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字应答句 被引量:14
1
作者 尹世超 孙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字应答句 特点 “那”与“这” 使用频率
下载PDF
《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嘉禾五年的钱、布折米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福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共9页
嘉禾五年,吴国对租佃国有土地者地租征收方式发生的变化,包括免除旱田钱、布和钱、布固定折米改为浮动折米等五项内容,五项内容是一个整体。封建政府免除旱田钱、布,似乎减轻了租佃者的负担,实际上却通过钱、布的浮动折米弥补了这一&qu... 嘉禾五年,吴国对租佃国有土地者地租征收方式发生的变化,包括免除旱田钱、布和钱、布固定折米改为浮动折米等五项内容,五项内容是一个整体。封建政府免除旱田钱、布,似乎减轻了租佃者的负担,实际上却通过钱、布的浮动折米弥补了这一"损失"。封建政府将地租中钱、布的固定折米改为按照市场价浮动折米,目的即在于获取更多的季节差价,增加财政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租 折纳 市场价 季节差价
下载PDF
试论“这”“那”指称事件的照应功能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灿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除了用于指称人或事物等物理实体之外,还可以在篇章中用来概括一句或一段话,这种情况可以名之曰“指称事件”。“这”、“那”充当照应语指称事件时, 它们的分布受指称距离的制约,而指称距离的确认及... 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除了用于指称人或事物等物理实体之外,还可以在篇章中用来概括一句或一段话,这种情况可以名之曰“指称事件”。“这”、“那”充当照应语指称事件时, 它们的分布受指称距离的制约,而指称距离的确认及改变与否又直接受制于语体、事件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 “那” 指称事件 照应功能 汉语
下载PDF
“这”、“那”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4
作者 徐默凡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共8页
本文把历年来对指示代词“这”、“那”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历时演变、语法位置、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四大部分 ,并着重讨论了语法意义的虚化和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此基础上 ,本文把以往的“这”、“那”研究区分为三个阶段 ,并指出... 本文把历年来对指示代词“这”、“那”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历时演变、语法位置、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四大部分 ,并着重讨论了语法意义的虚化和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此基础上 ,本文把以往的“这”、“那”研究区分为三个阶段 ,并指出第三阶段研究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引进了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理论成果 ,这一阶段的研究还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功能语法 认知语法 述评
下载PDF
基于口语库统计的两岸华语指示标记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清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 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
下载PDF
现代汉语“这/那”指示义与主观评价及话题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早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在前人关于"这/那"指示/指别与主观评价用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了"这/那"指别功能与主观评价及话题功能之间的联系,并从"三域"的角度做出了适当的解释。
关键词 这/那 指示/指别 主观评价 话题 三域
下载PDF
“这”、“那”与时间词“早晚”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俊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指出其在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使用频率、语境、语用及相关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 咱(昝 、偺、 喒)
下载PDF
浅析“这、那”的主观性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彬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3-56,共4页
"这"、"那"在主观性上存在差异,"那"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负面情感,也用于表达对某命题的主观认定。"这"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并没有专门化。文章最后还简要评述了主观性差异成因的可能... "这"、"那"在主观性上存在差异,"那"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负面情感,也用于表达对某命题的主观认定。"这"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并没有专门化。文章最后还简要评述了主观性差异成因的可能的解释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
