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单字为训研究——以东汉高诱注释中的“止”字为例
1
作者 吴欣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注释中的“止”为例,当“止”作为训释词时,凸显的是其原型特征即“停止”义,或者说是其核心义;而当“止”作为被释词时,则展示了“止”的语义框架中的部分概念槽与填充项。在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容器图式等意象图式的联合作用下,“止”形成一个由原型——边缘的模糊认知域。在单字为训的注释语料中,高频训释词的原型范畴是不同被释词语义范畴的交叉点。训释词能否完全替代被释词,则取决于构成它们的认知模型是完全相同还是部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字为训 高诱 语义框架 原型范畴 认知模型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诗经·大雅·绵》“曰止曰时”释义商兑
2
作者 彭慧 朱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是”,及至清代中叶,王引之则以古人的行文之法为据,释“时”为“跱”,认为“止”“时”同为“居止”之义。然而,斟酌文义并考察字词用意,进而参照古人的占卜实践和《诗经》的行文通例,不难发现,王氏之说亦有未安,“时”当通“善”,“止”当通“祉”,二者同为“吉”义。所谓“曰止曰时”紧承上文“爰契我龟”,是对太王占卜迁岐并获吉兆的正面陈述,也是对太王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并赢得民心的侧面烘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绵》 曰时 释义
下载PDF
卷轴本《玉篇》止摄韵的可视化与量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永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42,共13页
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对卷轴本《玉篇》止摄韵的系统对比研究有重要意义。首先,实现从韵类系统角度衡量止摄韵及其相关韵,借助参照点考察止摄相关韵在整个韵类系统中的亲疏程度和分合;量化方式客观准确地揭示止摄韵在整个韵类中特征,通过经... 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对卷轴本《玉篇》止摄韵的系统对比研究有重要意义。首先,实现从韵类系统角度衡量止摄韵及其相关韵,借助参照点考察止摄相关韵在整个韵类系统中的亲疏程度和分合;量化方式客观准确地揭示止摄韵在整个韵类中特征,通过经验值与显著性检验对比,突破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次,量化与可视化结合,发现一些新的语音特征:(1)止摄内,支微独立、脂之两韵在99%的概率上合为一类,而且,之韵与脂韵C类关系最近,与脂韵D类关系最远;(2)支脂两韵D类与C类关系最近,支韵CD类与脂韵C类语音关系较近,脂韵D类与微韵、之韵与微韵等偶混;(3)支脂之微四韵开合有别,存在唇音反切上字和圆唇主元音结尾反切上字定开合的混切,《广韵》均为开合同切;(4)止蟹臻摄混切未改变三摄独立格局,微迄两韵可合,微迄物三韵语音相关,三摄混切涉及四个等和四个调类;(5)精章日来属于重纽C类,庄知属于重纽B类,与以《王三》为代表的中古音系略有不同。卷轴本《玉篇》止摄韵的特点反映中古前期读书音的共同音系特征,同时,在语言接触和历时发展过程中,混入了方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轴本《玉篇》 摄韵 重纽 可视化 量化
下载PDF
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的词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9,共11页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时地音变
下载PDF
《诗经》中的“止”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灿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关于《诗经》中“止”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于省吾先生的《<诗经>中“止”字的辨释》较系统地分析了“止”的用法,但“止”的分类还未尽善。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诗经》中“止”的用例,谨对“止”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再... 关于《诗经》中“止”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于省吾先生的《<诗经>中“止”字的辨释》较系统地分析了“止”的用法,但“止”的分类还未尽善。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诗经》中“止”的用例,谨对“止”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再进行分类,描写《诗经》中“止”的实际所属词类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语法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代词 语气词
下载PDF
“止戈为武”之我见 被引量:2
6
作者 向学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5-46,共2页
许慎《说文》对“武”的解释与“武”的本义“征伐、示威”完全一致,并非相违背。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戈为武 字形结构
下载PDF
“止乃光明”:张载“止”论
7
作者 李立 《武陵学刊》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止"的基本义是停止。张载提出"易大抵以艮为止,止乃光明",创造性地将"止"解释为光明。在张载这里,"止"不是外在强制性的停止,而是关乎内心之定的安止,所谓"定则自光明"。"止&q... "止"的基本义是停止。张载提出"易大抵以艮为止,止乃光明",创造性地将"止"解释为光明。在张载这里,"止"不是外在强制性的停止,而是关乎内心之定的安止,所谓"定则自光明"。"止"不仅是从蒙昧到光明的关键,也和理学修身工夫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张载反复强调"人心多则无由光明",认为人应当通过修身来摒弃物欲私心,以发见湛一本性之光明,而修身的要义就在于"止"。另一方面,张载指出"集义久则自有光明",要求行止动静适合时宜,是为"义"也;日积月累,是为"集"也。更进一步,集者,安止也;集义者,集气也,集虚也。在这个意义上,集太虚之气,变化气质,则自有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艮” 光明
下载PDF
官话方言止开三知庄章组两种读音类型的来源
8
作者 石慧 《方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8,共8页
文章讨论官话方言止开三知庄章组两类读音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两类读音类型来源于近代官话南北音的两种演变模式。此外,文章还提出《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和《西儒耳目资》等近代文献中,止开三庄组字为一类、知章组字为一类的... 文章讨论官话方言止开三知庄章组两类读音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两类读音类型来源于近代官话南北音的两种演变模式。此外,文章还提出《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和《西儒耳目资》等近代文献中,止开三庄组字为一类、知章组字为一类的现象所反映的语音性质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方言 开三 知庄章 读音类型 历史来源
原文传递
齐国故城发现的石磬铭文释说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乃峰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2期87-93,共7页
