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release pattern of slow release fertiliser made from urea-impregnated oil palm frond and rubberwood chips
1
作者 Nur Nabilah Abdul Khalid Zaidon Ashaari +2 位作者 Ahmad Husni Mohd.Hanif Azmy Mohamed Seng Hua Le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087-2094,共8页
The fertiliser industry faces a continuing challeng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products,particularly of nitrogenous fertilisers,and to minimise adverse impacts.Therefore,a new slow release fertilizer,ureaimpr... The fertiliser industry faces a continuing challeng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products,particularly of nitrogenous fertilisers,and to minimise adverse impacts.Therefore,a new slow release fertilizer,ureaimpregnated woodchips from tropical plant biomass(oil palm frond and rubberwood),was developed.The morphology of the impregnated woodchips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success of impregnation of urea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into the woodchips was confirm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When nitrogen release patterns from impregnated woodchips fertiliser were simulated using a soil solution and distilled water as leaching solutions in a static condition for 768 h,release was slow and steady,although the release rate was lower in distilled water than in the soil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chips FERTILIZER Slow-release UREA release pattern Nitrogen deposition
下载PDF
Improve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ine Stock Enhancement in the Artificial Reef Area by a New Cage-Based Release Techniqu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Junbo HE Yufeng +6 位作者 GUO Zhixing JI Shuheng ZHANG Shuo TANG Yanli SHENG Huaxiang WAN Rong KITAZAWA Daisuk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992-998,共7页
The release technique,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fish species released for stock enhancement,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hance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released fish settling... The release technique,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fish species released for stock enhancement,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hance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released fish settling down to bottom,a new cage-based release technique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via a water tank with artificial reef models.Two coral reef fish species,Sebastes schlegelii and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re assessed using this technique.Fish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in water tank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lease release techniques.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ase of cage-based release technique:1)when the release process is just finished,the distribution index(DI)of juveniles S.schlegelii and P.olivaceus were 97.8%and 98.9%at reef area,40%and 71.1%at release point,respectively,which was higher than those using two alternative techniques;2)its impact dur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conditions,where the DI within 4 hours was higher after releasing,especially for S.schiegelii.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new cage-based technique could release the fish into the specified location,and has a potential to mitigate the stress reaction of fish caused by releas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ease technique cage-based devi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distribution index stock enhancement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Optimal Study Design with Contour Surface Response for Designing Sustained Release Gliclazide Matrix Tablets 被引量:1
3
作者 Chien Nguyen John Mark Christensen Thuy Nguyen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7期620-635,共16页
