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姿态动词“兴、作、起”的共时同现与历时替换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祝琴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86-101,共16页
上古汉语表示"起身"义的常用姿态动词有"兴、作、起"。"兴"最早表达"起身"义,"作、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成为"起身"语义场成员。"兴、作、起"各有不同的原始语域,原始语域对后来的词义发展及功能扩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春... 上古汉语表示"起身"义的常用姿态动词有"兴、作、起"。"兴"最早表达"起身"义,"作、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成为"起身"语义场成员。"兴、作、起"各有不同的原始语域,原始语域对后来的词义发展及功能扩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们共时同现、相互竞争,从语用搭配的频率统计可知,到秦汉之际,"起"完成了对"兴、作"的替换。"起身"义的"兴"词素化于"夙兴夜寐","作"则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同现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刘兴祚在明清转型期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志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1627年后金与朝鲜的和谈是明清转型期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对17世纪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谈判的结果导致了明、后金、朝鲜三方关系的转变。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通过同朝鲜的谈判过程,体现了历史个人——刘兴祚对历... 1627年后金与朝鲜的和谈是明清转型期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对17世纪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谈判的结果导致了明、后金、朝鲜三方关系的转变。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通过同朝鲜的谈判过程,体现了历史个人——刘兴祚对历史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兴祚 朝鲜 阿敏 兄弟之盟
下载PDF
钟惺品评《左传》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艳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73-77,98,共6页
钟惺好史,他运用历史、文学的双重角度对《左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评。通过品评,钟惺强调了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之说,提倡了治史之风,总结了作文之法,这对于扭转晚明浮躁学风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钟惺的史评过于随意,且深度不够... 钟惺好史,他运用历史、文学的双重角度对《左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评。通过品评,钟惺强调了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之说,提倡了治史之风,总结了作文之法,这对于扭转晚明浮躁学风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钟惺的史评过于随意,且深度不够,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品评 《史怀》 《左传》
下载PDF
吴兴祚三海岩诗刻小考
4
作者 刘瑞 丘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0-73,97,共5页
钦州三海岩今存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师生唱和诗刻四首。该石刻位于三海岩月岩右壁,距今已有330年,保存完好。结合实物文献与典籍文献,对其背景、作者、诗刻书法及文学价值进行考释。所存四首石刻诗歌皆为五律,诗意灵动清幽;又兼诗刻... 钦州三海岩今存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师生唱和诗刻四首。该石刻位于三海岩月岩右壁,距今已有330年,保存完好。结合实物文献与典籍文献,对其背景、作者、诗刻书法及文学价值进行考释。所存四首石刻诗歌皆为五律,诗意灵动清幽;又兼诗刻书法行草相间,字迹秀美飘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海岩 吴兴祚 周恂 诗歌 摩崖石刻 书法
下载PDF
《陈省华神道碑》与《陈尧佐自制墓铭》研究
5
作者 蔡东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0-73,共4页
本文全面分析了《陈省华神道碑》和《陈尧佐自制墓碑》对于研究陈省华、陈尧佐乃至整个陈氏家族的学术价值,指出二碑证实了省华、尧叟、尧佐、尧咨等陈家主要成员聚葬河南新郑的史实,纠正了宋元文献关于陈氏家族历史记载中的众多错误和... 本文全面分析了《陈省华神道碑》和《陈尧佐自制墓碑》对于研究陈省华、陈尧佐乃至整个陈氏家族的学术价值,指出二碑证实了省华、尧叟、尧佐、尧咨等陈家主要成员聚葬河南新郑的史实,纠正了宋元文献关于陈氏家族历史记载中的众多错误和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省华神道碑》 《陈尧佐自制墓铭》 陈氏家族 宋代
下载PDF
《洪范》晚出新证
6
作者 牛鸿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21-27,3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于是有人以为"《洪范》原稿由商代传至周,到春秋前期已基本写定",见于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等作,也是对顾颉刚先生一再表示"赞成"刘节说的否定。文章列举三证:孔子之世流行"六府""五材",《洪范》尚未成书;《洪范》倡导君主专制、绝对权力,属战国思潮;《洪范》用耕、阳合韵,是战国韵例。《洪范》容有战国以前资料,但其主体成书于战国前期,君主"作威作福"之说应出于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府 五材 五行 惟皇作极 作威作福 耕阳合韵
