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DWI联合双源CT扫描及血清GP7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陈建斌 王育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2554-2558,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DSCT)扫描及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80例...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DSCT)扫描及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80例小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MRI-DWI与DSCT检查。比较两组DSCT指标[肝组织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量(HAP)],MRI-DWI指标[b值分别为50、400、800 s/mm^(2)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同时检测其血清GP73、AFP-L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DSCT、ADC值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分析MRI-DWI联合DSCT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肝组织血流量、MTT、HAP分别为(201.23±81.65)mL/(min·100 g)、(10.03±3.06)s、(45.81±3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4.56±68.32)mL/(min·100 g)、(8.03±2.56)s、(28.95±1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值为400、8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45±0.42)、(1.22±0.41)mm^(2)/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6±0.68)、(2.41±0.59)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GP73、AFP-L3水平分别为[(65.46±15.45)、(65.45±21.32)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6±15.89)、(16.29±10.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证实DSCT指标与ADC值及GP73、AFP-L3均能用于小肝癌的诊断中,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6,诊断价值较好(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MRI-DWI联合DSCT参数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93.85%、敏感度93.75%、特异度94.00%、阳性预测值96.15%、阴性预测值90.38%、Kappa值=0.871。结论MRI-DWI与DSCT及GP73、AFP-L3均可用于诊断小肝癌,但联合应用敏感度更高,可提高诊断结果的客观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 小肝癌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与AFP-L3%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祖华 陈瑶 +2 位作者 高智峰 徐爱芳 李运江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与AFP-L3%相关性。方法将治疗前15天内完成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和AFP-L3%检测的H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FP-L3%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与AFP-L3%相关性。方法将治疗前15天内完成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和AFP-L3%检测的H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FP-L3%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0%)和阴性组(<10%)。PVTT诊断和累及范围通过多排螺旋CT增强3期检查。根据PVTT累及范围分为Ⅳ级:Ⅰ级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即门静脉左或右干(LPV、RPV)有瘤栓;Ⅱ级LPV或RPV加门静脉主干(TPV)被侵犯;Ⅲ级LPV、RPV和TPV均受累;Ⅳ级PVTT加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被累及,合并肝外转移;并计算各级癌栓AFP-L3%均值。AFP-L3采用装有偶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甲胎蛋白,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并计算AFP-L3占AFP含量的百分比。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0例HCC患者中,阳性组71例(71%),其中合并PVTT 41例(57.7%);阴性组29例(29%),合并PVTT 8例(27.6%)。阳性组较阴性组易侵犯门静脉形成PVTT(P<0.01)。根据PVTT累及范围分级,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及Ⅳ级9例。Ⅰ~Ⅳ级AFP-L3%均值分别为14.5、18.3、20.1、26.3。PVTT各级间的AFP-L3%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阳性HCC患者易侵犯门静脉形成PVTT,并且AFP-L3%越高PVTT累及范围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AFP-L3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肝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的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梁英魁 川玲 +3 位作者 赵文锐 方庭正 王升 朱家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最短随访3~6个月)证实。在PET/CT首次显像(60min)和延迟显像时(120min)测量肝内病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比值(SUVratio)=肿瘤区最大SUV值/非肿瘤肝组织的平均SUV值。比较18F-FDG PET/CT与CECT的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PET/CT首次显像与延迟显像时病灶区的SUVmax值与SUVratio。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例复发或转移(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10例、血管造影证实14例,临床随访确诊证实14例),4例临床随访正常。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为92.11%(35/38)、准确率为90.48%(38/42);CECT的敏感度为73.68%(28/38)、准确率为73.81%(31/4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4.55,P=0.033;准确率χ2=3.98,P=0.046)。肝内病灶的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分别为4.5±1.5、4.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341)。SUVratio分别为2.0±0.7、2.3±0.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9)。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显像能够很好地揭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原因,尤其在碘化油沉积较密实而CECT阴性的患者优于CECT。PET/CT延迟相可更好地显示肝内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甲胎蛋白
下载PDF
肝癌治疗后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丰 梁宏 +5 位作者 张祥松 王晓燕 陈维安 史新冲 易畅 饶良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T表现,两者的间隔时间≤2周。结果经病理或影像学、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个月)证实。结果 45例肝内残余复发,9例肝内未见残余复发;23例肝外转移,其中19例肝内残余复发并肝外转移,4例仅发现肝外转移。^(18)F-FDG PET/CT及CE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9%(40/45)、57.8%(26/45)、77.8%(7/9)、100%(9/9)、87.0%(47/54)、64.8%(35/54),^(18)F-FDG PET/CT灵敏度及准确性优于CECT(χ~2分别为12.621、8.205,P值均<0.01)。同时^(18)F-FDG PET/CT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23/23)。结论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18)F-FDG PET/CT不但能早期诊断肝内肿瘤残余复发,并能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而且^(18)F-FDG PET/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优于C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治疗后复发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下载PDF