An optimized formulation of a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 of Gliclazide was developed. The use of Doptimal design with a polynomial statistical model to analyze dissolution data reduced the number of laboratory tests req... An optimized formulation of a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 of Gliclazide was developed. The use of Doptimal design with a polynomial statistical model to analyze dissolution data reduced the number of laboratory tests required to obtain an optimal dosage form. The final formulation contained 22 mg of Methocel&regE15LV, 16.5 mg Methocel&regE15 and 10.0 mg of 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 per 30 mg Gliclazid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 Dissolution studies performed on tablets from 5000 tablet test batches released greater than 90 percent of loaded drug in eight hours. Drug release from the optimized tablets followed a pattern more closely similar to zero-order than other mechanisms of drug release tested. Storage of tablets in accelerated and ambient conditions for 6 and 12 months respectively did not alter any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drug release or the drug release rate compared to initial observations and dissolution data of the prepared tablets. The addition of potassium phosphate and monosodium phosphate to the tablet reduced the effect pH has on Gliclazide dissolution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CLAZIDE SUSTAINED release D-Optimal zero-order RESPONSE Surface Modified release
下载PDF
采用锯齿型颗粒释放模式的下落式颗粒吸热器的热性能分析
4
作者 李神峰 王坤 +1 位作者 闵春华 闫鹏宇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下落式颗粒吸热器辐射损失大、热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改善吸热器中颗粒帘幕光热转换特性的锯齿型颗粒释放模式以提高吸热器热性能。首先,针对塔式系统中的光热耦合过程建立了一个耦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 针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下落式颗粒吸热器辐射损失大、热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改善吸热器中颗粒帘幕光热转换特性的锯齿型颗粒释放模式以提高吸热器热性能。首先,针对塔式系统中的光热耦合过程建立了一个耦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和有限体积法的数值集成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了采用不同振幅和波长的锯齿型颗粒释放模式对下落式颗粒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波长为0.2 m且振幅大于0.3 m时,锯齿型颗粒释放模式可以提高吸热器热性能。最优锯齿型模式的波长为0.2 m、振幅为0.4 m,其吸热器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直线型模式提高了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释放模式 吸热器热性能 光热耦合 颗粒帘幕 热损失
下载PDF
基于加速萃取的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快速预报方法
5
作者 刘崇华 丁志勇 +3 位作者 申珊玉 袁军平 田勇 涂红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针对饰品中镍释放量标准方法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对标准方法中迁移温度、迁移时间、模拟汗液酸度、迁移液体积等关键迁移条件,以及不同迁移温度和时间下镍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萃取的适用于不同基质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测定的... 针对饰品中镍释放量标准方法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对标准方法中迁移温度、迁移时间、模拟汗液酸度、迁移液体积等关键迁移条件,以及不同迁移温度和时间下镍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加速萃取的适用于不同基质仿真饰品中镍释放量测定的快速预报方法。采用面积为2.7 cm2的仿真饰品样品,悬挂于测试容器中,按样品测试面积(cm2)和模拟汗液体积(mL)比约1∶1加入2.7 mL模拟汗液,完全浸没样品,密封后于50℃静置31 h。加入1 mL 5%(体积分数)硝酸溶液,用模拟汗液定容至5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迁移温度相较其他迁移条件对镍释放量影响大,于30,40,50℃迁移24,48,72,168,240 h时50℃下镍释放量和相对镍释放率(上述方法和标准EN1811:2015镍释放量的比值)均较大;50℃下相对镍释放率与迁移时间的回归模型为幂函数,100%相对镍释放率下迁移时间为31 h,远低于标准EN1811:2015所用的168 h。方法应用于铜合金、镍合金、不锈钢和铜锌合金样品(仿真饰品)的分析,所得结果和EN1811:2015的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首饰 镍释放量 迁移规律 快速预报
下载PDF
乳液静电纺制备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
6
作者 章军 余景红 +1 位作者 李庭晓 辛斌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0,共11页
为解决药物突释问题,实现药物的有效包埋和长效释放,设计了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图案化微纳米纤维膜,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将盐酸四环素(TCH)作为模型药物,以聚己内酯(PCL)/六氟异丙醇(HFIP)作为油相、TCH/水溶液作为... 为解决药物突释问题,实现药物的有效包埋和长效释放,设计了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图案化微纳米纤维膜,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将盐酸四环素(TCH)作为模型药物,以聚己内酯(PCL)/六氟异丙醇(HFIP)作为油相、TCH/水溶液作为水相进行纺丝并优化工艺参数,使盐酸四环素(TCH)在纺丝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并能够持续释放。同时,探究图案化对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分数为2%时,纺丝乳液的液滴均匀性较好,液滴的平均直径为0.65μm,制备的纤维形貌均匀连续,平均直径为200 nm,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了52.15%;图案化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断裂伸长率从78.65%提高到98.96%,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均有所提升,药物累计释放率从52.15%提高到65.60%。该研究表明,通过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模型药物TCH包裹在PCL的内部,有效改善PCL/TCH纤维膜的药物释放性能,同时图案化可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因此,通过乳液静电纺制备的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在医疗敷料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盐酸四环素 乳液静电纺 图案化 药物控释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杜军辉 张强 +3 位作者 于晓玉 牟晶晶 吕鹏超 王佳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37-139,167,共4页
