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 被引量:174
1
作者 戴万宏 黄耀 +1 位作者 武丽 俞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随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二者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32~-0.530,p<0.001),在控制温度、降雨和海拔条件下,二者间的偏相关关系也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r偏=-0.217~-0.322);指数方程(SOM=aebpH,a和b为常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土壤pH变异可以分别解释有机质含量总变异的12.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PH 地带性土壤 相关分析 中国
下载PDF
2种母岩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志毅 黄丽 +1 位作者 卢胜 付庆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8,共8页
采取中国从北到南由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的几种地带性土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分析其<2μm粘粒的化学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探明气候条件对土壤粘土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棕壤中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主要为伊利石... 采取中国从北到南由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的几种地带性土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分析其<2μm粘粒的化学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探明气候条件对土壤粘土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棕壤中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蛭石和高岭石,并含有少量蒙脱石;黄棕壤中高岭石和蛭石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伊利石和蒙脱石;红壤中蛭石和蒙脱石消失,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高岭石,其次为伊利石和1.4nm过渡矿物。在热带砖红壤中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消失,高岭石含量超过90%,其次为伊利石及少量三水铝石。粘土矿物的地带性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由北到南,随着温度和降雨量增加,土壤中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增加,蛭石的含量降低;其中年均温和年均降雨量与高岭石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蛭石和蒙脱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花岗岩 片麻岩 粘土矿物 地带性土壤
下载PDF
不同侵蚀程度下地带性土壤的结构及渗透性能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芳 王硕 +1 位作者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侵蚀退化过程中地带性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选取湖北省不同侵蚀程度(微度、轻度、强度、剧烈)的3种典型地带性土壤(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比较分析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侵蚀程度增加,3种地带性土壤团... 为探讨侵蚀退化过程中地带性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选取湖北省不同侵蚀程度(微度、轻度、强度、剧烈)的3种典型地带性土壤(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比较分析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侵蚀程度增加,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逐渐降低,容重增加,饱和导水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机械稳定性变化存在差异;在侵蚀程度相同时,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饱和土壤导水率的高低顺序均为红壤>黄棕壤>黄褐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与游离氧化铝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7和0.81,P<0.01),与游离氧化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3和0.76,P<0.05),说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并形成地带性差异的关键因素,饱和导水率与团聚体水稳性指标和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0.76,P<0.01),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预测和表征饱和导水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结构 侵蚀 饱和导水率 地带性土壤
下载PDF
九宫山土壤剖面中黏土矿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智杰 董雪 +1 位作者 张志毅 黄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5-802,共8页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剖面层次的黏土矿物组合和铁、铝氧化物的特征,揭示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从以高岭石为主,逐渐变为以14.0?矿物、伊利石及三水铝石为主...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剖面层次的黏土矿物组合和铁、铝氧化物的特征,揭示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从以高岭石为主,逐渐变为以14.0?矿物、伊利石及三水铝石为主,有从1︰1型向2︰1型矿物过渡的趋势;不同层次的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变化明显;土壤随垂直高程的升高,其中游离态铁、铝减小,非晶形和络合态铁、铝增加,各种形态铁、铝氧化物的总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宫山 地带性土壤 剖面 黏土矿物 铁、铝氧化物
下载PDF
新疆地带性土壤磷吸附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帅 尹飞虎 谢海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3-1522,共10页
【目的】分析新疆南、北疆地带性土壤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土壤磷吸附特性及磷最大吸附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新疆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方法】采集新疆北疆灰漠土和南疆棕漠土样品,进行磷等温吸附试验。... 【目的】分析新疆南、北疆地带性土壤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土壤磷吸附特性及磷最大吸附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新疆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方法】采集新疆北疆灰漠土和南疆棕漠土样品,进行磷等温吸附试验。【结果】灰漠土和棕漠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北疆灰漠土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棕漠土的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Ca CO3含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吸附固磷能力的土壤性质包括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碳酸钙含量及pH值。棕漠土碳酸钙含量高达20%左右,pH值也高于灰漠土,导致棕漠土比灰漠土具有更强的吸附固定磷的能力,供试南疆棕漠土最大吸磷量平均为1 087.59 mg/kg;北疆灰漠土平均为820.7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 灰漠土 棕漠土 等温吸附