山东临淄市齐都镇齐国故城东南部韶院村发现的石磬,上刻铭文二字,其中第二字有多种考释意见。根据齐系古文字类似字形的释读,可推知石磬铭文的第二字当分析为"从宀,垖声",读为"殿",训为"止"。石磬上所刻的两个字铭文是要标示此石... 山东临淄市齐都镇齐国故城东南部韶院村发现的石磬,上刻铭文二字,其中第二字有多种考释意见。根据齐系古文字类似字形的释读,可推知石磬铭文的第二字当分析为"从宀,垖声",读为"殿",训为"止"。石磬上所刻的两个字铭文是要标示此石磬在演奏时的音律位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磬铭文 殿
下载PDF
由汉镜铭文的试读到《诗经》文义的试释
10
作者 白军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汉镜铭文中有"令名之纪七言止",以往学者均将"止"读如字,本文则主张将"止"读为"始",并纠正了《浙江出土铜镜》中对一面含有类似铭文汉镜的释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诗经·大雅·公刘... 汉镜铭文中有"令名之纪七言止",以往学者均将"止"读如字,本文则主张将"止"读为"始",并纠正了《浙江出土铜镜》中对一面含有类似铭文汉镜的释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诗经·大雅·公刘》篇中两句有疑义的诗句进行了试读,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镜 公刘
下载PDF
郭店楚简《缁衣》“言从行之”“之”字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善萍 《东南文化》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关键词 郭店楚简《缁衣》《礼记·缁衣》
下载PDF
《切韵》止摄支韵系高本汉与李荣拟音的分歧试释——纪念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100周年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蒸 任文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高本汉《切韵》支韵的拟音iě与李荣的改拟-ie,二者形似而实不同,形成了中古拟音的两大派别。高本汉《切韵》支韵的拟音-iě是前响复元音,李荣支韵-ie是后响复元音,与高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过渡音扩张说"可以为高拟支韵对... 高本汉《切韵》支韵的拟音iě与李荣的改拟-ie,二者形似而实不同,形成了中古拟音的两大派别。高本汉《切韵》支韵的拟音-iě是前响复元音,李荣支韵-ie是后响复元音,与高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过渡音扩张说"可以为高拟支韵对闽方言福州话-ie的音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从上古音的角度看,李氏的构拟优于高拟,高拟的-iě应是晚期现象。但高拟支韵的-iě构拟和李拟-ie构拟着眼点不同,从中古音的角度看,二家孰是孰非,目前尚难遽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摄支韵 高本汉 李荣 拟音 过渡音扩张说
原文传递
从历时角度看限定副词“只”的义项分合关系
13
作者 李泓霖 《语言学论丛》 2024年第1期44-58,共15页
本文以限定副词“只”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史上“只”及相关形式“止”“祇”的历时考察,指出副词“只”的“完全排除”义与“向上排除”义具有不同来源。完全排除义来自对副词“祇”的继承,向上排除义则来自副词“... 本文以限定副词“只”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史上“只”及相关形式“止”“祇”的历时考察,指出副词“只”的“完全排除”义与“向上排除”义具有不同来源。完全排除义来自对副词“祇”的继承,向上排除义则来自副词“止”意义的并人。唐代之后,“只”已经兼具了两类功能,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限定副词,但在否定形式中副词“只”“止”仍未完全混同。“只”的形成与发展受语法化中的语义滞留、形式择一等原则制约,既符合虚词语义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 限定副词 虚词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苏北方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的元音高化
14
作者 冯青青 《中国方言学报》 201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苏北方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的今读存在韵母元音的高化现象。依古声母条件的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蟹止摄开口三等知系和止摄开口三等精组的舌尖化,这在汉语方言里较为普遍;第二类是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来母的裂化,这种类型相对少见;第三类... 苏北方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的今读存在韵母元音的高化现象。依古声母条件的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蟹止摄开口三等知系和止摄开口三等精组的舌尖化,这在汉语方言里较为普遍;第二类是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来母的裂化,这种类型相对少见;第三类是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帮组、精组、见系的舌尖化,这出现在部分汉语方言中,苏北方言里表现为一种推链式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方言 开口三四等 元音高化
原文传递
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的层次与对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有用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71,共15页
本文考察了16世纪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三种读音?、i、?i的分布情况,指出其基本反映的是中古晚期第一期的汉语音系,精、庄组个别字中的i或是更早时期对音的遗留。本文还构拟了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的对应过程,辨析了内源层次和外源层次,主张... 本文考察了16世纪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三种读音?、i、?i的分布情况,指出其基本反映的是中古晚期第一期的汉语音系,精、庄组个别字中的i或是更早时期对音的遗留。本文还构拟了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的对应过程,辨析了内源层次和外源层次,主张?并非直接借自汉语,而是内部音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字音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层次
原文传递
也谈闽北区方言中文读音的来源
16
作者 秋谷裕幸 《中国方言学报》 2022年第1期36-47,共12页
本文在Willam Baxter(2014)的基础上,以微母和止摄开口三等日母为例,对闽北区方言中的文读音来源问题做了进一步探索。闽北区方言中一部分微母字的文读音有读同奉母文读的情况出现。这是以吴语的辐射为背景而发生的文读层次语音演变。... 本文在Willam Baxter(2014)的基础上,以微母和止摄开口三等日母为例,对闽北区方言中的文读音来源问题做了进一步探索。闽北区方言中一部分微母字的文读音有读同奉母文读的情况出现。这是以吴语的辐射为背景而发生的文读层次语音演变。而松溪和政和镇前方言文读层次中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和遇摄合口三等日母同音的现象则源自赣语。闽北区方言中的文读音至少是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进入闽北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区方言 文读 音韵史 微母 摄开口三等日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