[目的]探究威海地区玉米种植中不同施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T_(1))、不施用氮肥(T_(2))、施用有机肥(T_(3))、无机肥(T_(4))、缓控释肥(T_(5))和缓控释氮肥(T_(6)),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种... [目的]探究威海地区玉米种植中不同施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T_(1))、不施用氮肥(T_(2))、施用有机肥(T_(3))、无机肥(T_(4))、缓控释肥(T_(5))和缓控释氮肥(T_(6)),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种植中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大口期除T_(2)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的叶面积均高于T_(1),分别增加12.6%、17.3%、19.2%和28.1%;施肥可促进玉米的干物质量积累,缓控释肥处理在灌浆期表现突出,有机肥影响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缓控释氮肥玉米产量可达9871.35 kg/hm^(2),比无机肥(T_(4))和缓控释复合肥(T_(5))分别高7.7%和15.4%。[结论]威海市玉米种植中推荐缓控释氮肥配施常规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缓控释肥 玉米产量
下载PDF
模拟间歇式降水的煤矸石动态淋溶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建伟 佟智强 +3 位作者 高博 谷马军 王振 刘启明 《城市地质》 2024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以吉林省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实验,模拟降水情况,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在大气降水淋溶作用下对环境污染的强度。结果表明:该矿区煤矸石在动态淋滤作用下释放的物质为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铁、镉、锌等,淋滤液pH值... 以吉林省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实验,模拟降水情况,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在大气降水淋溶作用下对环境污染的强度。结果表明:该矿区煤矸石在动态淋滤作用下释放的物质为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铁、镉、锌等,淋滤液pH值为7.39~8.64;高风化度煤矸石相较新鲜煤矸石,溶解释放的无机盐类污染物含量较多;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浓度随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呈对数关系,其曲线回归方程可为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在大气降水淋滤作用下对水土环境污染的强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淋溶实验 污染物质 释放规律
下载PDF
Pattern时延差编码在水声释放器中应用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小宁 张国龙 姜建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15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水声释放器作为水下设备辅助回收工具,水下工作时间和工作可靠性严重制约着水声释放器使用条件和效能发挥。论文利用Pattern时延差编码技术的低功耗、低误码率、抗多途干扰等特性,将其应用于水声释放器遥控指令收发通信系统中。通过Mat... 水声释放器作为水下设备辅助回收工具,水下工作时间和工作可靠性严重制约着水声释放器使用条件和效能发挥。论文利用Pattern时延差编码技术的低功耗、低误码率、抗多途干扰等特性,将其应用于水声释放器遥控指令收发通信系统中。通过Matlab系统仿真研究,证明利用Pattern时延差编码方式通信,水声释放器实现一机多控,提高抗多途干扰能力,降低通信误码率,延长水下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时延差编码 水声释放器 抗多途干扰
下载PDF
策略模式下的预警信息发布对接技术研究
10
作者 吴盛洪 莫云音 +1 位作者 叶彩荣 张天圣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为有效扩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解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应急广播平台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充分发挥对预警信息的发布能力。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应急广播平台的对接技术,明确了两... 为有效扩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解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应急广播平台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充分发挥对预警信息的发布能力。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应急广播平台的对接技术,明确了两者对接的思路和流程,规定了对接接口,并利用策略模式完成了相关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模式 预警信息发布 对接技术
下载PDF
普洱熟茶关键香气物质热释放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禾云 杨豆豆 +2 位作者 张娅 王超 张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3-250,共8页
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水中蒸馏的方式富集其中的香气成分,将普洱茶茶香水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方式进行气相色谱-嗅闻仪嗅闻实验,筛选出log4(香气稀释因子)不小于2的22种香气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22种香气物质进行... 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水中蒸馏的方式富集其中的香气成分,将普洱茶茶香水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方式进行气相色谱-嗅闻仪嗅闻实验,筛选出log4(香气稀释因子)不小于2的22种香气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22种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果显示这22种香气物质为普洱茶关键性香气化合物(OAV>1)。采用分段截流方式收取茶香水,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考察关键香气化合物热释放规律。关键香气化合物热释放规律采用非线性拟合模型和聚类热图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在连续保持煮沸条件下,关键香气化合物总浓度逐渐减少,甲氧基苯类、醇类、酮类、其他类等关键香气化合物含量也是随着水蒸气释放量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醛类香气化合物释放规律符合sin函数变化趋势,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用热图聚类分析方法对每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将22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分为两大类,分段截留管数分为4大类,第1、2管所有香气化合物含量极高,第40管时茶香水香气很淡,不愉快气味变强,绝大多数关键香气物质含量降到极低。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普洱熟茶在煮沸过程中释放的关键香气物质及其释放规律,同时为普洱熟茶香气化合物回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关键香气物质 热释放规律 香气富集