下载PDF
九宫山地带性土壤颗粒中粘粒矿物的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智杰 董雪 +1 位作者 刘凡 黄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基带棕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为材料,分离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2000 nm、450~2000 nm、100~450 nm和25~100 nm),并对各粒级颗粒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揭示山地土壤中粘粒矿物...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基带棕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为材料,分离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2000 nm、450~2000 nm、100~450 nm和25~100 nm),并对各粒级颗粒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揭示山地土壤中粘粒矿物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针铁矿、赤铁矿和高岭石减少,伊利石、1.42 nm矿物和三水铝石增加。随粒径减小,土壤颗粒中粘粒矿物组成和结晶状况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42 nm矿物、高岭石和伊利石减少,其结晶度变弱,而针铁矿和赤铁矿增多。土壤随山体海拔升高,三八面体矿物增加,二八面体矿物减少;而随颗粒粒径的减小,此变化规律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宫山 垂直地带性 土壤颗粒 粒级 粘粒矿物
下载PDF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 Ⅴ.胶散复合体组成和生成条件的剖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建民 袁可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3-51,共9页
本文采用胶体分散法研究我国自北而南的13个地带性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形成因素及其结合特点等。结果表明:复合体总量(G_0+G_1+G_2)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复合体类型中,G_0组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G_1组在石灰性土壤和... 本文采用胶体分散法研究我国自北而南的13个地带性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形成因素及其结合特点等。结果表明:复合体总量(G_0+G_1+G_2)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复合体类型中,G_0组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G_1组在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中含量较高,自北而南有逐渐减少的趋势,G_2组则在酸性土壤中含量较高,自北而南呈逐渐增加趋势,G_1/G_2比值范围为025—12.35,自北而南呈渐减趋势。各组复合体含量与成土因素、矿质全量、腐殖质组成及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地带性土壤中G_1、G_2组复合体含量也呈现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G_1/G_2比值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_1含量与钙镁全量、钙饱和度、pH、CEC呈显著正相关,而G_2含量则与铁铝全量、游离态及铬合态铁铝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饱和度、pH等呈显著负相关。G_1/G_2之比还与HA/FA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胶散复合体的组成和成土条件与土壤性质有关。各组复合体组成及G_1/G_2比值可以作为土壤分类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散复合体 形成因素 土壤
下载PDF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富铁铝土壤的分类 被引量:8
8
作者 龚子同 陈志诚 +1 位作者 赵文君 石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回顾了我国富铁土和铁铝土分类的历史。我国近代土壤分类开始于30年代;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土壤分类深受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的影响。在地理发生分类体系中,按生物气候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分别为燥红土、红壤、黄壤、赤红壤和... 回顾了我国富铁土和铁铝土分类的历史。我国近代土壤分类开始于30年代;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土壤分类深受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的影响。在地理发生分类体系中,按生物气候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分别为燥红土、红壤、黄壤、赤红壤和砖红壤。从80年代开始,我国土壤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实际,引入了土壤系统分类。这一分类的特点是根据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划分土壤类型。据此,这一区域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是富铁土和铁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地带性土壤 富铁土 铁铝土 中国
下载PDF
长沙岳麓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振中 张友梅 胡觉莲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68-274,共7页
长沙岳麓山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在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土壤动物,以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灌草丛群落中的土壤动物最丰富,其次是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岳麓山土壤动物种类计有27类(目),隶属于4门10纲,其中以蜱螨目、弹尾目和... 长沙岳麓山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在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土壤动物,以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灌草丛群落中的土壤动物最丰富,其次是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岳麓山土壤动物种类计有27类(目),隶属于4门10纲,其中以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类占绝对优势成为优势类群,三者占整个土壤动物捕获量的92.26%,是森林土壤动物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土壤结构 生态系统 群落
下载PDF
