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in Urea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Neoplasm Progression
1
作者 Larisa Mikhailovna Obukhova Elena Ivanovna Erlykina +2 位作者 Igor Aleksandrovich Medyanik Artem Sergeevich Grishin Angelina Mikhailovna Shutov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s a key feature driving oncogenesis in cancer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protein metabolism is largely altered in gliomas facilitating its malignant growth. Urea is the end product of...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s a key feature driving oncogenesis in cancer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protein metabolism is largely altered in gliomas facilitating its malignant growth. Urea is the end product of nitrogen metabolism which is mainly produced by arginase. The interdependence of arginase and other biochemical mechanisms trigger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rea as the main parameter of protein metabolism and glioma progression. It was also the most pronou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urea and the level of the nuclear protein Ki-67 as a marker of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 which performs DNA repair. Postoperative material from 20 patients with glioma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anaplasia wa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MA Peritumoral zone UREA Gliomal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Ki-67 MGMT
下载PDF
平煤六矿戊_(9-10)煤层自燃特性与采空区“三带”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孙家锐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66-172,共7页
为研究综采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问题,以平煤股份六矿戊_(9-10)-22290回采工作面为例,通过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自燃标志性气体和自燃特性以及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结合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程序升温实验结果,煤自燃潜伏期... 为研究综采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问题,以平煤股份六矿戊_(9-10)-22290回采工作面为例,通过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自燃标志性气体和自燃特性以及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结合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程序升温实验结果,煤自燃潜伏期,选取CO作为预测预报标志气体;加速氧化阶段可选取CO和C_(2)H_(4)作为标志气体;计算判定戊_(9-10)煤层为自燃煤层;构建了采空区自燃“三带”模拟的数值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类似条件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自燃 标志气体 自燃“三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arge Eddy Simulation for Wave Breaking in the Surf Zone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玉川 蒋昌波 沈焕庭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combined with the marker and cell method to study the wave propagation or shoaling and breaking process. As wave propagates into shallow water, the shoaling lead...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combined with the marker and cell method to study the wave propagation or shoaling and breaking process. As wave propagates into shallow water, the shoaling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wave height, and then at a certain position, the wave will be breaking. The breaking wave is a powerful agent for generating turbulen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st of the fluid dynamic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surf zone, Such as transformation of wave energy, generation of near-shore current and diffusion of materials. So a proper numerical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turbulence effect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a revised Smagorinsky subgrid-scale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turbulence effect.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the Smagorinsky model for wave propagation or breaking simulation may be taken as a varying function of the water depth and distance away from the wave breaking point.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olitary wave in constant water depth and the shoaling of the non-breaking solitary wave on a beach. The model is based on large eddy simulation, and to track free-surface movements, the Tokyo University Modified Marker and Cell (TUMMAC) method is employ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each component of this wave mathematical model, several steps have been taken to verify calculated solutions; with either analytical solutions or experimental data. For non-breaking waves, very accurate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a solitary wave propagating over a constant depth and on a beach.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cnoidal wave breaking in the surf zone shows that the mode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present model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urbulent eddy viscosity increase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water surface in surf zone. In the eddy viscosity curve, there is a turn-point obviously, dividing water depth into two parts, in the upper part, the eddy viscosity becomes very large near the wave breaking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e break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subgrid-scale model surf zone marker and cell method
