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祇、祗、禔音义混用原因试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福言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祇、祗、禔字,《说文》截然三训。后来经籍混用严重,各家说法不一,甚至相互抵牾。经考察,直接原因是对音近义通认识侧重不同造成,根本原因是对文字假借的音义层次认识不足造成。
关键词 音近义通 音义层次
下载PDF
“祗”“祇”,还是“只”?
2
作者 吴佩林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甲戌本《石头记》是胡适创立新红学的奠基石,胡适购藏它之前,曾收到卖书人胡星垣的一封信,信中介绍此书“惟只存十六回”.此信被后期红学研究者纷纷引用,信中手书繁体“只”字有识作“祇”者,也有识作“祗”者,今“祇”“祗”“只”共... 甲戌本《石头记》是胡适创立新红学的奠基石,胡适购藏它之前,曾收到卖书人胡星垣的一封信,信中介绍此书“惟只存十六回”.此信被后期红学研究者纷纷引用,信中手书繁体“只”字有识作“祇”者,也有识作“祗”者,今“祇”“祗”“只”共存于红学论著中.“祇”“祗”虽仅一“点”之差,含义迥异,胡星垣信中只能是“祇”而不是“祗”,二者不可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文 甲戌本《石头记》 胡适 胡星垣 “祗”
下载PDF
“祇”和“祗”的源流及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学斌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0-72,119,共4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对于同一个隶定字"■",字形表及其检索表作"祇"字,释文却作"祗"字。前者是错误的,是未分清"祗"与"祇"的做法。经过考证,"祇"、"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对于同一个隶定字"■",字形表及其检索表作"祇"字,释文却作"祗"字。前者是错误的,是未分清"祗"与"祇"的做法。经过考证,"祇"、"祗"有各自的字义、字形、字音,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祇"字尚未从"祗"分化出来独立成字。所以应该分清"祇"和"祗",把"■"字释为"祗"。后世对古文字的隶定,要尊重字本身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文字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