中国6种地带性土壤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玉 张一平 陈思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利用土壤原样研究了中国 6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砖红壤、红壤红外光谱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显著的 36 95 ,36 2 0 ,10 35 cm- 1峰以及 35 2 7cm- 1峰可作为用红外光谱判断热带、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的特征峰。黄棕... 利用土壤原样研究了中国 6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砖红壤、红壤红外光谱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显著的 36 95 ,36 2 0 ,10 35 cm- 1峰以及 35 2 7cm- 1峰可作为用红外光谱判断热带、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的特征峰。黄棕壤、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红外光谱为蒙脱石型图谱 ,较弱的 36 2 1cm- 1峰 ,3435和 10 2 8~10 32 cm- 1的强宽带 ,以及显著的 14 37cm- 1峰可作为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石灰性土壤红外光谱的特征标志。黄棕壤是石灰性土壤向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其红外光谱标志为较宽的 3435 ,10 32 cm- 1吸收带和明显的 36 2 0 cm- 1吸收峰 ,以及较弱的 36 95 cm- 1峰 ,但没有 14 37cm- 1峰。中国从南到北 ,土壤红外光谱的36 96 ,36 2 1cm- 1 峰、石英双峰 (798,780 cm- 1 )的 797cm- 1 峰吸收强度逐渐减弱 ,而石英双峰的 780 cm- 1 峰吸收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带性土壤 红外光谱特征 土壤地带性
下载PDF
西藏米拉山土壤团聚体垂直地带性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喻武 任德智 +3 位作者 杨文姬 宋珺 乔锋 李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9,共11页
为探明米拉山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200 m梯度,选取研究区海拔4 200~5 000 m间土壤,对>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团聚体破坏率(PAD)、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和分形维数(D... 为探明米拉山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200 m梯度,选取研究区海拔4 200~5 000 m间土壤,对>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团聚体破坏率(PAD)、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和分形维数(D)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海拔5 000,4 800 m土壤容质量及孔隙度结构均优于4 200~4 600 m,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海拔降低先减小后增大,4 600 m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p<0.05)小于其余海拔.(2)研究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粒径为主.总体上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均表现为海拔5 000,4 800 m优于4 200~4 600 m,其MWD,GMD值相对较高,PAD值相对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干筛与湿筛两种条件下的D值随海拔增加而变小.(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容质量及大团聚体含量直接影响团聚体稳定性.海拔是区域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差异、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异同的重要因素.(4)海拔通过改变水热条件,间接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有机质周转、土壤侵蚀过程,从而导致土壤结构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山 垂直地带性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秀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主要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 ,对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概括 ,进而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 ,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状况与稳定性特征。
关键词 水平地带性 土壤有机质 胡敏酸 富里酸 空间变化 腐殖质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水分效应的地带性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带性特征 对比分析 人工林
下载PDF
土壤地带性分区下云南省耕地利用等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华 王东杰 +3 位作者 陈镜宇 李尤亮 张建生 余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1-225,232,共6页
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土壤改良利用的土壤地带性分区为角度,通过采用空间叠加分析与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全省耕地利用等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云南省砖红壤、赤红壤、山原(地)红壤地带的耕地利用等广泛分布... 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土壤改良利用的土壤地带性分区为角度,通过采用空间叠加分析与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全省耕地利用等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云南省砖红壤、赤红壤、山原(地)红壤地带的耕地利用等广泛分布在2—5等,7等以上较少,黄棕壤与棕壤地带的耕地利用等分布在1—6等;(2)各土壤地带中耕地平均利用等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且在同海拔梯度上黄棕壤与棕壤地带的耕地平均利用等均小于其他土壤地带;(3)砖红壤和赤红壤地带中的耕地平均利用等随纬度增加而递增,山原(地)红壤、黄棕壤与棕壤地带的则减小。该研究可为云南省的土壤改良利用、土地整治、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带性 耕地 农业产业化 利用等
下载PDF
海南地带性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21
15
作者 廖金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6期66-68,93,共4页
海南地处热带,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燥红土和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等。其平均含量Cu19.50mg/kg,Pb72.57mg/kg,Zn41.78mg/kg,Ni33.19mg/kg,Se0.272mg/kg。山地赤红壤和山地黄壤铜含量偏低,铁质砖红壤铅含量偏高,其他各类土壤各元素含量... 海南地处热带,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燥红土和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等。其平均含量Cu19.50mg/kg,Pb72.57mg/kg,Zn41.78mg/kg,Ni33.19mg/kg,Se0.272mg/kg。山地赤红壤和山地黄壤铜含量偏低,铁质砖红壤铅含量偏高,其他各类土壤各元素含量正常。玄武岩上的土壤Cu,Pb,Zn,Ni,Se的含量都较高。母质是影响这些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异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气候和元素自身性质,在雨量较少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Cu,Pb,Zn含量相对较高,在雨量较多的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而Ni,Se则相反。土壤腐殖质、土壤质地和土壤化学成分组成等对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 微量元素 地理分布 海南
下载PDF
天山北坡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地带性 被引量:68
16