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王健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肝癌组)与肝良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肝癌组)与肝良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随访患者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肝癌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明显比良性组提高更多(P<0.05)。肝癌组的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AF)、肝动脉血流灌注指数(HPI)、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PF)、门静脉灌注量(PVP)与良性组相比提高更多(P<0.05),肝癌组与良性组门静脉灌注量(PPV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与良性组9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AFP、HAF、HPF、HPI都与肝癌的发生存在正相关(P<0.05)。肝癌组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8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21.0±2.2)个月,生存28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33.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预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89(0.778,0.843),P<0.001。结论肝癌患者多伴随有腹部增强CT参数异常与血清AFP的高表达,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可辅助诊断肝癌,两者联合使用对于肝癌预后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物标记 肿瘤 甲胎蛋白类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杨霖 王龙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PEI)]比较,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MSCT灌注成像参数,以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平均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比较NSCLC患者3年生存情况,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3年死亡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AFP、CA125、NSE水平及BV、PEI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血清AFP、CA125、NSE水平与MSCT定量参数BV、PE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25、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BV、PEI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763、0.833、0.709、0.816、0.714,联合诊断AUC为0.932,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病死率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死亡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167倍、5.654倍、2.953倍、3.860倍、4.144倍。结论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参数BV、PEI值明显升高,且二者关系密切,可无创、准确诊断NSCLC,预测生存情况,使得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扫描联合血清AFP-L3、CEA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伟康 文戈 +2 位作者 吴水天 钟金城 洪静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血清AFP-L3、CEA在诊断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及南方医院本部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HCC组和非HCC组,记...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血清AFP-L3、CEA在诊断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及南方医院本部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HCC组和非HCC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CT、AFP-L3、CEA及三者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差异。结果HCC组患者血清AFP-L3、CEA水平明显高于非H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AFP-L3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特异度、PPV、NPV均高于单独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联合血清AFP-L3、CEA能够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异质体 诊断
下载PDF
术前AFP联合能谱CT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瑞 顾金凤 +3 位作者 陈芳云 王小雷 张传敏 石士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20-202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甲胎蛋白(AFP)联合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分为MVI组53例和无MVI组75例,比较两组术前血AFP水平及能谱CT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 目的探讨术前甲胎蛋白(AFP)联合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分为MVI组53例和无MVI组75例,比较两组术前血AFP水平及能谱CT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各指标对MV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患者低分化的比例、术前AFP水平、NIC动脉期、NWC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等能谱CT参数均显著高于无MV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化、术前AFP、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是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化、术前AFP、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门静脉期均有中等的预测价值(AUC为0.7~0.9),且术前AFP与能谱参数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结论HCC患者术前血AFP水平与能谱CT参数均能有效预测MVI的发生,两者联合能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侵犯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毛景松 梁茂全 苏洪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肿块型肝癌病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大剂量组)碘油沉积情况优于B组(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肿块型肝癌病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大剂量组)碘油沉积情况优于B组(常规剂量组),以密实型沉积为主;甲胎蛋白下降所占百分数优于B组,碘油沉积与甲胎蛋白下降呈正相关。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6.2%及7.7%,高于B组生存率,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两组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油 肝细胞癌 化疗栓塞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定期随访对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芹 乔秀丽 +1 位作者 高孝忠 邵春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06-307,309,共3页