下载PDF
红火蚁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天然橡胶塞和PVC管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及田间验证
12
作者 丁浩毅 黄俊 +3 位作者 张娟 李晓维 张大羽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5-1542,共8页
【目的】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天然橡胶塞(natural rubber plug,NRP)和PVC管(PVC pipe,PVCP)两种缓释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 【目的】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天然橡胶塞(natural rubber plug,NRP)和PVC管(PVC pipe,PVCP)两种缓释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m-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剂量和峰面积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以及不同剂量的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这两种缓释载体中分别萃取15,30和60 min时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结果】在NRP载体中,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释放速率在同剂量下随萃取时间增加逐渐变慢,10000 ng剂量下萃取15 min分别与萃取30和60 min之间,以及100000 ng剂量下萃取60 min分别与萃取15和30 min之间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释放量均有显著差异,而相同剂量下不同萃取时间之间的释放动态均存在显著差异。在PVCP载体中,释放速率在同剂量下随萃取时间增加逐渐变快,相同剂量下不同萃取时间2-乙基-3,6-二甲基吡嗪释放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田间验证发现,在NRP载体中1000 ng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对红火蚁有显著的诱集作用,随着剂量的升高则对红火蚁的驱避作用越明显。在PVCP载体中,10000 ng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对红火蚁有显著的诱集作用,且随着剂量升高则对红火蚁的驱避作用越明显。【结论】红火蚁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NRP载体中的释放速率随萃取时间延长逐渐变慢,而在PVCP载体中的释放速率则随萃取时间延长而加快。而且,1000 ng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搭配NRP载体或10000 ng搭配PVCP载体使用均能用于红火蚁的监测,NRP载体则更适用于红火蚁的快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顶空固相微萃取 缓释载体 释放规律
下载PDF
微塑料对融冰过程中典型污染因子释放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志超 窦雅娇 +3 位作者 康延秋 杨文焕 敬双怡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80-2488,共9页
为探究融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岱海典型污染因子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冻结条件(冰体厚度、初始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探究各典型污染因子在融冰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并采用融出比例(E)表征污染因子融冰过程中的... 为探究融冰过程中微塑料赋存对岱海典型污染因子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冻结条件(冰体厚度、初始温度及方式、初始浓度)探究各典型污染因子在融冰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并采用融出比例(E)表征污染因子融冰过程中的释放能力.结果表明,微塑料的赋存与初始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污染因子的分布规律,从而对污染因子在融冰过程中的初期释放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能改变污染因子初期大量释放,随后少量均匀释放的释放规律;而相同初始条件下微塑料赋存使污染因子在融冰初期的释放量增加,使融出比例E下降2.59%~5.02%,这表明微塑料在冻融过程中不仅会将部分污染因子携带到冰体中,还对融冰过程中污染因子的释放起到一定的滞后作用;此外融冰过程中微塑料对于污染因子释放规律的影响可以从冰体微观结构与冰体融化机理两方面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冰过程 微塑料 污染因子 释放规律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娜 吴鹏 +5 位作者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行了为期1年的凋落物原位分解实验,并以2个月为周期监测其质量损失率(D)、分解速率(k)、养分含量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结果】1)小生境类型显著影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P <0.05),年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均表现为石面(D=70.04%,k=1.13)高于土面(D=61.41%,k=0.81)。2)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两种生境下的C、K、Ca、Mg和δ^(15)N元素含量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而N、P和δ13C的则不相同,综合来看,小生境对凋落叶分解前期(0~187 d)各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更易影响分解中后期(187~368 d)的养分含量。3)两种小生境下凋落叶的C、P、K和Mg元素迁移为直接释放模式,而N和Ca元素则为富集-释放模式;石面小生境下凋落叶C、N和P释放强度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土面下则存在一定波动;K、Ca和Mg在两种生境下均具有相同的释放动态,且K和Mg在石面的释放强度显著高于土面(P <0.05),而Ca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区域两种小生境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石面较土面更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迁移模式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率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 凋落叶