下载PDF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4
作者 张煜 韩留鹏 +5 位作者 李正玲 常莹莹 张弯弯 昝香存 许为钢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3-1551,共9页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黄淮南部麦区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育种
下载PDF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雄涛 罗顺社 +2 位作者 朱颜 陈小军 胡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段岩石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测井相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从而对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段沉积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 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段岩石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测井相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从而对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段沉积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个亚相,缺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湖泊相沉积则以半深湖—深湖泥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三上段 沉积相 陡坡带 相标志 泌阳凹陷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分子生态学初步研究:RAPD证据 被引量:66
6
作者 魏伟 王洪新 +3 位作者 胡志昂 钟敏 恽锐 钱迎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2,共7页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是一个杂种带。为了进一步阐明分子变异和基因流与生境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RAPD标记开展了柠条群体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RAPD数据利用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了6个柠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是一个杂种带。为了进一步阐明分子变异和基因流与生境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RAPD标记开展了柠条群体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RAPD数据利用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了6个柠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柠条群体之内(82.4%),只有少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17.6%)。又利用Nei指数统计了RAPD数据,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内。柠条锦鸡儿群体与中间锦鸡儿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都很小。以上结果都肯定了柠条群体间和种间的基因流动。无论是从多态位点比率还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来看,硬梁和硬梁覆沙群体是最小的,滩地覆沙群体则具有较高的水平。某些RAPD扩增片段的频率在柠条群体间有规律的变化也许具有着特殊的生态学意义,更可能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下列结论:①通过比较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的统计结果,可以认为,对于异交植物来讲,Shannon指数在统计RAPD数据方面有用。②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生态过渡带 分子生态学 柠条 沙地
下载PDF
预测毛细管区带电泳有效淌度的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康宇飞 瞿海斌 +1 位作者 沈朋 程翼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51-1155,共5页
提出预测毛细管电泳迁移行为的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方法。以核苷为实际研究对象 ,利用正交试验获得的数据 ,结合二标记物技术 ,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的柱温、电压、缓冲液浓度和pH值与 3种核苷的有效淌度之间的相关模型。... 提出预测毛细管电泳迁移行为的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方法。以核苷为实际研究对象 ,利用正交试验获得的数据 ,结合二标记物技术 ,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的柱温、电压、缓冲液浓度和pH值与 3种核苷的有效淌度之间的相关模型。将其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较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于后两者 ,适宜用于毛细管电泳迁移行为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有效淌度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 核苷
下载PDF
贵州遵义北郊某地热测井解释方法
8
作者 杨武 张应文 王亮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2期83-90,共8页
近年来地热资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贵州遵义—金沙地热富集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以往贵州的地热成井率总体不高,改变这种状况是地热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地热井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项重要措施。测井资料的解译存... 近年来地热资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贵州遵义—金沙地热富集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以往贵州的地热成井率总体不高,改变这种状况是地热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地热井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项重要措施。测井资料的解译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把测井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提高解译结果的准确度。通过遵义北郊某地热测井的勘探实例,综合分析了自然伽马、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等物理参数在不同岩石上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典型标志层测井特征法、地层序列测井特征法、断层的测井解译特征法、含水层的测井解译特征法和井温突变的测井解译特征法等5种方法,通过4个步骤,对井中的实测曲线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确定了典型标志层,划分了地层层序,解译了断裂构造和含水层等,为研究区地热的钻孔定位、地热井的设计和成井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解释参数 断层破碎带 标志地层 含水层 贵州遵义
下载PDF
基于加工表面纹理连通区域的刀具磨损状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承新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加,表现在工件表面的纹理结构发生变化,依据工件纹理的变化能够间接判断刀具的磨损程度。选取阈值作图像分割,对二值图像作区域标记,区域标记的最大值称作连通区域数,将二值图像的连通区域数作为刀... 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加,表现在工件表面的纹理结构发生变化,依据工件纹理的变化能够间接判断刀具的磨损程度。选取阈值作图像分割,对二值图像作区域标记,区域标记的最大值称作连通区域数,将二值图像的连通区域数作为刀具磨损的特征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加,图像的连通区域数随之增加,它为刀具磨损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区域数 区域标记 刀具磨损