下载PDF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崔云忠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17-125,共9页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是口语中常见的句式,其构成成分多样,表义复杂。该结构受到典型"把"字句的影响,并发展出表示"对某人进行处置,并企图使某人受到到某种影响"的意义。而且,该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式,...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是口语中常见的句式,其构成成分多样,表义复杂。该结构受到典型"把"字句的影响,并发展出表示"对某人进行处置,并企图使某人受到到某种影响"的意义。而且,该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式,经历了弱语境>强语境、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语法化过程;在其语法化过程中,"类推""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语境扩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 语法化 机制
下载PDF
话语标记“这不”与“那不”的主观性及主观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丽丽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2-67,共6页
话语标记"这不"与"那不"多运用在说话人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陈述句中,在其后补充证明自己所言观点的分句,该类话语标记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并在话语机制之上表现出主观性及一定的交互主观性。"这不"与"... 话语标记"这不"与"那不"多运用在说话人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陈述句中,在其后补充证明自己所言观点的分句,该类话语标记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并在话语机制之上表现出主观性及一定的交互主观性。"这不"与"那不"在使用频率与在语言中的分布上表现出不对称的现象,这受到了主观性的认知思维的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这不” “那不”
下载PDF
“这”、“那”的下指用法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刁世兰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都可以指代下文所要叙述的内容,其下指用法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子内部,也大量出现在篇章之中。这种用法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在读者心中营造一种悬念或期盼的心理,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关键词 “这” “那” 下指 篇章 语用价值
下载PDF
汉语“这/那(量词)”结构与英法指示形容词作定语对比研究
12
作者 高伟 李薇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0-64,共5页
法语和英语的指示形容词与汉语的“这/那(量词)”作定语不仅可以表示指示之意,而且在语用层面上还可以表示回指、当前指和后指,也可表示对举,亦或表示厌恶、讽刺、怜悯或赞赏等主观情感,同时它们都有虚化的可能性。英法指示形容词与汉... 法语和英语的指示形容词与汉语的“这/那(量词)”作定语不仅可以表示指示之意,而且在语用层面上还可以表示回指、当前指和后指,也可表示对举,亦或表示厌恶、讽刺、怜悯或赞赏等主观情感,同时它们都有虚化的可能性。英法指示形容词与汉语“这/那(量词)”结构作定语的共性研究可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形容词 定语 这/那(量词)
下载PDF
韩国学生汉语“这/那”句习得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永生 肖奚强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文章基于30万字韩国学生作文语料,考察韩国学生"这/那"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韩国学生"这/那"句句首"这""那"的不对称性较汉语母语者更加显著;"这/那"句语义功能及其句法实现形式... 文章基于30万字韩国学生作文语料,考察韩国学生"这/那"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韩国学生"这/那"句句首"这""那"的不对称性较汉语母语者更加显著;"这/那"句语义功能及其句法实现形式和汉语母语者表现出一定差异;"这/那"句偏误率较高。正确用例和偏误用例的分析都表明韩国学生"这/那"句的习得受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学生 “这/那”句 篇章 习得
下载PDF
平鲁方言指示词“这”“那”的语法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锦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2-27,33,共7页
指示词“这”“那”在平鲁方言的使用频率高,具有指示、称代功能,基本上相当于北京话的“这”“那”。除指称用法外,“这”“那”逐渐产生冠词、助词和连词的用法。当“这/那”置于专有名词、人名等前,其读音轻化,指示义虚化,具有冠词... 指示词“这”“那”在平鲁方言的使用频率高,具有指示、称代功能,基本上相当于北京话的“这”“那”。除指称用法外,“这”“那”逐渐产生冠词、助词和连词的用法。当“这/那”置于专有名词、人名等前,其读音轻化,指示义虚化,具有冠词功能。当“这/那”位于“人称代词/时地名词+这/那+名词”等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结构助词“哩”。它们还可置于句首,作连词,用来连接前后句。结合文献材料发现,宋元以后“这”“那”虚化用法增多,功能得以扩展。“这”作连词的用法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语法化
下载PDF
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这”“那”误用类型分析
15
作者 付元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6-69,共4页
