点的对韩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学生 在NL 习得
下载PDF
襄樊方言的“在”字句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自群 《汉语学报》 2005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通过对襄樊方言“在”字句的全面描写以及“在”与表持续意义“倒”的比较,说明了四个虚词用法的“在”各自的语法功能,阐述了表示空间意义的“在”和表示时间意义的“在”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 "在"字句 空间意义 时间意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