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丝马迹寻灶马
1
作者 少聪 《科学24小时》 2018年第2期36-37,共2页
“蛛丝马迹”作为一则常用的成语,其中有一种解释是:从挂下来的蛛网中可找到蜘蛛的所在,循着马蹄的踪迹可查出马的去向,用来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但不明显的线索。“马”的文字官司然而,此处的“马”字在不同的见解中却有着很大的分歧... “蛛丝马迹”作为一则常用的成语,其中有一种解释是:从挂下来的蛛网中可找到蜘蛛的所在,循着马蹄的踪迹可查出马的去向,用来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但不明显的线索。“马”的文字官司然而,此处的“马”字在不同的见解中却有着很大的分歧,未见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马 成语 马蹄 蜘蛛 词典 比喻 蚁蛘 衣食无忧 别雅 语大
下载PDF
《说文》“蝒”“蠜”解诂——兼议蜀方言三种昆虫的得名
2
作者 纪国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7-41,67,共6页
段玉裁对《说文》将"蝒"与"■"(蟋蟀)为伍表示不解,认为"恐是浅人乱之耳";《说文》以"阜蠜"释"蠜",段玉裁认为"阜蠜"即《尔雅》中的"阜螽",然而,"阜蠜&qu... 段玉裁对《说文》将"蝒"与"■"(蟋蟀)为伍表示不解,认为"恐是浅人乱之耳";《说文》以"阜蠜"释"蠜",段玉裁认为"阜蠜"即《尔雅》中的"阜螽",然而,"阜蠜"为"草螽",与"阜螽"并列为《尔雅》"五螽"。于是,《说文》中的"蝒"和"蠜"究竟是什么样的昆虫,成为两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文章通过较为深入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蝒"即学名"灶马"的昆虫,蜀人呼作"灶鸡母";"蠜"是酷似蟋蟀(蜀人呼作"灶鸡子")的昆虫,蜀人呼作"油和尚"或者"和尚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尔雅》 灶马
下载PDF
“马迹”新解
3
作者 晋家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32,共1页
“蛛丝马迹”这一成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组编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常用成语手册》(鲁歌、陆永俊、孙臻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 “蛛丝马迹”这一成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组编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常用成语手册》(鲁歌、陆永俊、孙臻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编)等,都把“马迹”解释为“马蹄的痕迹”或“马蹄印”。从成语的比喻义看,把“马迹”释为“马蹄的痕迹”、“马蹄印”是不妥当的。其一,从一般情况看,汉语里具有比喻义的成语中出现不同动物时,都具有相似、相反的联系或同类的特点。有的是两种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相似、相反;有的是两种动物属于同类同科。例如“龙腾虎跃”:龙虎都具有强健、活泼、精神、威猛等共同特点,有相似的联系。“虎头蛇尾”:虎头具有威严、凶猛的外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马 汉语成语 比喻义 蛛丝 蜘蛛 中文系 小词典 解释为 生活习性 穴居性
下载PDF
冷知识
4
作者 本刊综合 《学习之友》 2019年第11期61-62,共2页
吃了辣的东西,感觉都要被辣死了,可以往嘴里放点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不是奔跑的马,而是“灶马”。灶马是一种昆虫,民间称为“灶鸡子”,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据说灶马在行走的时候会留... 吃了辣的东西,感觉都要被辣死了,可以往嘴里放点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不是奔跑的马,而是“灶马”。灶马是一种昆虫,民间称为“灶鸡子”,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据说灶马在行走的时候会留下浅浅的足迹,这就是“蛛丝马迹”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 灶马 放点
原文传递
“蛛丝马迹”中的“马”
5
作者 格非 《快乐语文》 2019年第19期24-24,共1页
'蛛丝马迹'是常见的成语,《汉语大词典》将它解作:'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或依稀可辨的痕迹。'这个解释可能不太准确,'马迹'中的'马'并非我们常说的六畜中的'马'。我们也... '蛛丝马迹'是常见的成语,《汉语大词典》将它解作:'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或依稀可辨的痕迹。'这个解释可能不太准确,'马迹'中的'马'并非我们常说的六畜中的'马'。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蛛丝'很细微,不易发现属正常现象,但马如果留下了蹄痕,要发现就容易多了。这两者怎么可能并列在一起用呢?有学者认为,成语中的'马',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 比喻 成语 马蹄 蹄痕 细丝 灶马 马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