下载PDF
侗族“行歌坐月”习俗的人类学浅析——基于一个南侗村落“阳烂”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舒丽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6-62,共7页
"行歌坐月"作为侗族一项重要的婚恋习俗,学界并不缺乏关注。目前,就该习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进行民族志第一手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描述上,有待进一步分析探讨。本文选择一个侗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较好的民族村落"阳烂&qu... "行歌坐月"作为侗族一项重要的婚恋习俗,学界并不缺乏关注。目前,就该习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进行民族志第一手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描述上,有待进一步分析探讨。本文选择一个侗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较好的民族村落"阳烂"开展田野调查,立足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认为侗族"行歌坐月"习俗活动进行的半径与其"婚姻圈"的大小是重合的,此外,还分析了该习俗与侗族传统婚姻制度文化之间的联系、变迁中的"行歌坐月"习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烂侗族 行歌坐月 婚姻
下载PDF
周诒端与左宗棠的诗歌世界——兼论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的诗教与家风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阿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3,共8页
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诗人群是晚清湖湘地域最重要的闺秀诗人群体之一,在这个群体中,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上承母家湘潭周氏诗学传统,下启夫家湘阴左氏闺秀诗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周诒端诗集《饰性斋遗稿》中保留有大量与左宗棠相关的... 湘潭周氏、湘阴左氏闺秀诗人群是晚清湖湘地域最重要的闺秀诗人群体之一,在这个群体中,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上承母家湘潭周氏诗学传统,下启夫家湘阴左氏闺秀诗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周诒端诗集《饰性斋遗稿》中保留有大量与左宗棠相关的诗歌,由此可探究她与左宗棠的精神世界与心路历程。《饰性斋遗稿》收录于《慈云阁诗钞》中,《慈云阁诗钞》共收周氏、左氏九位女诗人的四百多首诗作,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女性诗集,由《饰性斋遗稿》中的诗作可看出周氏、左氏家族的诗教与家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诒端 左宗棠 《饰性斋遗稿》 《慈云阁诗钞》 晚清湖湘闺秀诗歌
下载PDF
楚灵王“南怀之行”地名考
9
作者 肖洋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24-127,156,共5页
清华简《系年》载有楚灵王“南怀之行”相关史事,可与《左传》昭公四年、五年所载楚灵王伐吴相关史事相应。据吴楚之战形势可以推知,其中所涉朱方、棘、栎、麻、夏汭、钟离、州来、巢、繁扬、琐、鹊岸、罗汭、莱山、南怀、汝清、坁箕之... 清华简《系年》载有楚灵王“南怀之行”相关史事,可与《左传》昭公四年、五年所载楚灵王伐吴相关史事相应。据吴楚之战形势可以推知,其中所涉朱方、棘、栎、麻、夏汭、钟离、州来、巢、繁扬、琐、鹊岸、罗汭、莱山、南怀、汝清、坁箕之山等地名,均在今淮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系年》 楚灵王 南怀之行 地名
下载PDF
《孟子》起立类词汇语料价值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克勤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7,96,共6页
《孟子》起立类词汇有"兴""作""起""立"四个成员。系统研究表明,"兴""作"的词义已经高度抽象,只有"起""立"指称具体的起立动作。本文由此考察了《孟... 《孟子》起立类词汇有"兴""作""起""立"四个成员。系统研究表明,"兴""作"的词义已经高度抽象,只有"起""立"指称具体的起立动作。本文由此考察了《孟子》一书的语料价值,并认为其中历来有争论的"作兴"二字应该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起立 词汇 作兴
原文传递
侗族“行歌坐月”的结构功能分析——基于一个南侗村落婚恋习俗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丽丽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1X期87-94,共8页
"行歌坐月"用以指代侗族于"夜间的室内唱歌作乐"的相关习俗文化,来源于汉文典籍记载,它与侗语体系中的"甲寨"、"甲腊乜"、"俩腊乜"、"甲乌"、"瑞乜、"吝乜"... "行歌坐月"用以指代侗族于"夜间的室内唱歌作乐"的相关习俗文化,来源于汉文典籍记载,它与侗语体系中的"甲寨"、"甲腊乜"、"俩腊乜"、"甲乌"、"瑞乜、"吝乜"、"览"等具有大致相同的指代对象。具体到阳烂侗族传统的"行歌坐月"主要指的是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特别是适婚的男性游走于大致相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家进行"对歌抒情"的行为及其活动。目前,对于这一"行为及其活动"的研究,从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料查阅来看,关注的视角仍然主要集中在对事项本身的概括上,而将其视为一种社会事实进行细节的描述,当然也对其外延和内涵有了一定的探讨,但笔者认为仍还有可以进一步剖析的必要性。本文选择一个侗族文化氛围较浓的村落作为田野考察点,对其"行歌坐月"习俗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以期达到"以小见大",更好地诠释社会、理解文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行歌坐月 婚恋习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