作者 谢锦 常顺利 +4 位作者 张毓涛 王慧杰 宋成程 何平 孙雪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363-4372,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工作专注于植物与土壤的元素比例关系及其环境解释等问题上,还需要分析在连续环境梯度上元素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加深已有的认识。受水热梯度的影响,植被与土壤在天山北坡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这为探讨植物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工作专注于植物与土壤的元素比例关系及其环境解释等问题上,还需要分析在连续环境梯度上元素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加深已有的认识。受水热梯度的影响,植被与土壤在天山北坡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这为探讨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带谱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天山中段北坡海拔1000—3840m范围内,按海拔梯度对植物和土壤分别采样,测定其C、N、P含量。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升高,植物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变化规律各不相同,C含量随海拔变化保持不变,仅山地针叶林显著低于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垫状植被和山前灌木(P<0.05);N含量、C∶P、N∶P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显著高于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山垫状植被(P<0.05);P含量、C∶N则是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高山垫状植被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山地荒漠草原、山前灌木和高山草甸显著高于山地草原、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P<0.05)。(2)从生活型角度,乔木、灌木和草本C、N含量、C∶N差异不显著,灌木P含量、C∶P、N∶P显著高于草本(P<0.05);乔木和灌木更受P限制,草本更受N限制。(3)随海拔的升高,土壤C、N、P含量、C∶P、N∶P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均显著高于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P<0.05),土壤C∶N表现为一直降低,山地荒漠草原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4)植物C、N、P及计量比与土壤相关性分析中,仅植物C∶P与土壤C∶P相关性显著,且植物C、N、P含量与土壤相关系数小于植物C∶P、N∶P与土壤相关系数。在垂直地带性上,土壤主要通过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植被型 垂直地带性 天山
下载PDF
甘宁蒙陕退耕还林(草)中的适地适树问题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景光 王新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9-494,共6页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中适地适树问题的探讨 ,我们认为在退耕还林 (草 )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造林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退耕还林和造林过程中应该遵循生物气候带原则 ,演替前期植物种与演替后期植物种搭配 ,浅根...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中适地适树问题的探讨 ,我们认为在退耕还林 (草 )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造林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退耕还林和造林过程中应该遵循生物气候带原则 ,演替前期植物种与演替后期植物种搭配 ,浅根系植物与深根系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种的选择应该坚持立地条件与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适应 ;与地带性特点相适应 ;与降水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相适应 ,做到“林水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适地适树 地带性 甘宁蒙陕
下载PDF
新疆地带性土壤腐殖质组成、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立诚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85-90,共6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地带性土壤有机物质累积作用类型,腐殖质组成、性质及其分布规律.各土类质、E4有所不同,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土类腐殖质化学组份和官能团的差异.值与E4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γ=0.80.值与E4的大小主...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地带性土壤有机物质累积作用类型,腐殖质组成、性质及其分布规律.各土类质、E4有所不同,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土类腐殖质化学组份和官能团的差异.值与E4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γ=0.80.值与E4的大小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 腐殖质 分布规律 土壤 新疆
下载PDF
干热河谷泥石流流域不同分区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广帅 俞伟 +5 位作者 邓浩俊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马瑞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以云南泥石流频发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流域的微地貌特点,将流域划分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为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的分区异质性特征,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分区土壤颗粒组成差异... 以云南泥石流频发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流域的微地貌特点,将流域划分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为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的分区异质性特征,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分区土壤颗粒组成差异性不大,土壤质地以粗粒和砾石为主,土壤沙石化明显,流通区土壤物理结构相对较好;小江流域山地土壤含水量总体受季节影响较大,而不同分区的土壤含水量则受垂直地带性因素影响,表现为流通区>物源区>堆积区;不同分区土壤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土壤类型、土壤颗粒组成等因素影响,差异性特征复杂,总体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泥石流 土壤性质 分区差异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海涂土壤的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仇荣亮 吴箐 +1 位作者 吕越娜 梁振海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从微形态角度研究了海涂土壤在改土脱盐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滩涂土壤尚处于新成发育阶段和强烈积盐的生态环境中。耕作土壤腐殖质浸染程度提高,并形成程度不一的团粒结构和堆集孔隙,提高了土壤脱盐速率.另外,由于... 本文从微形态角度研究了海涂土壤在改土脱盐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滩涂土壤尚处于新成发育阶段和强烈积盐的生态环境中。耕作土壤腐殖质浸染程度提高,并形成程度不一的团粒结构和堆集孔隙,提高了土壤脱盐速率.另外,由于生态系统成熟度不同,成林、幼林及农田土壤的改土脱盐能力及熟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土壤 微形态特征 生态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