下载PDF
淮南朱集西井田第二含煤段煤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沙亚南 鲁辉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8期20-22,30,共4页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2、5-1、7-2、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2、5-1、7-2、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第二含煤段 煤层对比 标志层 化石带 物性特征
下载PDF
无中性标记物的毛细管电泳离解常数测定方法
11
作者 张红医 陈辉 +1 位作者 赵云昆 梁佳丽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6期145-149,共5页
系统研究了无需借助中性标记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离解常数的方法。记录电泳过程中流经毛细管柱溶液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存在两个电流突跃。其中第二个电流突跃所对应的迁移时间,与样品中不带电荷的中性物质的迁移时间相当;当样品... 系统研究了无需借助中性标记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离解常数的方法。记录电泳过程中流经毛细管柱溶液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存在两个电流突跃。其中第二个电流突跃所对应的迁移时间,与样品中不带电荷的中性物质的迁移时间相当;当样品中不含(也未添加)中性物质时,只要按照电泳实验中普通的溶样方式(用水、有机溶剂或稀释的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溶剂),样品区带电导必然小于背景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也会观察到第二个电流突跃。利用第二个电流突跃,并结合分析物的迁移时间,可求出分析物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淌度值,进而用淌度值与pH及Ka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求出相应的离解常数。文中测定了几种有机酸碱的离解常数,结果与文献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离解常数 中性标记物
下载PDF
断裂带流体活动证据的确定——以东营凹陷胜北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于翠玲 曾溅辉 +2 位作者 林承焰 李宝刚 管小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8,共5页
运用宏观分析与显微测试等手段,对断裂带周围介质及流体本身进行了分析,识别出能够反映流体沿断裂带活动的信息。流体沿断裂带向上运移时会使周围介质及其自身发生变化,如:断层附近的温度、压力异常及围岩出现的岩石矿物学异常通常与流... 运用宏观分析与显微测试等手段,对断裂带周围介质及流体本身进行了分析,识别出能够反映流体沿断裂带活动的信息。流体沿断裂带向上运移时会使周围介质及其自身发生变化,如:断层附近的温度、压力异常及围岩出现的岩石矿物学异常通常与流体活动有关,流体本身的性质也因在断层中运移而发生改变。这些流体活动带来的异常及变化就是流体沿断裂带活动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流体活动 温度异常 压力异常 岩石矿物学 生物标志物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西南巴伦支海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富集成藏
13
作者 丛晓荣 杨楚鹏 +3 位作者 毛小平 刘丽华 杨睿 苏明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6期539-548,共10页
西南巴伦支海是挪威北极圈的一部分,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且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巴伦支海西南地区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资料,发现BSR、空白反射带和浅部气体聚集异常反射等地球物理标... 西南巴伦支海是挪威北极圈的一部分,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且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巴伦支海西南地区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资料,发现BSR、空白反射带和浅部气体聚集异常反射等地球物理标志主要在Loppa高地西部和Hammerfest盆地西部广泛分布;麻坑、气烟囱、断裂及其他气体渗漏构造地质标志主要在Asterias复合断裂带附近和Hammerfest盆地西部密集分布。因此,西南巴伦支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勘探目标区主要是Loppa高地西部和Hammerfest盆地西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上述各种识别标志的平面分布特征,推断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成藏与有效的含气流体运移通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巴伦支海 天然气水合物 识别标志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
下载PDF
一种模拟韧性剪切带中椭球状标志体运动、变形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稳航 李玮 +2 位作者 董云鹏 屈梦梦 杨源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7-1909,共13页
韧性剪切带中赋存的椭球状应变标志体(砾石、碎斑等)是研究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的重要应变标志体。传统研究中椭球状标志体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测或与实验岩石学结合,判断剪切带运动方向、探讨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在... 韧性剪切带中赋存的椭球状应变标志体(砾石、碎斑等)是研究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的重要应变标志体。传统研究中椭球状标志体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测或与实验岩石学结合,判断剪切带运动方向、探讨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在韧性剪切带中的引入和推广,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恢复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形特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国内文献对于模拟韧性剪切带椭球状标志体的定量及模拟研究甚少,研究方法也鲜为介绍。基于此,针对韧性剪切带中椭球状标志体变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建立在Jeffery理论和Eshelby理论之上的数值模拟思路和方法,并利用Mathcad软件模拟了给定条件下的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椭球状标志体 数值模拟 Mathcad软件
下载PDF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海岸带生物入侵鉴别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晨临 何培青 +1 位作者 胡晓颖 黄晓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01-104,共4页
外来生物的引进或入侵会给本土种造成遗传污染。综述分子遗传标记技术SSR和AFLP应用于海洋和河口环境中,有效地监测无脊椎动物由于外来入侵或引种所造成的遗传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 外来生物的引进或入侵会给本土种造成遗传污染。综述分子遗传标记技术SSR和AFLP应用于海洋和河口环境中,有效地监测无脊椎动物由于外来入侵或引种所造成的遗传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于追踪入侵种的来源,预测入侵可能带来的后果,保护我国的海岸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入侵种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海岸带生物入侵 遗传污染
下载PDF
初至反演近地表速度的建模方法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屈绍忠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5期46-49,54,共5页