下载PDF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文苹 谢秀琼 +1 位作者 杨大坚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2,共5页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技术 控释给药 零级释药 处方工艺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苏丽丹 林卫青 +1 位作者 杨漪帆 朱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5,39,共5页
水体中氮、磷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心1个采样点、... 水体中氮、磷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心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温度、扰动、pH共3个环境因子,考察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浅水型湖泊水体中底泥氮、磷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淀山湖底泥具有明显的TP释放特性;在不同采样点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底泥TN释放通量为-55.74^-2.98 mg/(m3.d),TP释放通量为0.21~26.39 mg/(m3.d)。温度会影响底泥的氮、磷释放,且温度越高,TN、TP释放通量越大;扰动上覆水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扰动越大,TN、TP释放通量越大;pH增大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淀山湖进水口底泥受污染较严重,在湖中心的底泥磷含量也相当高,在出水口的底泥受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浅水型湖泊 氮通量 磷通量 环境因子 释放规律
下载PDF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宋宪强 雷恒毅 +3 位作者 余光伟 白涛 俞强 黎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58-2268,共11页
以珠江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静态条件和模拟感潮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Cu、Zn、Cr... 以珠江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静态条件和模拟感潮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Cu、Zn、Cr、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96、1791.60、117.84、1662.92和3.71mg·kg-1,均大大超过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金属的富集程度为Cu>Zn>Cr>Cd>Pb,其中Cu的富集程度已经达到6级,为极强污染;各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变异系数较小,沿程分布比较平缓,Cu与Cr、Cd与Cr之间的相关性良好.以广州市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进行评价,郭村涌底泥中的重金属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Cr>Zn>Pb,总体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程度.与静态释放相比,感潮作用可明显加速底泥重金属的释放,其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0.77~4.20倍,释放量增加了0.32~1.78倍,同时涨退潮过程低水位时段较之高水位时段底泥重金属释放平均速率增加0.48~3.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感潮河道 底泥 重金属 污染评价 释放规律
下载PDF
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锦辉 庄平 +7 位作者 吴建辉 黄硕琳 刘健 杨吉平 徐嘉楠 郑跃平 赵峰 张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7-442,共6页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入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洄游距离达到697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迂曲的洄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T标志放流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 长江口 放流 洄游
下载PDF
流域土壤基质与非点源磷污染物作用的3种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夏晖 尹澄清 +2 位作者 颜晓 单保庆 王为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 ,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研究发现 ,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 3种模式 ,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 释放转换型 .持留型土壤基质对...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 ,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研究发现 ,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 3种模式 ,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 释放转换型 .持留型土壤基质对污染径流中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能有效持留径流中的磷素 ;释放型土壤基质则以解吸过程为主导 ,向径流中释放大量的磷素 ;持留 释放转换型土壤基质则呈动态性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低时 ,解吸过程占优 ,以磷素释放为主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时 ,吸附过程占优 ,以磷素持留为主 .结果表明 ,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的作用下 ,流域异质性景观下的土壤基质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差异明显 ,其生态功能具有时空动态性 .从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角度来看 ,在空间上 ,土壤基质可成为污染物的汇或释放源 ;在时间上 ,同一区域存在源 汇功能的动态转化 .因此 ,异质性景观中土壤基质与污染物作用过程动态机制的认识与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流域 土壤 非点源 磷污染物 持留 释放 模式
下载PDF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3 位作者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5-680,共6页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3)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凋落物分解 有机碳分解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