英语国家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指示代词时常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这""那"作为常用指示代词,在使用过程中最易出错,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使用混淆、省略不当和单复数使用不准确三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汉语指示代词&... 英语国家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指示代词时常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这""那"作为常用指示代词,在使用过程中最易出错,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使用混淆、省略不当和单复数使用不准确三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汉语指示代词"这"、"那"的本体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其次应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从偏误的表现、导致偏误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英语国家留学生使用指示代词"这"、"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国家留学生 汉语“这” 汉语“那” 误用分析
下载PDF
指示词的选择和肯定/否定的关系
16
作者 小野绘理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先行研究指出,有倾向表明肯定句更适宜用“这”系列,否定句更适宜用“那”系列.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本身对使用“这”系列还是“那”系列不起决定性作用.虽然有些特定的结构排斥指示词的某一方,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结果... 先行研究指出,有倾向表明肯定句更适宜用“这”系列,否定句更适宜用“那”系列.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本身对使用“这”系列还是“那”系列不起决定性作用.虽然有些特定的结构排斥指示词的某一方,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结果.肯定和否定这一组概念对指示词的选择没有强制性,指示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这” “那” 肯定 否定
下载PDF
高程度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多角度分析
17
作者 李宇涵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5-48,53,共5页
“A到这/那份上”是一个主观评述性的高程度构式。结构中的“到”尚未虚化为补语标记,与其后的代词宾语一同对性状“A”进行补充说明,“A”基本由谓词充当。“A到这/那份上”的高程度义主要通过隐喻机制获得,并随语境固化成为一种规约含... “A到这/那份上”是一个主观评述性的高程度构式。结构中的“到”尚未虚化为补语标记,与其后的代词宾语一同对性状“A”进行补充说明,“A”基本由谓词充当。“A到这/那份上”的高程度义主要通过隐喻机制获得,并随语境固化成为一种规约含义,构式主要出现在已然事件、虚拟事件和否定辖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构式 语义内涵 隐喻 “A到这/那份上”
下载PDF
汉语冠词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时健 刘振东 张京鱼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一般认为,汉语没有冠词。但近年来多见汉语指示词和数量词冠词化的讨论,本文将其概括为冠词化进程说和冠词化已然说。本文对上述这三种观点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发现主流观点是汉语没有冠词语类,并根据冠词语法化的判断标准对... 一般认为,汉语没有冠词。但近年来多见汉语指示词和数量词冠词化的讨论,本文将其概括为冠词化进程说和冠词化已然说。本文对上述这三种观点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发现主流观点是汉语没有冠词语类,并根据冠词语法化的判断标准对冠词化进程说和已然说进行分析,主张汉语指示词“这/那”和数量词“一(个)”呈现冠词化倾向或者它们本身就兼有冠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冠词化 一(个)
原文传递
自然口语中“这/那”的话语立场表达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郑友阶 罗耀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4,共9页
本文运用话语立场原则和立场三角分析方法,对自然口语中的"这"与"那"进行研究,认为它们具有标示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自然口语中"这/那"对客体进行评价,对主体进行定位,并且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其话语功... 本文运用话语立场原则和立场三角分析方法,对自然口语中的"这"与"那"进行研究,认为它们具有标示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自然口语中"这/那"对客体进行评价,对主体进行定位,并且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其话语功能本质就是表达话语者的立场,形式上成为主观性话语立场表达的指示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表达
原文传递
山西晋语指示代词三分系统的来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维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7,共9页
本文从方言指示代词的历史来源及二分系统与三分系统之间的关系着眼,通过分析它们的地理和结构分布,认为:山西晋语指示代词主要由"这/那"二分系统构成,跟其境外晋语保持一致,在与中原官话地缘接触地带也存在"这/几"... 本文从方言指示代词的历史来源及二分系统与三分系统之间的关系着眼,通过分析它们的地理和结构分布,认为:山西晋语指示代词主要由"这/那"二分系统构成,跟其境外晋语保持一致,在与中原官话地缘接触地带也存在"这/几"二分系统,跟毗邻的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保持一致。由此推论,晋中的三分系统来自"这/那"系统和"这/兀"系统的叠加,是两种二分系统在地理上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晋语 指示代词 三分系统 词源 叠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