目的评价随访对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门诊检出早期肝癌患者共32人(其中直径≤3cm小肝癌患者20人)。分为随访检出组(筛查组)与非随访检出组(对照组),比较早期肝癌检出率。早期肝癌组与中晚期肝癌组生... 目的评价随访对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门诊检出早期肝癌患者共32人(其中直径≤3cm小肝癌患者20人)。分为随访检出组(筛查组)与非随访检出组(对照组),比较早期肝癌检出率。早期肝癌组与中晚期肝癌组生存率比较。AFP-L3异质体、肝脏CT、MR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随访筛查组占所有早期肝癌患者75%,对照组占所有早期肝癌患者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早期肝癌组较中晚期肝癌组其1年、2年、3年生存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脏CT、肝脏MR与肝脏B超相比其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CT与肝脏MR相比其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4.AFP-L3对早期肝癌的阳性诊断率高;5.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比较,其肝癌发病年龄晚,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随访工作至关重要,其对发现早期肝癌有极大意义,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癌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莉萍 徐建中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7年第4期5-6,1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2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2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正常人组(P<0.01)。AFP、AFU、CA199三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9%、71.74%、80.43%,AFP+AFU、AFP+CA199、AFP+AFU+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9.13%、84.78%、95.6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 а-L岩藻糖苷酶(slphs-L-fucosi-dase AFU) 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 CA199)
下载PDF
HBx诱导甲胎蛋白表达对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12
作者 夏华 朱明月 李孟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41-747,共7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与肝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密切相关,HBV在复制时表达的X蛋白(HBx)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HCC发生早期表达的蛋白...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与肝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密切相关,HBV在复制时表达的X蛋白(HBx)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HCC发生早期表达的蛋白质,HBx通过抑制P53对AFP基因的阻遏作用诱导AFP表达.近期研究发现,在HBx诱导的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优先促进AFP表达,AFP通过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 A,AKT)信号途径刺激肝细胞恶性行为分子的表达,提示AFP的表达可能是HBx驱动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和先锋分子.AFP新功能的发现,可以利用AFP的表达预警HBV相关肝癌的发生,AFP可能作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甲胎蛋白 肝癌发生
下载PDF
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丁建民 经翔 +3 位作者 杜智 王毅军 聂福华 袁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MCT)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HCC患者279枚病灶共行188例次的MCT,平均1.5枚/例次,病灶平均最大直径(2.6±1.5)cm。其中31例为外科手术切除后HCC复发患者。全组患者的治疗通过经皮和开...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MCT)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HCC患者279枚病灶共行188例次的MCT,平均1.5枚/例次,病灶平均最大直径(2.6±1.5)cm。其中31例为外科手术切除后HCC复发患者。全组患者的治疗通过经皮和开腹2种途径,治疗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全组患者MCT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示病灶完全灭活率95.3%。随访3~39个月,局部复发率9.4%,12、24及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3%、75.5%及55.7%。其中31例复发HCC,12、24及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9.4%、60.8%及47.3%。MCT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188),全组无一例因MCT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MCT对于HC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微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明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和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 MRI 和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北京市密云县医院收治的12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 FNH患者中,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和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 MRI 和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北京市密云县医院收治的12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 FNH患者中,54例患者接受 CT 检查,其中38例患者接受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6例患者仅接受平扫;62例患者接受 MRI 检查,均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应用钆贝葡胺(Gd -BOPTA)造影剂42例。50例 AFP 阴性 HCC 患者中,40例患者接受 CT 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只接受平扫;46例患者接受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采用 Gd -BOPTA 造影剂30例,30例30个病灶中延迟1~2 h 扫描均呈低信号。结论FNH 和 AFP 阴性 HCC 患者的 MRI 和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各具特点,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促进二者诊断率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甲胎蛋白类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CT、MRI和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淑琴 李洪娥 +1 位作者 王燕 张天燕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了3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AF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提高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46例原发性肝癌的US、CT和MRI及血清... 目的:探讨了3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超声(US)、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AF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提高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46例原发性肝癌的US、CT和MRI及血清AFP测定的优缺点。结果: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US为76%、CT为86%、MRI为94%、AFP为73%,US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高,但确诊率较低。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较高,血清AFP的确诊率也较低。结论:US、CT、MRI和血清AFP各有其特点,合理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超声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甲胎蛋白
下载PDF