近地表速度初至波或折射波建模是表层复杂地区静校正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与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认为复杂地区表层速度与结构在横向的极不稳定性已超出了折射波解释方法的条件,而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能很好地估... 近地表速度初至波或折射波建模是表层复杂地区静校正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与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认为复杂地区表层速度与结构在横向的极不稳定性已超出了折射波解释方法的条件,而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能很好地估计出稳定可靠的表速层结构。伊朗TB气田勘探线位于山脉的高峰,高差达1000m,且低降速带的横向不稳定性很强,在没有地质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折射波方法得到的低降速带底界多解性很难消除,而初至波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横向变化规律与表层构造高度一致(包括突变位置)。实例表明这个地区基于层析反演速度模型静校正的效果优于折射波静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层 初至波 层析反演 低降速带 速度模型
下载PDF
血清TSGF在PSA诊断前列腺癌灰色区内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周俊 宋建达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和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清TSGF,并与血清T-PSA进行比较。结果当T-PSA<10ng/ml(灰色区),血清TSGF值易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和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清TSGF,并与血清T-PSA进行比较。结果当T-PSA<10ng/ml(灰色区),血清TSGF值易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1);而T-PSA则不能(P>0.05)。结论血清TSGF是一种新的诊断前列腺癌的瘤标,可以降低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前列腺特异抗原 灰色区
下载PDF
从城市设计一体化出发塑造城市节点——莘庄95号地块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仁林 陆晓焜 李志 《规划师》 2005年第7期73-75,共3页
莘庄95号地块方案设计遵循城市环境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原则,从城市的大环境出发,以现有的城市条件为基础,合理地进行功能配置、总体布局和空间形态的设计,使人、建筑与城市三者和谐共融。
关键词 一体化设计 城市形态 建筑对话 区域标志
下载PDF
Large Eddy Simulation for Plunge Breaker and Sediment Suspension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玉川 C.O.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2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Breaking waves are a powerful agent for generating turbulence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luid dynamical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n the mixing of materials. Breaking waves can dislodge sediment and throw it ... Breaking waves are a powerful agent for generating turbulence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luid dynamical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n the mixing of materials. Breaking waves can dislodge sediment and throw it into suspension, which will then be carried by wave-induced steady current and tidal flow.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ediment suspension by breaking waves,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large-eddy-simulation (LES) is developed. This numer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wave breaking and sediment suspension. The model consists of a free-surface model using the surface marker method combined with a two-dimensional model that solves the flow equations. The turbulence and the turbulent diffusion are described by a large-eddy-simulation (LES) method where the large turbulence features are simulated by solving the flow equations, and a subgrid model represents the small-scale turbulence that is not resolved by the flow model , A dynamic eddy viscosity subgrid scale stress model has been used for the present simulation. By applying this model to Stokes' wave breaking problem in the surf zone, we find that the model results agree very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By use of this model to simulation of the breaking process of a periodic wav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complicated flow phenomena, especially the plunging breaker. It reflects the dynamic structures of roller or vortex in the plunging breaker, and when the wave breaks, many strong vortex structures will be produced in the inner surf zone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an thereby become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breaking large eddy simualion subgrid-scale model surf zone marker and cell method sediment suspensian
下载PDF
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等位变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新慧 李洪杰 +6 位作者 周阳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任永康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7-1456,共10页
了解2017-2021年中国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在适应性、品质、产量和抗性相关基因上的育种选择以及与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中在这些基因上的遗传差异,利用61个功能标记对来自这两个麦区的160份小麦育成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 了解2017-2021年中国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在适应性、品质、产量和抗性相关基因上的育种选择以及与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中在这些基因上的遗传差异,利用61个功能标记对来自这两个麦区的160份小麦育成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淮麦区品种。聚类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的部分品种与黄淮麦区品种聚为一类,表明两个麦区的部分品种具有相同的血缘。两个麦区品种中与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相近,但北部麦区品种中与品质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高于黄淮麦区品种。在北部麦区5个省份中,宁夏品种中与品质和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麦区 功能标记 黄淮麦区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