甲胎蛋白、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钟福兴 廖敏慧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甲胎蛋白 (AFP)与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 1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测定和肝脏CT扫描 ,然后逐例记录AFP浓度和CT表现类型 ,分别统计两种检查的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AFP和CT的敏感性分别为... 目的 :对比研究甲胎蛋白 (AFP)与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 1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AFP测定和肝脏CT扫描 ,然后逐例记录AFP浓度和CT表现类型 ,分别统计两种检查的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AFP和CT的敏感性分别为 81.2 %和 97.0 %。AFP阴性病例 ,CT表现多数为块状型肝癌 ;CT阴性病例 ,病灶都在 3cm以内 ,AFP持续在 2 0 0 μg/L以上阳性。结论 :甲胎蛋白、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联合应用可起互补作用 ,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胃外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爱娜 陆健 +5 位作者 曾蒙苏 周国锋 张学琴 张涛 顾红梅 冯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9例胃外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外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搜集9例经病理确诊为胃外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组化AFP、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强化... 目的:总结分析9例胃外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外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搜集9例经病理确诊为胃外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组化AFP、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及方式、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等情况,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发病年龄32~69岁,平均(56.2±14.1)岁,均无肝炎病史。7例治疗前血清AFP升高,免疫组化AFP 7例阳性表达。发病部位分别为肺3例、胆囊2例、胰腺1例、小肠1例、结肠1例、腹腔1例。除1例小肠肝样腺癌表现为肠壁增厚外,其余8例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9例胃外肝样腺癌均呈不均匀强化,5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4例延迟强化、1例强化轻度减弱;2例未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中度强化;2例行MRI检查者表现为中度延迟强化。3例肺肝样腺癌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小肠及1例结肠肝样腺癌有肠旁淋巴结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腹腔肝样腺癌有腹腔及肠系膜转移。8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化疗治疗。结论:胃外肝样腺癌罕见,中老年男性好发,临床上血清AFP升高为其特点,增强扫描常呈不均匀强化的肿块,动脉期中度强化及延迟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常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母细胞瘤的临床与CT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紫东 伏文皓 +3 位作者 张繁 张皓钦 肖煦阳 关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及成人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PB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B病例12例(10例儿童;2例成人,年龄38岁和42岁),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肿瘤的... 目的:总结儿童及成人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PB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B病例12例(10例儿童;2例成人,年龄38岁和42岁),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间关系。结果:CT上10例(83.3%)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胰体尾交界;5例儿童患者AFP升高;4例引起梗阻性黄疸。12例中11例肿瘤直径>3cm,范围2.8~12.6cm;肿瘤横径与同层面腹横径比率范围11%~62%,平均28.6%,10例儿童病例中7例出现沙粒样、弧线样钙化;而2例成人病灶无钙化。增强扫描11例病灶表现不均匀强化,1例轻度均匀强化,8例(66.7%)肿瘤外周部见不均匀“小叶网格样”强化及包膜强化,其中5例局部包膜不完整;10例儿童病例中6例呈渐进性强化,4例呈平台型强化;2例成人均表现为静脉期强化减退。与周围组织关系:12例中仅1例见胆管侵犯,4例胆管受压扩张;3例侵犯邻近血管;4例侵犯邻近十二指肠肠壁。结论:PB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侵袭性明显;儿童PB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有一定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胎蛋白 钙化
下载PDF
CT灌注扫描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评价TACE术后病灶复发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建元 汪伟民 +4 位作者 刘作金 丁雄 李生伟 罗小平 龚建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1457-1459,1462,共4页
目的评价CT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肝胆外科及介入治疗中心行TACE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5 d、术后1~3个月... 目的评价CT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肝胆外科及介入治疗中心行TACE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5 d、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抽取TACE术后1周内及CT灌注扫描前1~3 d空腹检测血液甲胎蛋白(AFP)水平。以CT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全肝灌注参数,将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参考AFP水平,评估CT灌注扫描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发现情况。结果 62例TACE术后患者扫描65次,评估病灶69个,CT灌注发现活性病灶25个,其病变相应的血流量、动脉灌注量(AP)、肝动脉指数在肿瘤活性灶高于非瘤区肝组织和碘油沉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通过时间(TTP)在肿瘤活性灶低于非瘤区肝组织和碘油沉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被认定是具有活性或部分活性病灶。CT灌注成像诊断正确率为89.86%,灵敏度92.00%,特异度88.63%。结论 CT灌注扫描作为无创治疗手段对TACE术后活性病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胎蛋白类 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影像学表现1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牟安娜 王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9-959,共1页
患者女,40岁,因“左上腹包块伴胀痛、恶心、呕吐2周余”就诊,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查体:左上腹压痛,并扪及类圆形质硬包块,活动度小.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 000 ng/L;糖类抗原(125)55.60 U/ml.CT检查:平扫示中上腹腔内巨大不规则混杂... 患者女,40岁,因“左上腹包块伴胀痛、恶心、呕吐2周余”就诊,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查体:左上腹压痛,并扪及类圆形质硬包块,活动度小.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 000 ng/L;糖类抗原(125)55.60 U/ml.CT检查:平扫示中上腹腔内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边界可辨,与胃壁、肝脏分界不清,最大截面约13.9 cm× 12.0 cm×8.3 cm(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多发血管影及坏死灶(图1B、1C).CT诊断:腹腔恶性肿瘤性占位.于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胃小弯侧胃壁见约17 cm×15 cm×10 cm质脆易出血肿瘤,下端破溃出血不能止,侵犯左肝、肝十二指肠韧带、横结肠系膜、胰腺上方,且粘连紧密不能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